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凑巧 ...

  •   看着台上大领导嘴一张一合地念着文件,刘向阳却是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只感觉有四个大字在绕着自己的脑袋转圈圈——金口玉言!

      世界上会有这么巧的事儿?堂姑说不出正月,那化肥厂开建的事就能定,果然没两天,就开了这个动员会!

      因为是从国外进口的全套设备,是由工业部和外贸部联合主导,但既然定了落户应城,那选地也就成了地方革委会的首要任务——刘向阳这可真是得忙起来了!

      虽说忙的脚不沾地,但他抽空还是回了趟家。

      他进了家门,接过若兰送上的水杯,一口干了个干净,别的话没说,先开口问道:“咱堂姑又来过没有?”

      他这话问的没头没尾的,赵若兰被问的一愣,好在对儿子的上心一瞬间就让她反应了过来:“你是说朱姑啊?她没来过啊!”

      一听见他们的说话声,刘老娘连忙从里屋奔了出来,嘴里直嚷嚷道:“咋啦咋啦?你姑她咋啦?”

      可一瞧儿子胡子拉碴的憔悴模样,她又忘记了“他姑”,只顾得上前嘘寒问暖。

      刘向阳应付了老娘两句,转头朝赵若兰兴奋道:“你那堂姑真不是个一般人啊!我这些天就是在忙化肥厂筹建选址的事!她说不出正月,你瞧瞧,”他说着,走到了玄关的墙边,指着墙上的日历道:“我都忙了一个星期了,今天才正月二十五,她说的真是一字不差!”

      如今的日历是一种薄薄的纸印刷成的小册子,365页,一页一天,每天起来就要撕掉一页,显出当天的日期来。当然,也有那种爱惜东西的,不舍得撕掉,便拿一个大夹子把日历翻页夹到后面去,等到了年底,还是全须全尾的一整本,便可以拿来记个账,写写画画的。

      赵若兰也很是惊喜,她回想一下跟赵朱这几次相遇的场景:“可不是,我第一眼见到她就觉得她看着不一般。她是五太奶家三爷的闺女,可那个三爷失踪几十年了,说是当年为了躲抓壮丁上了山,可野山里活命都难,哪儿能养活这样一个大闺女?我看他上山是真,但肯定也早就下了山,恐怕也是有什么缘故回不来,又太想念老母亲,这才让闺女替自己回来探探亲,给老母亲尽尽孝。”

      刘老娘平日里总有些嫌自己这个儿媳性子撅,太有主见,可今天见她分析的头头是道,也捧起场来:“可不是,你那个堂姑人长得排场,又会说话,普通人家可养不出这样大气的姑娘。”
      刘向阳听得连连点头:就是不知道这个堂爷爷是十三级还是十二级,看堂姑那架势,怕是十一级也有可能呢!

      见他点头,赵若兰又想起来了:“对了,逢年过节,老有人说是大爷二爷的战友,来给五太奶送节礼,送那些吃的用的全都是好东西。一送就是几十年,我小时候就知道,庄里就五太奶家老有白面吃!现在想想,什么战友能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别人的老母亲啊?搞不好就是她自个儿的亲儿子!”

      她这样一说,越想越是这个理儿:“他自己还不能露面,也不能把老太太接走,可不得按时照应吗?眼看着闺女长大了,出落的这么好,办事又稳定妥帖,可不就让闺女回来尽孝来了!说句不好听的话,老太太都多大年岁了?能照顾几年呢?”

      “可不是!”刘老娘也跟着点头,不是亲儿子,谁会管老人家死活?她年纪轻轻就寡妇失业的,最是明白人情冷暖,别说外人了,亲儿子靠不住的也多了去了!

      “行了,这话你们可别随便往外说,人家既然不明说,自然是有人家保密的理由。回头再说是从咱们这儿泄了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刘向阳一脸严肃,再三叮嘱,接着又对赵若兰道:“山不来就我,我去就山嘛!说起来,咱们是小辈,还是求人办事的,咱们先去拜访才是正理!你也没说回家去见见堂姑?”

      赵若兰苦笑道:“我当然去过了,可总是找不到人啊,隔一天一去,这都三回了,硬是没见着人,要么说是去走亲戚了,要么说是去供销社买东西,次次都是不凑巧。我都怀疑她是不是躲着我呢?”

      刘向阳听得直摇头:“还用怀疑?人家就是在躲着你呢!”

      “若兰呐,”一听刘老娘拉长了声音说话,赵若兰就觉得后面没好话,果然,只听她道:“你也是太年轻,不懂这人情世故,别看你管人家喊声‘姑’,人家也不是你爹的亲妹子啊!都出了五服了,那能算正经亲戚吗?你以为我那天厚着脸皮,非要当面求人家应下来是为了什么?还不是想着小姑娘脸皮薄,只要她松口应了下来,就不好反悔,这事儿就成了一半了!咱们又不是小气的人,该拿什么报答那都是后话呗。”

      听见这话,赵若兰脸一下子就白了,疑心是刘向阳把两口子的私密话学舌给了婆婆听,又不确定,心里一阵七上八下的。

      她这脸色一阵白一阵红的,反而让刘向阳误会了:“行了,娘!你不是也没能让人家答应吗?人家那种家庭出来的孩子,都是少年老成的很,心里有成算呢!若兰,你也别往心里去,等我忙完了这阵子,我亲自去拜访一下。该拿出的诚意,咱们也得表现到位了!”

      说到这儿,他转头看向刘老娘:“娘,这可是为了小松的大事,咱们真不能小气了。”

      把刘老娘气得啐道:“呸!就你大方,老娘我的亲孙子,我砸锅卖铁也舍得!”

      ……

      他们那一家子的脑补出了这么一出大戏,不论真假,有一句话还真没说错:赵朱就是在躲着赵若兰呢!

      手下有那么多个小“探子”,只要赵朱放了话,谁进了村,走不出二十步,这信儿就能传到赵朱耳朵里。

      别说三回都找不到人了,只要赵朱想,十回八回也一样能让她“不凑巧”。

      五姑奶这天正在暖炉旁打着盹儿,就见大妮儿跑了进来,她一个猛子扎到赵朱面前,小脸憋的通红:“来啦来啦,若兰姐跟她对象一块儿来啦!”

      不怪她激动,赵若兰虽说在村里也算是个传奇人物,都知道她嫁了个城里的“大官”,但她结婚快十年了,那个“大官”来村里的次数,一个巴掌都能数过来。

      说人家架子大吧?人家见到人也打招呼,算是礼貌周全,并没有拿鼻孔看人。

      大妮儿年纪小,一共才见过那“大官”两回。

      但如今,赵朱姑姑说他们要来找她,他们可就真来了,也没有拐弯儿,直奔五姑奶家。

      “姑啊,你可真神!”大妮儿翘着大拇指朝赵朱比划,她的小脑瓜儿是怎么都想不明白:赵朱姑姑怎么能说啥啥灵?

      而且,连这样一个大人物都要来拜访姑姑,她一下子与有荣焉,只觉得赵朱在她心里的形象更加高大起来。

      那两口子大包小包进了门,五姑奶精神不济,跟他们打了招呼就回了自己屋里,只剩下赵朱自己倒了茶水招呼客人。

      茶杯一送到手边,刘向阳撇了一眼,心道:果然没猜错!细处见真章,别看这房子破旧,但这待客的杯子却是搪瓷杯,不是乡下常见的粗瓷大碗,而杯子里也不是什么糖白开,而是正经的毛尖。拿起来喝了一口,他眼神一亮:味道还不错!

      茶叶冲泡可有讲究,就像这毛尖,虽然这茶叶看形状一芽二叶,不是一级珍品,用来泡茶的也只是普通井水,但手法不对,这口感还是能千差万别。有些不讲究的,随便抓一把茶叶往杯子里一丢,滚烫的开水一浇,泡出的茶水苦涩难咽,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而泡这茶用的却是中投法——先水后茶,再添水。别小看这简单的手法,对应这不老不嫩的茶叶却是恰到好处,充分激发了茶叶的鲜爽,却只有淡淡的苦涩。

      居移气,养移体。这些门道也是刘向阳刻意留心琢磨学习过的,但对方做来却是自然而然,只这样一个小细节让他更加确定:只有在自小优渥的环境中长大的姑娘,才能在不经意间还有这份讲究。

      他脸上的笑容更加真挚几分,向赵朱客气道:“姑,您快别忙活儿啦!这真是折我们小辈的寿啊!”

      说着,他又把带的东西拿了出来,知道这家里只一老一少两位女同志,烟酒是用不上了,跟老娘媳妇儿商量了许久,才拿了两块布料,一块上海牌女士手表,还有点心果子水果罐头杂七杂八一大堆。而那布料底下,还藏了二十张“大团结”并一张如今极难弄来的自行车票。

      这份礼着实不算轻了,如今在市里,哪怕想要到若兰他们厂里上班,这些东西也差不多足够打点了。

      “咱们这亲戚间,按说应该常走动,偏我们工作太忙,老是抽不出空来,若兰小时候多得五太奶照顾,姑姑你那天又为我们家小松指了条明道。我们嘴笨,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谢意,只能带着点东西,聊表心意罢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2章 凑巧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