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 三月里的笑颜 ...
-
外婆家附近有一条小溪,溪流淙淙,清凌凌涤荡着两岸的岁月红尘,溪流上有一座很古老的青石桥,石桥有着一个颇为典雅的名字——羊古桥。
在青石桥的尽头倚着一间小木屋,木屋有一大半横在溪流上,下面用两根和桥身一样的颜色的石柱支撑着,木屋开着很老式的纱窗,对着潺潺流水,以及流水对岸的几株桃花,洋溢着江南水乡独特的风韵与情调。
那是一个笼着薄雾轻纱的早晨,淡红的朝阳透过淡淡的晨雾映落在清凌凌的溪流上,揉碎了一溪潋滟的波光;三月的春风略存着几分料峭,吹得溪岸的桃花透出了娇羞般的红晕;我穿过青石桥到小溪的对面去,却在不经意抬头,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很端庄娴静的脸,头上别着一只粉红色的发夹,正倚着那扇小木窗静静地看着溪流对面的几株桃花,或者是在看着迷蒙的远山;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安静地像淡墨勾勒出的江南别致的水墨画里幽夐的风景。
我不由呆了一呆,那女孩见我在看她,回过头来对我嫣然一笑,我不由脸红,仓皇地转过脸去,风一样跑过青石桥,将那一抹别致的风景抛在了淡淡的晨雾里,连头都不敢回。那时候还小,不懂得那种惊惶失措怦然心动的感觉是什么;如今早已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了,当初匆匆一瞥里只留下了“好看”的朦胧感觉,那种感觉一直萦绕在心,多年后回首去触碰,依旧实实在在地定格在那里。我至今都不曾知晓她的名字,甚至于连姓氏都不知道;上天赐予我的,仿佛就是在那个笼着薄雾的早晨里我们之间那匆匆地一次对目,也是仅有的一次,在我们都还是小孩的时候。
当初也曾多次情不自禁地在青石桥附近徘徊,只为再次看一看那个很不一样的女孩,可以一个人默默地在溪滩上,在青石桥下对着那扇木窗的桥洞里“玩”上一个下午,然后怀揣着三分失落三分惆怅三分欣慰一分默然以及几个圆卵石,在夕阳里踩着自己的影子往回走;这样一直持续到我被父母从外婆家接回去念书。临走的时候都免不了要回首望一望那座青石小桥,以及那间倚在桥头的小木屋。
之后,我便再也没有见过那个端庄娴静的女孩了。
后来很多次去外婆家,都会照例到那座青石桥上走走,只是为了怀念童年时的那份淡淡的朦胧情意;而彼时,桥头的小木屋已是人去楼空,只空遗下那淙淙的溪流依旧如当初一般淌着;溪岸的桃花依旧开着,却比当初要盛大要鲜艳得多。
再后来辗转听到了一些关于那个女孩的故事,亦真亦假,都作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我离外婆家回去念书的某一年里,溪流涨水,浑浊的水流湍急,都灌满了桥洞;那个女孩便是在那一年里被暴涨的溪流冲走的,连尸身都没有找到。关于她为什么会被水冲走,众人说法不一;有人说她是受了后母的虐待而投水自尽的;有人说她是在阻止自己的弟弟不要在桥栏上玩时失足落水的;更甚者,还有人说她是被自己的后母推落水的,因为那女孩心有不甘,每每半夜都会在桥下嘤嘤而泣;于是在那之后不久,那女孩的家人便搬走了。
故事终归是故事,“黑传白,白传黑”都无从去证实了,只是有一点可以确认,当初那个和我在三月的早晨匆匆一瞥而让我至今都无法拭去那抹嫣然笑意的端庄娴雅的女孩,逝去在我不知晓的岁月里了。我无从悲伤,无从沉郁,连当初那份淡淡然的失落与惆怅都无法从记忆里重新拾起;只是有些许惋惜,些许依恋,些许缅怀。
懵懂童年里那份初生的朦胧恋情,已然搁浅在纷扰的岁月里,连同一些浑浊的往事一并沉埋在记忆的沙滩上了。
如今去外婆家,都不怎么去那座古老的青石桥了,或者说是没有了那份心境;知道倚驻桥头的小木屋已然不在,溪流对岸的几株桃花也不知什么时候被伐了,连残朽的树桩都没了痕迹,桥下的溪滩上偶尔也会有人来淘沙,然后用三轮货车一车一车地运走;安上了自来水管的人们也不再去饮用那日渐浑浊的溪水,最近还听说那座青石桥在不久之后也要拆修了。
只是不知道拆修后更为牢固美观的“羊古桥”,能否依旧承载着我那朦胧而遥远的童年往事:在那个笼着薄雾的三月早晨,我在水墨一般的图画里,看到了一个端庄娴静的女孩,头上别着一只粉红色的发夹,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在回眸的嫣然一笑间,颤动了一春朦胧的少年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