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作为追了几年文的“年青”老读者,我也闲扯两句木槿归属的问题。
最近似乎多了很多新读者,大都成了段月容的粉,我算个白粉,无意得罪段粉,只在此说一下自己的推断。
全文有两次非常明确地出现“权力的顶端”、“贞静皇后”这类引导文章中木槿最终发展的关键词。各方粉丝都提出了对其的看法。对那个民间好事者写成的一篇香艳小说也做了一番推断。我看了不少此类评论,大都将四大公子的最终命运与这个小说中的人物对号入座。我却认为不妥。待我从头说来。
请看第十一章春眠不觉晓中所写:
“这件事情影响之广,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以至于很多年以后,当我站在权力的顶端,我的政敌们依然轻而易举地拿我这件少年时的臭事大做文章,对我进行猛烈抨击,更有好事者以我的旧事写了一篇极其畅销的□,主人公以我为原型,讲述了一个丫环垂涎少爷的美色,称其洗澡不备,勾引其行那不道德之事,后诱其随之私奔,又见异思迁,抛弃了少爷,嫁给了突厥贵公子,却又暗中和大理商人勾勾搭搭,最后终于客死异乡,那痴情少爷遭抛弃后浪子回头,发奋读书,高中状元,取了公主,荣归故里,而那大理商人取了一大堆女人,纵欲过度后,暴死家中,那突厥贵公子自家道中落后,终于领悟世间无常,出家当了和尚,本书极具警世意义,言辞糜丽,描写大胆,其文学地位堪与现代的金瓶梅相媲美,大力推动了当时的造纸行业,印刷行业,笔墨行业以及古典□文艺复兴运动的诞生。”
这段话中理解剧情关键之句在于:
“以至于很多年以后,当我站在权力的顶端,我的政敌们依然轻而易举地拿我这件少年时的臭事大做文章,对我进行猛烈抨击”
这句话请大家细细读来。
首先,这是木槿以第一人称所说的话,而且头一句话表明现在读者们看到的这些事,小五义结拜也好,变成花西夫人也罢,直到现在木槿被赵孟林说成人偶的一切一切都是木槿站在权力顶端后的回忆。原因再简单不过了,木槿直到现在没有过一次站在权力顶端的经历。
还说明了一点
,木槿站在权力的顶端后依然活着,不然也写不出这些回忆。
再来看后一句话中“政敌们”这个词。政敌首先是同一个国家里代表两个不同阶级或者具有不同政见或者利益相冲突的两方在政治权利中争斗,互相为敌。
这句话说明木槿和她的政敌们都参与了同一个国家的政治(不是不同国家),也更加说明了木槿站在权力的顶端后依然活着,不然也不会有政敌,而且政敌还对她进行猛烈抨击。
一般来说,政敌双方之间必定有某种利益冲突,而木槿和她的政敌们有着怎样的利益冲突,使得政敌对她少年时的丑事也不放过,依然对她猛烈抨击,恶意中伤呢?这个答案要从“第五十六章花重锦官城(二) ”里来寻找。
第五十六章花重锦官城(二)里说到:
“然而这一事件却也成了日后史学家言官们争论贞静皇后的又一个焦点。
我的拥护者们在《贞静皇后列传》中热烈颂扬:......后智勇冷静,故作庸妇恐妆,贼恶之,惑而使人扶后退,乃问左右:“此妇真为踏雪爱妾呼?”左右曰是,贼复安心将后转送于段王,及至窥见盛莲鸭戏图,方知后非常人,然段氏已携后逃出三百里,驱人追之已晚亦,不复得也,世祖八年后攻锦城,贼痛失之,盖叹初未能留后为人质......
而我的政敌们则在《窦氏左传》中骂道:“奸妃色厉内荏,懦弱无能,掳至锦城,贼欲见妃,妃遂惊恐莫名,便溺其身,贼笑曰:“踏雪有眼无珠耳!”,妃哭献盛莲鸭戏图,贼嗤之:“吾有妇人如牛毛,众矣,有汝之才情者,极众矣,胜汝品貌者,犹众矣,汝能伺奉段氏,方可留汝性命。” 妃贪生,允之,贼便将其送与段王,以辱公子......”
这段话里最能肯定的是木槿当上了皇后,谥号为“贞静”;非白最有可能为文中提到的“世祖”。这里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矛盾。“贞静”和“世祖”这样的称呼只可能是已经死去的皇后的谥号和皇帝的庙号。然而,以木槿为第一人称的回忆居然写出了这么一段只有她和非白都死后才可能知道的记载。我又仔细想了想,这也不是不可能,因为这是一部小说,在海大的笔下无论如何都可自圆其说地~~比如皇帝和皇后诈死,归隐田园后从其他相关人员口中或者信中得知,都也解释得通。
撇开这个矛盾不说,我们再来看剧情走向。毫无疑问,木槿成了非白的皇后,而且木槿也在非白身边共同守着江山度日。这样推断的证据,请听在下慢慢道来。
第十一章木槿自己说过她站在了权利的顶端,有了政敌,政敌对木槿毫不留情,猛烈抨击过她。曾经看过一篇评论里对“权利的顶端”理解为木槿当上了女皇,我认为……不可能。作为全国最高统领真龙天子的皇帝还能拥有“政敌”这玩意儿吗?他就是掌握生杀大权之人还容得“政敌”猛烈抨击吗?“政敌”胆敢猛烈抨击皇帝吗?魏征都不敢!!有哪个敢猛烈抨击成为皇帝的武媚娘?(私下里偷偷地不算啊~~)
木槿是皇后并且站在了权利的顶端,为什么呢?因为她参政了,也就是说作为只管后宫的女人,她可以参与朝中大事握有重权。再联想一下非白这个皇帝,这个江山是木槿帮助非白共同打下来的,他可以同木槿分享一切,包括他的生命。他是最了解木槿的才学之人,非白是不可能让木槿治国平天下的才能荒废于后宫之中的,他们遇有大事必定商量着决定。
再来看木槿的政敌在《窦氏左传》里对木槿的称呼——“妃”,还是个“奸妃”!!这说明她的政敌们拒不承认木槿是皇后,坚持称木槿充其量不过是个“妃”。这让我联想到了武媚娘从武昭仪成为皇后期间,坚决反对“废王立武”的元老大臣们即使武媚娘成为了皇后也没停止过对她的“弹劾”,他们确实是武媚娘在权力道路上的政敌!
这样一来,前文中提到木槿同政敌们的利益冲突也明朗化了,政敌们最无法容忍的正是木槿现在正在做的事,她干预了政治,有皇帝撑腰,大权在握。但我们知道木槿参与政治也是为了帮助她的夫君非白,提出的建议都是有利于天下苍生的(那些治国建议想来比较现代化,可能已经在那个时代惊世骇俗了吧)。而朝中封建思想极重的某些大臣是无法容许女人干政的,女人干政就是“牝鸡司晨;家之穷也”,所以他们容不下木槿这个干政的皇后,对她进行猛烈抨击,妄图把他拉下后位。
我暗想那些政敌也有私心吧。比如某政敌家的女儿如花似玉,芳龄正茂,难道不想送进后宫谋个皇后当吗?哎,可惜啊,那是不可能地!因为皇帝可是那个等了8年的非白啊~~
经过上文的推断,已经确定非白称帝,木槿当上他的皇后并且参了政,还有厉害的政敌后,再来看看第一百五十七章。
第一百五十七章中写到:“我这才发现,这个书摊上,有传纪形的,诗稿,乐府歌词等等,可全是些五花八门的艳书,而且50%都是以花西夫人为题材的,什么艳史,情史的一大堆。”
此段说明,在那时与花西诗集同时流行的还有关于花西夫人的黄色盗版刊物。请大家注意,这时的黄色书籍基本上光明正大地打着“花西夫人”的招牌。内容无非都是讲花西夫人如何“引无数英雄在床板竞折腰”,想来低俗之极,非白称帝木槿成皇后了定会严厉扫黄打非,以正名声。
与之不同的是第十一章中说在政敌对木槿猛烈抨击后,有好事者以木槿为原型写了一篇□□,注意,木槿仅仅只是原型。大家知道以某个人物为原型经过改编的作品往往与真实事迹差了不是一点半点,一般是只要与原型人物的精神表现一致即可(比如……李连杰的《霍元甲》……),所以,大可不必拘泥于这部小说里的几个人物和他们的结局(现实中的霍元甲有后代,电影里唯一的女儿惨死……)。最重要的地方是,请回忆这部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皇帝是原非白,皇后可正是当年的花西夫人花木槿。我看到一篇评论中提出过一个观点,说到底后来谁当了皇帝允许木槿的艳史小说流传于世?我想说小说的流传于世与皇帝并无太大关系,因为小说本身并无多大问题,不会成为禁书。我把原文复制如下:
“讲述了一个丫环垂涎少爷的美色,称其洗澡不备,勾引其行那不道德之事,后诱其随之私奔,又见异思迁,抛弃了少爷,嫁给了突厥贵公子,却又暗中和大理商人勾勾搭搭,最后终于客死异乡,那痴情少爷遭抛弃后浪子回头,发奋读书,高中状元,取了公主,荣归故里,而那大理商人取了一大堆女人,纵欲过度后,暴死家中,那突厥贵公子自家道中落后,终于领悟世间无常,出家当了和尚”
全文中可有只言片语暗示文中那个丫环是花西夫人或者叫花木槿?除了一些情节与木槿某些经历有一点点雷同外,其他是牛头不对马嘴,这与之前打着花西夫人出版的黄色小说有着本质的不同。比如“垂涎少爷的美色,称其洗澡不备,勾引其行那不道德之事”,实际上是木槿惊慌失措正好碰上洗澡的非白……“大理商人取了一大堆女人”也是女扮男装的木槿以君莫问的名义救下的可怜女人。试想这个好事者的色情小说取材自当今皇后的真实事迹,如果同真实情况非常相像,人人都清楚他就时在写皇后,这可是大不敬的罪,他不要命啦?
从皇帝皇后的角度思考,虽然他们看后察觉到这篇文章以木槿为原型,但仅仅是原型,书里的剧情故事与木槿真实经历确然有很大不同,如果冒然禁书,真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就等于承认了木槿就是书里那个客死异乡的□□丫环,这样做实在不合情理。
再者,这虽然是部□□,但“极具警世意义,言辞糜丽,描写大胆,其文学地位堪与现代的金瓶梅相媲美,大力推动了当时的造纸行业,印刷行业,笔墨行业以及古典□文艺复兴运动的诞生”。所以说这本书的文学价值完全超越了以往任何一部□□,这明着是部□□,实际上却有十足的警示意义,如同金瓶梅一般,虽少不了香艳描写,但其本质是反映人性淫恶,以警示后人。所以,这么一部警示小说的精品,在非白木槿当政,文风畅行的年代,是不可能被禁地~~~
终上所述,非白为帝木槿成为非白皇后,并且参政这个故事的发展方向不会变更太大,中间的过程一定是极其曲折的。而其余三大公子的命运决不能仅凭这么一部□□来决定。即使最后来个大团圆结局,谁都没死,谁都幸福,也不能说海大前后矛盾吧!
以上是在下的个人见解,有何不妥之处,欢迎大家友好讨论。
看海大这两个星期更新的内容,小说已经进入了高潮,是时候清算原明两家的恩怨了。在下也开始进入了沸腾期,与各位同激!同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