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章 ...

  •   持刀的官兵被她喊得一愣,撇了她一眼后粗声粗气的问话:“哪来的?来干什么?”

      没等她回话,官兵身后走过来一人,对官兵说:“别那么凶,好好问话。”

      官兵又被说的一愣,他心想自己也没凶啊,刚想反驳就看到不远处停着的马车,他认出是那马车是刚上任的新县令的,连忙噤声,开始细声慢语的询问林婉儿。

      林婉儿连忙摆手道歉:“不不不,不是你凶,是我没注意。”

      听到林婉儿道歉,官兵心里也舒坦了些,继续问话。
      林婉儿指向不远处的山,回道:“我从山上下来的,打算到集市换些钱。”
      不等官兵说,她取下背筐,给官兵看自己背着的冬笋。

      官兵检查完林婉儿的背筐,又看了看林婉儿的穿着,虽然也破,但不像逃难来的。

      检查过后,就放她进城了。
      临了嘱咐一句:“这些日子不太平,能不下山就别下山了。

      过了城门,和外面竟像两个世界。
      城内人声鼎沸,走街串巷的货郎叫卖声不绝,客栈酒家的跑堂在外招揽生意,随处可见的小摊和珠光宝气的富贵人家。

      林婉儿不禁感叹,“乡巴佬“竟是我自己。

      沿着主街走,到处都是摆摊的小贩。
      林婉儿看了看,选了处人还算多的地方,恰好在一群卖菜大娘附近。

      林婉儿没直接把冬笋摆出来,而是到处走走,听那些大娘都卖什么价。

      走了两圈,也差不多打探清楚了,附近的摊位卖的最多的是白菜,一斤四文左右,倒是见有人卖蘑菇,要价十五文。
      隔壁摊位的猪肉也不过十三文,林婉儿有些犹豫自己要定多少钱一斤。

      她想了想,蘑菇也算是山珍,卖的贵些也说得过去。
      自己这点冬笋只要有人上山就能挖到,怎么也不可能卖的比肉贵。

      林婉儿也没有秤来称一斤有多重,她看着自己的笋,估计了一下,一两个大概就有一斤重了,一斤就定价十文好了。

      手里没有秤,也怕买菜的人说她忽悠人,林婉儿最后决定,一个笋卖四文。

      她打开背筐,拿出一块碎布铺在地上,把昨晚剥干净的笋拿出来摆整齐。

      笋都摆好后,林婉儿数了一下,一共二十四个。
      刚摆好还不等她吆喝,就有人来问价。

      “你这笋怎么卖啊?”
      “一个四文。”
      那人拿起笋掂量掂量,觉得还算合适而且冬笋收拾的干干净净,掏钱买了两个。

      林婉儿把笋递给他,收了钱,说:“您的两个笋拿好,吃好再来。”

      摸着手里的八文钱,林婉儿觉得这一上午的累没白挨。

      许是吃白菜吃够了,看到新鲜的冬笋,生活还算宽裕的人看到了都会买上一个两个。

      这才过了晌午,笋就卖了大半。
      林婉儿买了两个馒头,坐在摊位上一边等客,一边啃。

      晌午街上的人也都变少了,周围卖菜的大娘三三两两的扯起家常来。

      “这世道不太平啊,我看外面的难民一天比一天多。”
      “可不,要是之前的县令啊,现在咱这难民都要装不下喽。”
      林婉儿啃着馒头听着周围人聊天,几乎每个人都在讨论着城外的难民。

      林婉儿不禁为自己和几个孩子担心起来,现在看来呆在城里是最安全的,外面这个情况,说不上哪天自己的破庙就被难民发现了,到时候自己和几个孩子可该怎么办。
      还是得早早计划起来,以免出现意外让人措手不及。

      “说起来,这两天没看到那两个小乞丐啊,不会是…”
      两个小乞丐?林婉儿捕捉到乞丐两个字,耳朵立了起来认真的听他们说话,她的直觉告诉她,说的那两个乞丐应该就是大娃二娃。

      就听到其中一个说:“唉,那个孩子也是可怜,怪聪明的一个孩子可惜摊上那样的爹。”
      “怎么?这其中还有别的事儿?快和我说说。”

      “那孩子叫大娃,他娘生他的时候没的,孩子落地没俩月,他爹就给他娶了后娘,这不,连个名字都没有,大伙儿就大娃大娃的叫他。去年他那后娘不知道怎么撺掇的,和他爹俩人跑了,把三岁大的孩子往大街上一扔,唉。”

      林婉儿突然觉得食不下咽,她眉头紧皱,就听两人继续说。

      “那,那个乞儿呢,是他兄弟?”
      “什么兄弟啊,是他捡来的。”
      “啊?”
      “上两个月难民刚逃过来,那会儿上任县令放进来不少人,那个小孩就是跟着难民一路从北方逃来的。也是个没爹没娘的,虎头虎脑的净让人欺负,大娃看他也没地方去,就给他捡回家了,说认作弟弟。后来,他又捡了个弃婴,听说前两天又捡了个人,唉,也是可怜。”

      两人说完一阵唏嘘。

      林婉儿听完心里越发难受,自己,二娃和三娃都是被大娃捡回去的。
      他捡他们回去不过就是想有个家。

      知道这些后林婉儿只觉得心里堵得慌,心疼几个孩子。

      过了未时,街上人又多了起来。
      也就过了一个时辰左右,剩下的笋就都卖完了。
      算上钱袋里省的一文,现在一共有九十七文了。

      拿着已经鼓起来的钱袋,林婉儿总算有了些安全感。
      背上已经空了的背筐,林婉儿准备趁着这个时间去置办点东西回去。

      庙里只有一个破瓷罐没法焖饭,倒是可以煮粥来喝。

      粮店的米六文一斤,面五文。隔壁肉铺的猪肉十三文,牛羊肉都四十文。

      让林婉儿意外的是调料卖的都不贵,一包盐只要七文。在林婉儿对古代的认知里,盐是很贵而且难得的。
      官府垄断和提炼技术的困难极大增加了盐的价格,却没想到这里的盐这么便宜,甚至花椒,八角这些调料也很便宜,和现代几乎没什么差别。

      林婉儿原本还想等进城安顿下来后打探打探现在是哪朝哪代,没准能像小说里一样,借着自己现代人的头脑点石成金,发展个商业帝国呢。

      现在看来希望渺茫了,这个古代好像和自己知道的古代不太一样啊。

      来到粮铺。
      林婉儿看到来往买粮的人都是自己带个瓷罐或是麻袋。
      “老板,两斤米一斤面。”林婉儿对老板说道。
      “好嘞。”老板很快应声,看到林婉儿两手空空,问了一句:“袋子两个一文,小罐五文一个,你看看需不需要。”

      “那就要两个袋子吧,麻烦系的严实些。”

      那小罐目测能装上十斤米,且不说它贵,就是这两个罐子自己能不能拿回去都难说。

      一共花了十八文。
      林婉儿看着隔壁肉铺犹豫起来,啃了这么多天干馒头,真的很想吃肉啊!
      但瘪瘪的荷包让她不得不理智。

      到香料铺买了些调料,本想买一把菜刀回去,问价竟然要五十文,比牛羊肉还要贵。

      林婉儿在心里默默计算,猪肉便宜应该是有人专门养殖,牛肉贵是因为牛主要用作耕种,很少有人买来吃,羊肉贵可能是稀有吧,铁意料之中的贵,现在就差去问问棉花价格了,不贵的话可以给几个孩子买点棉填在衣服里。

      走进一家成衣铺,进了门林婉儿傻眼了,这怎么卖的都是单衣啊。

      伙计看到林婉儿进来,上来招呼:“姑娘看些什么?”
      “请问,你们这里卖棉衣吗?”虽然没看到,但她还是满怀期待的开口问。

      伙计听到后愣了一下,笑着答道:“姑娘这是许久未进城了吧?”

      林婉儿点头,搬出城门口糊弄老大爷那套说辞来。

      “那就是了,姑娘有所不知,现在寒山县内没有棉花。”

      没有棉花?林婉儿也是听的愣住了。

      这外面的温度怎么也不是不需要棉衣的温度啊,难道是这里不产棉?那也不对啊,中原地区产棉的啊。
      难道是自己想错了,这里其实是两广,也不太对,两广也产棉啊。
      那是东北?更不可能,东北的冬天怎么可能不冷。

      林婉儿彻底蒙住了,合着自己在个架空朝代就算了,还在一片架空土地上。

      “姑娘,我看你穿的也不算单薄,忍一忍冬天就快过去了。现在不仅咱们这没有面,周围几县都没有。”

      林婉儿回神,斟酌着开口:“这是为什么?”她一个字都不敢多问,生怕让人听出来自己不是本地人。

      伙计也没多想,顺着和她说:“北边打起来,咱这就断了棉。也还好就断了棉,这要是断了粮可真是要完喽。”

      在成衣店走了一圈,东西没买,消息倒是知道不少。
      绫罗绸缎确实昂贵,老百姓们常买的是麻布,虽说叫麻布,但料子也还算柔软。
      店铺伙计健谈,话里话外都是北边打仗。

      林婉儿听的有些心慌,她又开始在心里盘算,担心难民上山,又担心北边的战火烧过来连城都保不住。

      但她心里清楚,难民上山只是时间问题。现在难民还期盼着城门大开放他们进去,一旦知道进城无望,很可能就会上山寻找栖身之所。

      背筐里装着买好的米面杂物,荷包里刚到手的钱已经少了大半。

      林婉儿背着背筐出城,想到这桩桩件件的事她很难不叹一口气。

      “唉。”要命。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第四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