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第 21 章 ...

  •   秋日雨天灰蒙蒙的,漫天的乌云压了下来,四周黑漆漆的,雨花淅沥落下,乌衣巷两边长满青苔的院墙,还长着密密麻麻绿绿油油的爬山虎藤蔓,藤蔓缠绕给这下雨天平添了几分潮冷。

      傍晚时分,天空又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巷子前静静停着一排楠木的马车,马车车夫俱是一身灰色衣衫,看上去毫不起眼,可车夫腰间悬挂的“淮南王府”几个描金大字却透着皇家的威严。

      陆家院门前灯火通明,数个奴仆提着明亮的宫灯在前面引路,刚刚一场细雨,落满树叶的青石路面清扫的干干净净。

      荣哥儿披着小披风,陈嬷嬷在前头,后头有两个婢女撑开了油纸伞给小主子遮住头顶的细雨丝,一行人停在马车边。

      陆家众人都站在后面,苏氏搀扶着沈溪立在门前,看着红墙黛瓦的老宅跟相处许久的陆家亲人,荣哥儿小眼泪扑簌扑簌往下掉。

      “世子莫哭,以后有的是见面的机会。”

      陈嬷嬷瞧着四十来岁的年纪,身着绛红纹杭绸袄子,头戴碧翠玉簪螺髻,她是淮南王妃的奶嬷嬷,宫中女官出身,那通身的气派,寻常官宦人家的女眷可真比不上,因着是看着世子长大的,荣哥儿自然听她的话,小家伙儿在陆家住了许多天,如今骤然离开,心里还真有点舍不得。

      边上的福姐儿见小伙要走了,心里也酸楚的很,不过她记得祖母的话,荣哥儿这是与家人团聚,是好事儿,不能哭的。

      荣哥儿最好吃家中做的四时鲜花饼,福姐儿便去提了几碟来,用竹编的八宝点心盒装了,哒哒哒跑过来,“荣哥儿,送你吃。”

      陆家人面色一变,乖乖,荣哥儿可不是从前养在家里的小娃娃,人家是淮南王府的小王爷,身份矜贵可不能胡乱吃外头的东西。

      苏氏担心闺女,正要往前走两步,老太太笑呵呵开了口,“自家做的点心,小门小户的东西没有王府里精致,嬷嬷不嫌弃也来尝一尝。”

      沈溪话音一落,苏氏就晓得婆母的意思,福了福身子,从福姐儿手里拿过点心盒子,打开请陈嬷嬷尝一尝。

      陈嬷嬷脸上笑意不便,道了句,“老身今天有口福了。”

      说完便低头一瞧,一块块切好的鲜花饼不算大,色泽如玉氤氲着香气,摆放在青瓷小碟中如春日樱花绽放,煞是好看。

      陈嬷嬷捻起一块送入口中,一下子睁大了双眸,这滋味儿竟是比王府里的厨娘做的还香口。

      “哎呀,这鲜花饼真真是不错。”

      陈嬷嬷不是贪口之人,只吃了一块儿就住了口,掏出帕子净了口笑道。

      “嬷嬷喜欢吃就好。”

      沈溪笑眯眯模样,陈嬷嬷放下手中帕子,看了一眼举止得仪的陆家老太太,说出来的话语愈发客气,“承蒙老夫人善心,救我家世子于危难,又照顾这许多日子,王妃特备了些薄礼,令老身奉上,以报答贵府对世子的救命之恩,这是王爷王妃的一份心意,还请老夫人笑纳。”

      陈嬷嬷说罢,就从后面出来七八个小厮,俱抬着几口描金花纹的檀木箱子,一一送入陆家院中。

      “既然是王爷王妃的心意,老婆子我就不托辞了。”

      沈溪笑容平和,陈嬷嬷见此情景,脸上的笑意又深了,外头雨点滴落,陈嬷嬷借此道,”如今天色已晚,我们叨扰多时,也是时候告辞了。王爷王妃晓得世子平安,不知道多欢喜呢。“

      人家话说到这份儿上,陆家人自然不能多留,也不会多留。

      ”家人团聚是天伦之乐,嬷嬷慢走。“

      荣哥儿跟众人道别,回头看熟悉的陆家小院,咽下心头的不舍,跟随前面马车缓缓离开了乌衣巷。

      淮南王府尉官骑马走在最前头,中间浩浩荡荡走着七八辆马车,后面一排排精壮的护卫骑世子的马车牢牢的护在中间,这些精兵都是上过战场见过血的,个个锐不可当。

      乌衣巷的居民看着浩浩荡荡离开的一行人,站在自家家门口议论纷纷。

      “老汉我早就瞧出来了,这荣哥儿一看就不是平常人,哪想到这孩子居然是京城来的贵人。”

      “可不是嘛,看看那嬷嬷穿着举止,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出来的。”

      “陆家这回是发了,不晓得有多少谢礼。”

      “呸!那是人家老太太发善心,观音菩萨赏的!你可别打主意!”

      “我能打什么主意,就是问问。”

      “问也不行,臭老头子回家去!”

      陆二郎陆三郎站在一边,听见众人的话,兄弟俩眉头不觉蹙起,却也没有表现出来,等到淮南王府的车队没了踪影,大气不敢出的宋氏才扶着胸坐下。

      “妈呀,天知道荣哥儿居然是个小王爷!”

      看看那个什么王府尉官还有后头那群拿长枪的卫兵,宋氏想起来腿就发软。

      崔氏也是头一回见这么大的阵仗,这会儿心脏还砰砰跳的厉害呢。

      苏氏没有言语,从她脸上的神色也能看出来,大嫂也没从刚才的事儿里缓过来呢。

      倒是陆二郎兄弟没觉得这是什么大事儿,荣哥儿是小王爷又咋地,跟自家可没什么关系,如今孩子也给王府接走了,人家谢礼也给了,往后该怎么过日子还怎么过日子。

      苏氏妯娌仨想想也是,人家是天潢贵胄,他们老陆家是普通老百姓,以后怕是也见不到面儿,腿软个啥,干活去!

      妯娌仨该干啥干啥,沈溪见儿媳妇们恢复了心境,微微一笑先安慰了犹在伤心的福姐儿,又去书房看了彦哥儿。

      彦哥儿自从上了书院读书,家里就单独开了间房间用来当书房,里头放了一张榆木雕花木榻,整套桌椅加上一个书架,书架上塞的满满当当全是书。

      虽然物品多,但是一点也不杂乱。

      书架上的书大多是些史书之类的,彦哥儿其余时间更喜欢读一些描写各地风土人情的书籍。

      傍晚,家中送菜的小哥儿来了,除了有新鲜的瓜果,还有一篓子草鱼跟河虾,那草鱼活蹦乱跳摇尾巴,少说也有五六斤,瞧着就很新鲜的样子。

      不用说又是小哥儿家自养的,听说卖鱼小哥儿家里的鱼塘足有一亩地那么大,宋氏羡慕地直砸吧嘴,“一亩地大的鱼塘,天天卖鱼卖虾的,得赚多少钱儿!”

      崔氏扶着肚子出来溜达,闻言笑她,“二嫂,这是羡慕啦,你忘了咱家也挖了鱼塘,明年也能卖鱼了!”

      宋氏乐得拍脑袋,“是哩,我咋把这茬儿忘了。”

      苏氏洗了手,撸袖子抱着油罐过来,“二弟妹别傻乐了,娘说草鱼肥嫩,让咱们拾掇了,做鱼糕鱼丸吃呢。”

      “大嫂,杀鱼我可不在行,得找三弟,刮鱼鳞找君彦爹。”

      “老二,老三呢?”

      “大嫂这儿呢!”

      陆三郎挑着一扁担沉甸甸青菜进来,后头跟着呲牙咧嘴的陆二郎。

      陆二郎卸下担子只觉一身轻松,听见宋氏扯着嗓子喊他,又手忙脚乱的差点儿跑过去洗手刮鱼鳞。

      晚饭陆家一家子一口鱼糕一口鱼丸吃得欢快,饭后,儿媳妇们结伴在院中溜达消食儿。

      沈溪唤了陆二郎兄弟开了淮南王府送来的锦盒,头三个放的是云锦、还有京城里时兴的瓜果点心,另有玉簪子、赤金头面、银头面各一套,绸缎绢纱数匹,放置赤金头面的匣子下还放了一张五百两的银票。

      想来这张银票是后来另加上的,沈溪笑了笑,留出苏氏和福姐儿的那一份,喊了两个好大儿来,“这些东西娘手里都不缺,你们各拿回去些,金银玉都是可以传家的好东西,我瞧着这些云锦料子好得很,咱家平日里用不上这些好布料,拿回去给你们媳妇儿留着也好,裁剪了做衣裳也罢,多留些银钱在身边总是好的。“

      这些日子,陆二郎兄弟习惯了听从母亲安排,再者他们也知道,但凡是娘说出来的话,那都是说一不二的。

      当天晚上,苏氏妯娌仨又因为一夜暴富而快乐地睡不着觉。

      老太太则十分淡定,睡前照例用篦子通了通头皮,躺在熏的香香暖和的被子里舒舒服服睡下了。

      往后几天皆是艳阳高照的好天气,因着前头朝廷乱了乱,曹帮千余人都给抓起来流放了,县城衙门里的差役天天在外头巡逻,四处抓捕可疑人物,连带着县城里的人贩子都被抓了不少,这下城里治安倒比寻常更安全了。

      桃源县各路买卖又兴盛起来,日日天一亮,沿街的叫卖声、喧闹声就不绝于耳。

      十一月初,深秋树叶落尽,只余路边光秃秃的树枝,萧瑟寒风一吹,凉意席卷而来。

      这几日天气湿冷,海上刮起了大风,县里码头没了来往船只,街上生意冷淡不少,唯独沈家小食肆生意依旧兴隆。

      一年一度的佛教盛会,陆家一家人去城外佛寺上香回来,路上有小童吵闹着要吃热锅子,老太太瞅着挺新鲜,乐呵呵道了句,“咱家该上新菜式了。”

      外头赶车的陆三郎回头笑,“娘,啥新菜式?”

      陆三郎本想逗逗他娘,谁知道老太太答的一本正经,“舌尖上的羊肉火锅。”

      一头雾水的陆三郎:?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1章 第 21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