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6、费氏倒台 拜谒南王 ...

  •   既已身入修罗场,又何必引他人同堕炼狱?既已决意一意孤行,就不该再为他人的意见迟疑。

      若是错,便让我一错再错吧。

      两日内,元都风云诡变,平地卷起三层浪,尤其是满朝上下,被这无端的浪打的东倒西歪,晕头转向。

      皇上肃整贪污之风,最先拿了京城刺史开刀,疾风骤雨的展开清点行动,严查刺史家中财帛。

      身为京师刺史,本身俸禄不过年四十五两,米粮四十五斛,算起来够在京师置一间屋子,不过本身下人仆人的开支,再加上京官应酬,即使皇上开恩准支双俸,通常也不过是小康水平,绝不是大富大贵人家。

      京官五载,便是加上其他地方司任地方官员职务时候的俸禄,便是不吃不喝,也不过是数百两,可是这京师刺史童大人,京城房产十处,田地几十亩,家中银票总数怕不有几万两。

      以一个既无皇上封赏,又无其他收入来源的官员来说,超过俸禄百倍的家产,已足够抄家之罪。

      他不过是京师里众多官员中很小很小的一个,在京师中委实算不得什么,只是这童大人犯事,却牵引出了无数的事件。

      第一,童大人家发现的地契,根据严查之下,竟然是圈地得来。

      第二,童大人为了管理家产,自然少不了圈养了些护院,而这本来被默许的行为忽然让皇上震怒,理由就是圈养私兵。

      一个月前,身为二皇子的易承烈已经因为这两件事受到责罚勒令在家反省,最受宠爱的皇子都如此,在这等时刻被三罪同罚的小小京城刺史,下场可想而知。

      但是,真正令人觉得满城风雨的却是由小小的童刺史带出来的身后之事。

      童家的地产竟来自六大家族中最富贵的费家,甚至其中大多数的房产银帛也来自费家。

      官商勾结,图谋私利。这一点还来不及查处,费家私养护院数百,更是身佩兵刃在京师走动欺压百姓的消息又被爆出。

      这费家养护卫的事初始还有不少官员上书求情,称其行为不过是为了护卫镖队,虽有不当,仍算有原由。

      皇上未表态,却加大了对圈地事件的追查。童大人抄斩,费家所有产业停运接受调查,更以费家为中心扩散追查,为免朝臣牵扯其中徇私舞弊,这件事情主查官竟是在家面壁了两个月的二皇子易承烈。

      转眼间,那个被认为失去皇宠,甚至对太子之位不再有竞争能力的易承烈又以风光姿态出现了众人眼前,甚至比往昔更加的自信。

      易承烈摆开了雷厉风行的姿态,重拳出击,控制了费家全部的账务,一项项开始明细的清理。

      官商勾结,祸乱朝纲。豢养镖师未经朝廷允许,有谋反之嫌。

      谋反之罪,千古不变的最好借口,满门抄斩,流放边疆,拔除所有余孽最干净的方法。

      封赏令未下,先来落罪令,万众期待中认为会再度受皇恩宠幸的费家,就在迅雷不及掩耳的态势中完全被易承烈控制。

      快,快到没有一个人看出风头,快到没有官员作出反应,待想要将手中烫手山芋般的地产转让避开风头之时,已然来不及了。

      这股严厉之风,瞬间刮过了三品以下的官员,几乎所有人员的财产都被清查二皇子清点过,应该有多少收入,实际有多少资产,在易承烈的手中堆积了无数账本。

      费家的财产被封,所有贸易被取消,所有圈地被收回,甚至连当年身为六大家族时皇家御笔提名的牌匾也被拆下,所有人等候发落。眨眼间,这棵百年大树在它鼎盛时期,被晴空中一道霹雳,从此灰飞。

      易承烈虽然强硬的压制了费家,惩处的消息却并没有像他动手时那么迅猛,始终悬而未决,看似给了人喘息的时机,却犹如温水煮青蛙,只有身在鼎镬中的人,才明白那种伸头许久不见刀落下的痛苦。

      与费家有牵连,背了案子在身的官员们更是诚惶诚恐,等不到判决,唯有尽心尽力做事,唯有全情投入的表现,希望二皇子殿下能够看在功劳的份上开恩。当然,在这个时候选择易承烈是最明智的,不但保身保家保官位,他日不定还能平步青云。至于三品以上的官员,那只怕靠拢的更加勤快,易承烈未动三品之上的官,他们岂能不懂?

      所用的动作,在短短的三日内完毕。

      三日,浑浑噩噩睡过去也就过去了。三日,改朝换代国家消亡也足够了。而易承烈,用了三日的时间,打压了费家,手拥费家不可计数的财产,身边是胆战心惊不敢擅动的朝臣。

      看似简单的三日,却花去了整整两个月的精心部署。

      当易承烈开始行动的时候,我也动了。一辆普通的马车在没有任何人关注的情况下,悄悄驰离了元都。

      我坐在马车上,看车壁在颠簸中摇摇晃晃,表情平平。

      打压费家本就在我的计算之内,无论有没有夏家的上门,这都是不可能改变的事实,因为压制费家,就是彻底断掉易清鸿与‘梁墨’之间太多重要的联络。

      两国割据时期,只有费家能出入‘红云’与‘梁墨’之间,身为晏相的他,再是智略筹谋,也不可能打兵之仗,可以说费家是倚仗着易清鸿而愈发的强大,易清鸿庞大的关系网中费家也是重要的一环。

      三日,破坏了易清鸿倚仗的信息网,他现在应该有所警觉易承烈也不似他想象中那么孱弱了吧,只是,如今醒悟,会不会有些晚?

      易清鸿,你的真正实力如何,应该展现了吧。

      每每想到这个人,我只敢以易清鸿称呼,而不是——晏清鸿。

      因为后者,是一个存在于我心头的名字,一个曾经深爱过的男子,他会用温柔的眼神看我,会噙着明了的笑揭穿我小小的心思。

      那个与我在月下桥头定情缘的男子,那个与我草原塞外许诺的男子,那个让我怦然心动,曾共同孕育过骨血的男子,我的丈夫,晏清鸿。

      而易清鸿,他只是‘梁墨’的大皇子,遥远的不可能有交集的人。

      只有这样,我才能让自己冷静下来,才能让所有思想顺畅的流淌。如果可以,我宁愿忘记那个人,让我永远可以保持超然的心态,可是我必须提醒自己记得,只有牢记他,才能不忘哥哥的仇恨,不忘我这些行为的真正目的。

      所谓矛盾,就是这般吧。

      我也知,忘掉,不过是两个字,做起来怕不就是一生。

      车越西行,天气愈发的寒冷。已入深冬,地上的积雪早成了冰封,坚硬滑溜,车辘辘上被仔细的缠了稻草,速度也更加的慢了。

      吱吱呀呀的行车中,我在厚重的车帘缝隙中隐隐看到了高耸的城墙,青石的城墙上旗帜鲜明,在风中猎猎的翻飞着,当中一个大字——易。

      铁枪擦过刺耳的声音,马车在城门前被挡下,“出示通行令。”

      这里,是西北边陲重镇,也是南王易南天的辖地。说是辖地,更象是割据而治,他不进犯‘梁墨’,‘梁墨’也拿他没有办法。

      拥有自己的‘通关令’,不是什么人都能随意进入他的领地中,这让这西北边陲之所更多了一层神秘。

      南王,一个发誓永远镇守西北不入京师的人,却被封了个南王的称号,倒象是一种讽刺。

      手中的一枚印鉴伸出车外,“劳烦通传南王大人,易清鸿使者求见。”

      士兵傻了半晌,偏头对着印鉴端详了半天,依然是不明所以的神情,许久之后才反应过来将阻拦着的铁枪打开,然后小心翼翼的接过印鉴,飞也似的跑了。

      印鉴,属于易清鸿皇子地位的印鉴,当初失魂落魄的我离去之后许久,才发现自己竟然鬼使神差的带走了他的皇子印鉴,还有那枚家族长令。

      或许,对于他来说,一切都可以补救,但是对于这西北边陲之所的易南天来说,这却是货真价实的印鉴。

      进了城,没有直奔南王府邸,而是寻了一处客栈住下,静静的等待消息。

      不久,那先前拿着我印鉴而去的士兵再次返回,将那玉石印鉴还给了我,“王爷最近受寒伤风,无法见客,只好请贵客在城中住上数日,待王爷身子好些了,再请入府中相见。”

      “无妨。”我平静的回答,“王爷身体重要,多等等也是应该的。”

      一日……

      两日……

      三日……

      一连三日,易南天的人都没有出现过,我也安静的在客栈中住着,既未出门行走,也没有与任何人接触,只是等着。

      西北偏远,交通不便,当易承烈肃整朝堂,几以把持朝政的消息传到这边陲之地的时候,已是五日之后的事了。

      就在这消息如长了翅膀般飞在城中的时候,我的房门外终于等来了我要的消息。

      “小姐。”中年文士长衫青袍,看似是幕僚身份。

      他有些微的迟疑,不过很快就被掩饰了,“南王今日申时之后在府中设宴,在下特地来邀请小姐,请小姐过府一叙。”

      面纱遮挡了我唇角渐起的笑容,端庄的回应,“谢过先生,请转达南王,杨氏一定准时赴约。”
note作者有话说
第86章 费氏倒台 拜谒南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