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德绍(三) ...

  •   格奥尔格乌姆宫的年代跟骑士大道不相上下,它是安哈尔特-德绍公爵利奥波德三世的弟弟约翰•格奥尔格的官邸,其后用作画廊,展出过不少包豪斯的作品。1931年我到那里时,门口站着几个身穿褐色制服的人,他们大都蓬头乱发,讲着浓重的口音,东部和西部的都有。这些人对那身并没有编制的制服有着强烈的归属感,我想他们大都在一战后被迫脱下国防军的军装。
      “德意志高于一切。”我抬起右臂,这个动作会让人略微失去重心,如果不想左摇右摆,最好让身体稍微前倾。
      “哟呵!瞧瞧你这细皮嫩肉的小豆芽菜,你上这儿来干嘛呀,大少爷?”门口的卫兵摘掉烟头,歪着脑袋凑过来,“这儿已经归咱们了,四体不勤的资产阶级蛀虫,外头凉快去!”
      “我……我是来了解德国艺术的。”
      “德国艺术?就你也配?”那人歪着一口烟牙,挥手招来几个同伙,“来看看这个小瘪三,啧啧啧,这一身漂亮衣裳,这小皮鞋,大伙儿说,他配不配来看咱们的艺术啊?”
      “瞧这头发,滋溜溜油光铮亮的,倒像是个小颓废艺术家!”
      “我看他呀,是闲得发抽,干脆跟哥儿几个玩玩呗!”
      真是阎王好过小鬼难缠,但我想起以前混进独眼大仙儿的学校的办法:“是我的老师让我来的,他是慕尼黑大学的教授。”我故意拖慢慕尼黑几个字,因为我依稀记得,这些褐衫军是在巴伐利亚起家的,他们上头大概会有不少慕尼黑人。“教授正在跟……”我掂量着他们的头目到底叫什么,如果他们互称同志,那就是书记,如果说伙计,那就是将军或者上校,实在不行就是老大、山大王,可他们没有固定的互称,我满头是汗,“他正在跟你们的领袖合作,要把德国艺术发扬光大,我只是帮他搜集资料的。”
      “你说领袖?他领袖什么,嗯?”
      他们狐疑起来,可能他们的头还真叫领袖呢。
      “事关我们组织的方针,你要是不明白是哪位领袖,可以问问上头。”我开始后怕这个谎扯不圆怎么办。
      “嗯……”
      那人还是没放行,但他居然不嫌我在他跟前摆谱,果然打狗看主人。

      这座美术馆是被封闭了,还是只是不让我进去?我看不出来,德绍是个小镇,本来就很少有人问访美术馆。这时草地上颠颠地跑来一个人:“肥仔又来啦!快站好。”
      “没听见他鸣锣开道儿啊?”满口烟牙的人抓起帽子扣上。
      “他一个人来的。”
      “滚犊子,一个人来怕啥,怕把他那身小鲜肉坐扁了不成?。”
      “瞧你的熊样!他手底下的小哥儿味道咋样啊?”
      我正在想这又是何方妖孽,一个身材丰满,几乎可说是雍容富态的——年轻男子,出现在门口,手里还挽着一个打扮清爽,有着一双猫眼的姑娘。他同样穿着一身褐色制服,但不知是体型饱满还是布料不同,这身衣服整齐体面,甚至颇有几分英国年轻贵族军官的调调。
      “领袖大人好。”几个门卫懒懒地说。
      他们的头目还真叫领袖,但这个人不像他们直系上司。不管怎样,低调地让路总是没错。
      “说过,不用叫大人。”富态态嘴上这么说,倒是迈着方步,“我带亨丽埃特来看看,你喜欢这儿吗?”他对小女伴侧过头,那姑娘眨着大眼睛看看树,又看看房子,最后把目光落在几个门卫上,下意识地皱了皱眉。
      “怎么,亲爱的?”
      “他们……还有他……”姑娘用眼睛指指。
      “这儿……嗯,”富态态把在场的人包括我全都打量了一遍,“这儿怎么回事?”
      “一个小瘪三儿。”
      “呃不,一个大学生。说是来看展览儿。”
      “怎么不让进?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尤其是大学生。”那个人叉起啤酒桶粗的腰,手腕几乎转不过来。我好像明白了他们为何会引发“啤酒馆事件”。
      “让进,让进,您请,都请进。”门卫讪讪地退到一边。

      富态态挽着小女伴,轻声说着话走了进去,临行前还向我点头表示“哥给你搞定了”。猫眼的姑娘偎依在他胳膊上,对这番君子之礼十分满意。完蛋了,这人不会是他们的太子吧。
      我扯出一个恭维的笑容,等他们走远了再走进美术馆。大厅里悬着巨幅的新古典主义画作,王侯将相堆成马戏团一样热闹。富态态和他的小猫携手站在画前,站得很直,仿佛礼敬有加。我溜到边上的小展厅里。这座建筑有宽大的窗户,沿着外廊的地方十分明亮,但很多画作都盖了一层布,一方方僵挺在墙上,仿佛停尸间。趁着没人,我掀起蒙布的一角:
      那是一副灰地黑线,缀着几片饱和度很高的色块的抽象画,如果你用心去看,会发现它有几分顽皮,但也带着一拂而去的落寞。画的下方应该有铭牌,但已经被揭掉。这是谁的画作?主题是什么?我忽然明白,观赏抽象画最好的办法,是不去看铭牌——信任直觉在观者与画者之间自有联系吧,如果找不到这层联系,也可以坦然承认自己全然无法理解。我们不可能对某个人既是知己又是陌路,也不可能对某种艺术半懂不懂。
      这幅画出自一个玩性很大,生活在宽裕而自由的家庭中的人之手,他蓬勃的生命以飘扬的形式绽放,他对世界有着玩笑式的怀疑论,而他所相信的东西边角柔和,与世无争,来自天真的领域。我从中看见了雪沫般的寒冷,不是真实的令人咬紧牙关的寒冷,而只是它的抽象寓意。
      我有一种感觉,这幅画的作者如果不是康定斯基的老友,必然也要跟他一见如故。
      它为什么被蒙起来?可能是为了遮蔽太阳光?
      有脚步声从玄关里传来,清脆的高跟鞋声和沉闷的皮鞋声,夹着一阵轻小的笑声。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