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 10 章 ...
-
咖啡厅装潢不错,显得十分高档。
苏溟见到大伯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有点饿了,大伯不介意我点些吃的吧?”
大伯有些无所适从,只能说:“好,你点吧。”
然后,苏溟把餐单上看着能吃的东西都点了一遍。
之后就一头扎入食物当中。
大伯做了半天心理建设,才找到缝隙说话:“那个,小苏,最近过得还好吗?”
苏溟头也不抬:“您觉得呢?”
“呃…...”大伯有些尴尬地笑笑,“咱们都是一家人,有什么事你直接开口,大伯能帮的一定帮。”
苏溟吃得差不多了,抬眸:“那大伯能不能给我点钱?或者把家里的企业还给我?”
“这个,钱好说,大伯给你发红包,”大伯擦了擦汗,“但是家里的企业,你看你也没有经验,而且你父亲的遗嘱里写着都先让我管,这个咱们先不动哈。”
“嗯。”苏溟又低下头。
遗嘱,这是一个重点。
“但是,大伯看你现在事业有起色,心里也是真开心,”大伯又道,“我和你伯伯们商量了一下,觉得你一直在娱乐圈混着也不是正经事,迟早也是要回到家族里的,就想先给你一家公司练练手,你意下如何?”
“好啊。”苏溟说完,又和大伯对视一眼。
三次对视完成。
而这次,在大伯头顶,竟然出现了三个瓜。
一个金色的瓜,一个红色的瓜,还有一个绿色的瓜。
苏溟浅笑。
看来这位大伯身上的秘密不少啊。
大伯还在说着:“你也知道,你父亲虽然是做实业起家,但心里一直都有点文艺的影子,这间公司是他生前成立的最后一家公司,和咱们家别的企业也不太一样,这段日子一直是我管的,但你先管管试试。”
说着,大伯把一沓资料塞进了苏溟手里。
苏溟低头一看,有些小小的震惊。
这竟然是一家报社。
他的父亲,竟然想做这方面的生意吗?
然后,他又看到了经营情况。
果然如同现在所有的传统媒体一样,这家公司也在濒临倒闭的边缘。
苏溟知道,大伯肯定是不愿意把还在盈利的企业拱手相让的。
现在塞给他一间要倒闭的公司,意图也十分明显。
一是他们也知道,苏溟父亲去世后他们把企业都拿走了会落人口实,所以给他一家公司,也算是面上过得去;二是有些敲打苏溟的意思,经营企业是很难的,你先试试能不能把这公司经营好再说;三是他们谁也不想管这家既不赚钱,也和公司主体业务毫无关系的烫手山芋,干脆丢出去完事。
但大伯不知道,苏溟其实很了解这个领域。
而且,没有什么比一个之前在大伯手中却濒临倒闭的公司更好的切入点,去了解整个家族之前做的事了。
所以,苏溟很开心地接过了大伯递来的合同:“那我就不客气了。”
大伯松了一口。
本来把这垃圾公司丢给苏溟,他应该觉得很轻松。
但他此刻看着苏溟的笑容,怎么看怎么觉得有些笑里藏刀的意味,后背发凉。
……
“星熠日报”真的已经快倒闭了。
这是苏溟来到这个坐落在市郊的文化产业园区后的第一反应。
这个园区到处破败,几乎已经没人在这里办公了。
而他们星熠日报的小楼也摇摇欲坠,知道的这是一间公司,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哈利波特里陋居的翻版呢。
苏溟来之前就已经摸清了整个公司的架构。
其实很简单,除了人事和行政这样的辅助部门之外,只有十二位员工——八位记者和四位主编。
四位主编分别对应:政府新闻、民生新闻、企业新闻和娱乐新闻四个板块,每条线上两位记者。
而虽然这间公司名叫“星熠日报”,但实际上是个月报。
每个月能出一份报纸就不错了,还没人看。
虽然公司很破,但苏溟走进来的时候还是有一种熟悉感。
他就像是回家了一样。
而迎接苏溟的,是一众极其失望和不信任的眼神。
会议室中,主编和记者们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他,心中充满了疑惑:这样一个来自娱乐圈的爱豆,怎么可能领导他们走出困境?
然而,苏溟没有被这些目光所动摇。
他站在了大家的面前,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深深吸了一口气,静静开口。
“我知道,你们对我有疑问,甚至是不信任。毕竟,我来自娱乐圈,和新闻界似乎没有太多交集。但我想说的是,我对新闻的热爱和对真相的追求,并不亚于任何人。你们也许不信,但我深知新闻背后的艰辛与责任。”
苏溟的语气坚定,声音有力。
和记者们之前了解到的苏溟大相径庭,他们都纷纷坐正了身子。
“我来这里,不是为了改变你们,而是为了和你们一起,找回那个最初让我们热血沸腾的新闻梦想。我相信,只要我们敢于深挖,敢于讲真话,总会有人愿意听。”
苏溟说着,又扫视了大家一圈:“好了,我也不说假话、空话,首先就是你们的工资从今天起会正常发放,以后也会正常发放;其次就是,我们每个人单独开会,跟我说说你们现在在做的报道。散会。”
主编和记者们面面相觑。
这就……开完会了?
记者们其实最烦的就是开会。
他们需要花时间投入在报道之中,更需要沉浸式的写作。
本来他们以为新官上任三把火,苏溟肯定得絮絮叨叨一堆的。
没想到竟让这么简单。
苏溟说的话也真的不是空话。
在一群人走出会议室的一瞬间,就收到了短信,工资到账了。
记者们一扫之前的失落。
别问,问就是快乐!
而更令他们惊讶的,是苏溟的专业能力。
再之后,他们每个人分别进入会议室,跟苏溟聊自己手中正在跑的报道。
两位记者正因一起涉及当地企业内部腐败的调查感到无从下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惑和不安。
苏溟只是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讨论,然后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
他首先肯定了团队的努力,然后开始逐一解析报道的关键点和难点。
他的分析既深入又精准,明确指出了报道中需要深挖的部分,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
更为重要的是,苏溟针对每位记者的特长和以往的报道经验,给出了个性化的指导。例如,他指出一位擅长深度访谈的记者可以负责采访涉事人员,利用其出色的交流技巧挖掘更多信息;另一位对数据分析有独到见解的记者,则可以负责梳理和分析涉案资金的流向。
苏溟还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记者们分享资源和信息,共同构建报道的框架。
几个记者跟苏溟开完会之后,觉得人生都亮了。
他们从没想过,会有这么一个专业又干脆的领导。
而且发钱还爽快。
“也许,他真的能带领我们找到一条出路。”一位资深记者在会议结束后低声说道。
其他人的眼中也开始闪烁起希望的光芒。
在了解了大家的情况之后,苏溟也将公司进行了调整。
两名负责政府新闻的记者被缩减成一名,而其中一位苏溟让他打游击,娱乐组和企业组如果需要他,他都可以去。
记者们对于这个调整也感到满意。
因为其实原本的架构就不太合理,政府新闻没有那么忙,而企业和娱乐又新闻太多。
“你们只有一个KPI任务,那就是每个月每人至少出具一篇我认可的深度报道,只要一篇就可以,当然,如果你们发现了一个新闻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去调查,也可以跟我讲,我也会同意。”苏溟言简意赅,“然后就没有了,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做记者的初心。”
记者们此刻已经完全燃烧了斗志。
而在最后,苏溟叫住了其中一位记者。
根据他刚刚的了解,这是整个公司最资深的记者,名叫冯旸。
“冯老师,有个事我想你单独跟进一下,”苏溟说道,“请你查一下苏氏集团。”
冯旸有些震惊:“苏氏集团不是……”
你家的企业吗?
苏溟点头:“是的,你从任何角度查都可以,不用顾忌太多。”
冯旸其实本来也想查苏氏集团,但碍于之前的老板一直没敢动,现在得到了苏溟的首肯,十分兴奋:“好!”
……
苏溟回到家,又坐在了钢琴之前。
他本来只是想好好管理这个濒死的报纸企业,但没想到……他在看到记者们调查的那些新闻之后,会有如此多的情绪波动。
那些对记者们说的要找到初心的话,其实他也是对自己说的。
很快,一段段旋律在他指尖涌出。
而这次,不仅仅是极佳的旋律。
他还有歌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