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与鸟类交流,历史真有人能做到,不是人教鹦鹉说人话的那种交流,而是人说鸟话的那种。
作者看到的史料里,实锤有这能力的是孔子的女婿。
至于原理,不知道。
倒是一个小说里看到过一种解释:有这能耐的人,对音调很敏感,也就是拥有绝对音感,可以听出鸟的叽叽咕咕的不同。
本文里,作者也采用这种设定,你有绝对音感,同时你本身的气息让鸟儿不排斥(没有恶意也静得下心将鸟儿当做同类),并且有一定语言天赋,再和鸟儿相处熟了,那你就可以和鸟儿一起叽叽咕咕聊天了——看到这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拂晓试图教别人却没人能学会了。
不算后面的那些条件,只绝对音感这一项,据说一万个人里才有一个,而拂晓生活的地区,总人口加起来都不一定有一万,就算你想抽卡,卡池基数也无法满足你需要的概率。
咦,从这个角度来看,拂晓也算是万中无一的天才,遗憾的是她生的时代注定她无法接受任何能给她那颗天才脑子浇水施肥的教育,但生于连土壤都没有的荒芜之地的她会给后来者培育出一层薄得可怜的贫瘠土壤。
PS:原始人人均博物学家,这不是我的私设,而是《枪炮、病菌、钢铁》里,那作者是真牛,为了研究社科,跑去不同地方的原始部落,与原始部落的人相处很久,这期间他发现,原始部落的人虽然文明落后,但人均博物学家,对生活区域内所有动植物都了如指掌,即便见到新事物,也会迅速研究出(他们能用的)用处。
因此本文里,原始部落的人也人均博物学家,至少在文明发展到春秋战国前皆如此。
为什么发展到春秋战国就不了?
因为农业产量终于跟上来了,人们可以只靠农业就吃饱饭,不饿死,不再像以前一样,虽然种地,但种地的粮食根本不够吃,采集狩猎技能必须点满,不点满就饿死了。而要采集狩猎,你就必须是一个博物学家,不然会不会饿死不一定,但一定会死于吃错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