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卫峤 ...

  •   应宝珍起了个大早,把压箱底的几副头面都取出来,打算去当铺当掉。

      应家饭馆还景气时有不少余钱,胡氏便给应宝珍打了三副金银玉头面,簪钗围髻耳铛一应俱全,共几十件首饰。上面镌刻草叶,珠花等吉祥图案,在光下熠熠生辉,一看便知非凡物。

      原主很珍视这几副头面嫁妆,怎么也不肯拿出去,看着母亲把嫂子侄女赶出门也舍不得当掉。

      应宝珍叹了口气,一边包好一边小声念叨:“权宜之计,等赚了钱会当回来的,你且放心。”

      相较于系统发布的任务,这几副头面还是当了算了。

      系统要求她督促应窈学习,得送她去镇上的书塾。既要给夫子束脩,也要还清应家父亲欠下的赌债,她很需要银钱。

      应宝珍摇了摇头,嘱咐胡氏和李柔娘先去饭馆忙活,等她回来再去帮忙。

      胡氏和李柔娘对视一眼,以为她是不舍,期期艾艾劝道:“珍娘,要不还是算了吧……”

      应宝珍冲她们安抚地笑了笑:“我去去便回。”

      这个时辰当铺里没什么人,柳书生百无聊赖地拨弄着算盘,便听得清脆声线:“掌柜的,帮我看看这几副头面值多少。”

      应宝珍把包裹摊开,让柳书生仔细端详头面的做工原料。

      “嚯,”柳书生看了看流光溢彩的珍贵头面,再看看打扮甚是朴素,只戴了银簪子的应宝珍,“这可是你的嫁妆头面……当真要当掉?”

      应宝珍点点头:“烦请掌柜的过过眼,开个价。”

      柳书生眯起眼,对着光细看金银成色:“这雕工可是金银楼出来的珍品?如今这累丝盘花手艺可是没几个人会了。你这几副头面不说三百两银子,二百两总是值的。”

      “价格不能再高一点了吗?”应宝珍问。

      柳书生坦然:“我实话说了吧,你这是一整套做好的头面,又是旧物,不容易卖出去……你打算死当还是活当?”

      “死当能加多少?”应宝珍不死心。

      柳书生拨弄了几下算盘:“算你二百八十两,不能再多了。”

      意料之中的价格,应宝珍点点头:“那我便死当。”

      深觉可惜的柳书生劝了应宝珍几句,看她坚持也不好再说什么,拿来印章仔细写下典当契约,排出银两。

      应宝珍仔细看看这份契约,确认无误后按上自己的手印,带着银两回去了。

      她叠好银两,往镇上的赌坊走去。

      此时正是辰时,赌坊尚未开张,扫洒的小厮睡眼惺忪,懒洋洋扫着门口的灰尘。

      “烦请吴掌柜出来一趟,我是应宝珍,来替父亲还债的。”应宝珍如是道。

      吴掌柜专门提赌坊主做放贷收债的事情,坊间传言他早些年间在雁山一带当马贼,才有这般狠辣心肠。

      小厮见人来,赶紧跑进里间禀报吴掌柜。

      于是应宝珍被请进去。

      里间的小几上摆上青瓷茶具,传说中心狠手辣的吴掌柜面容在蒸腾的水汽中看得不甚分明。

      隔着水雾,应宝珍看到一张皱纹横生,疲惫苍老的面孔。

      吴掌柜显然已经不年轻了,眉眼间并无传言里的狠辣,只有行将就木一般的平静安宁。

      “吴掌柜,我此次来是为父亲还债,请您收下债款。”应宝珍开门见山,把银两排出来。

      “哦,”吴掌柜磕了磕旱烟斗,不咸不淡道:“应家老三嗜赌成性,倒是有个好女儿。”

      应宝珍笑了笑,并不打算接茬。

      应家父亲的确糊涂,偏心使得大儿子同他不亲近,胡氏也多有埋怨。又嗜赌,欠下一屁股债便去了。

      但是他对应宝珍这个老来女是没得说,花去大半家底给她打头面嫁妆。

      吴掌柜并未为难她,收下银两,差人取了凭条便划去了债款。

      “你且回去,”吴掌柜吐出一口烟,“赌坊说到做到,还清债款便不再纠缠。”

      应宝珍点点头:“多谢吴掌柜。”

      她知晓吴掌柜一言九鼎,赌坊的打手不会再纠缠饭馆。

      待她走远,吴掌柜摇摇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小厮说:“歹竹出好笋,桐木倒生不出来能入眼的枝芽了。”

      小厮呐呐,不敢接话。

      吴掌柜这才注意到他还在,叹了口气:“罢了,你下去吧。”

      应宝珍揣着剩下的银两走出去,打算去找木匠家中定做桌椅。

      饭馆客人增多,总不好教人在门口站着,她也还得去定做几口打边炉。

      余下的银两攒着,趁早送应窈去书塾,八九岁开蒙在镇上不算晚。

      应宝珍计算着支出,绕过巷口却差点被人撞到。

      她定睛一看,冒冒失失撞上她的竟然是应窈。

      “怎么这么不小心?”应宝珍扶稳气喘吁吁的应窈,拍着她的后背帮她顺气。

      应窈却像触电一般推开她的手往后退一步。

      应宝珍看出她的疏离和戒备,笑了笑:“这个时候来找我,是饭馆出了什么事吗?”

      她走之前嘱咐胡氏和李柔娘按时出摊,按道理应窈也应该跟在身边帮忙,怎么这个时候跑过来找她?

      应窈盯着应宝珍头上的银簪,触及她不施粉黛的素净面庞,目光颤了颤:“你去把你的嫁妆当掉了吗?”

      应宝珍没有纠正她的称呼,耐心地同她解释:“阿爷欠赌坊的债还没有还,饭馆也有成本开支,你过几日去书塾也要给夫子束脩。头面摆家里也没甚么用处,当了还能换点银两。”

      “我要去书塾?”应窈睁大眼睛,一脸不可置信。

      应宝珍点点头:“你也快九岁了,再拖几年开蒙便太晚了。”

      应窈紧紧咬住下唇:“可是……”

      镇上去书塾的孩子并不多,一来束脩昂贵,能不能念出成果另说。二来农人家中需要帮手,长到六七岁的小孩子便能下地干活,送去读书不划算。

      因而周冕中了秀才便得意非凡,看不起街坊邻居。

      应宝珍倒是被胡氏送去念过几年,至于应窈……她是万万不敢想的。

      应窈晨起听了胡氏骂骂咧咧才知晓应宝珍把自己嫁妆拿去当了换钱。

      她知道应家现在生意不景气,换不起债被赌坊打手纠缠。也知道应宝珍有多看重自己的首饰头面,平日连让人看一看都不许。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娇蛮乖张,对她和母亲态度也很恶劣的小姑姑,在李家人要把母亲带回去的时候站出来保护她,忙碌到半夜忙活饭馆生意。把自己的嫁妆拿出来还债,现在还提出要送她去书塾读书。

      应窈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听到这个消息就赶忙往当铺跑,一路上因为冒失撞到不少人,被斥责也没有停下来。

      她心里一阵天翻地覆,她张了张口,想问为什么应宝珍现在对她这么好,又想质问她是不是有别的心思,最终只说:“我不去。”

      “怎么能不去书塾呢?”关乎任务,应宝珍神色定了定,试图对应窈循循善诱:“你去书塾开蒙,把诗书读遍,能考中什么功名自然再好不过。考不中也能学个吟诗作对,好过大字不识。”

      大齐对于科考很重视,男女都可参加选拔,采取糊名批阅,由主考官出题并评定优劣。

      应窈还有主角光环,上辈子就是没有机会去书塾。这一世重来,加上自己的学习系统帮助督促她,想来也能念出个不错的成绩。

      应宝珍觉得应窈可能是还不相信自己,道:“长兄在时亦去书塾开蒙,你是应家后人,自然去得。”

      “可是家里……”应窈讷讷。

      应宝珍笑了笑:“家中开支自有我去操心,你一个小孩子就不要想那么多了,等会同我去书坊买些笔纸,晚上有空我先教你认认字。”

      应窈只咬紧下唇不说话。

      应宝珍向她伸出手:“跟我走吗?”

      她面上带着一眼能分辨的关心和希冀,等着回答,应窈看着这张熟悉又陌生的脸,最终伸出了手。

      应宝珍笑了笑。

      哄完应窈,应宝珍却迎面碰见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有事?”应宝珍眯起眼睛打量卫峤。

      昨日情急并未细看,借着日光瞧得他生得确实清俊,眉如远山,杏眼饱满,在眼尾处又微微上挑,下颌锋利的线条中和了五官的阴柔气,只剩下少年式的秀气。

      他的瞳色在日光下呈现出一种剔透的琥珀色,隐在长而翘的眼睫下,轻轻颤动着。

      应宝珍感慨怪不得镇上人喊他小白脸,这唇红齿白的模样,确实有几分动人。

      可惜是个泼皮破落户,没个正经营生,专替赌坊收债。

      应宝珍收回心思,看着有些呆愣的卫峤,皱着眉重复了一遍:“有事吗?”

      莫不是来要债的?那他可真是尽职尽责。

      卫峤张了张口:“我……”

      应宝珍打断他:“如果你是来收债的,那我告诉你,今日辰时我已经把债款送去吴掌柜处,他已答应我不再来纠缠。”

      他似乎有些急,涨红了脸摇头:“不是……”

      真是个怪人。

      应宝珍摇摇头,绕过他牵着应窈走远了。

      应宝珍按系统的提示买了些启蒙书,带着应窈挑了砚台笔纸便匆匆赶回饭馆。

      客人一如往日多,胡氏和李柔娘忙得过来,应宝珍便问应窈:“你用朝食了吗?”

      应窈摇摇头。

      应宝珍就知道她火急火燎跑出来饭也没来得及吃,净了手便去里间打算做饭。

      面团发酵了一夜,这样做出来的面条筋道有味,应宝珍自己喜欢在面上加些肉酱浇头,细细切了肉末。

      肉末入锅大火炒香,加蒜泥盐沫和小葱调味,放在一旁备用。

      面团切成细条,放入沸水加盖高火烹煮,取出后搁置一会沥干水分。再浇上准备好的浇头,一口下去满齿生津。

      这也同镇子里面食的做法不同,这里更多的是素面,加些配菜佐味。

      肉酱面很快端上桌,应宝珍给自己和应窈盛了一碗,示意她来吃。

      “这是?”应窈看着一碗无汤无水的面陷入疑惑。

      “吃罢,”应宝珍把用沸水消过毒的筷子递给她:“这是肉酱面,上面浇的是肉酱,把肉酱拌开就可以吃了。”

      应窈的确饿了,看着香气扑鼻的肉酱面不再说话,埋头苦吃。

      应宝珍尝了一口,面条筋道弹滑,肉酱香气浓郁,配上刚出锅的面卷,正适合当朝食。

      饭馆单有火锅和卤串不行,还得做些正经主食。糕点面食一类都可以尝试,盖浇面就是个很好地选择。

      面条可以先做好备下,等客人点菜准备浇头,热一热就可以端上桌。

      应宝珍如是想着,便在饭桌上把自己的主意同胡氏和李柔娘交代了。

      二人尝了她做的面食并无异议,应宝珍便宣布了另一个消息:“我要送应窈去书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卫峤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