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童年 ...
-
第二章
的确是变了,自从那个什么“民主社会主义”出现以来,苏联的确变了,但是那绝不是让人欣喜的变化,伊万望着排长队买面包的群众时,就这么想了。街道上冷冷清清,而卖生活用品的地方,却到处排着长龙。就来曾经象征苏联农业的小麦,都成了紧缺物品。而他伊万却也只能哀叹苏联的不幸,毕竟他不是什么大人物。
“怎么,关心民生了。”与伊万并肩而行的米哈依尔轻蔑的笑了一笑,“戈尔巴乔夫上台以来,倒是有多的,那就是塔曼步兵师①的坦克,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只剩下他们了。可是呢,能塞进嘴里的东西确实越来越少了。”
“你找死啊。”伊万赶忙看了看四周,“这种话你可别跟别人说。”
“你怕什么,他戈尔巴乔夫不是要民主吗?”米哈依尔说话还是那么直,“再说了,我们就是克格勃②的人,是不会有风险的。”
伊万选择了沉默,在这个社会,恐怕只有克格勃才能这么自傲了。
“知道这次的任务了吗?”伊万问米哈依尔。
安德列又不自觉的回想起了那个日子,那是他军旅生涯中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
那一天,他站了自己在德国的最后一班岗,在岗哨边上,他一面为客死他乡的战友拜祭着,一面望着眼前的军营。那是他最后看见的在国外存在的苏军军营。
那天的黄昏,一群吊儿郎当的德国宪兵牵着吐着舌头的狼狗来换岗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喊着“俄国佬滚出去”的光头新纳粹们了。
回国后,安德列的日子也不好过,跟同期撤回国内的广大军职一样,只能住在临时搭建起的军营里,日子很苦,平时来看他的,也只有他的妹妹,曾经的老战友们,为了生存什么都干,有的参加黑市的倒卖活动,有的甚至参加了光头党,只有安德列还保持着军人的本性。
可每当想起妹妹,他都会感到一种温馨。他还记得,那时他只有15、6岁,父母都响应国家的号召而去种玉米,从此便失去了消息,他只得和和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
那是在一个寒冷得冬天,天那个冷啊,他只好抱着电视机来取暖,而电视里的勃列日涅夫,却正向苏联人民承诺一个温暖的冬季。他不停的张口喊着冷,最后爷爷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取出了自己珍藏了一生的红旗勋章,带着他走出了家门。
黑市上,一位美国人看中了爷爷的勋章,但却只愿意出45美元。他解释说,红旗的胜利勋章都不值钱,当然,最值钱的是列宁勋章,他肯出500美元。爷爷长叹了一口气,带着他走来了,在一个书店门前,爷爷坐了下来,然后让他回家了。就在他回到家门前时,他发现门前多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女孩,那女孩也发现了他,她睁着蓝色的眼睛望着安德列,安德列什么也没说,只是让她也进了家门。
晚上的时候,噩耗传了回来,爷爷死了,死在了那家书店门前,临终时,爷爷手里紧紧地握着那枚勋章,眼睛还要望着这座他和战友们用鲜血从古德里安手里解救出的城市。
从此,他就和那个女孩一起生活了,后来他得知,女孩名叫娜塔莉,是从北高加索地区流落出来的难民。
在后来,安德列和妹妹从了军,他被派往民主德国,而娜塔莉成为了苏联驻波兰大使馆的翻译。直到他们在一年前撤回苏联,才再次见过面。
注:①塔曼步兵师是苏联的王牌师,在完成守护斯大林葬礼期间莫斯科秩序的任务之后,长期驻守莫斯科,被成为苏联的御林军。
②俄文“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缩写音译,是苏联的间谍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