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稀奇啊:鞋底大的烧饼 ...
-
第二天一大早张家人吃过饭就准备去上工了。这年头村里靠工分分粮分钱,为了填饱肚子男女老少都要干活。
不过张大海是个例外的,独苗苗爹娘宠的厉害,自个儿又是个不爱干农活的,要么不上工,要么出工不出力,大小伙子拿的工分连人家姑娘小哥儿都不如。
如今张大海还伤着,张牛和郑春燕更不会喊他去上工了。
不过张大海自个儿却跟上了。
昨天吃独食,心里愧疚,虽然他实在不怎么会干地里的活,还是决定跟着一起下地。
张牛惊讶,玩笑的说:“稀奇啊,今儿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郑春燕则问:“说吧,是不是又想要钱买什么东西了?”这套路,她太熟了。
张大海:“……”
张大海知道自己说真话也会被当做有目的的卖乖,只好找了个借口:“闲着无聊,跟着你们去地里转悠一圈。”
这话他爹娘倒是信了,张大山则过去药帮他拿锄头:“你头上还有伤呢,锄头我帮你拿着。”
张大海不让:“不用,一把锄头能有多重。”他大哥是个憨厚老实的,加上又是养子,遇事什么都让着他。他以前不懂事,还被人挑拨说他哥一个不是亲生的将来还要分掉他一半的东西。这让他心里对张大山不喜,但因为他不爱干活觉得有张大山在能帮他干活,倒是没闹什么幺蛾子,不过总爱理直气壮的指使他哥干这个干那个就是了。
现在想想,自己以前可真憨。
什么分走一半?他自己偷懒不爱干活,他哥却打小就特别能干,成年后拿的工分年年能排村里前三,这个家他贡献可不少。
……
全村人一起干活可是很热闹的,一出门就遇到不少人。他爹娘在人群里跟人聊天,张大海刻意坠在后面,他可真不习惯跟人寒暄。
“大海。”
身后有人叫他。
张大海看过去:“明亮哥。”
张明亮是张大海大伯家的儿子,两人关系不错,臭味相投:“脸上还没好全呢?”
张大海:“哪那么快啊?”
“没想到刘虎那个孙子下手这么狠。”张明亮一副同仇敌忾的样子,“这个亏咱不能吃,肯定得讨回来!”
张大海心里翻个白眼,这时候的他看得明白,张明亮这人遇事也就一张嘴,话虚的很:“算了,反正赔钱了。”
“咋能这么算了?”张明亮道,“你要是这么算了,你以后面子往哪儿放啊?”
张大海故意说:“那倒是,不过我现在伤着,你先帮我去套他麻袋怎么样?先帮我出口气。”
张明亮自然不应:“打草惊蛇了多不好啊,还是等你伤好了,自个儿报仇才痛快嘛。”然后转移话题问,“你这伤口多久能拆线啊?”
张大海就知道他会这么说,没意思:“再过十天吧。”
郑春燕回头瞅见儿子跟张明亮凑一起呢,她不喜欢儿子跟这个侄子混,便喊了一声:“大海快点跟上,看你都落多远了。”
“好嘞。”张大海也没跟张明亮胡侃的兴趣,小跑着跟上家人。
周清水本在后面跟张满星说话呢,听到张大海的名字抬头看过去,便看到了张大海的身影:“这小子今天出来混工分了啊。”
今天村里主要的农活是种红薯,栽红薯苗这活儿张大海没经验干不来,就只能一旁跟着整理地垄堆土。
大家都知道张大海干活爱磨洋工,勤快的人不爱跟他一起干活。不过今天大家发现,张大海虽然一如既往的干活动作一看就不熟练,但好歹一直在老实干活呢。而不像以前,不是喝口水,就是歇口气。
“今天咋跟换了性子似的?”
“谁知道整的哪一套啊?”
“有啥好说的,肯定三分钟热度。都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说的就是张大海这种人。”
其实村里干活磨洋工的也不是张大海一个人,但谁让他头上顶着纱布,话题度高呢。
中午十一点收工,一到家郑春燕就心疼的说:“大海今天累得不轻吧,赶紧进屋歇歇去,身上还有伤呢。早知道你今天要下力气干活,我就不让你去了。”
张大海笑笑:“不算累。”
张大牛道:“他那活算啥累啊,男娃别养得娇气。”
“啥娇气,我这不是心疼他身上还有伤呢吗?”郑春燕说完,跟赵红梅道,“你俩赶紧走亲戚去吧,篮子我给你们准备好了。”赵红梅娘家离得不远,这时候走也不晚,而且夫妻俩也舍不得请假。
郑春燕说着进里屋,把篮子给拿了出来。
郑春燕跟赵红梅说:“我给你装了二两肉,一些肉骨头,还有半条鱼,粉条也拿了点,你别嫌少。”
赵红梅连忙说:“不会不会,这些东西很多了!”她这可不是说的面子话,而是真觉得婆婆给的不少,毕竟那可是肉。
“那行。”郑春燕道,“厨房里有些我早上割好的韭菜,还有几把菠菜,你也带上。配上些肉,你娘家那几个孩子好吃上口饺子。”
“好。”赵红梅心里高兴。
张大山一旁看着,心里也是很感激的,他觉得自己命好,摊上这么好的养父母。
夫妻俩走之后,郑春燕也没急着做午饭,喝点水歇会儿。
郑春燕问儿子:“你不会嫌我给你大嫂拿的东西多吧?”
张大海摇头:“不会啊。”
“我也就是瞅着那几个小孩可怜,当娘的可真够狠心的,说改嫁就改嫁了。”郑春燕这么解释一句。
说起来两人对张大山这个养子挺好的,两口子算不上什么大善人,但对养子的态度一致觉得既然养了就当自家孩子养。养都养了,不好好对孩子,再养出个仇来图啥?
当然,跟张大海这个亲儿子比起来,一碗水端平是做不到的。不过两口子觉得这也没啥,别说大海是他们亲生的,就其他人家,偏心个小儿子太正常了。两口子让张大山吃饱穿暖,还让他读完了小学,也不随意打骂他,别人家亲生儿子都不一定有这待遇。
当然,前提也是张大山是个知道感恩的,要是个白眼狼,夫妻俩也不想把这份心喂给狗。
“还剩半条鱼,中午炖上吧。”郑春燕道,“再给你爷俩弄碗鸡蛋汤。”
张大海道:“娘,你多热几个馒头,下午干活多吃点实在的。”他现在胃口可比在现代的时候大多了。
“行,我再捏几个菜窝窝。那个,下午你就别去了。”郑春燕说道。
张大海正好也有事做:“呃……也行,下午我钓鱼去。”
这天傍晚,张大海又提了一条鱼回家。
转眼过了十天。
这天下午,张大海去卫生所拆线,之后也不回家一直在街上瞎溜达,然后傍晚的时候跑了趟澡堂子花五分钱好好泡了个澡。等出来后神清气爽,他感觉终于把自己给搓干净了。
等夜幕降临之后,张大海开始行动起来。
城西人住的杂,巷子窄小路多。东拐西拐的,张大海背着个麻袋进了条僻静的小道,在一家小院门口停下。
天气还冷着,张大海给自己围了条黑色的围巾,他包上口鼻正方便遮掩样貌。
敲了三下门后,张大海便耐心等着。
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人开门,简单的被问了几句,便被放了进去。
等进了院子,张大海发现人还不少,都是来买东西的,大家也不出声,选完付了钱便离开,谁也不认识谁。
张大海扫了眼安静得诡异的院子,这便是他今天的目的地——黑市。
明面上私人不能做买卖,但私底下就另一说了。黑市自然不少,荒废的屋子,桥头底下,反正都是些僻静的地方。
而张大海挑的这个是据说背后比较有势力的,卖东西也收东西,正适合他出手一些存货。
张大海进来后也没着急,先看了看摊子上的货,发现多是吃的,还瞅到不少紧俏的东西。
等看完,张大海便找到管事的,小声说了自己要出东西。
“什么东西?”
张大海特地换了口音:“毛毯。”
张大海空间里存的东西真不少,不过他毕竟不是个多仔细的人,当初也就抱着未雨绸缪甚至觉得自己有点杞人忧天的态度收集的物资。
米面油粮肉蛋奶,衣服鞋子和自保的工具,一股脑的准备够量之后,别的东西就随缘了。至于怎么个随缘法,遇到了还觉得便宜,脑子里正好还冒出来“可以存一点”。
而张大海麻袋里这二十条毛毯就是这么来的。
有次他出去旅游,正好遇到乡下赶大集,凑热闹去看了看。便看到这种大红色,大花朵,用现代人目光看来特别土气的毛毯,在张大海看来实在便宜,便一股脑买光了人家摊子。
管事的验了下质量,红色的大花在现代看来土气,在这时候人眼里却特别喜庆,还厚实,是好货:“还行,收了。”
两人之后谈了下价钱,张大海便以15块钱一条的价格把毛毯出手了。
管事给张大海递了根烟:“听兄弟不是这边口音。”
张大海便按事先打算好的说:“出差,恰好路过。”
管事的试探着问:“以后还能顺便来咱这小地方不?”
张大海便说:“有机会。”他还能再卖几次毛毯。
管事的一听高兴,虽然不知道底细,但多条货源是件好事。
出了院子,张大海手里拎着电棍快速离开,谁知道有没有人盯上他,毕竟三百块钱可不少。
出了西区,这时候已经挺晚了,他不想走夜路回去,便带了点东西,去镇上一个狐朋狗友家凑合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张大海在国营饭店买了十个鞋底大的烧饼,边吃边赶路。
“五分钱一个的大烧饼,真便宜,不过还得要粮票就麻烦了点。”张大海心里计划着,“下次看看能在黑市淘点票不。”
他空间里东西不少,但并不打算都拿来换钱。物资匮乏的时代,东西可比钱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