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竹林外

      序章

      【场景:竹林外山路】
      【出场人物:武士,真砂,盗贼】
      【道具:梳子、小刀、武士刀*1、弓箭及箭筒*1】

      武士:夫人,咱们行路也有大半日了,我看附近风景甚好,不如放马在这儿吃些草充饥,我们去四处转转吧。

      真砂:如若在此处逗留,不会耽误今日的行程吗?

      武士:没事,现在天色尚早,我原先在这路上走过几趟,再往前走个十几里,就有个村落,也常有樵夫来这附近的山上砍柴,所以夫人不必害怕有野兽出没。

      真砂:有老爷在,我自然是不怕的。您几年前从若狭县大老远来到京都府谋生,想来也好久没有回去故乡看看了。

      武士:是啊,这次也是意料之外,前几日府里校练,不知为何我竟被藤原将军看中,不仅被提拔成为他的亲信,还准了半月的假期回家探亲,算是今年行了大运了。

      真砂:恭喜老爷衣锦还乡。

      多襄丸:哎,哎,二位,等等我。

      第一幕:案件导入

      【场景:检非违使与和尚在官宅叙话。】
      【出场人物:检非违使、和尚、仆役、巫女。】
      【道具:神乐铃】

      (和尚上,和检非违使交谈)

      和尚:以上就是那位女檀越流落到静水寺后对小僧所言的事件原委……

      (仆役上场)

      仆役:大人,伏见稻荷大社的巫女到了。

      检非违使:此事尚未明了,还请大师稍待。

      检非违使:(对仆役)你去把巫女大人请进来吧。

      (仆役退场)

      检非违使:这位巫女凭借着高超的通灵法术而名声在外。我今日请她前来,乃是因为本案犯人所述供词和现场证据之间存在矛盾。且若非大师您今日登门造访,那武士妻子的踪迹尚不可知,无奈之下只能求助于鬼神。

      和尚:恕小僧多言,大人身居要职,务民之义,当敬鬼神而远之。

      检非违使:唉,这道理本官何尝不知。只是坦白讲,听了那女子母亲的一番哭诉,我也忍不住心生怜悯,暗暗发誓不管是死是活,一定要帮她找到女儿。况且,如今虽然通过您得知了她的下落,疑点却比之前更多了。这次的命案,恐怕另有难以查明的隐情。

      和尚:我知道了,大人如此说,也在小僧意料之中。

      检非违使(欲言又止,迷惑):……

      (巫女带神乐铃上场)

      检非违使:巫女大人,这边请。在下是负责调查这次山科竹林中命案的主官,今日请您和这位清水寺的大师前来,也是为了协助侦破此案。

      巫女:大人放心,您所托之事,我一定全力相助。

      检非违使:唉,说来惭愧,我们证据和证言已经收集不少,却处处存在矛盾,正因现世不免因生者的各种意念和行动而变化扭曲,恐怕这次的真相已经被死者连同过去被带入了冥界之中。

      巫女:不论外界传言如何,通灵附身对在下来说并不困难,只是大人何出此言?

      检非违使:事情是这样的: 今日上午有一樵夫来报案,说他去上山砍柴的时候在竹林中发现了一具男人的尸体,待我派手下人前去探查时,发现死者仰面朝天倒在那里,身穿蓝色长袍,胸口有一处干净利落的刀伤,周围有打斗的痕迹,尸体上却没有其他抵抗留下的伤口,凶器也消失不见,旁边地上只有一条绳子和一把梳子。在下本以为这世道艰难,饥荒肆虐,匪盗横行,这又是一件强盗杀人越货的普通案子,抓住真凶的希望渺茫。谁知到下午就出现了转机。

      第二幕 - 第一场:审讯盗贼

      【场景转换:检非违使在公堂上审讯盗贼多襄丸。】
      【出场人物:检非违使、老妪、捕役、 盗贼。】

      (仆役带多襄丸上)

      检非违使:夫人,您确定死者是您的女婿?

      老妪:是的,那死尸正是我女儿嫁的男人。但是,他不是京都人,而是若狭县府的武士,名叫金泽武弘,今年二十六岁。他前几年来到京都,和我女儿结婚后继承了先夫的职位,如今在卫府里当差。

      检非违使:那他可有仇家?

      老妪:没有,他性情很温和,绝对不会和任何人起龃龉的。

      检非违使:有位行脚僧昨天在京都的郊外看到死者身着蓝色长袍,配有弓箭与武士刀,和一位骑马的女人同行。当时她脸上蒙着苎麻面纱,看不清长相。想来那应该就是死者的妻子吧,现在她也不知去向,您能说说她是怎样的人吗?

      老妪(抹泪):您说我女儿吗?她名叫真砂,今年十九岁。这孩子性情刚硬,事事不输男子,可是除了武弘外,她可没跟过其他男人。至于相貌,呃,她肤色偏深,左眼角有颗泪痣,长了张小巧的瓜子脸。

      检非违使:那您最后见到他们是什么时候?

      老妪:武弘是昨天和我女儿一起动身前往若狭的,途中竟然就出了这种事,究竟是前世造了什么孽啊?!

      检非违使:夫人还请节哀……

      老妪:唉,女婿的事已经如此,只能认命,但是我女儿也不知道去了哪儿,可真是叫我担心死了。请大人帮帮忙,就当是我这老太婆一生的请求,哪怕是将草木都翻遍,也要找到我女儿。不管怎么说,最可恨的就是那个叫作什么多襄丸的强盗。他不但害了我女婿,连我女儿也……(泣不成声)

      检非违使:夫人放心,本官一定尽力寻找您的女儿,也必会还您女婿一个公道。

      老妪:有劳大人了,老身感激不尽!

      检非违使:来人啊,把多襄丸带上堂来。

      【仆役带多襄丸上】

      检非违使:这就是京都一带有名的盗贼多襄丸?

      捕役:就是他错不了,这些年他犯下不少案子,也难免有露相的时候。我上次差点捉住他时,他也是穿着差不多的蓝色长袍,身上带着这种打刀和弓箭之类。

      捕役:东西一样不落都在这儿了,还请大人过目。

      检非违使:嗯,辛苦你了。这凶徒认罪了吗?

      捕役:是的,他已经招认去年在鸟部寺的后山杀害了去那儿参拜的妇人和侍女,这次又因为垂涎女人的美色而杀死她的丈夫。真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

      检非违使:哼,凭这贼人往日里面怎样逞凶,最后却从马上摔下来,成了这幅惨样儿,真是丢人现眼。

      多襄丸:胡说,我怎么可能从马上摔下来?!

      检非违使:大胆淫贼!死到临头还这么猖狂!要是没从马上摔下来,你这一身的伤又是哪里来的?又怎么会被官差抓住?

      多襄丸:……随便你怎么说,反正我就是没从马上摔下来。

      检非违使:别啰嗦了,快说,你昨天在竹林中是怎么杀死男人的?还有和他在一起的女人是不是也遭了你的毒手?

      多襄丸:是啊,那男人正是我杀的。不过,我没杀女人。

      检非违使:那女人现在身在何处?

      多襄丸:这我可不知道。

      检非违使:是吗?本官虽不喜欢乱用刑罚,倒是不介意让你恶贼在死之前受些皮肉之苦。

      多襄丸:唔,等等,就算你们怎么拷问我,不知道的我也说不出来啊!再说,既然我都落到了你们手上,也没打算再卑劣地隐瞒什么了。

      检非违使:那就把你知道都说出来。

      多襄丸:我是昨天晌午过后遇见那对夫妇的。那时碰巧吹过一阵风,撩起了那女人面纱的下摆,让我瞧见了她的脸。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已,就又不见了。也许正因如此,我只觉得她长得好像庙里的菩萨娘娘,所以当即打定主意,即使是杀了那男人,也一定要把女人抢过来。

      检非违使:你为了抢一个路上遇见的女人就杀了她男人,简直是畜生不如!

      多襄丸:什么嘛,杀个男人而已,并不是像你们想的那样有多了不起的事。我要抢那女人,肯定要把男人杀了啊。只不过,我杀人都是用腰上的大刀,你们杀人不用刀吧,你们只要用权力,用金钱,甚至只是动一动那张伪善的嘴就能把人杀了。是啊,没有流血,人也还活得好好的……但人你们确实也是杀了。真要计较起来,到底是你们还是我更罪孽深重呢?(嘲讽的微笑)

      检非违使:……你!罢了,少东拉西扯,快说,后来又怎么样了?

      多襄丸:哼,你听好了,我是怎么对付那男人的。

      第二幕 - 第二场:盗贼证词
      【场景转换:多襄丸视角竹林中事件过程。】
      【出场人物:多襄丸、真砂、武士。】
      【道具:梳子、小刀、武士刀*2、弓箭及箭筒*2、马和水袋。】

      多襄丸:看二位不像这穷乡僻壤里出来的人,想必是路过此地,敢问是要去往平安京还是近江县附近呢?

      武士:我们往近江那边走,阁下有何贵干?

      多襄丸:你看,我也是要往那边去,这旅途孤单,况且如今世道也不太平,不如咱们搭个伴,路上也有个照应,嘿嘿。

      武士:……也不是不行,那你就跟着我们吧。

      多襄丸:多谢啦。在下还有一事,刚才我在驿站里丢了自己的竹筒,现在口渴得厉害,能不能向你讨口水喝?

      武士:你怎么那么多事?我们水也不多了,你再忍忍,到了下个村子就有水井了。

      真砂: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你喝我的就是了。(水袋递给盗贼)

      多襄丸:夫人真是豪爽,那我就不客气了。(喝水)哎,我看你们水也快喝完了,这儿离前面最近的村子还有十几里地。看见对面那座山了吗?那山后的竹林里有条山泉,不如去那里取些水再上路。

      武士:这不太好吧,离开驿道,万一在山中迷了路怎么办?

      多襄丸:不会不会,这一带我太熟了,而且看在夫人赐水的份上,我可以告诉你们一个秘密:那座山里有个古冢,过去我把它挖开,发现里面有许多古镜和大刀,然后我把这些宝贝都悄悄埋在了竹林里。反正我自己不识货也没有门路,如果有人愿意出价,只要几个钱,就可以把东西拿走。

      武士:呃……在下平日最喜爱兵器古董,难得有此机会,如果能一饱眼福,就是绕些路也无妨。

      真砂:唉,也罢,既然如此,还劳你带路了。

      (三人掉头去向山中。)

      多襄丸:宝物就埋在这里面了,你们进来看吧。

      真砂:我不过去了,就在这里等着,你们快去快回。

      (多襄丸和武士进入竹林,多襄丸偷袭武士,将其反绑在树下,口中塞满竹叶。)

      (多襄丸片刻后独自归来。)

      多襄丸:夫人、夫人,不好了,你家男人好像突发了急病,你快过来看看他!

      真砂:什么?快带我去看看。

      (真砂看见丈夫被反绑。)

      真砂:怎么回事?你骗我?!

      (真砂掏出小刀刺向多襄丸小腹却被闪开,两人厮斗,多襄丸打落小刀,强占真砂。二人撕扯中梳子掉落地上。)

      真砂:(伏在地上哭泣,抓住多襄丸的胳膊)不,不行!你也好,我丈夫也罢,你们两人之中必须死一个,不然,让我在两个男人面前出丑,那真是比死还痛苦!

      真砂(气喘吁吁):你们打一场吧。不管活下来的是谁,我都情愿做那个人的妻子。

      (注释:此时多襄丸见真砂如烈火般的眼神转变想法,打算娶真砂为妻,并非出于色/欲,否则即使踢倒真砂,恐怕也会选择逃亡的。——此处对是否踢倒真砂语焉不详,由于后面两人证词都是踢了,所以暂定踢了。)

      多襄丸:好……好,你看着,那男人不过是个懦夫而已,等我杀了他,你就是我的妻子了。我要带你走,找个谁也不认识咱们两个的地方过日子,从此以后金盆洗手,再也不做往日里的那些勾当了。

      (多襄丸拔出腰上大刀,砍断武士的绳子。)

      多襄丸:你听见她说什么了吧,那就像个男子汉一样,堂堂正正地来跟我决斗吧!

      (武士瞬间变脸拔刀,二人刀拼许久,最后多襄丸的刀刺穿武士胸膛。)

      多襄丸:(喘着粗气,眼神怔定)哈哈哈,能和我交手上二十三回合,你也不完全是个废物嘛,不过还是我赢了。

      (多襄丸提着染血的刀回头找女人却找不到,如梦初醒。)

      多襄丸:唉,大意了,这下谁知道她会跑到哪儿去啊。

      (夺了武士身上的大刀和弓箭,牵了真砂的马跑了。)

      第三幕:幕间讨论

      【场景转换:检非违使、和尚和巫女在官宅讨论。】
      【出场人物:检非违使、和尚、巫女。】

      (仆役带多襄丸下)

      巫女:好一个猖狂的淫贼!若信了他一家之辞,还真以为他是什么英雄豪杰!

      检非违使(向巫女回禀):事实证明不过是个满口胡言的恶棍罢了。我亲自查验过死者致命伤的形状与大小,和武士刀的刀尖根本对不上。因此凶器只能是真砂用来防身的小刀。

      和尚:那么……

      巫女:(抢话)必是这小人不敢跟武士拼死决斗,所以用小刀杀死了他,然后为保全面子撒了谎。

      检非违使:在下原先亦有此推论,恶贯满盈的江洋大盗与性情温和的武士和他年轻美貌的妻子相遇,结果武士死于非命,发生了什么可想而知。可刚刚这位大师提供的线索却足以让事情整个颠倒过来。

      和尚:阿弥陀佛。依方才那盗贼所言,武士的妻子逃出了竹林——这位女檀越今日午间时分敲开了我们清水寺的山门。她跟小僧讲述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却和多襄丸的故事有很大出入。

      检非违使:劳烦大师再向巫女大人讲述一遍您所听说的事件经过。另外,您说早已料到在下会陷入疑问是何缘故?

      和尚:小僧也不知具体因由,只不过那位女檀越的举止言行与在下看来不甚寻常,当然也可能只是此事过于残忍,或者……(挠头)

      巫女:或者什么?

      和尚:也可能是她太过美丽,扰人心魂。

      检非违使:呵,果然是红颜祸水。

      和尚:哀哉,并非如此!须知当人遭了重大的变故,一时间收敛在体内的元气外放,足以震动旁人。那盗贼形容她的眼神如野火,便是证明。而她今日在寺中自白时,目光如山中的雾气般凄迷深邃,让小僧觉得仿佛魂魄都要被吸了进去。

      检非违使:那女子的遭遇确实令人同情,可当务之急,是要查清武士之死的真相。

      和尚:唉,大人说的是,小僧只是想要将她的奇怪之处告与二位,觉得或许对梳理案情有所助益。但没有依凭之事,终究只是杯弓蛇影,所以目前暂时按下不谈的好。在下还是先从今日所见所闻讲起。

      巫女:既然知晓此案另有隐情,还愿大师事无巨细,一一相告,我等洗耳恭听。

      和尚:嗯,当时她进来寺中,浑身都湿透了,头发有些凌乱,面色憔悴,眼下青黑一片,恐怕是出了事之后就连夜奔逃过来,都没有合过眼。她换过衣物,问得小僧是今日殿上的知事,便叫小僧到后殿私下谈话。然后她带着可怕而莫测的平静神情,用倦怠的语气跟小僧讲了她的遭遇。

      第四幕 - 第一场:真砂证词

      【场景转换:真砂视角竹林中事件过程。】
      【出场人物:多襄丸、真砂、武士。】
      【道具:梳子,小刀,武士刀*1,弓箭及箭筒*1。】

      (多襄丸望着武士,嘲讪地笑。武士挣扎。真砂摇摇晃晃向武士跑去,被多襄丸踢倒,真砂在一瞬间看到丈夫鄙夷的眼神,遂昏倒。)

      (灯光灭后又亮起)

      (真砂苏醒,多襄丸已经离开,武士目光轻蔑厌恶,真砂摇摇晃晃走到丈夫边。)

      真砂:求您了,别这么看着我,我求求您,别这么看着我。

      (武士回过头不看真砂。)

      真砂:老爷,事已至此,我是再无可能和您在一起了,而且已经做好了死的觉悟。可是……可是,您也跟我一起死吧,您已经目睹了我的耻辱,我无法就这样让您一个人活下去。

      (真砂满地寻找丈夫的大刀无果,也没有弓箭,后发现并捡起脚边的小刀,举刀。)

      真砂:那么,您的性命我就拿走了,随后我也会跟您一起死的。

      (武士想说话却发不出声音,真砂刺穿他胸膛,后再度昏倒。)

      (灯光灭后又亮起)

      (真砂苏醒,解开丈夫身上的绳子,将梳子放在丈夫身边,拔出匕首,抵着脖子几欲刺下,最后放弃逃走。)

      (注意这里没动尸体,所以尸体还是靠树而坐。)

      第四幕 - 第二场:真砂证词分析

      【场景转换:检非违使、和尚和巫女在官宅招魂。】
      【出场人物:检非违使、和尚、巫女。】
      【道具:香案,香炉,梳子】

      (检非违使带梳子上)

      和尚:她讲完之后,便转过头去,面朝着堂前的神像,苦笑着说“像我这样不中用的人,就算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恐怕也会摇头不管吧。” 像是倾诉又像是喃喃自语,让我听见,只觉得无可奈何。

      检非违使:哼,这女人语焉不详,必是有所欺瞒。

      巫女:确实如此,她说自己两次昏倒,陈述中遗漏了诸多细节,很像是要刻意隐瞒什么。

      和尚:小僧亦有此感,只是不知为何?

      检非违使:哈哈。依本官所见,这倒也不难解释。大师乃是方外之人,不理红尘俗事,故而有所不知:妇人心机,平时看似温顺又愚钝,到了生死关头,却最是精于算计,甚至可谓狡诈。

      (巫女一惊,又掩唇敛目,但笑不语)

      和尚:大人此话怎讲?

      检非违使:这女人大概认为自己在丈夫面前失了贞洁,但没有勇气去死,因此谎称要和丈夫殉情来保全颜面。实际上,可能就像多襄丸说的那样,她当时气急败坏,试图挑唆两个男人互相残杀。而这种事一旦让别人知道了,哪里还会有她的立足之地?如此看来,是她挑唆不成,又怕事情败露,故而杀了武士灭口。

      和尚:阿弥陀佛。恕小僧直言,虽我不曾和世俗之人打过许多交道,可看那位女檀越,并不像是大人所说的那般工于心计。不然她编造的谎言未免太过拙劣,一旦多襄丸被捉拿归案,就会被轻易揭穿。

      检非违使:可多襄丸的落网乃是巧合。即便他指认真砂,又有谁会相信一个盗贼的证词?更何况他为人狂妄,喜爱吹嘘,多半会把杀死武士当成一件功绩揽在自己身上。至于真砂:她的证词漏洞百出,自然是因为女人本就心机有余而智谋不足。况且她说自己拿小刀杀人,不正和凶器吻合?

      和尚:可巫女大人方才推论,或许是多襄丸怯于和武士决斗,于是拿小刀杀了他。

      巫女:正是,即便大人言之凿凿,但手中尚无证据,怎可轻下论断?多襄丸人品低劣、卑鄙无耻,而真砂含糊其辞、言行可疑,如今他二人各执一词,孰真孰假实难定论。因此还是让在下请武士的亡魂上身,或可解答一些疑惑。

      检非违使:巫女大人所言甚是,如果能让死者亲自开口,那一定可以找出真凶!既然这样,就请巫女大人不要耽搁了,您有什么需要尽管说,本官马上派人准备。

      巫女:多谢大人体恤。在下只需一座香案,几柱线香和与死者有关的一件物品。

      检非违使:是,快来人啊。

      【仆役上】

      仆役:大人有何吩咐?

      检非违使:你去把佛堂的香案取来。

      仆役:是。

      检非违使:(从袖中取出梳子)武士的佩刀已经被多襄丸卖掉,弓箭也作为证据被收在仓库里,只有这一把木梳。据武士的岳母说,这是他赠与真砂的聘礼之一。不知此物是否可用?

      巫女:可以。

      (仆役拿上香案,巫女点香,摇起铃铛,围着香案跳起招魂舞,最后跌坐在椅子上)
      (灯光灭后安静片刻亮起)
      (巫女抬起头。)

      巫女(被附身):这是什么地方,你们是谁?为什么我动不了?

      检非违使:我乃是京都中的使官,这里是本官的家宅。阁下可是金泽武弘?当日在竹林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巫女(被附身):……原来如此,看来我真的死了。那一片漆黑寂静的地方就是幽冥世界吧,我在那里漫无目的地游荡,忽然睁开眼睛就到了这里。那日在竹林中的事情,如果诸位想要知道的话,那我也没办法隐瞒了。

      第五幕 - 第一场:武士证词

      【场景转换:武士视角竹林中事件过程。】
      【出场人物:多襄丸、真砂、武士。】
      【道具:梳子,小刀,武士刀*1,弓箭及箭筒*1。】

      (多襄丸与真砂坐在地上,真砂头发散乱,盯着自己的膝盖,梳子掉在一边。多襄丸劝说,武士摇头示意真砂不要相信他的话,同时挣扎。)

      多襄丸:只要被玷污了一次,你就再难跟丈夫和睦相处。那么与其跟着他,倒不如考虑做我的妻子。我正是因为太过怜惜你,才会做下如此无法无天的事情啊。

      (真砂陶醉地抬起头,看着多襄丸。)

      真砂:那么,你就带我走吧,天涯海角,去哪儿都行。

      (沉默片刻后,真砂做梦似的被盗贼拉着手,向竹林外走去,却突然变脸,指着绑在杉树上的武士,发疯般喊叫。)

      真砂:请你杀了这个人!只要他还活着,我就不能跟你走!杀了他!杀了他!杀了他!

      (多襄丸定睛看着真砂,沉默,然后真砂被踢倒在地。)

      多襄丸:这女人你打算怎么处置?是杀了,还是饶她一命?你点头就行,是要杀了她吗?

      真砂:啊,救命啊!

      (真砂喊了一声,逃去竹林深处,多襄丸追逐但连袖子也没有抓到。多襄丸捡起武士的大刀弓箭,割断绳子竹林外跑去。)

      多襄丸(喃喃自语):这回轮到我要逃了。

      (武士解开绳子,哭泣,站起身,发现并拾起妻子遗落的小刀,一刀刺进胸膛。)

      (灯光渐暗)

      (只能看见一人影蹑手蹑脚走来,拔掉武士胸前的小刀。)

      第五幕 - 第二场:证词梳理

      【场景转换:检非违使、和尚和巫女在官宅推理事件真相。】
      【出场人物:检非违使、和尚、 巫女。】

      (厅堂中,三人面面相觑。)

      检非违使:这可如何是好?三个人的证词都互相矛盾,到底谁说的才是真话?

      和尚:大人,或许是他们三人都撒了谎,却又都说了些许真话呢?

      检非违使:那是自然,但无法确定他们的证词孰真孰假。倘若其中有两人说法一致也罢,但如今三人的说法大相径庭,这便难办了。

      和尚:那么,姑且认为两个人说法一致的地方就是事实。可以确认那位夫人确实失身,和她曾对丈夫抱有杀意,以及多襄丸有带人私奔的企图。另外,凶器是小刀而不是大刀。

      检非违使:也只有这些了,下杀手的可能是三人中任何一个。不过,他们都做了对自己有利的陈述,一个欺凌妇孺的盗贼要炫耀勇武,一个软弱畏死的女人要装作贞烈,一个无力护妻的武士要保全气节。人性丑恶,当真展现得淋漓尽致。

      和尚:阿弥陀佛,众生万象,可叹可悲。

      检非违使:既然武士已死,若他并非自杀,可以追究的也只有多襄丸和真砂两个嫌疑人。多襄丸身负重罪,死有余辜。即使杀人者是真砂,那她也算值得同情。而且若此案以自杀或真砂为凶手结案,家属必有诸多不满,不如就让多襄丸伏法,以正视听。

      巫女:不妥,在下以为大人此举虽能安抚民心,可终究有违道义。

      检非违使:那么,巫女大人有何高见?

      巫女:正如大人所言,三个当事人撒谎,都有各自的目的。但他们也未必能将每个细节都考虑到,因此证言都是基于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加以扭曲编造。如能寻得其中机窍,抽丝剥茧,也许能将案情大致还原。

      检非违使:嗯,不错,可是本官暂时还没有头绪,巫女大人可有什么想法?

      巫女:在下现有一个大胆的推测,不知当不当讲。

      检非违使:请您但说无妨。

      巫女:请问大人,作为凶器的小刀,最后去了哪里呢?

      检非违使:……应当是被真砂带走了罢。她本人说拔掉了小刀,企图用其自杀,武士也说弥留之际有人拔走了小刀,彼此佐证,可以推知小刀在真砂身上。大师,她来到清水寺时,身上可曾带着小刀?

      和尚:回大人,没有,她当时两手空空,身上也看不出藏了东西。

      检非违使:这就怪了。

      巫女:这有什么奇怪的,她说自己曾尝试投河自尽,大师也说看见她时浑身湿透,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刀掉进了河里。

      检非违使(思索,醒悟):……正是!巫女大人果然机智过人,令在下佩服!

      和尚:可这又说明什么呢?

      巫女:还请诸君回过头看这三人的证词,即使再怎么撒谎,不知道的事情也绝对说不出来。无论是按照真砂还是武士的说法,多襄丸都在武士死之前离开了现场,无法得知武士已死。但是他还是声称自己杀死了武士,倘若武士还好好活着,他岂不落人笑柄?同样,真砂坚称武士被她所杀,但在多襄丸和武士的证词里,她却先一步逃离,可小刀的消失证明了她去而复返,因此能够确认武士之死。

      检非违使:那……巫女大人的意思,还是多襄丸用小刀杀死了武士?

      巫女:大人稍安勿躁,且听我细细道来。从上述推论来看:一是真砂曾一度逃离,二是盗贼在她之后离开,三是盗贼离开时武士已经重伤濒死。真砂直言自己两次昏迷,这明显是拙劣的谎言。因为她要装作杀人者,故而要隐瞒自身的逃离,并且她无法解释多襄丸的离去,只因她并未目击当时的情况。

      和尚:是啊。可真砂为何要自污为凶手?即使她假意和武士殉情,也无需亲自动手杀人,只要谎称自杀未遂即可。除非,她是想要袒护多襄丸,但从他们的言辞中,也未见此两人有何渊源。

      巫女:这一点,在下稍后会解释。现在还是回到讨论武士被刺当时的情况。已知真砂不在场,她的证词为假,那么根据武士与多襄丸的说法,武士死时身上的绳子已被解开,这也和他平躺的死状相吻合,如果他被反绑在杉树下的时候遇刺,那么尸体应该还是坐着或倚靠着树。

      检非违使:嗯……那么他就极有可能是自杀,因为他身上没有和多襄丸打斗的痕迹,而且如果是多襄丸想要卑鄙地杀死武士,也没必要让他恢复自由。

      巫女:对,那么接下来就要揣测多襄丸的心思了。武士说他临时悔改,问他要不要杀死真砂,所以真砂才逃命,但是在多襄丸的口中,却成了他和武士决斗时,真砂跑去求救。

      和尚:怪哉,这盗贼都没有说想要杀了真砂,为何武士却产生了这种想法?

      巫女:这就涉及了真砂逃离的理由,多襄丸声称是为了决斗解开武士身上的绳子,两人之间却最终没有发生打斗。而在武士看来,他和多襄丸并没有冲突,而是都要对付真砂。而真砂因为恐惧而逃走,这一切其实有个最合理的解释。

      检非违使:巫女大人此话怎讲。

      巫女:这其实是一连串的误会,起因是武士和多襄丸同谋,陷害真砂,但是多襄丸却背叛了武士,将真相告知了真砂。多襄丸是真心想要和武士决斗,并去解开武士的绳子,但真砂知道了他们的阴谋,对多襄丸并不信任,被踢倒在地后认为他依旧和武士一伙,想要杀人灭口,因此害怕逃走。而在武士看来,也像是多襄丸不同意真砂杀死自己的提议,再次反水,踢倒真砂并为自己恢复自由。

      检非违使:等等——这怎么可能?!但……但是,这番推论确实难以找破绽。

      和尚:如此骇人听闻的事,巫女大人是怎么想到的?

      巫女:是有两件事引起了在下的注意。一为,多襄丸和武士皆着蓝色长袍,只有深浅略有差异,而根据捕役的说法,多襄丸平时就是这副打扮,这对于一般盗贼来说有些过于招摇了,但也符合他平时沾花惹草的本性,可以当做他个人的标志,因此如果二人衣物相似不是巧合,更可能是武士特地挑了一件像多襄丸衣着的蓝色长袍。

      检非违使:巫女大人明鉴,本官当时见了还想,曾几何时蓝色长袍成了新风尚,怎么武士也穿,盗贼也穿。

      巫女:二者便是武士的佩刀和弓箭,应该都被多襄丸带走了。他说自己出售了武士的刀,但他为何反向逃往了京都,在逃亡路上又何来时间买卖武器?何况没有作为凶器的大刀也没有急于出手的理由。就算真卖了佩刀留下了弓箭,那么捕役说多襄丸平时也带着弓箭,这副弓箭又去了哪里呢?总不可能是卖了武士的配刀和自己的弓箭吧。

      检非违使:那这又怎么解释?

      巫女:那就是自始至终只有一把刀和一副弓箭,先是武士带在身上,计划在竹林中交由多襄丸,达成两人装作是同一人的目的。并且,多襄丸身上本来没有武器也更加合乎情理。
      、
      巫女(朝检非违使):试问,大人您会轻易相信一个身怀利器的陌生人,还和他同去偏僻的山林中吗?

      和尚:他们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

      巫女:事情本身已经给出了解答,他们想要在竹林中夺去真砂的贞洁,然后让多襄丸带走真砂。

      检非违使(大惊):可倘若事实当真如此,那么敢问武士又是死于谁手呢?

      巫女:在下不知。

      检非违使:什么?!

      巫女:可以肯定的是,真砂并没有动手。要么就是多襄丸气不过杀死了武士,要么就是武士羞愧自杀。不过,既然当时多襄丸已经取得了武士的佩刀,那个用来杀人更方便一些,因此大概是武士自杀了吧。

      检非违使:来人啊,来人啊。

      (仆役上场)

      检非违使:附耳过来。

      (检非违使与仆役耳语,仆役下场)

      检非违使:既然如此,为何三人都要争着当这个凶手呢?

      巫女:大人方才说,三人的谎言都是为了自身的颜面,但若事实如我所推测,那么就变成了三人都在极力掩饰竹林中的那场阴谋。

      和尚:我明白了,三人都在为了成为凶手而编造理由。

      检非违使:大师的意思是?

      巫女:武士畏罪自尽,死后也不敢将他的卑劣昭告于众,只能将死推给妻子的背叛;真砂不愿世人知道自己的隐痛,也不想和那样的丈夫一同死去,才谎称殉情未遂;多襄丸不愿事情败露,让真砂背上杀人的嫌疑,因此才将罪名揽下。唉,只是……

      检非违使:巫女大人有何忧虑?

      巫女:依照常理,如若证词中二人以上说法一致,那么便可认为是真相了。但有两种情况除外,一种是他们事先串通,在本案中可以看到此类的蛛丝马迹。还有一种,即这说法是必要的谎言,而三人的伪证各自成立,都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真砂的失贞。

      检非违使:什么?!真相竟是如此?难怪了,多襄丸一个名镇京都的大盗,就算是偷来的马,也不至于会轻易落马,我派人验看是发现他身上伤痕累累,既然他并未和武士搏斗,那么把他伤得这么惨的也许是那个女人。

      巫女:有可能,多襄丸说当时没有拔刀就制服了真砂,但事实应该是他身上根本就没有兵器,而真砂拿着小刀拼死一搏,搏斗的结果,在多襄丸的一身伤痕上可见一斑。

      和尚:那么,多襄丸眼见真砂逃走而武士濒死后骑上二人的马赶回京都,怕不是来投案和向真砂的娘家传信?

      (仆役再次上场)

      仆役:大人,在下按您的吩咐问过了。

      检非违使:怎么样?他可认了吗?

      仆役:这家伙开始还嘴硬,扯东扯西,可是听了在下的话渐渐就不吭声了,定是被说中了,只能默认,但很快他又嚷嚷起来,大喊何时杀了他,活得不耐烦了云云。

      检非违使:我知道了。

      巫女:朝闻道,夕死可矣。

      和尚:阿弥陀佛,大人不如成全了他吧。

      (三人组下台)

      第六幕:案件真相
      【场景转换:竹林中事件真相重现。】
      【出场人物:多襄丸、真砂、武士。】
      【道具:梳子,小刀,武士刀*1,弓箭及箭筒*1。】

      (真砂走进竹林,发现丈夫被反绑在杉树下)

      真砂:怎么回事?你骗我?!

      (真砂掏出小刀刺向多襄丸小腹,多襄丸堪堪避开,二人厮斗,多襄丸手中并无大刀,处于劣势,被真砂打伤,逼到无路可退,真砂举刀正要刺下。)

      多襄丸:等等,等等,在下认输了。

      (真砂犹豫,多襄丸一瞬间由紧张变为微笑,转向武士,真砂脸上挂着疑惑。)

      多襄丸:啊呀,疼死了,喂,你当初怎么没提,夫人她随身带着武器,出手还这么凶?

      真砂:大胆贼人,休想耍花招!

      多襄丸:我没耍花招,这一切,其实都是你丈夫设的局。

      真砂:什么?老爷,你知道他在说什么吗?

      (武士摇头示意真砂不要相信他的话,同时挣扎。)

      多襄丸:你们夫妻近日感情不合,你丈夫他老是晚归,甚至有传言他流连花场,这是真的吧?

      真砂:这……

      多襄丸:你还不知道吧?你丈夫他说你争强好胜,竟像个男人一般,自从跟你成家以后,日子苦闷至极,而且你为了贴补家用出来做工,让他颜面扫地,因此内心早已厌弃你,可我听说,主家的女儿看上了他,他也对那女孩儿百般讨好,贪图人家的美色和雄厚的家财,想要休妻再娶。我想,这个男人之所以入赘你家,也是为了武士的名号吧。

      真砂:你胡说! !

      多襄丸:你怎么不信?这男人用把柄威胁我,让我在这山里对你下手,只要是被玷污了一次,那么你就很难再跟丈夫相处下去,这样与其跟着他,倒不如考虑做我的妻子,跟我走。然后,他回去之后就可以谎称你跟我私奔,而他对此事毫不知情。证据就是他有意和我穿了相似的衣物,手里拿着先前扣押的我的刀和弓箭,因为他和亲信串通好,假装临时有事没能离开京都府,而和你在一起的始终是我多襄丸!

      真砂:什么?!老爷,他说的可是真的?

      (武士不再挣扎,眼神放弃抵抗。真砂顿时身子瘫软,被多襄丸扶住。)

      多襄丸:求你跟我走吧,别再跟这个卑鄙歹毒的男人在一起了,你可知道,他说过如果我不能带走你,就在这荒山野岭杀了你也行!

      真砂:混蛋!你还不是和我丈夫同谋做下这等无耻之事?

      多襄丸:我……我今天在路上见了你面纱下的脸,就像那庙里的菩萨娘娘,当时就心生悔意,后来又受了你的恩惠,见你刚正凛然却嫁给这样的丈夫,心里实在愤恨不平,无论如何也想要带你走。我现在知道,这辈子白活了,可是求求你,跟我到天涯海角去吧,我正是因为太过怜惜你,才会做下如此无法无天的事情啊。

      (多襄丸扶起真砂,拉她向竹林外走去,真砂恍恍惚惚,如梦初醒,突然发作。)

      真砂:不,不行,我必须杀了他!只要他还活着,我就不能跟你走!这个男人这样羞辱我,让我在你们两个面前出丑,那真是比死还痛苦!

      (多襄丸拉住真砂。)

      多襄丸:等等,你冷静一点,要是杀了他,我们可怎么脱身?

      真砂:事已至此,他这条命我是要定了,大不了跟他一起死!

      (武士用厌恶的眼神看着真砂。)

      真砂:你别用那种眼神看着我!听见没!不许用那种眼神看着我!

      (多襄丸抱住真砂,真砂爆发挣脱。)

      真砂:我要杀了他!杀了他!杀了他!

      (多襄丸情急之下踢倒真砂,真砂手上小刀掉落。)

      多襄丸:好……好,既然这样,也用不着你动手,我来跟他打一场,你看着,那男人不过是个懦夫而已,等我杀了他,你就是我的妻子了。我要带你走,找个谁也不认识咱们两个的地方过日子,从此以后金盆洗手,再也不做往日里的那些勾当了。

      (多襄丸捡起武士的大刀,砍断绳子,武士解开绳子。)

      真砂:你们……你们要做什么?啊,救命啊!

      (真砂喊了一声,逃去竹林深处,多襄丸追逐但连袖子也没有到。)

      多襄丸:唉,大意了,这下谁知道她会跑到哪儿去啊。

      (武士捡起地上的小刀,多襄丸拔起大刀,但是武士拿刀直刺入自己胸膛)

      武士:哈哈,她逃了,很快别人就会知道我做了什么丑事,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这世上。

      (武士倒在地上。)

      多襄丸(喃喃自语):就这么逃了吗……唉,这回轮到我要逃了。

      (灯光灭后又亮)

      (真砂再度上场,见武士已死,拔下木梳放在武士身边。)

      真砂:老爷,这是你送我的新婚礼物,如今我把它还给你,从此我们夫妻恩断义绝,就是到了碧落黄泉,也再别相见了!

      (真砂拔出匕首,抵着脖子几欲刺下,最后放弃逃走。)

      【终幕】

      (真砂湿淋淋地站在舞台中央)

      真砂:我尝试了种种自尽的方法,可终究没有死成,大概只因我厌倦了这人世,却又无法为那样的人去死吧,光是想想,就叫人恶心得想要呕吐。一个人也没有办法死两次,杀人的不一定是刀,也可以是权力、金钱,甚至只是动一动张伪善的嘴就能把人杀了。是啊,明明没有流血,人也还活得好好的……但是真砂确实也是被她丈夫的恶意杀死了。如果早知道他的想法,我也决计不会爱上他,可又有什么用呢,在那之前,我是真心爱着他的。如今,他死了,我可以对别人隐瞒,但是无法自我欺骗地抹消掉他做过的一切,真相就是这样,独立于人的意愿,冰冷地存在着,并且会一直,一直,存在下去。

      【剧终】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 1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