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一个鬼故事 ...

  •   10月31日,万圣节前夜,这天是个星期五,在周一的时候,群里就发了通知:周五晚上七点,在哲学系实验室举行万圣节晚会,请大家自带一些小礼物,可以是食物也可以是小玩具,最好和万圣节相关。
      别问哲学系为什么会有实验室,实验室又为什么和普通的教室设备完全一样,唯一的不同是这间教室日常就把桌椅摆成一圈,大概是为了哲学系开会方便。
      现在就方便了他们周易研究社办个小晚会。王浩然提了一口袋曲奇饼,果仁的,上面装饰的腰果他曾经一不小心看成了肉虫子。这应该很适合万圣节的气氛……大概吧。
      宋思雨拿着一盒棒棒糖,万圣节传统不就是“不给糖,就捣蛋”么?那就拿盒糖好了。
      社长、副社和组织部长(宋雪)都已经到了,正拿一些小南瓜灯和小蝙蝠玩具做装饰,桌上摆了一些饮料,原本在墙边的桌椅被集中到了教室中央。
      看到他们进来,宋雪接过了他们手里的东西,用一个个小盘子装好。
      宋思雨和王浩然帮忙挂了一些高处的南瓜灯,社员们也陆续过来了,王浩然默默数了一下,大概有三十多人,是个不小的社团呢。社长看看人数差不多齐了,拍拍桌子:“大家自己找位置坐好,咱们社团的万圣节特别活动马上开始。”
      立刻有两三个人吹起了口哨,王浩然看看这几个人不认识,上次活动也没参加的样子。陈惜惜小声说:“他们应该是大二的。”
      王浩然:他们上次活动到底经历了什么?
      “现在每人发一个乒乓球,这次活动有四个选项,想选哪项就把乒乓球扔到相应的箱子里。”
      社长说着,从桌子底下抱出来四个纸箱,上面分别写着:笔仙/碟仙、鬼故事、案例分享、算命大赛。
      王浩然看着这几个选项满脑袋问号,这不是周易研究会么?怎么这活动不太对劲呢?
      副社和宋雪各抱着一个乒乓球盒子,每个人发一个球。沈社长笑眯眯地说:“虽然今天是西方的万圣节前夜,但是我们社的传统是把它过成中国式鬼节,要知道,这项活动到今天已经持续了17届了。”说着,沈社长带头鼓掌,社员们也跟着热烈鼓掌。
      “在座的有一些是新人,可能不太了解我们社的活动范围,我们并不是单纯地研究《易经》,相应的,我们还研究中国民间文化,民俗,传统等。有的我们会传承下去,有的我们会戳穿它们,希望大家在这里可以玩得愉快。”
      副社和宋雪已经发放完了乒乓球,回到了沈社长身边。
      “那么请大家排成一队进行投票。”
      王浩然头一次见到搞活动还能这么搞的,他小声问宋思雨:“这样还能入党么?”
      宋思雨笑得“噗哧”一声:“没事,别担心哈,我家一家子都是民盟的,到时候我给你做介绍人。”
      宋思雨笑得像个漏气的气球,过一会儿笑一阵,过一会儿笑一阵,周围人都在看他,王浩然觉得不太好意思,自己默默地跟着队伍往前走。
      不过这四个选项选哪个还真是让人挺纠结的,王浩然想了一会儿,下了决心,把乒乓球扔进了“鬼故事”箱子里。
      宋思雨站在他后面,毫不迟疑地也把球扔进了“鬼故事”的箱子。倒也不是他有多想听鬼故事,但是笔仙和碟仙很危险的样子,人又多,根本没法正常地玩,案例分享和算命大赛听听都觉得麻烦,还是鬼故事好玩。
      最终,鬼故事得到了大多数人的选择。具体的玩法也很简单,沈云皓拿了一把塑料叉子,在桌子上敲了敲:“鬼故事规则是这样的,我在桌子上转这把叉子,它停下来的时候尖端指向谁,谁就讲一个鬼故事,这个讲完故事的人继续下一次转叉子,每个人限讲一次故事,故事的内容不限,不会讲的,可以讲一讲看过的鬼片之类的。故事不在长短,有意思就行,能吓人更好。”
      规则很清晰,没有人有意见。沈云皓把教室里的灯关上,一串一串的南瓜灯闪着温暖的橘黄的光,桌子中央一只盘子里,立着几根蜡烛,增加一些惊悚的气氛。
      每个人手边都有自己喜欢吃的零食,这样一看还蛮有夏令营的气质,这让王浩然开始怀疑这个社团是不是有点不正经。不过不正经没关系,有趣也行啊!
      沈云皓两根手指捏着叉子,一用力,叉子就在光滑的桌面上旋转起来了。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这把小小的塑料叉上,几十秒后,旋转停了下来,叉子指向了副社长,李梓豪。
      几名老社员见状又是吹口哨,又是拍桌子,开始起哄。陈惜惜和宋雪坐在一起,宋雪窃笑着对陈惜惜说:“副社从来没做过长演讲,他就不擅长讲话。”
      陈惜惜一脸了然:“哦,社恐,没看出来啊。”
      “也不算是社恐,而且他从小各种经验都很丰富,肚子里相当有货,就是吧,语言表达能力要差一些。”宋雪解释:“社长总劝他多讲讲,不然毕业答辩可怎么办哟~”
      陈惜惜在心里默默吐槽:师姐,你有没有觉得说这话信息量有点大?
      李梓豪清了清嗓子:“那我就讲一个老家的人遇到的故事吧。”
      李梓豪的老家是个古都,地铁都不敢随便挖那种,运气不好的下去两铲子就能挖到几个文物——对市政建设来说真的是运气不好,如果是散件可以发掘完成之后再考虑建设,要是大墓那就考虑重新规划吧。
      这个老家的人和李梓豪家七拐八绕的亲戚关系,论辈分李梓豪应该叫他堂叔。李梓豪的堂叔是省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平时接触的各种奇葩事件也相当不少。什么临时工参加发掘顺掉点东西结果被来采访的电视台拍个正着啊,什么发现者试图倒卖啊,还有自己挖出来东西找他们鉴定的,买到假货也找他们鉴定的,净是一些游走在刑和很刑之间的事件。
      不过找他们鉴定的人一般都不会说这是自己挖出来的,也不会说自己是想买真货,结果叫人骗了才买了假货。一般都是说:这是我家祖上传下来的,麻烦看看这是真的假的。
      这一天就有人拿着一块玉来找李梓豪的堂叔,没去单位,直接堵到家里了,上门还拎着烟酒。
      来人也很客气:“我姓南,张主任介绍我过来的,说您是玉器专家,这是别人送的,看看能不能拿,万一不行就捐给国家。”
      其实也不是所有古物都不能流通,像明清时期的物件说起来也是古物,但是距离现在不是特别久远,有的人家可能真的就留到现在。也不是什么宫里的器物,就是民间普通的锅碗瓢盆,或者铜板。说是古物呢,也确实是,但是要说多稀罕,多值钱,那也不至于,买卖也不至于入刑。
      玉件也一样,民间土财主也能带玉,也不能说人家的玉就是什么稀世珍宝。
      李梓豪的堂叔也没多想,接过玉件看了一眼,脸色立刻就变了。
      玉,不是什么好玉,上面有一些瑕疵,看上去脏脏的,而且形状有些特殊,这不是给活人戴的,这是明器,再详细点说就是放在死人嘴里的。
      什么人能拿出来死人嘴里的玉器呢?盗墓贼。
      李叔叔立刻把玉件推给来人:“你赶紧拿走吧,这肯定墓里出来的,捐给国家没准还能给你发个证书。”
      来人一听,玉件也不要了,转身边道谢就边要走,李叔叔追都追不及。
      但是这个玉,他也不敢放家里,磕了碰了,有什么说道了,他把自己卖了都赔不起。
      于是李叔叔赶紧换衣服直奔单位,在路上还给他们张主任打电话——有没有这么坑人的,直接给人支家里去了。
      张主任接电话的时候,那边热热闹闹的,好像在外面吃饭。
      李叔叔上来就先诉苦:“主任啊,你介绍的那个南先生手里是陪葬品,看形制是汉朝的,他直接就给扔我这了,我现在去单位把东西登记上。”
      李叔叔停顿了一下:“他到底什么来路啊?这玉该不会是……”
      李叔叔越想越觉得可能性很大:“别是盗了哪个墓吧?”
      张主任那边:“啥?你说啥呢?我没叫人去找你啊。”
      李叔叔的汗“唰”的一下就下来了:“这人说是你介绍的!”
      很快,李叔叔就听到张主任周围声音开始变小了,本人应该是找到安静的地方了。
      “小李,怎么回事?你给我详细说一下。”
      李叔叔如此这般地给张主任讲了全过程,张主任只说了一句:“把你们组的人再叫两个加会儿班,我马上去单位。”
      李叔叔挂了电话,赶紧又挑家离单位近的叫了两个人,等他到单位,没一会儿,另两个也到了。
      文物部门没有特殊情况是不需要加班的,最近又没有什么新的墓发现,所里的工作大多还是整理已有的文物,该写论文的写论文,该写书的写书。
      门口的保安看到这都傍晚了,几个人急匆匆地赶过来还纳闷呢:这是又发现什么地方有墓了?
      人到齐了,这边李叔叔也用仪器检查过玉件了,货真价实的汉代玉口含,玉质不够好主要估计是因为主人官职没那么高或者有点穷。
      “先报警吧。”张主任得知检测结果之后立马下了决定。古人可不止给嘴里放玉件,各个孔窍都要堵上,这是一件,其他的呢?光这一身的明器不算,随葬的呢?赶紧报警,要是跑到海外就别想抓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