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十二章 ...

  •   祝明丹回到祝家,祝家的女眷休息过后便过来找她聊聊天、说说话,何止然则是被大堂哥带去后院。
      听说那位铁匠堂叔祝镝刚刚改进了□□,偏生祝家又没个武将出身的,这姑爷刚刚回门,就让他拉过来试刀。

      祝明丹这边倒是没那么热血沸腾,叔母孟氏带着几个妯娌、堂妹们拎着泡好花茶,带着做好的点心,与她一同坐在树下闲聊。

      这个落寞的小院子一下就热闹了起来。

      孟氏过来,便是摸摸她的头发,又将她理了理她被风吹乱的发鬓,感叹道:“大姑娘了。”

      “你在何家过的可还好?那家人对你怎样?有没有缺的东西?”

      “叔母,你一下问这么多问题,让我先回答哪个呀?”祝明丹轻笑着说,“我爹娘给我挑的人家,那还能有差的,我爹看人的眼光您还不信么?”

      虽说是皇帝赐婚,但大多数时候皇帝赐婚也只是限于自家儿女,若是给臣下赐婚,大多数是两家已经看对眼了,请赐下圣旨大多是为了个荣耀罢了。

      孟氏是极为尊重他的大伯的,而且并非是处于祝宴的身份,而是基于这个人的。

      她是平民出身,打南方逃难过来的。二十多年前当政的还是当今圣上的爹,世家倾轧,他们这样的苦出身更是日子过得艰难。
      祝宴那会也并非是个位列上卿的大官,只是一个上朝都只能站殿外晒太阳的小官,却硬生生在那片混乱黑暗的天空中撕出一线光明,保留了一方净土,自己却差点被人迫害至死,好在天是向着好人的,祝宴挺了过来,还了大衍一个清明的二十年。

      孟氏便是受益人,她记得这份恩情,心下更是佩服祝宴的为人。

      若往日祝明丹这样一说,孟氏是放心的,但如今她却是微微皱起眉头,眉宇见多了一股愁意。
      “大伯平日里看人是准的,可这、可这…… ”

      她嘴唇嗫嚅了一下,压低声音说:“前些日子,你叔父有个学生辞官回乡,路过朗山便前来拜访,我去给他们倒茶,恰好听到一点事情…… ”

      “…… ”她凑在祝明丹耳边说了点什么,声音还有些颤抖,“如今你一个人在平京那吃人的地方,我怎么可能不担心?”

      祝明丹听完,黑眸依旧一片幽深平静,捏了捏她的手,低声说:“叔母,不要担心,陛下是陛下,何太尉是何太尉,他们是不一样的人。”

      孟氏长长地叹息一声,“可是阿糯啊,人都是会变的。 ”

      “燕子,你就放心吧。”一旁,一位堂叔母笑得温婉,宽慰道:“阿糯有本事,上哪都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不是?”

      “就是就是,咱家阿糯是个有本事的,往日里我最讨厌什么成亲了就能把日子过好的说法,结婚前连自己的日子都理不清的人,更何况婚后了?咱家阿糯可是顶呱呱的好娃娃,你就别担心了。”另一位皮肤稍黑的妇人也说道。

      祝明丹也说:“就算他家对我不好,我难道不会对我自己好么?”

      孟氏沉沉地叹息一声,“婚姻于女子而言,总是大事。”

      祝明丹抿了抿嘴唇,她有话想要说,说她家大业大,手底下许多庄子店铺,就算不成亲也无事,但她却在对上孟氏怜惜的眼神时,无法说出口。

      最终她眉眼轻松地说:“况且,小何将军又不是对我不好。”

      孟氏这才松了一口气,拍了拍她的手背说:“那就好。”

      孟氏又事无巨细地问了祝明丹在何家的生活,这才放过她,与一干妯娌做起了绣活,吹吹牛,聊聊天。

      在家中的时候,祝明丹总是显得很沉默。但这种沉默并不是被排斥,相反则是一种极为轻松的状态。
      她不用费心思关注要说什么话才能讨好她的这些家人。

      反倒是听他们讲讲山下镇里的八卦才是她难得的惬意。

      越是劲爆她的越喜欢听,如果带点家长里短的桃色事情的话,那就更棒了。
      祝明丹正听着几位叔母谈论说山下有个老婆婆开了个茶馆,结果这老婆婆反倒成了个拉皮条的,旁边一家卖包子的美妻和一个卖货郎搅合在了一起。
      这老婆婆还给这两人打掩护,但又有什么用?几乎全镇子的人都知道了,就那卖包子的不知道。

      祝明丹这边听八卦听得津津有味,何止然那边过得算是水深火热。

      他本是帮祝镝试一试他新改进的□□,他是突骑,用起来也算是得心应手,祝镝问他新刀与他们营中的现在用的□□相比如何,何止然便老老实实回答道:“出刀的时候更有力一些,但收刀的时候没之前的方便。”

      一旁,木匠堂叔祝柏抱臂,鼻孔出气:“我都说不能那样改,收刀不便在战场上是等着让人砍不成?”

      祝镝嚷嚷道:“怎就不成了?若出刀有力,一刀毙命,那收刀不便也无所谓。”
      祝柏冷声道:“你以为战场上是你过家家不成,就你和敌人拿着刀对砍?你砍死一个,刀还卡在人身上,旁边过来个人给你一刀,看你能不能活?”

      祝镝和祝柏两人便吵了起来,何止然抱着刀站在一片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劝架是好。

      忽然,两人齐齐掉转枪口对准了他:“小何,你说我二人谁说的对?”

      何止然:……

      好在一旁坐在池塘边树荫下钓鱼的祝家爷爷说:“你二人可别为难我孙女婿了,要吵自己找个地方吵去。小何,过来。”

      何止然才松了一口气,小跑着过去,坐到祝爷爷身旁,感激道:“多谢爷爷替我解围了。”

      祝爷爷轻轻看他一眼,淡淡道:“谢什么,本就是那俩小子不知分寸,你本好心帮他们试刀,他们倒反过头来为难你,真是反了天了。”

      说着,他瞪了一眼那两人,祝镝祝柏加起来都有六十岁了,低着头像犯了错的小孩一样,对视一眼竟对着何止然歉意道:“对不住了,小何,这事是我俩不对。”

      “这刀你便拿着吧,当作赔礼了。”

      然后两个大叔又开始在那嘀嘀咕咕地讨论着新刀要如何改进,大堂哥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我家就是这样,他们也是无心的。”

      何止然倒是没什么感觉,莫名其妙又得了件礼物,而且礼物还挺合他心意的。

      祝家大爷爷和二爷爷正在悠闲的钓鱼,两个当大夫的堂叔正在低声讨论着什么,两个当商人的堂叔则是在下棋。另外一位则是扛着锄头,说要去地里挖点什么。

      祝家大爷爷扭头问何止然:“要来根鱼竿么?”

      何止然连忙摆手。

      他没想到在祝家竟然会这么自在。他思来想去,心中就浮现了自在二字,好像在此处做什么都是自由的。

      这是他从未想过的。

      他们家中好像每个人都有事情做,这与他所见过任何一个世家都不同。

      察觉到他在走神,祝大爷爷问道:“你在想什么?可否说来与我听听?”

      何止然便老老实实地说了。

      祝大爷爷笑了起来,“有何不同?”

      何止然将□□放在膝头上了,沉思一会才缓缓说:“人都说士农工商,若家中出了一个士,那后代几乎都在读书,都要去科考当官,做别的倒是少有,咱家好像是做什么的都有?”

      大多数世家的发展就是这样,尤其是文人世家更是如此。凭着强悍的科考能力与家中人脉,几乎能在朝廷之上站了一席之地。

      然后慢慢壮大,才会成为世家大族。

      祝家底蕴丰厚,祝大爷爷曾是当今圣上的老师,在朝中也享有盛誉,但祝家这么多小辈却只有祝宴一人步入官场,其他人都是各做各的,士农工商全部都占了个遍。

      何止然不明白。

      祝大爷爷便为他解惑说:“因为人本无贵贱,分得出士农工商四阶的不过是人的偏见罢了。若你做的事情乃是利国利民善事,就算是个乞丐,在我眼中都是德行好的。”

      “你说士族,他便真的高贵不成?”

      “若出身于世家,从小读的是四书五经,吃的是农民种的粮,穿的是织娘织的衣,住的是工匠造的屋,就连偶得的新鲜玩意,也是游走于各地的商人带回来的。若他能写出几篇启迪世人的文章,做到德行的表率,我才说他是个士人,有点文人风范。”

      “若读了这些书,到头来也只会照着书本念些之乎者也,我也只能说他无用。”

      “倘若读了书,自己不会思考,不理解书中本意,只能强行将书中的东西照搬,反过头来还要说你农民低贱、工匠低贱、商人低贱,这样的玩意,就是个祸害,不如拿根绳子赶紧吊死,早死早超生。”

      “我家的这些小辈是不是读书的料,我心里清楚,不如放他们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情。高不高贵?又不是凭一张嘴说的。”

      何止然被祝大爷爷震住了。

      这番话算得上离经叛道,若是传出去,恐怕要掀起大波澜,遭到士人的口诛笔伐也说不准,偏偏祝大爷爷就是如此坦然地说了。

      但他想,恐怕只有这样的祝大爷爷,才能养育出祝宴那样的人,然后才会有丹姐那样的女孩吧。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第十二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