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第19章 ...


  •   《中国奇谭》第三集的动画技术最接近当代,内容却最平平无奇,我甚至快进了几十秒,但它也碾压无数真人流量影视大作。因为美则美矣却无内涵空洞的作品,搭配让人尴尬出戏的演技和逻辑漏洞百出的剧情,只有饭圈买单看脸看人吧?这一集的剧情从一开始就能猜到最后,可也不影响它发人深思。我看不得的是母狼为救小狼林林奋不顾身舍弃生命也在所不惜,明知小狼在玩火可也给它最大限度的自由和它自以为是的快乐。唉,人生总是如此,不撞南墙心不死,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可是,人生难免会走弯路,笔直向前的光明大道并不常有。老人的谏言也不全对,因为新环境新事物新机遇他们都没曾见过,自然给不了中肯客观的意见和经验。正因为人生是一场单向没有重复键的大型游戏吧,所以各个玩家跃跃欲试前赴后继,有的只想最终通关,有的只想换取钱财,有的只想体验不同经历,有的只求能继续玩的资格。每个人的出身、环境、际遇大不相同,有的人可以选择,有的人没有选择,有的人父母及其宠爱,有的人从小就被遗弃,这或许就是人生的奇妙和残酷之处吧。

      我之所以快进,是因为大概率预见了事件的发生和走向,深知过程的曲折揪心,更见不得爱笃情深的自我牺牲和阴阳永隔。动画构建的虚拟世界尚可以牵动人心打动观众,是因为作者创作的内容扎实,真情实感具有现实意义。至于观后感想,真的要深挖会有太多可以探讨和述说的爱恨情仇。比如,不同物种世界的矛盾对立,像不像如今现实的资本运作和弱肉强食?又比如,感情的萌发和滋生悄无声息又让人无可奈何,像不像没有物质基础的纯爱电影难逃悲剧结束的命运?还有,上一辈的恩怨情仇会不会无形中造成下一代的相爱相杀?毕竟,爱和恨虽严格对立,但恨的根源来自何处?会不会有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当初无知无畏不受控制的爱?想想小时候面对日记和看图写话,无话可说无处下笔堆砌字数的痛苦,却正是因为这深深的愁苦我开始了阅读的美好旅程,在其中找到自由和乐趣,形成许多自己的独立遐想和思考空间。特别是每次难得组织大家出游、观影等活动以后,语文老师必然会提前布置写作任务,真的让我们悲喜交加心情复杂啊。如今,我早不用听老师的话写这些观后感,但每次阅读和观看之后,脑子里总会萦绕很多自己的思考久久不能平静。当我将这些看似虚无的感受化为文字记录下来,我的思维更加清晰起来,我的大脑终于安静下来。原来当初看似苦大仇深的很多小东西,早已将看似不起眼的我重塑。而在外人看来没有物质和经济效用的我,因为父母竭尽所能的爱护,衣食无忧之余还能在精神世界寻求自己的一方天地。内心的平和,与自己优雅愉快的相处,原来才是人生看似简单却很难解答的一道大难题啊。

      第四集最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因为那是我缥缈缭绕的美丽乡愁啊。方言的配音给作品更添一份色彩,却不影响观众对其的理解。普通话源于北京话,解密了无数北方方言。试想南方的方言,是不是从古至今就难统一,各自美丽呢?我虽然并不来自农村,小时候去乡下在猪圈旁边小解还会被吓得屁滚尿流,但与无数离开家乡在外生活工作的人一样,我们的童年和记忆总是与那一片土地和关于它的种种紧密联系在一起。尽管很多人因离开的太久,如今的生活和观念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说起当年的人和事,尝一口当年的食物,尘封那些经历便被轻轻唤起。因为那些试图被割舍和抛弃的过往片段,早就成为我们存在的一部分,也间接或直接造就了今天的我们。那些无数平淡的晨昏和难熬的夜晚,那些无聊的寒暑假,还有许多无奈的人和事,早就成了我们过去的重要部分,推动我们进入现在和将来的人生轨道。小孩子最牵挂和纠结的事物,在大人面前都是微不足道不够影响一家生存大计和人情往来的问题。我非常怀疑作者是独生子女政策下的70和80后,因为在他娓娓道来的平淡絮语中,生活里唯一的同龄人是别家的小伙伴。几十年如一日的村前村后,有限的娱乐让他对黑黝黝的山洞和香火不断的送子佛像产生了无限遐想。没想到,最终让我眼眶湿润的竟然是那只在香椿树下身患重病倒地不起的大黄狗,蚊虫萦绕着虎子的尸体,半梦半醒间小鬼领着它若隐若现的身躯进了那个山洞。也曾经让我哭了几天的小花,它也在我童年家门口的洋槐树下奄奄一息。雨后清晨发现小窝里的它已经身体发凉,我哭得比平时挨打更大声更伤心。虽然我还小,但我没有那么丰富和乐观的想象,或许它是去了喵星球。可它过去两年多的陪伴,让我觉得温暖开心。对它而言,每天不必流浪还有定时的小雨拌饭,已是足够幸运。实现相互救赎的我们,在它短暂而相对幸福的猫生里永生。动画里的小男孩在田边草丛里捉蚂蚱,用蟋蟀草串起来防止它们逃跑的场景,和我当初的操作如出一辙。唯一的区别是他为了自娱自乐,而我是为了给小花改善伙食。蛋哥笑称我为虐待小动物协会会员,我说这样我和小花都开心,其它的便都不重要了。

      农村包围城市后,是农村反哺城市,再后来是农村城市化。夹在大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县城迎来送往,几十年间增加了硬件设施,建设了无数新城。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房价也如蹿天猴般实现了新的飞跃。在经济实体决定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县城往大城市输送了很多相对优秀的人才,也接受了很多终于从农村来到县城的拆迁户和打工人。妈妈有时候吐槽,城里比以前多了好多人,可是总感觉好像不如以前的单纯美好。曾经大家也会在小公园里扔垃圾,但最多是集中在一块地方的石板地面上,而现在大家会无视环卫工人的请求,毫不避讳地把瓜子壳丢在很难打扫的草坪里。该说什么好呢?素质、家教还是不忿无处释放呢?很多美好时过境迁后只停留在物质相对贫乏且各自安好的当初,就算同一碗佐料相同的面现在吃起来,也很难找回当初的味道吧。因为这吃的哪里是一碗面,是再也回不来的人和事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