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三评《天竺奇谭》:情节变化
即使在别人的故事里面,我们仍旧为自己流泪
应该说,这一篇其实就是我写《天竺奇谭》评论的主要目的所在。
我在看完了《天竺奇谭》之后,翻看那些评论,然后就看到咖啡写的那一篇文字:
正因为脱胎于印度神话,人物的原型有了依托,但也正因如此,人物的灵魂有了局限。有时候我觉得他们并不是人物,而仅仅是寄托了作者愿望的演员,虽然演技精巧,却仍是在布景下表演。因为很多片断是为了表现某种情绪而设想出来的,纵然精巧,仍难免急切匠气。甚至有时候,因为作者的急于表达或者一厢情愿,扼杀了人物原本生出的血肉和灵魂。
正因为脱胎于印度神话,故事走向和前因后果已经确定了。但是如何讲述却在作者自己。世上没有不好的故事,只有讲不好故事的人。从青泥的文笔看,毫无疑问她知道如何抓住读者的感情,如何利用字面下的意思来勾动读者内心深处,但同样太依赖于这一点。要知道勾动了情绪就会同样带来期待,这是代价,也是需要偿还的罪责。在引动了读者情绪的开始,便如同一个祈祷开始生效,你便对这份情绪有了责任。需要细细引导疏通,在适当的时候爆发。这个故事缺少引导的指向,同时缺少爆发的汇聚点。
我觉得每个人对于文章的要求可能不一样。有的人可能觉得只要让我看完这个故事有一句话感动我,让我流泪,很久以后都不会忘记就可以了;有的人可能比较理性,从形式、内容、篇章、结构多个方面严格要求作者一步一步走向完美。究竟谁是谁非,这其实并不太重要。但是总还是让我想要说几句的就是,从“同人”的概念看来,我们不过是借用了别人已经设定好的人物形象,在别人的故事里面流泪,难免就会有上文中咖啡的一些评语。可是我总觉得,如果比对一下原著和同人的情节变化,可能咖啡有很多话就不会说得如此绝对。
第一对可以拿来比较的,就是苏摩和塔拉。我手头的原著版本级别不高,是四川美术□的《印度神话故事》(刘乾坤编著),但是如果只是情节比对的话,还是绰绰有余的。原著当中的苏摩在当上国王之后开始骄傲,并且抢走了祭主之妻塔拉,这一行径引发了天神和阿修罗的战争,回到祭主身边的塔拉生下了水星之主布达,承认那是苏摩的孩子。这真是典型的印度式的情节发展和结局。正如作者在小说中所写到的那样,一个刹帝利应该抢走了他看中的女人。这是一个没有人死去的结局,骄傲的苏摩充满了孩子气的英气,包括后面达刹为了他的二十七个女儿而诅咒苏摩消瘦下去的情节,都是凡俗中热闹的老丈人和小女婿赌气,在狼狈不堪之中皆大欢喜,那是印度式的喜剧。但是到了《天竺奇谭》的小说里面,我们知道,这一对变成了悲剧,彻头彻尾的发乎情止乎礼,充满理性又热血昏头,内心悲苦又走投无路的悲剧,这种全灭的结局是面对浩大世界的无力与挣扎,在情感的光明与黑暗,道德责任的潮起潮落里面的夹缝生存,这种无奈的悲苦,是中国式的悲剧。我其实两种情节的变化都非常喜欢,但是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故事之所以感动我们,是因为我们即使是在别人的故事里面,依旧只是为了自己的情感而流泪。
第二对可以拿来比较的,就是乌沙纳斯和舍衍蒂。原著里面的乌沙纳斯给人的感觉就是个老头。阿修罗被天神一路打得很惨,乌沙纳斯找妈妈救命,结果也要了他妈妈的命。舍衍蒂也的确是怀着赤裸裸的卧底目的来接近和拖延乌沙纳斯。结果这小日子一过就是一百年呀一百年(喂,你这种不紧不慢的拖延简直就是和湿婆一个版本那),让阿修罗在天神的追打中等得望穿秋水……没有青梅竹马,没有苦大仇深,即使是到了最后,竞争对手祭主居然还有心情在那里玩COSPLAY,非常欢乐地以乌沙纳斯的形象给阿修罗洗脑,弄得乌沙纳斯一时没有办法,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玩够了的祭主就撒腿逃跑,那绝对是印度式的喜剧,健康活泼,让人快乐。但是到了《天竺奇谭》当中,我们知道这又变成了悲剧,两小无猜变成了相思相杀。舍衍蒂的死和塔拉的死,就是这篇小说中的绝唱,美丽的女子在接近死亡的时刻变得无比纯净,烛照出这个世界本身的污浊。虽然现实当中应该内心已经苍老的乌沙纳斯还是像个充满活力的英俊小伙子一样执着于扮BOSS使坏,调教入世未深的青年男女,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我们都为这样的一对而感到遗憾,什么物是人非、始乱终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抵不过一个香消玉殒,一个哀莫大于心死,这也是中国式的悲剧。
第三对可以拿来比较的是天乘和云发。原著里面其实并不关萨蒂什么事情。乌沙纳斯那一辈被天神玩了无间道,到了天乘这一辈,云发又来做卧底了。(我那个版本是叫做德瓦亚妮和卡查)云发的确是被阿修罗卸了,而且不止一次,大家生怕他来偷走长生不老的秘诀,小姑娘就不答应了,缠着他爹复活心上人。学到了长生不老之术的云发撕开乌沙纳斯的身体出来之后,还是很讲信义地复活了乌沙纳斯,但是他公开了不死术的技术专利,还拒绝了天乘的爱情。这看起来也许并不是什么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是小女子的娇嗔、父亲的慈爱、学生的忠诚在这短短的故事里面活色生香,也许他并不能引起情感的波动,但是云发的坦诚信义让这个故事脱离了爱情,具有了道德的美感和光辉,这是印度式的正剧。但是到了小说当中,这一切变成了三角式的复杂关系。我其实一直都不想用爱情来称呼天乘和云发的关系。那不过是两个懵懵懂懂的孩子,一个因为看了萨蒂一眼而一见钟情,即使是头破血流鼻青眼肿也会痴傻执着的纯情傻瓜,另外一个则是来自不太完整的家庭(喂),一向粗线条突然顶着萨蒂的皮,被充满爱意的眼神灌得酩酊大醉,按后稀里糊涂投身爱河的单纯女子。让天乘爱上云发的,其实是云发爱恋萨蒂的眼神,让云发珍惜天乘的,其实是天乘明知自身危险的挺身相救和自投罗网。他们太年轻,还不懂得什么是爱情,但是当他们脱离开周围血雨腥风的背景,俨然就有了内心桃源的位置,各自人性之中最美好的东西互相打动,共同发酵,他们都知道只要一方回归到属于他们的阵营当中,另一方其实都必死无疑。天乘有时不过是不顾后果,她其实还有过人的本领可以防身,但是云发在送别天乘时一定无助地暗暗想要发抖。世界太浩大,容不下两个小小的单纯心愿,她们甚至都无法在时间大潮的流逝中砸出一点波澜来就销声匿迹,青春美好,瞬间白发苍苍,这是最稚嫩的东西最容易的消逝,这也是中国式的悲剧。
第四个,没有一对了。她是优哩婆湿。原著当中我只当她是个路过的女人,但是在小说中,她简直光芒万丈。我就知道她细长眉眼下会对因陀罗的天帝武功不屑一顾,她会拒绝演出那属于勇士的舞蹈,不是清高,而是为了保留那一份关于勇士的珍贵记忆。神婚的细节也好,最后一个离开永寿城的决定也好,为了寻找你走遍千山万水也好,即使是找到了因陀罗,也会面带微笑地用接受赏赐来掩盖情感也好。聪明、理性、执着、优雅,这个女人实在是太赞了。
行文至此,我恐怕无力再多举例子。我只是想通过这些文字说明一件事情:同人最大的魅力或者说最难的地方,其实就是情节的补完。你要寻找到原著里面的蛛丝马迹,然后把它变成情节的天罗地网,把一切本来没有关系的事物变得丝丝入扣,也就是说自圆其说,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另起炉灶写一个故事是容易的,仔细地阅读别人然后在别人的故事里面体现自己的想法却是难的。更何况这些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其实脱胎换骨,拥有了新的血肉,那么同人故事,其实也就变成了自己的故事,它本身就是一种迫切的情感表达,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就有乐趣的获得,能够操控情节甚至读者,这恐怕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能力,而并非咖啡先生所认为的缺陷。
(嗯,三评都写完了,终于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但是情节变化上面还有很多没有写出来,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比较补完。那么接下来对于印度神话的感想,恐怕会换一个形式来表达,也算是小小跳一下印度神话的深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