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4、回 ...

  •   又一年春暖花开。

      梁山伯挑担赴任,途遇百姓埋葬饿殍,心有不忍,决心做了鄮县县令后立即着手解决一方百姓之困窘。
      百姓中一戴帷帽女子拦住他去路。

      “见过大人。”女子行礼,腰间的白带说明她尚在孝期。

      梁山伯还礼,疑惑:“你怎知我是新任县令?”

      “大人仪表不俗,正气凛然,一看便知与那些饱读诗书的废物们不同。”(注)

      梁山伯失笑:“姑娘这比方有趣,不知姑娘拦住在下是何意?”

      “小女子只是想问,大人可知鄮县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梁山伯道:“一个饱受水患、饥饿的小县。”

      “听说那个县已经跑了好几任县令。”

      “姑娘是担心我也会逃吗?你放心,我是不会逃的,而且我要好好治理当地,叫百姓都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

      “……”女子忍不住笑了笑,“你这县令怎么这么急,我是问,那里的人都跑了,你一定会缺人手,你看我可不可以领一份禄米?”

      女子摘下帷帽,露出一张笑容灿烂的脸。

      四九惊叹:“好漂亮!”

      梁山伯却打量了一会儿,惊喜得说不出话:“杨大哥!……不对,杨大姐!”

      “……”杨仪嫌弃地摇头,“叫老了。”

      熟人相聚,自然要好一番叙旧,问起过去发生了什么,杨仪只简短道:“回了家乡一趟,以后留在这里不走了。”

      梁山伯看看她身上的孝,知道杨定已去世,道:“请节哀。”

      杨仪轻轻摇头,却没有讲述太多。

      她本以为自己将一辈子留在天水,哪知杨定并没有打算带她回去,只是隐晦地告诉她他将传位于自己的兄长。

      她那位大伯一直有谋反之意,到那时杨仪不定会被他如何处置,余下之意不必细表。
      杨仪听罢一愣,杨定又牵着她手道:“我时日无多,实在亏欠你们母女,你不要怨我让杨青逼你来建康,我只想在临死前再见你一面。”

      杨仪一肚子的气,但看他满头白发,气莫名消掉一半。她嗯了一声,就听杨定说他如何后悔当初与她怄气,因为她脑子有问题丢他面子,就把她关起来,随便打骂。算起来她的病因他而起,可他因为心虚从来不敢面对。

      他又送了她一堆东西,都是她小时候用的,一些小弓,小木雕,小镜子什么的,说让她自己留一些喜欢的,剩下的他要带进自己的墓室里。还带来两个仆人,一个是养育她的奶妈,一个是杨青,她竟然不知道杨青就是当时帮她逃跑的奶妈的儿子。

      杨青见到她也不搭腔,扶着他娘不说话。而奶妈因为擅自放她逃走,本来是要被处死,可杨定还是留了她一条命,只割了她一只耳朵。杨定就要他们以后跟着杨仪。

      说完这些,杨定撑着身体又带她去马厩,牵给她一匹小马驹,说她从前的坐骑已经太老,这是那匹老马生下的后代,特意带给她当做嫁妆。

      “不管是马文才还是谁,你想嫁就嫁,你也不必怕什么,咱们氐人不管他们汉人的规矩,你要是喜欢,也可以找几个男宠,只盼你多生几个,日后我杨家也有后人传代。”
      这交代后事的节奏让杨仪措手不及,她以为自己要跟她爹大吵一架,结果到了目前为止,她居然一句狠话都说不出,所有的怨恨也都无从说起。

      “诶,你若是男儿,我何至于此啊。”杨定说。

      杨仪总算能顶他一句:“我差男人哪里了?”

      以前杨定必会细说女子不如男子云云,但现在却乐呵呵道:“我女儿自然是人中龙凤。”

      两人见面没有几天,杨定就必须离开建康,回自己的封地。人都以为“世子杨仪”随他一道离开,可跟他离开的只有一个女儿杨仪。

      杨仪最终决定跟他离开。不管杨定是故意说这些做这些给她听,给她看,还是真心如此,她觉得自己也该是时候回去看一看故乡,再给母亲上一炷香。

      公主已经去世,所以她怎么样也没人管了。

      不久后杨定去世,她大伯继位,杨仪离开天水。

      ……

      鄮县果然是个穷得老鼠都不愿来的地方,师爷都跟衙役抢草吃。

      见此,梁山伯决定用县衙剩下的最后一点黄金到祝家贱价买粮,凭祝英台的关系,怎么也能买到。

      杨仪不同意。
      “英台还没有过门,你这么做只会让祝家不高兴。不如我做中间,由我买以市价向祝府买粮,再贱价卖你。”

      杨定给她了许多钱,还有铺子,都是杨青管着,她赚的钱用不完,还不如做点好事。

      梁山伯倔驴的脾气又上头:“那可不成,怎能让静远你吃亏。”

      现在杨仪用山长给她取的字做名,人人都叫她杨静远。

      “那这样好了,这粮算我借给鄮县的,你立个字据,我不催你还,如何?”

      这下梁山伯总算同意。

      粮食送到那天祝英台还有她八哥都一齐来了,两个姑娘一见面,激动地抱在一起。祝英台抹泪道:“我以为我见不到你了。”

      “谁让世事难料呢。”杨仪揉把她的脸。

      有了粮一切都水到渠成,难民不仅有体力开垦荒废的耕地,还能帮忙一起修建倒塌的房屋。一些逃走的难民也闻讯赶回,连隔壁灾县的人也都跑来一起建设,想用劳动抵粮食续命。

      小吏从早到晚忙活,急得梁山伯睡不着觉,簿子堆满案头。

      停下笔伸个懒腰,梁山伯好奇问:“静远,你知不知道文才兄后来怎样了?”

      “……”杨仪装作听不到,继续对人数。

      梁山伯老好人心肠发作,劝她:“其实马文才这些年做的还不错,不像他爹一样草菅人命,你应该见见他。当初你走后不久他就停学做官,我们都认为他是因为你才这么做的。”

      杨仪用纸挡脸:“我反而不想见他,哪有吃回头草的道理?再说,我跟他说了气话,也没脸再见他。”
      当时她是按一刀两断来说的话,事实上也是一刀两断,她这人又怕尴尬,还是不见的为妙。

      梁山伯道:“可是……”
      “别可是了,县令大人喂,等这些事了,我就带人去修堤,这图是我画的,也该由我亲自督它修好,除了这件事,别的我都不想干。”

      “好吧。”

      ……
      解决民生就已是极大的耗力,杨仪整日在田头丈量土地督导农事,听说她要修河,那些百姓都不信她,说她年轻不经事,更有人说女人参与工事会不吉利。

      听闻此事梁山伯特地跟百姓说项:“别看静远是个姑娘,但学识修养都在我之上,大家尽管信她就是。”

      梁县令的话比任何人都管事,加上杨仪借粮接济他们,又带他们恢复农耕,做事井井有条,也就半信半疑地听她话。

      于是杨仪挑选了几个识字的年轻人,换上短褐,教他们如何看图测绘,带他们到河边勘察,一段时间下来人变得又瘦又黑。

      杨仪擦擦汗,身边几个农民说说笑笑,问她年龄几何,可有婚配,是不是钟意他们梁大人。

      杨仪听了发笑:“我与梁大人乃故交,听闻他上任特来襄助,梁大人已有婚约,大家切莫再拿我二人取笑。”

      人群中一人沉默不言,待到天昏昏,人群散去,他独自来到山上土匪寨中。

      第二日,有许多土匪悄悄回乡,拿起锄头做回农民。

      听说有来历不明之人,梁山伯不以为意:“他们本被逼做土匪,现在可以回家和亲人们在一起,当然愿意放下武器。”

      杨仪摇头:“他们身上都背负人命,除了自己家人,其他人怎么会同意与他们为邻,将来岂不是隐患?”

      “可如果他们真心回来,我们却将他们拒之门外,那日后其他想要投降的土匪就不敢信任我们。倘使我们能接纳他们,通过这些人告诉土匪们我们愿意接受他们,到那时土匪都不再做土匪,而成为普通百姓,那土匪之祸不就兵不血刃地解决了?”

      看杨仪不同意,梁山伯又问师爷如何看,师爷摇头:“下官以为大人所言极是,但土匪依旧是土匪,应派人监管他们,品行不端者应尽早处置。”

      话是如此,可现在衙门上下人手不足,哪来的人来看管他们。

      梁山伯两手一拍:“这样好了,明日起大堂全日开门,有告状者来者不拒,有检举者有赏,让百姓互相监督。”

      “哪有这么多人手啊?”

      “有啊,明天巨伯就来了。静远不知,因为战祸,尼山书院已经停办了,山长一家已经离开书院避难去了。”

      “什么?!”

      ……
      见了女装杨仪,荀巨伯脸一阵抽搐,但一想反正祝英台都是个女人了,再来个女扮男装又有什么关系呢?
      几人自给自足地搓一顿叙叙旧,荀巨伯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
      “听说朝廷要剿匪,已经下了圣旨,可能过几天就有旨意传到这边,要我们从旁协助。”

      “不知圣上派来何人?”

      荀巨伯挑眉,冲杨仪戏谑道:“当然是马将军啦!他这几年好不威风呢!”

      杨仪瞪大眼睛,沉默一会儿对梁山伯道:“山伯,过几日我就招人开工,到时我住在工地上,千万别跟人说我在这里。”

      “静远你,”梁山伯摇头,“我还是觉得你们应该说清楚,文才兄对你一片痴心,我们都看在眼里。”

      荀巨伯也道:“是啊,你一走他就跟发疯一样非要停学做官,他爹拦都拦不住。”

      “那是他的事,我可没要他这么做。”杨仪随口道,“我……我明天就出发。”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4章 回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