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关于我看书的一点小事2 ...

  •   1.
      说起来,我看的网文其实不算多。
      之前偶尔在b站刷到一条关于动漫《间谍过家家》的评论,说他以为游轮上女主约尔遇到搞不定的敌人时男主会出现帮忙,就像国产女频网文和电视剧套路一样,但最后约尔自己搞定了一切。
      我很疑惑的是他为什么会这样以为,因为我当初看漫画的时候从来没有怀疑过约尔的战斗力,作者设定她是战力天花板了,那有关战斗的问题她一般都不会有问题。仔细想想,我其实还真的没看过多少女频网文和电视剧,这里特指言情向,所以倒不是很清楚这样那样的套路。耽美的网文我也没有看很多,更别提百合……我的网文储备可能在吃网文这碗饭的同行里显得分外单薄,仔细数来应该超不过百本。对,这里还是加上我早年看男频文的数量,结果依旧是超不过百本。
      之前还为读者说我写的文没有多少套路而沾沾自喜,现在想来怕不是因为我压根没怎么看的缘故……不知道套路,自然也无从写套路。
      2.
      我青少年时代看的多的是杂志连载的小说,特别是《小说绘》那一派系的小说,最痴迷的时候我把上头连载的长篇小说单行本都买了个遍。如今提起来,也是时代的眼泪了。
      《龙族》不用多说,是许多人的青春,而我的青春里还要多加一套《九州缥缈录》和一本《上海堡垒》。我写古代背景的故事总会想到《九州》,而写言情相关的,我会想到《上海堡垒》。我在塑造角色方面,受到了江南很多影响,我一边痛恨老贼,一边潜意识里模仿他。可能模仿得不像,旁人也看不出来,但我自己心里明白。
      当然江南是流行小说文笔顶级的作者,学一学他倒也不算丢脸。而且我年少时候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文笔水平能达到老贼的水平。那会儿想法单纯,说要是我有他那水平,我肯定不吃不喝地写玩命地写,才不会像他那样留下史前巨坑遭读者唾骂。
      事实上我现在哪样都没做到,不管是文笔方面,还是填坑方面。填坑方面比江南好一点,还是写完了不少。
      3.
      《小说绘》的其他作者,我在高中结束后就告别了他们。
      不过我现在还挺好感裟椤双树,我看了她的《浮生物语5》上册,没有很喜欢,但我觉得她从始至终没有变,这让我很安心。《浮生5》之后我就没再看她了,我明白她不再适合我,但我很感激她一直都这样。
      4.
      上大学后,我努力去翻阅了一些名家散文,到现在依旧喜欢汪曾祺。
      那时候太倔,硬着头皮连看了七本余秋雨的散文,因为想着买了他这一套书就得看完,现在一看到夸赞余秋雨散文的文章,会有些心理上的反胃。
      好在我能找到批评余秋雨的论文,看完心里舒服多了。
      5.
      我现在也开始告别巫.哲老师,自她的《桃花源》后。
      我能看了开头就大抵猜出她的立意她的文章架构,甚至于cp间的互动,这时候我知道我该告别她了,在她的文于我而言还没有枯萎的时候。
      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好聚好散。
      6.
      我写作方面受江南影响,最喜欢的作者是汪曾祺,看过作品最多的作者是老舍。
      似乎看起来,我并没有接受很好的女性写作的熏陶。
      这也是我目前对于以后要开展言情写作踌躇的原因,之前也提到过,我怕我写不好女孩子。因为这个,我一直有在我现在的文里练习。
      不过有人说,这是一种厌女,即你发自内心喜欢女孩子认同女孩子,你是不可能写不好女孩子的。但有没有一种可能,喜欢和认同转换不成技巧,技巧这玩意儿是要练的。而且很明显,我对男孩的塑造也不咋地,只不过因为我是在女频写,受众基本都是女孩,可能看不出什么问题。拿给我哥他们看,就到处都是问题了……我朋友犀利发言:你写男的不受起点欢迎,你写女的不受晋江欢迎,干脆收拾收拾离开网文届吧。
      说到底还是技巧方面的问题,观念什么的都还得往后稍一稍,不过现在我看网络的风向,好像观念和态度要大于技巧。
      不过也是,技巧是需要作者自己琢磨的,读者更多的是寻找一种认同感罢了。通俗一点的讲法是自己的课业自己完成,不要想着走捷径。
      7.
      我自己其实也算是一种杠精读者,只不过不杠网文,因为杠完会觉得它是个网文而已,这么对待它太严厉了。
      因为备考了半年,期间要看一些文学名著,我照着教科书的目录找需要看的书,不免会看看教材对于这些书和作者的评价。
      看《包法利夫人》之前,看教材上说福楼拜的比喻是一绝,我当时并不服气,翻开原作就找比喻句,看完比喻句疯狂给福楼拜道歉:大师我错了,您写比喻句真是一绝。
      看《白鹿原》之前,看到很多地方对田小娥这个角色赞不绝口,翻看书仔细看看,觉得作者是有心想塑造一个不传统的女性,但他没有太多能力将她塑造好。陈忠实塑造的最好的角色是男主角白嘉轩,《白鹿原》里的女性角色不说一塌糊涂,也是分外单薄,包括作者自己都觉得自己煞费苦心了的田小娥。
      作为一个杠精,我秉持着该滑跪的时候滑跪,该抬杠的时候疯狂抬的原则。
      8.
      我也看过一些女作家的作品。
      不能说很多,只能说一些。
      看的最多的是张爱玲。我对她的感情很复杂,我初中的时候就看过她的散文《天才梦》,但直到大学我才有一个较为端正的态度翻开她的小说。
      毕竟众所周知,张爱玲的政.治身份不太好,拿如今三观正的框框去套她,完全不行。
      我做足了准备忐忑地翻开她的《第一炉香》,而后一口气看完她的《金锁记》《封锁》等一系列中篇和《半生缘》这部长篇。
      诚然她的作品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对于小人物的悲喜也只停留在城市小资阶级,但她在她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发挥到了极致,即是对人性的剖析。
      这是我敬佩她的一点,我对她的人品持保留意见,但我不能昧着良心说她写文写得不好。
      9.
      国内的女作家我想再说一说萧红。
      我很惋惜萧红的英年早逝,看完她的《呼兰河传》后,甚至有些偏激地想,如果她在多活一段时间,再赶出一篇有分量的长篇,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应该会再高一个台阶。
      对于萧红,大家总是惋惜的。
      因为她英年早逝,因为她命途多舛,因为她才华横溢。
      我看《呼兰河传》很为小团圆媳妇的遭遇唏嘘,同时联想到沈从文笔下《萧萧》,便更加叹惋。
      小团圆媳妇和萧萧都是童养媳,都面临着封建时代带给她们的不幸。
      萧红是以一种旁观者孩童的视角,冷漠又客观地写出了小团圆媳妇之死的惨烈;沈从文则是以萧萧的视角写萧萧,萧萧本来也是要死的,但沈从文让她活了过来。
      我个人更偏向于萧红的写法,可能她描写的童养媳的痛苦更深刻更彻骨;而沈从文笔下的苦痛太轻了,只是一种无尽的怅惘,作者在怅惘什么,也许有童养媳悲惨的命运,但更多的是怅惘那个时代。
      换句话说,萧红在描写女性的苦难,而沈从文描写的是人的苦难。
      我这里虽然指出来我的喜好,但并不代表这两种写法孰优孰劣。
      这里又可以回到我开头的问题,即是对于角色塑造,沈从文是男性,他笔下的女孩子也很生动立体,这在我看来,也是一种写好了的表现。
      当然萧红那种更好,她的技法加上她的观念,可谓好上加好。
      可惜为何早逝,唉,令人惋惜。
      10.
      写到这里发现已经写了不少,就最后提一句我最喜欢的外国女作家,是玛格丽特·米切尔,《飘》的作者。
      斯嘉丽至今都还是我最喜欢的女主角。
      (未完待续)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9章 关于我看书的一点小事2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