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咸鱼和她的老师1 ...


  •   在论文截稿之前摆烂,被导师ice传唤进了办公室。

      ice不明白我论文怎么写成仿佛没上过大学的样子,我不敢高声语,只低头听候他教导。

      花了大约半个小时,他帮我把论文的逻辑捋了一遍;而我也在这半小时内明白,大约是我之前误会了他的意思,认为本科论文不要在文里提建议,然后我就很老实地在文里阐述了现状解释了原因。

      然后,没提建议。

      他末了看我的论文稿,又好气又好笑,说:“要时间来不及,我干脆帮你把题目改了,这样你只用改下综述部分。”

      我战战兢兢地说:“我可以试试改内容,应该可以的。”

      哪怕时间比较紧,但我之前不是没想过要提什么建议。

      *

      为了避免紧张的时间里造成新的误会,我不放心地问他:“要我提的建议只是我一厢情愿呢?”

      “那你就要找文献和案例支持你的建议。”ice理所应当地说。

      好的,我懂了。

      *

      我研究的内容是我们县民歌的发展,人类学出身的ice觉得这是个很好写的题目。

      只是他没想到,我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次到这种程度。

      好在误会解除,指我单方面解除之前写作时的束手束脚。

      ice叹息,说:“你要不会写,或者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找我嘛。”

      我畏畏缩缩:“您也有您的事情。”

      “指导学生论文也是我的工作。”ice说,“闭门造车写不出好东西的。”

      我继续领教。

      跟ice讨论了一两条民歌如何发展的路径后,他问我最近忙什么。

      我一五一十作答:“写论文。”

      虽然也没写好就是。

      “我是指论文以外,有找工作的打算吗?”ice不愧是当了多年的大学老师,问题提出得一针见血,“想回你家那边还是?”

      “我去我妈那边,之前有在网上看到一些工作,不过没定下来。”我顿了顿,“然后也在写小说。”

      “哦,在哪个平台?”ice来了兴趣。

      “晋江,就是师姐研究的那个网站。”我捂眼,放弃治疗道。

      对,没错,我们上届那个拿到优秀论文的师姐就是研究的晋江,然后我还撞人枪口上,每次拜读师姐的论文,总有种莫名的尴尬。

      “那你写什么类型的?科幻吗还是?”ice对这问题的兴趣超出我的预想。

      我放下手,低头道:“没,我没那么大能力,就是写爱,爱情。”

      我总不能跟ice脱口而出,我是写耽.美的。

      ice没在意我诡异的停顿,继续着他的问题节奏:

      “写了多长时间了?”

      “三年半吧,之前一直在别的平台漂,去年才定下来,在晋江签约。”

      “签约了啊,那收入怎么样?”

      我心口宛如中了一毒箭,差点没呕出一口血来,强撑表情回答:“签约半年多,就一百来块吧。”

      ice问我网站的收益怎么算,我如实回答他,说网站没有保底,有读者买文才有收益。

      *

      为了给ice解释清楚,虽然我自己也是很久才搞清楚,甚至还不算搞得很清楚,我点开我的作者页面,把我唯一的入v文章调给他看。

      然后那会儿我忘记我的文案上是写得啥,就脑子短路的瞬间,我已经把手机递给ice。

      他应该是看完了文案。

      所以我刚刚跟他掩饰我到底在写什么,似乎也没多大意义。

      总而言之,ice又笑了声,我不确定是嘲笑还是什么。

      因为他刚刚看我论文也笑。

      反正丢人已经在论文那块丢完了,小说这块爱咋地咋地吧。

      他边笑边说:“你可以啊。”

      我惊恐地顿在原地:不,我不可以。

      “不过我没明白,你既然有签约的水平,怎么论文的表述还那么口语化?”ice的质问总是忽如其来,一语致命的。

      “老师,我写的又不是文学名著。”我弱弱地叹气,“是网络小说啊,网络小说就可能没那么高的要求。”

      ice有点无奈,“也是,但你不管写什么,都还是得多阅读。”

      “看看什么经典作品,或者去看专门研究写小说的书。这种书你不用看太多,学会怎么写就好了,也是一门……”

      “手艺。”我俩同时说道。

      *

      虽然不知道为啥会忽然想起这表述,但ice觉得这没任何问题。

      *

      “你有没有看过梁晓声的《人世间》?”ice顺势问道。

      “没,我听说过它拍电视剧了。”我如实回答。

      “你不要看这种文。”他说,“多看看莫言那些,《人世间》这种靠歌功颂德获得茅盾奖的不值得看。”

      “我看得比较多的是老舍他们的。”我说,“民国时期的作家多一些。”

      主要因为我买了一整套老舍的文集,目前只看了其中几本。

      “民国时期的也行。”ice说,“经典就是不管离我们多远,都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和共鸣。不像《人世间》,我一直认为文学得反映并批判社会。”

      “这样才有意义。”

      我点头称是,但面上苦笑:我写小说,已经是害怕表露太多自己的观点。

      批判社会,根本不存在。

      只要社会不批判我的爱好,我怎样怂着都可以。

      这些,我暂时不打算告诉ice。

      *

      ice问我写小说是不是天马行空。

      “感觉你挺内向的,不太爱交际,会不会一直沉浸在你们那个虚拟的时空?”

      为什么ice每个问题都那么致命。

      我半真半假道:“那不是以现实为原型,容易会被人扒背景。”

      ice笑:“那巴不得人家去扒呢,有人扒你背景,肯定说明你出名了。到时候又不用你操心,肯定有团队帮你处理呀。”

      我怂怂地哦了声,心说事实上是怕扒人物原型,要是被正主知道我背后胡乱编排写小说,那已经不是社死了,而是物理意义上的死亡。

      毕竟我现在面前就坐着一个我小说的人物原型。

      老师您要知道真相,您还能心平气和地说这话么?

      我敢写不敢言。

      *

      “我目前也有在尝试写些文学类的东西。”ice说,“以我认识的一个渔民小伙子为原型,尝试非虚构写作。”

      “非虚构听说过吗?最近很流行这个。”

      很流行……但我不知道。

      我就理解字面意思:“是不是类似于纪实文学?”

      “嗯,有点像,非虚构就是描写现实嘛。”ice说着,给我展示了一个app。

      “我打算在这上面投稿,也是有稿费的。”

      我当时没戴眼镜,模模糊糊地看见什么人类学家研究菜市场。

      ice跟我介绍这是哪个大学的谁谁谁,专门研究菜市场。

      真是群接地气但又莫名离谱的人类学家啊。

      “小说创作总是离不开现实的。”ice说,很认真地。

      *

      总的来说,ice给了我几点忠告。

      1)遇到问题不要憋在心里为难自己,适时寻求帮助。

      2)多阅读,且是阅读经典。

      3)创作总是离不开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

      *

      另外,算是一个彩蛋。

      ice说:“要不你把你研究的那民歌,和你刚刚说的热点结合一下,搞一篇小说?”

      “虽然我也没懂你说的热点是什么。”

      您最好还是不要懂。

      不过,我说的热点是abo,所以这玩意儿跟民歌有什么关系啊?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咸鱼和她的老师1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