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 6 章(已修改) ...
-
对了,太夫……
伊达航又翻回去、重新看了一眼旁白,确认男孩是在听到三味线声线的时候、才认为太夫先生没有死亡的。
但是……伊达航记得“人形净琉璃”这种表演,是由太夫、三味线演奏者和人偶操作者三方共同合作完成的。
其中的太夫,在表演中负责的则是以说唱的形式、念白表演剧中角色的所有台词和讲述故事,是表演的核心人物。也因此、伊达航认为“太夫”对标的就是工作室中的核心,主笔西沢申,也便是死者。
所以三味线的乐声只能证明乐师在场,并不能证明太夫先生还活着才对——这是第一处问题所在。
可以解释这个问题的理由就是……男孩一直是偷看的排练,没有正式看过表演,所以不知道太夫并不会弹奏三味线,才会把晚上的乐师误认成了太夫!
但是,这个解释在逻辑上、又有着很大的矛盾。
那就是漫画的最后一格,男孩明明正面对着舞台,从理论上来说,他是能看见舞台上的所有演员的,所以他又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太夫不是三味线乐师、从而将乐师误认成太夫的?
这就是第二处问题。
误认……误……
伊达航眼前突然一亮,抬手拉过身边路过的同事,“之前发现死者的证人在哪?!我有事要找他再确认一遍!”
……
“啊,我之前有没有看见西沢先生在和小泉他们吵架?”又被伊达航找到的好心人、柴田先生有点迷茫地重复了一遍问话,回答道,“当然有看见啊,我之前不是已经回答过这个问题了吗。”
“不,我的意思是说,你有没有亲眼看见被害人在和人争吵?”伊达航重新强调了重点,“你是否确定你看见了被害人的脸、确认你看见的人是被害人,柴田先生?”
人类大脑的记忆是不可以全信的——某些情况之下,大脑会根据所捕捉到的信息、辅以逻辑与常识进行运算,从而补充人其实未捕捉到的信息。
比如,当无意间路过一棵挂满了梨子的果树之后,人会回想起来……哦,我刚刚碰见了一棵梨树,但事实上、人并没有看清果树的树叶形状,就做出了上述的判断。
也有可能,梨子是被人系上去的,那是一棵苹果树也说不定呢?
正因如此,不是说证人一定隐瞒欺骗了警方什么,而是有可能证人在自己也不知情的情况之下、无意识地做了“假证”。
而听到伊达航进一步确认的发问,刚刚还信誓旦旦的柴田先生却迟疑了,“……我好像是没有真正见到西沢先生,但应该是他没错吧?”
“当时,我看见他在屏风后面……呃,我好像没有看见?”柴田先生一手摸着下巴,皱眉努力回忆着,“不对,我没有看到西沢先生他本人……”
“我透过门缝看到的是西沢先生打在屏风上的影子!”
“不过也差不多吧,我确定小泉和海山先生、前田先生他们三个人在屏风外头,还有西沢先生骂人的声音、那屏风后面的人不就只有西沢先生了吗……哎?警官先生!”柴田看着突然转声离开的伊达警官,追问道,“不用再问点什么了吗?!”
“不用了,谢谢配合、麻烦你了!”终于解开了谜题的伊达航脚下步步生风,快速又回到现场。
没错,破案的关键就是影子!
漫画手稿里存在的、第二个矛盾的问题也迎刃而解——因为男孩正面看见的,并不是表演的现场!
男孩是偷看的排练现场,如果真如漫画最后一格所示,男孩在正面偷看表演的同时、舞台上的演员也必然会发现男孩……所以男孩偷看到的应该是舞台上的演员们、打在墙面上的影子!
手稿上随意画着的人型,在男孩眼中都是黑漆漆的影子,正因为这样、每次太夫骂人时,都会停下的乐声让男孩误认为说话的太夫也就是弹三味线的人。
而太夫落水求救的呼喊,让男孩知道了被推下水的人是太夫,但男孩并不能从黑漆一片的影子上知道推太夫下水的人是谁。
漫画手稿上的谜题被破解,现在就只剩下案件了……匆匆跑上楼的伊达航,面向那张白色的大屏风站定,接下来、就是要找出凶手的作案手法。
以及找到那一道神秘的“影子”。
……
“你也不知道为什么?!”而得到小泉咲回答的女警官眼角一抽,难以置信地反问道,“这不是你编的故事,然后想咳、”
“然后想告诉警方什么的吗,你怎么会不知道?”女警官压了压嗓子,劝说道,“请相信警方,如果是受到了威胁、我们会保护你的……”
“唉?”
“但它不是我编的啊,随意侵占别人创作的家伙可不是好孩子……”自认为是好孩子的小泉咲说着眉眼微垂着,看上去比女警官还无辜且茫然,接着恍然大悟,
“啊、都怪我一开始没说清楚,其实这个故事也是我从朋友那里知道的、一个推理漫画的内容,而我又一直没能成功解开这个谜团,”
小泉咲不好意思地红了红脸,似乎难为情似的小声解释道,“所以刚刚正好等着有些无聊,我就找了点小东西当作漫画里的角色、复盘了一下故事内容,想着能不能有什么新发现,”
“哈哈哈……是不是感觉有点像幼稚的扮扮家?”
“然后我以为您也对这个推理故事感兴趣,才又仔细地复述给您听的。”手指头又戳了戳小石子、石子的影子晃了晃,小泉咲真挚地回答一脸郁色的警官小姐,“而且我知道的和案件有关的信息,都已经告诉过您们了啊。”
女警官:“……”
难道真的是我太敏感了,想多了吗?女警官看着又低头摆弄起小石子的嫌疑人,沉思,但故事上的人物和案件也太过巧合了吧?!
该不会是嫌疑人其实知道些什么、却仍在故意隐瞒?
“……这个推理漫画叫什么名字?”女警官仍然对小泉咲有些怀疑、并且疑心越来越重,不由得进一步确认地问道,“我去网上查查,也许作者已经公布谜底了。”
“还没有起名字,”小泉咲想了想,也当着女警官的面,打开了手机上和一个可爱人偶娃娃头像的网友的聊天界面,展示给女警官看,“他说这是他朋友近期将要完工的小故事,所以先发给我看看、让我猜一猜谜底,”
“而且他说他的朋友,并不介意我分享给其他人哦!”所以小泉咲才大大方方地将故事又转述给了女警官。
什么他和他朋友的……女警官愣了愣,待看清手机上从几天前就开始了的聊天记录才搞清楚情况——原来是有一个漫画家画了这则故事,然后按耐不住兴奋、将故事的手稿提前发给了自己的朋友,且并希望朋友帮忙把故事传播开、好吸引更多人来解谜,
于是漫画家的朋友又将这个故事告诉了小泉咲,小泉咲又告诉了她。
难怪小泉咲说第三名木偶师和太夫结怨的理由不重要,女警官又看了看记录里的手稿照片、心想,原来是因为漫画里就没有说他们为什么结怨啊!
这样来看,有聊天记录和漫画手稿的内容作证,小泉咲确实没有说谎……所以漫画和现实的重合,只是单纯的巧合?
……
在女警官核查聊天记录的时候,小泉咲的手闲不住地又在继续戳小石块,拉长的影子继续晃呀晃呀晃……
看看这里啊!
小泉咲心下无奈地想到,虽然现在玩这一出“扮扮家”的主要目的是自娱自乐、给无聊的自己放松心情,但另外一个也十分重要的目的,当然也不能忽略——那就是帮助警方破案!
协助警方破案,是每一个良好市民应尽的职责,小泉咲他当然也不例外。
所以,在明知漫画手稿的原件已经留在了案发现场之后,小泉咲依旧担心警方会没有注意到这条线索,才又打算亲自重述一遍漫画内容——两次提及到同一部、和现实有着诡异相似之处的漫画,怎么都能引起警方的重视吧?
而现在、警官小姐的确是被他吸引过来了,故事和提示也都讲完了,但……
警官小姐的重点好像放错了位置。
按理来说,警觉和认真核实每一点一条的证据,是每一位优秀警官都应该做到的,小泉咲理性上可以理解,并且十分欣赏这位警官小姐的严谨。
甚至也提前借用了阿堀的帐号,准备好了应对警方质疑时,可以充当证据、并且将自己完美从案子里摘个干净的聊天记录。
但真的被警官小姐追问的时候,小泉咲感情上还是有一点点小委屈和不解……警官小姐为什么会不相信他的话啊?
他明明一看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大好人,警官小姐不应该果断相信他的所有话,然后把重点放在漫画和他给出的提示上,最后发现谜底、快速破案吗?
快一点看看小石子啊!
小泉咲又用力推了下代表男孩的石子,试图继续吸引把注意力转移到”确认他口中的那个漫画是否真实存在”上面去了的女警官,
警官小姐,你看小石子这晃来晃去的影子,没有受到什么启发吗?!
难道是因为他的提示还是太隐晦了吗?小泉咲认真反思着自己,也对,这里毕竟不是以前在的长野,对方也不是阿堀……
如果是在长野,他还要更隐晦一些才行。
“小岛警官!”正当小泉咲想该怎么让警官小姐回到正路、继续努力寻找真相之时,突然又有警官先生过来喊住了看守他的女警官。
原来这位认真的警官小姐姓小岛啊!
这是小泉咲的第一个反应,第二个反应就是随着警官先生的一句话,眼睛瞬间兴奋地亮了起来!
“伊达警官已经找到凶手了,”警官先生匆匆跑过来,传话道,“现在要将嫌疑人都带到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