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第二十七章 ...

  •   红袖捏着钥匙一边回家一边脑袋里胡思乱想着,路过了一家卖首饰的摊位。
      摊位上摆着各种样子的发簪,一对男女在选花样,男子拿了一支蝴蝶花样的轻轻插到女子头上,眼中满满的情意,毫不吝惜地夸赞好看。
      摊主也是连声地附和,女子有些羞涩也有些喜欢,开口问了下价格,显然觉得有些贵了,摊主讲着这只簪用了什么好材料废了工匠多少天,没等说完男子就付了账。
      接着不由分说地就拉着女子离开了,就走在红袖的旁边,两人的说话声也传了过来。
      “你这么着急做什么?”女子不满地拍了男子一下,“一百文啊,这也太贵了!”说着就想自己摘下来返回去退掉。
      男子拉住了女子想取下簪子的手,“好看啊,阿崔你戴着格外好看!”
      “可是一百文,你得多做多少天的工啊!”
      男子摸着头憨厚地笑了笑,眼睛不敢看女子,磕磕巴巴地说,“没关系啊,我……我想让你看见它就想起我。”
      女子听了也不好意思了,害羞得拍了他一下,快走几步越过了男子,留下男子在身后不知所措,“快走啦!你不是喜欢陈记的荷叶鸡吗,我们快去买吧!”

      对啊,红袖听了一对有情人的打情骂俏顿时明悟了自己心里拧巴的点。
      要说木匠做了家具,她将家具买回家,是不会老在心里惦记木匠如何的,但二公子的这一番布置让她觉得时不时地想到他。
      红袖不管二公子有没有什么其他意思,但自己老会因为这个想起他来就不是个好的苗头,这会让她觉着二公子的身影细密到自己生活的任一细节。
      长此以往,不妙。
      但她若是不收,又是得和二公子有联系,也不见得能拒绝的了。
      算了,也不急,就搁着吧。

      那头的京城就像一淌浑水,泥点子甩的到处都是,连学子们也不例外,戚温华就读的德成书院内学子的组成除却跟官宦人家有关系的就是想着科举出头做官的,自然对朝堂上的事颇为关心。
      这里头就少不了为各方站队,戚温华没掺和,现在生了眼睛的就知道朝局乱的都很,一天一个样。
      开始大家都觉得废太子重归东宫荣光无限,但也无法与二皇子多年根基比拟。
      谁知道这才多久,最强有力的二皇子助力林相竟深陷早年旧案,又是一桩关于科举学子的案子,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几月前的舞弊案,责任人与林相关系不浅啊,这可是掐到了寒窗苦读的学子们的咽喉。
      陛下重视,为了公正,委派了才刚刚入朝的太子负责调查此事,证林相清白。
      要知道二皇子与太子可是竞争关系,陛下此举是站太子?
      可太子无法站起,被关进无宁府多年,林相是二皇子一系,太子想要借此事削弱二皇子必会遭到反击,此举岂不是羊入虎口?
      众说纷纭。

      莫书蓉今日参加了娘家最小的妹妹的及笄礼。
      “二姐姐,你这头面上的珍珠就是戚家抢手的南海最极品的沈女珠吧!”这是四妹妹,庶出,嫁了个在朝中官职不高的三年前的进士出身的寒门男子。
      “是吗,家里老爷子派人送过来的,这么一说,我倒是听过夫君说过这是在南海那边开采的珍珠。”
      莫书蓉此话一出在场的女子不免眼中有了艳羡,那沈女珠一颗难求,京城多少贵女都抢不到,现在打成了头面就在她头上。
      明明她嫁的是时人瞧不起的商贾之家,却轻而易举地佩戴着她们买不起的头面,穿着最好的料子做的衣裳。
      当下有人心口就犯了酸,“咱们当朝提倡节俭,上下官员都是以素净为主,打扮得金金银银的……”这话就止在这了,往下说就难听了,没说出来并不代表听着的人不懂后边的意思。
      其实这话也应了不少人的心思,她再怎么好,嫁的也就是个商贾。
      莫书蓉自然也猜到了这些人的心思,心里不由得有些气恼,那股自上一辈子积累许久的怨差点让她扭曲了表情。
      她尽力控制着,勉强笑了下,总觉得在场的所有人瞧着自己的目光全是鄙夷。
      等着,等着。
      官夫人,她迟早也是官夫人!
      她可是知道最后是谁坐上了上头的那个位置!
      这一天不远了。

      当天夜里,莫书蓉服侍戚温华更衣的时候,她状若无意地和他说起如今的朝局,还大胆地问起谁会夺得那个位置。
      戚温华平日里可不敢胡乱议论这些事,但娇妻在侧,一脸崇拜地望着自己,让他顿时有了指点山河的欲望,好显示自己有多厉害。
      “夫君是说二皇子赢面大吗?”
      “太子离朝多年,根基没办法与二皇子比拟,但陛下现在显然是偏向太子,不到最后难说,好奇这些,我们私下里说。
      “蓉娘,你去外面需得对这方面的事谨慎,别让人抓了把柄。”
      莫书蓉靠在戚温华的怀里点头答应着,“夫君,我总是觉得太子并非池物,你也知道我直觉很准的。”
      他当然知道,之前莫书蓉说过的梦见了仙人,还打赌说会有大事发生,果不其然出了舞弊案,现在蓉娘这样说了,也由不得他不在意。
      莫书蓉其实心里有些着急了,她当时说给戚温华的时间是三年后,其实不是,可若不那样说,就大逆不道了。
      她记忆中戚状元风光无两,备受新帝青睐,那位戚状元会真的只是单纯地考中状元才会得此青眼吗?
      莫书蓉的脑海不禁浮现那一抹肆意张扬的身影。

      红袖先是从自己了解的这些方面动心思。
      珠宝首饰立刻被否决了,尽管她熟悉相关的经营但自己想做这点本钱还是得掂量掂量,现在已经有了燕宝楼,是怎么也比不上的。
      接着就是开糕点铺子,她学了不少不同于家乡的糕点,自己动手做了也得到了绿衣的认可,但在了解过后,她还是放弃了。
      她学的那些糕点用料都讲究,在成本上是比其他糕点铺子花费更多,价格就需要更高,京城富贵人家多,有的是人撒钱在贵的糕点上,只为了追求口感,但在这里是没有多少人为了那微小的口感买单的。
      在做什么生意上,红袖犯了难。

      最后还是让红袖找到了适合的买卖,虽然赚不上什么大钱,但应当是能赚上些钱的。
      她之所以能想到这个主意还是源于孟安随口的抱怨。
      孟家没有太富裕,孟安读书的条件远远比不上戚家的几位公子,但他刻苦又有天赋这才没受家里的影响坚持下去,以前想要买本书都得攒上好久的钱,或者和同窗凑钱一起买轮流着看,这是他们这些人普遍存在的困难。
      现在好多了,自己来这里担任塾师是领着朝廷俸禄,但每每看到学子们因着这些问题犯难就想起自己那时,他是知识的受益者,最是懂得知识的可贵,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受益,看到因为这些原因放弃的就会觉得很可惜。
      这就让红袖产生了一个想法,开一家可以租书的书铺!
      开在学堂附近,能够提供给有用书需求的学子们,这是店里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有一部分是红袖认为自己并不成熟的私心。
      普遍认为只有男子才可科举,男子读书才是有用的,女子读书有什么用呢,但红袖心里觉得有些不服气,又不知如何反驳,她只是本能地觉着越来越多的女子能够读书一定是好事。
      如果读书认字的成本没有那么高,会不会有更多的女子能够读书呢?
      想的有些远了,红袖将自己的思绪扯回来,除了租书和卖书,她还也可以做捉刀,兼卖一些笔墨纸砚。

      营生的买卖想得差不多了,那就是这店怎么能吸引人来。
      租书是一点。
      还有一点,她在京城时,铺子每每除了新一批的珠宝,都会有一部分送往京城有名的名伶手中,之后就会有好些人来了就是问某某名伶佩戴的什么什么店里有吗。
      孟安在他们这也是除了名的人了,太少有人能在他这个年纪就是举人,有不少人崇拜他模仿他,自己到时就给孟安行个方便也让他多来逛逛,说不准也能给自己的店带来点“名举人”效应。

      既然打定了主意,就开始着手准备了。
      红袖的这个想法分享给了孟安,孟安一听十分开心,帮她整理书单也是十分的起劲。不过红袖也没拘束在孟安提供的书单里面,她自己收集了一些有趣的时下流行的话本子也添了进去。
      这是红袖认为的识字除了赚钱附带的有趣作用,她这阵子教绿衣识字,没按着她跟学堂里边一般整日学来学去,读些艰涩的诗文,反倒时不时会念有趣的话本给母亲和绿衣听。
      红袖想让绿衣学识字,并不是想着培养她成一个京城世家小姐那般的才情兼备诗情画意的女子,既然绿衣在女红上有天赋,就不应该丢掉这份饭碗。
      因为对她们来说女红是为了赚钱,念书也是为了赚钱啊。

      之后就是找合适位置的铺子,铺子装修,进书……脑袋里盘算着不算多,做起来却是发现不少,银钱也是一笔笔花出去了,看得人心疼。
      不过每日忙活着,看着铺子逐渐的成型,成就感也是无与伦比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