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8、入馆 ...

  •   话音落下,她眸光流转着,像是一汪浅浅漾动的清溪,里面既有好奇不解,似乎也有几分因打破砂锅问到底而生出的赧然。

      赵煜笑笑,刚要说话时却见她垂下眼,自己打住了话头:“不用说我也猜到,这内里缘由,足够九曲回肠就是了……”

      双手交握身前,右手拇指不自觉摩挲着左手心,崔瑈抬起头,朝他轻松扬了下眉,忽然间并不想要这背后答案。

      他定要将她置于羽翼之下,而她也断然说不出拒绝。毕竟,他该如何回答呢?是再说一次自己没她想得那般好吗?

      赵煜怎会看不出她的回避姿态。本就习惯了外界评判及期许,至亲之人更是对他要求至臻,谁知自己细心呵护着的小姑娘,竟不愿让他有丝毫为难,就算在看到了他庸常的另一面后,也依旧敬他爱他如神。

      他依从地没有回答,靠身向后,半晌,无声笑了。如此,若要始终成为她心底无可比拟的存在,实则须臾不可放松,终生不止。

      崔瑈毫未察觉某人心潮涌动,自顾掀了车帘朝外看,发现离宫门只剩一箭距离,隐约可见长安街上已行有不少身着各色品级官服的人,眼下再分开走也来不及了。

      崔瑈放下帘子,刚一回身,正好对上赵煜目光。

      赵煜斜坐在车厢偏左主位,眉眼英俊深邃,带了些悠闲意态,整个人矜贵而诱人。他就这样静静看着她,也不知看了有多久。

      崔瑈压下想要倾身靠近他的冲动,率先移开了眼,清了清嗓道:“待会儿我跟着你一起下车么?这样会不会引人闲话……”

      冬日天亮得迟,车里点有灯,橘黄光影映落女孩儿素白脸庞,愈显珠光玉肌,清美难言。赵煜依旧盯着她瞧,视线从她嫣红唇瓣一路下滑至玉白颈项,一心二用,“没事儿,只要你别看我,旁人就猜不出什么底细来。”

      嗯?这说的什么话?

      崔瑈一怔过后,紧跟着莞尔回击:“怎么会,我哪儿比得过某些人,本来私下里都不敢多看,更何况人前?”

      听她说得这般笃定,赵煜颔首,慢悠道:“这样么。”倒也没去揭底。

      马车停住,赵煜率先走下了车。长安街上,诸人视线都不约而同集中于此,品阶低的只敢远远相望。很快,已有五六位官员迎上前来与赵煜寒暄,在宫门前守候多时的赵峤与吴崧亦往马车处行来。

      “崔瑈,来。”

      赵煜转头唤她,声音清醇徐徐,带了难以言明的亲近。崔瑈心跳忽然就加快了,不是不清楚旁人的打量,然而众目睽睽之下,他依旧落落大方,亦不掩对她的温柔。

      待人走近,赵煜开始一一为她介绍,“这位是礼部左侍郎关大人。”

      崔瑈知道此乃阿兄卢聿明的主官,立刻恭敬行礼。

      关大人颔首以回,脸上更是和煦满满,朝身旁同僚感慨:“崔卢二家不愧书香世代,这兄妹二人皆这般出类拔萃。”端详崔瑈半息,又道:“国子监能收天下英才而教之,实得益于齐光大人纳才之功。”

      赵煜听完笑而不语,待崔瑈问完安,继续为她引见剩余的几位大人。

      崔瑈乖顺立在他身侧,听着他低沉悦耳的嗓音,不知怎的,纵使冬日天寒地冻,心尖却发着热。

      如此一来一回,一人语声矜雅,一人守礼有仪,而被赵煜介绍的官员们则谦谦愈盛,暗自惊心。毕竟,还是初次得赵煜这般单独引见给另一人,可见崔瑈在其心中地位之重。

      寒暄完毕,赵煜转眸看了眼崔瑈,见她脸蛋被风吹得微微发红,遂对站在旁边的赵峤道:“直接入馆吧,别耽误了时辰,多照料着。”虽没具体指谁,但何人会不知他话中关切?

      向几位大人道别后,三人沿东径朝翰林院走去。崔瑈行了半晌,没忍住回身后望了一眼,只见赵煜一行人已向西边而去。

      寒气逼人的清晨中,他身着绯袍行于宫道上,背影清举肃肃,风姿蕴藉。

      一瞬间,崔瑈恍立梦境之中。

      如果真是梦也不错,她就可以像之前的梦那样,追上前去,从后面紧紧抱住他,侧脸贴在那人宽阔脊背上,深深嗅着他清冽体息。

      赵峤留意到她视线,回想阿兄先前毫不避讳的关照,心下已数不清是第几次感叹了。亲近者才会知晓,赵煜虽非冷性寡情之人,但向来清淡内敛,不显不执。可如今的他,却再难掩饰专属于某一人的温情。

      也许人和人的缘分早有命定,在未遇见那些人之前,你永远不知,完满的自己究竟是何模样。

      耳旁风声呼啸,崔瑈一边走,一边回忆着从南北大道走到这帝国宫道的每一步。璧山书院、县学、州学、国子监,再到遇见他,成为他的学生……

      翰林院,这无数帝国士子一生的梦想之地,此刻,她正步步趋近。

      要说翰林院不愧为荟萃天下精英的地方,教习强度远胜国子监,庶吉士除去日常繁重的经史、诗赋学习外,每旬得交十篇文章考核,相当于日日皆有诗文任务。不仅如此,同侪竞争更是暗流汹涌。

      崔瑈初次显露头角,起因于一件说大也不大、说小却绝非小的事。

      去年十月十七,辽州淳安郡王薨,无子无弟。若承祖制,除国即已,然太|祖立国之初,淳安一脉因军功得享世袭罔替之恩。今日郡王之薨,何人袭爵,实乃国朝未有之故事也。

      时淳安郡王三庶叔武甯与七庶叔之子武璟争袭爵,上命礼部议。十一月廿一日,礼部初议,以伦序相长,奏请武甯袭爵。当其时,忽有御史弹劾武甯骄奢淫逸,纵子弟、妻族侵夺民田。适逢江左赵家力推土地清仗,正缺杀鸡儆猴之人。于是弹劾一出,风向立转。武璟趁机上言,请治武甯罪,除其袭爵资格。

      此事引来外议纷纷,皇帝遂命礼部再次集议,为显重视,又命翰林院学士四人,定国公谢璋、驸马都尉顾锦文等皇亲同列席。

      皇帝此举,令礼部压力陡增。原本不过一件宗室继承之事,虽难循旧例,但所涉人事远离权力中心,于国本无碍。可一旦卷入朝堂新政争论,各方势力皆有心借事运作。眼下的麻烦更在于,武甯罪名未定。

      礼部诸臣究竟是坚持前议不改,任武甯以郡王身份受审,罪名成立则除爵,进而顺延至武璟袭爵,还是推翻前议,找出优于“伦序”的理据,以支持武璟袭爵?

      问题恰好出在了这儿。五年前,江左赵家正以伦序为名,力主兴王登基,是为当今圣上。不然,同非正宫嫡子,受尽先帝宠爱的益王,又怎会一朝梦灭?

      由此,要再寻一个高于伦序且毫无争议的理据,几无可能。

      可若礼部坚持前议,无疑是将皇帝踢来的球又踢了回去,为人臣而不为君谋,失职甚深。

      对于此次再议,朝野内外皆投以关注:一是看自登基以来,从谏如流的年轻皇帝,在面对不利于他的宗法新制时,是否和顺依旧。

      二则看赵家如何自圆其说。敏觉者再明白不过,既已涉及伦序,作为赵家如今的当权者,赵煜定不会任之由之,因而礼部集议,不过是将赵家多方博弈后的结果正当化罢了。

      崔瑈亦持此念,但未向赵煜求证。

      赵煜没有主动告知她的事,于她而言,就不必费心弄清楚底细。因为她发现,他的不告知也是对她的一种引导,以减少不必要的注意力耗费。

      然而还是没想到,考验竟无声而至。

  •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半城夏 2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