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婚姻不是你的任务,幸福才是 ...
-
34.1
最终让知萦下决心离开何一凡的却是最盼望知萦结婚的叶母。
知萦和叶父叶母打电话提起了这个人,为了给二老焦虑嫁女的心一些安慰。叶父问的是,他对你好不好?知萦说,对我挺好。叶母问的却是,你看上了他哪一点?知萦竟答不上来。叶母说,我和你爸爸结婚三十多年了,有过吵架有过不满,但是我总结下来,能风风雨雨这么多年走下来,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得发自内心地欣赏这个男人。只有这样,你才能忽略生活的种种摩擦去在婚姻里保持爱情。
叶母说,我和你爸爸希望你结婚,是希望你找到幸福。婚姻不是你的任务,幸福才是。所以不要委曲求全地去结婚,你还有很多条路、很长的时间去找到自己幸福。
那一刻知萦突然明白了,即使跟何一凡在一起结婚,她也无法获得幸福,而是失去了寻找幸福的可能性。一段不满意的婚姻不会让你锦上添花,而会把你的锦罗绸缎上沾满婚姻的油烟和饭渣。
从没有喜欢的恋爱走向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婚姻里最大的风险。从概率统计来讲,正态分布都可以告诉你,当你和一个不爱的人在一起,如此低的基准下遇到更好的人的概率更高,获得的收益也会更高。那么,如果想要保持这段婚姻,只能是像修女一样日夜祈祷,自己的后半生不会遇到更好的人。否则,在未来漫长的几十年间,也许总有那么一次或者几次,你将在道德的底线上痛苦徘徊,到底是留守在线内遥望着本可以拥有的爱情,还是跳出线外承担世俗的惩罚和批判,终究都不会是一种好的结果。
她时刻记住了叶母的话,婚姻不是你的任务,幸福才是。
34.2
这段不能称之为感情的经历持续了三个月。对恋爱来说,三个月太短,对相亲来说,三个月很长。相亲成功的案例里,三个月几乎已经可以定成败了。作为两个三十多岁的成年人,交往中的每一分一秒本来就在心里不停地打分,一个季度的观察期也足以说明问题。
和何一凡的分手仪式也非常简单,在第一次见面的咖啡店。过去的感情大厦盖成了摩天大楼,地震倒塌的时候也地动山摇。这段感情像地震后在受灾地点搭建的临时帐篷,拆除的时候也方便又环保。
知萦和何一凡提出结束交往意愿,感受到了一种这三个月以来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开心,好像卸下了一个心里的包袱。这包袱里装满了对方的付出带来的压力,自己内心对对方的各种不满,以及对这段关系反复考量的纠结。这零零碎碎的烦人的念想,在她提出关系结束这一刻,终于灰飞烟灭。相比解决这么多问题,更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放弃。
何一凡答应了,就像他接受人生中的所有安排一样毫无挣扎。他只说想问知萦最后一个问题。他说,我挺不明白你这种外地女孩的,为什么想要的太多。
知萦回答说,你养过猫吗?从小在家里出生的小猫最天真最粘人,因为它最有安全感。而从猫舍长到六个月之后再送到主人家的猫,永远无法像家生小猫一样与人亲近,与世无争。做一个傻白甜靠的是运气,如果这种没有运气,那只有靠努力。但是努力过的人身上终究会留下去不掉的痕迹,像运动员身上的伤一样,是疤痕也是勋章。
何一凡这种本地男生的条件在帝都找对象结婚是绰绰有余的,不出一两年就能结婚生子。相比之下,三十多岁的她倒是风雨飘摇前途未卜,但是她已经注定要风雨兼程。
34.3
这是我的朋友叶知萦的最后一段感情故事,或者说是我所知道的最后一段。
因为我们三十五岁那年,她辞去了工作,也彻底搬离了我们的老破小。这一次她没有像之前一样,潇洒地对我说,房租照交,房间照留。而是把轻轻地钥匙放在我们十年间吃过无数次外卖的餐桌上,和我深深地拥抱,说,下一次见面不知是何时了。
我不知道读者朋友们你们会作何感想,但是送一个老朋友离开的感觉并不太好。这一刻我以为很早就会发生,就像二十五岁的她一样,以为自己很快就会成为飞入王谢堂前的金丝燕。但是没想到竟然在我们的陋室里,就这样过了十年。这屋子里越来越拥挤,不知道是东西越来越多,还是故事越来越多。刚搬进来的时候,我们俩一人躺在一个小沙发上,可以肆无忌惮地彻夜聊天,畅想未来她嫁入豪门后去马尔代夫办梦幻婚礼。现在,这两个小沙发上堆满了衣服杂物,甚至已经不知道里面堆的是什么,不知道是不是关于马尔代夫的梦幻婚礼筹划方案。
这一次,她没有搬去中江书苑,让读者朋友们失望了。她说她厌倦了金融街,厌倦了帝都这座欲望都市。这里曾经有她想要的东西,但是她得到又失去了,于是也不再想要。
34.4
她回望来时的路,发现自己这一路在寻找的都是自己缺失的东西。二十五岁的时候,少不更事的她一直以来缺少的是对自己的认同,于是谢余是能与她惺惺相惜的人。遇到任乐后,她才体会到快乐可以多快乐,这是严于律己的她从来没有提供给自己的,于是只有任乐这样的阔少才能给与她纯粹的快乐。在二十七八岁的时候,她最急迫的愿望就是三十岁前在帝都安家立业,邱成满足了她的一切愿望。后来她想要一个足够优秀的人去覆盖自己之前的感情经历,去期许她一个前途无限的未来,所以许志是绝佳人选。当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安稳平静的婚姻和生活时,何一凡的出现又恰逢其时。
但是她终于明白,从任何另一个人身上获得的东西都是不稳定的,所以短暂的得到之后是长远的失去。三十五岁的她终于读懂了波伏娃在《第二性》里通篇论述了女性天然的不足和诸多的问题之后,为全体女性指出的一条明路,那就是:要像一个男人一样活着。
“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34.5
知萦在三十五岁的夏天离开了烈日灼烧的帝都,飞到了阔别九年的伦敦。和她九年前离开时一样,伦敦的夏天日光悠长却不灼热,让人可以在草坪上睡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午觉。她申请了伦敦的一所声名显赫的商学院,学制三年。她笑称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三十五岁的高龄博士生,当年得知谢余读博的想法时,她正穿着印着学院logo的卫衣盘腿坐在图书馆楼下的长椅上做毕业答辩ppt,从笔记本电脑上抬起高傲的头说,我是不会读博的。青春太短,我要立刻变现。十年后我问她为什么出国读博的时候,她说,人生太长,我想重头再来。
知萦说她想了很久,这十年经历的生活,她最想回到哪个时点?思来想去的结果是,最初在伦敦读书的日子。除此之外,回到十年间的任何一个时点,仿佛都只能重复走已经成事实的老路。只有回到十年前的原点,走向另一个反方向,也许结果会不一样。
34.6
对了,出国前她把许志送给她的那辆718卖了。车很好卖,当时国内外刚开始疫情,物流大幅受影响,一手车排队到一年后都不一定能提车,所以二手次新车流转率奇高。卖车的时候中介看了车很惊讶,说公里数这么少就卖掉,是家里车太多玩腻了吧。在正常人看来,开着小跑车的女孩,家里至少有一辆豪华轿车一辆保姆商务车可能还有辆旅行房车,小跑车只不过是女孩子自己开着玩的玩具车。
“上个月我还收了一辆车,比你这辆还夸张,也是一个女孩卖的,车龄十年了,公里数才几万,不信你看还在那。”知萦顺着中介的手看去,一辆粉色的TT停在那里。知萦一惊,想起了十年前回国租房的时候,站在中江书苑对面的马路上看到的那辆缓缓驶入金铜大门的粉色TT。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当年的那辆车,但是时隔十年在这里遇到,好像是命运给她开了一个十年的玩笑。
“这车保养得这么好,为什么卖了?”
“离婚了,女方来卖的。卖的时候跟我讨价还价好几天,说她名下就分到这一辆车,这是她的青春换的,你说是不是无语。”
这世界上的故事轮回和重复,像太阳升起和落下一样周而复始。
34.7
送别知萦的时候,我说你搬走了,我的生活也变无聊了,像追了十年的电视剧断更了。我这些年没谈恋爱,在你的十年里都看尽了情海浮沉。她说你无聊就写小说吧,我的前半生贡献给你当素材,英雄不留名就行。
于是我断断续续地写下这个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愈发地发现自己无法评价她的择偶观或者感情经历,就像无法评价《卡门》里的卡门是不是渣女,《月亮与六便士》里的高更是不是渣男一样,这些都不重要。作品里的故事其实是人生,人生本就是充满了故事。
这个故事的大结局我以为会等很久,没想到很快。知萦出国半年后的圣诞节微信给我发来一张照片,她在爱丁堡的街头过平安夜。男主角只有一个坚实的背影,她倚在他肩头,歪头笑着对镜头自拍。她的笑容终于让我想起了十年前那个叶知萦,美而不自知。这笑容已经告诉我,她现在很幸福。
请读者们原谅我,因为时空久远,我只知道男主角是华人,父母上一代移民到了英国。他比她小四岁,三十一岁,是她读博院校的本硕博,去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如果非要让我对男主角做一个描述,我只能和你们一同想象,想到当年如果没有回国而是留在伦敦读博留校的谢余。知萦确实如谢余料想过的一样,厌倦了生活后回到伦敦。这个结局原来真的存在。
她问我小说写得怎么样了,我说就差大结局了,你要看看吗?她说不必了,我看也没用,人生又不能重新来过。给那些二十五岁的女孩们看看,或许还能挽救几个无知少女,功德一桩。
最后她给我发了一段平安夜零点的爱丁堡烟花,说帝都现在五环内还禁止烟火吧,给你看看。那烟火绚烂无比,仿佛银河系陨落,美得让人落泪。
过去的故事都是一阵往来风,风来时不知所起,便于天地间包裹你,予你切肤之感;风走时不知所终,追不到也留不住,你仍要茕茕孑立于人间。除了你自己,这世界都不知道有过这风,随着时间,你和风也会彼此遗忘,了无踪迹。它的存在只存在于风动的那一瞬间,过去了就彻底的过去了,永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