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8 ...
-
第八章
农家生活忙碌且辛苦,好在已经忙过了收成,秋季庄稼已经下地,每天的劳作也就是浇水或者除草补种缺漏的庄稼,这些农活相对的要轻松些。杨家二老都坚持让乐悠在家待着等通知书,不肯让她下地干活。乐悠却不能真就在家里无所事事的闲着。这年月几岁的孩子都明白劳动挣工分,跟在大孩子身后下地,她这么大人在家闲着也不成样子。
这个时代娱乐活动少,最大的消遣和乐趣,都是家长里短的闲言碎语。当着面人家不会说什么,背地里的闲言碎语不会少。大时代的环境下,勤劳能干吃苦耐劳是主流,这是主流社会评判一个人人品主要的基础。乐悠一直对外界的评价不是很在意,她本来也不是一个能吃苦耐劳的人,但她需要顾及父母亲人,人活着就要合群。
在她的坚持下,杨老爹到底舍不得乐悠下地干重活,安排她去了厨房负责烧火。羡慕和眼红的人肯定有,但也只是背地里嘀咕几句,不敢真说什么,村里都知道她高考结束,以她成绩稳妥的能考上,也干不了多久就会去上大学,最多就是大姑娘小媳妇羡慕嫉妒她天生命好。
就是已经分家的嫂子侄媳侄女们,现在也是不敢跟她说酸言酸语了。从分家之后虽然吃大锅饭不用为做饭刷锅洗碗的事挣口角,想偶尔喝口红糖水都更难了。物资匮乏的年头,农产庄稼并不如后世高产,麦子亩产二三百斤就已经是风调雨顺很好的收成了,动辄亩产一千斤以上,那都是靠话化肥和种子改良。
这时候农家的自留地可不是专门种菜的,自留地里的出息是归自己的,饱受饿肚子的老百姓都是种耐放耐饿的庄稼,一小片地种些菜就已经很好。大多数都还是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点菜,这个时候可没有荒地的,老百姓都勤勤恳恳的把每一分的土地都开垦利用起来,只要有空地撒种子下去,多少都有收成。
有收成就不怕饿肚子,经历过战火的年代,都是在苦日子里熬出来一条命,更明白粮食的金贵。就是乐悠这辈子没体验过挨饿的滋味,但吃饱和吃好是两个概念。发展的基础建立在生存之上,大时代的迈步不是一蹶而就,需要有过渡的时间,所有人都能吃饱喝足有余粮,才能更好的去感受生活,不足的地方才能有精力和条件去改变。
交通不便的等待,让等待变得更加漫长又忐忑,就是一直都家庭琐事不是很在意的她,也会对三五日上门来的兄嫂们多了一丝不耐烦。十根手指分长短,可咬哪一根都一样的疼,分出去的儿孙那也是自家人,血脉亲缘不是用道理可以理论的,哪怕当时的火气再大,也没有时间淡化不去的怒火。
几个等着办事的孙子孙女,二老也不可能干看着儿子干着急啥都不做,缺钱缺物也是跟着操心受累。晚上坐院里喝着乐悠用瓦罐偷偷熬得红糖粥,也是忍不住叹气儿孙都是债,一辈子都还不完。家长里短理不出头绪,尤其是在乐悠二哥家的三妞,不知道怎么进了镇上的的编织厂后,老屋这边就没怎么安静过。
三妞进厂的经过除了她自己也没人不知道,镇上厂子里的岗位可都是紧俏的很,说句挤破脑袋的形容都不为过,镇上那么多人都进不去,偏偏三妞一个乡下丫头进去了,虽然现在只是临时工,可一个月能拿六块半工资,眼红嫉妒的人太多。外人最多就是各种羡慕嫉妒,杨家一大家子可就如同炸开了锅。
在消息传出后,别说是村里人不信,家里其他人更不信老爷子没在中间托关系。三妞毕竟只是一个刚初中毕业的年轻丫头,这种大事肯定有人出面去办的,而杨家最可能促进这事的人,也只有杨老爹。乐悠大伯二伯也私下来老宅打探,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要是有关系只要能进厂他们都愿意出钱走关系。
杨老爹的解释也被曲解成推脱,不厚道。尤其是乐悠几个兄嫂侄儿们,可是都记得之前三妞闹腾那回,口口声声扬言杨老爹上面认识的有关系,现在这话被翻出来都觉得是板上钉钉的事。三妞扔了颗雷,然后拍拍屁股带着行李去厂里上班,家里折腾的烦心事让杨老爹和杨老娘都脾气暴躁。
这种事传的快,杨家的几门自觉没讨到好处的岳家,都来人给出了门的闺女姐妹撑腰,没道理这种关系不往儿孙身上使,竟然使给了早晚要出门的孙女。杨老爹杨老娘在儿子儿媳心里,都已经是不顾儿孙前程的糊涂人。气得杨老爹和杨老娘破口骂。
乐悠二哥杨夏收和二嫂被杨老娘骂的不敢吭声,三妞具体怎么进厂的他们夫妻也是真不知道,三妞只说找同学疏通关系,她自己又有画图的本事才被破格录取做临时工。可一个十几岁的黄毛丫头的话,这些成年人怎么可能信。人最爱以己度人,闹闹哄哄的好几天,家里孙辈的婚嫁要办事这事也没彻底放下。
各自埋下的怨气,终归还是不能消散。
家里添人口本来吧也是值得高兴的事,想到办完事之后拉下的饥荒债也是愁的,所以乐悠二嫂那脸上的骄傲,看的其他人心里更是憋气。有些事怎么解释都是没用的,根本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哪怕中间三妞回来一次,自信满满的仰着下巴表示,是她自己找关系才进去工厂,不相信的人仍旧是不信。
乐悠不喜欢斤斤计较的家长里短,好在都分家了各自住,早出晚归的上工干活挣工分,晚上回来洗洗就睡觉,隔着院墙的酸言酸语也当耳旁风了。糟心事一茬接一茬,直到八月半,在食堂负责烧火的乐悠,正给灶膛里加木柴,远远听到嘈杂人声朝这边传来,夹杂着大笑和兴奋呼喊声。
人类的本能遇事都会最先留意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乐悠就本能最先听到她小哥洪亮带着激动的喊声:“幺妹,娘,快出来,有她的信,还是首都那边大学寄来的,肯定的是幺妹的大学通知书。”
乐悠愣神的片刻,就已经被反映过来扔了手里沥水框面色通红的老娘,拉住细白柔软的手腕,朝大厨房外踉跄跑去了,厨房里其她人也都听到音信,停了手上的活一股脑的跟着朝外快步出去。大厨房外面的大空地上乌压压一片,乐悠扫了一眼觉得村里人可能都跟着过来了,大人孩子老人都咧着嘴跟在推着自行车一身快递员装的年轻人身后。
杨家的人围在快递员周围,杨老爹激动的搓着手,都有些语无伦次。见乐悠跟杨老娘出来,一时说什么的都有,村里能出一个大学生那是在十里八村里都风光的大事。镇上就一家邮局,今天来送信的邮递员乐悠并不陌生,虽然没见过两次,可同学的哥哥她还是知道的。
对方显然也是认识乐悠的,一直客气的笑着等人群情绪减弱后,才把信递给乐悠,笑眯眯的恭喜乐悠一番。他妹妹高考录取通知书比乐悠的早几天收到,考的是省里挺不错的医科院,他本来不负责杨柳村的通信,今天算是特地来给乐悠送信的,顺便把她妹妹特地交代的礼物一并送来。
这年头的走动都很少会在主家留饭,避免负担和麻烦,把信和礼物给了乐悠,又在杨春光的招待中喝了碗水,聊了几句话就骑着自行车在一众年轻人羡慕目光中回镇上去了。这边乐悠也在众人激动的催促下拆开信封,除了一张京都大学盖章的录取通知书外,另一封信纸内龙飞凤舞的写着开学报名日期,以及报名需要的手续。
杨老爹抑制不住激动的抖着双粗糙的大掌,小心翼翼的拿着录取通知书不停的看,脸上的笑容仿佛把岁月痕迹的褶皱都撑起来,怎么看都觉得看不够这张通知书。杨老娘也是一样,杨老娘不像杨老爹那样认识些字,可自己闺女的名字她还是认得的。
两人也都没有上工的心情了,交代了几句事就带乐悠回家去了,一家三口刚到家没多久,杨家的男人和杨老爷子杨大伯杨二伯,甚至是乐悠的堂哥们和未出五福的杨家人也都来了。乌拉拉的四五十号健壮劳力,分家后的三间老屋里还真挤不下这么多人。
都不是外人农村也没那么多的讲究,屋里挤不下就在院外的大门口,长辈们坐这搬来的凳子,剩余人讲究些的脱了鞋子放屁股底下坐,不讲究的就随意的往地上一坐,开始热火朝天的商量起来乐悠去上大学的事。在初中生都是学文人的六十年代的农村而言,大学生那就是古代的状元同等存在。
先不提各自心里多少都有些遗憾不是儿孙辈的出息,可乐悠那是他们老杨家的孩子,那就是老杨家走出来的大学生,别说十里八村都没出过大学生,就是整个镇又能出几个大学生。虽说现在要打破封建糟糠,可这也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是他们老杨家的头等大事,也是他们杨柳村的大事。
这么大的喜事不是一个人的喜事,也不是一个家的,那是他们整个老杨家,整个生产队的,必须的要好好办。乐悠听了一会,想劝都没法开口打断热火朝天唾沫横飞商讨着的众人,索性给长辈端茶倒水,毕竟说话也是停费口水。
在这个交通靠走通信靠吼的年代,一点也不影响信息的传递,事情还没商讨出具体的结果,生产大队那边大队长和支书两人精神抖索的来了,离得老远看到杨家院门口围着的人,就扬声庆贺。
县官不如现管,生产队大队长和支书可以说是整个大队最有权力的人,杨老爹也就是他们生产村的队长,经常会去大队那边开会,也是杨家接触两人最多的熟人了,远远的听到两人声音,杨老爹就赶紧从凳子上起身上前去迎,其他人也都跟着站起来去迎。
大队长是个四十多岁的精壮汉子,支书看着也不到五十岁,个头比大队长矮了半个脑袋,倒是比大队长和一般庄稼人白些,一张圆脸笑眯眯的表情很和善看着很好说话,跟众人打完招呼,一眼就瞅到跟在杨老娘身边的乐悠,嘴里惊诧的哎呦一声,语气带着显而易见的羡慕,对杨老爹道:
“我的老哥哥呀,这就是咱家妮吧,一看就知道是好人品。也就这么俊的人品能考上大学,早就听说老哥家的俊妮,这还是第一次见面,真是给咱们整个生产大队长脸,咱镇这次高考出了好些个大学生,可咱俊妮那是独一份的京都大学,也是咱生产大队第一个考上的大学生,整个市都是数得着的,真真是太了不得了。”
支书是镇上人,据说支书家的兄弟姊妹在县里上班,所以才能稳坐他们大队的支书。此刻说这话那肯定是已经收到过消息的。杨家所有人闻言都是一脸笑褶倒,露出兴奋自豪的笑容,与有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