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6、第 76 章 ...
-
七十六章
古人信奉高嫁低娶,想和现代男青年结亲的不在少数,但大多对于大胆奔放不把男人放在眼里的女青年们却是敬谢不敏。
结两姓之好,怎么也得有媒人说和才成。特别是姑娘家,在怎么喜欢,也不好自家人跑去上门求亲。
到了这里哪还有媒人,想了想,都瞄上了在村委会工作的杜仲和樊大娘。
还有个葛庆,却没人考虑他。虽说不是一个世界体系的,是卫殿下那边大雍朝的,可村里人不找他也不是因为这个。相反葛庆人缘很好,工作上认真负责的,都很认可他。
舍他不用,不过是因为他家就有个适龄的标致闺女。而杜仲和樊大娘家里都是儿子,不存在竞争而已。
虽说想和人小青年结亲,也安慰自己村里就这么几户人,虽差的不多,毕竟男多女少的,就小青年们心气再高,能结上亲事不也是喜事吗?
可说归说,总还是有些底气不足,就都驻足观望不前的。
而赵县丞和石虎家里,却因着家里闺女可是读书识字的窈窕淑女,又正当妙龄,家里教的也娴淑蕙质的,相信自家闺女比起那那帮现代大龄姑娘当然更得男人欢喜。
想定当然就要马上付诸行动,到这里也没那么多讲究了,刚好赶年前把喜事办了,家里也多个助力帮手,添添喜意。
于是两家先后的找上了杜仲和樊大娘,托他们到男方那里给说和一下。
却不想,听完了两家的来意,可把杜仲和樊大娘给愁坏了。
正因为在村委会跟徐奈曲姗何鸣贺千重那一帮共事,接触多了,自然对他们的想法行事更了解些。
也对现代这些男女青年的婚恋观念多有所闻,知道无论男女,两边结亲成的可能性不大。
现代小青年们,那是无论男女都是读了多少年书的,眼界见识个个都有,对那什么另一半的要求可高的很,说是“宁缺毋滥,不会为了结婚而结婚的”!
这边杜仲听着赵县丞提的人选后,就更头疼了。
碍着情面,他不好直接拒绝,可脸上的犹豫还是让赵县丞很不悦。
“杜老弟是觉着哪里不妥?不是愚兄自夸,小女德言容功样样要得,哪个男子配不得?要不是家里老母拙荆都喜那何鸣温文人才,母命难违,怎会如此仓促登门!”
杜仲嘴上应着“哪里”,心里却想怎样才能把事给圆了,大家脸面都周全。
打开了格局和高度后,他回头再看,原来瞧着很高大上的赵县丞不过是自视甚高的井底之蛙,还一点自知都没有。
时异事殊,早都变了天地风俗了,他这还墨守成规的,一点看不到自家的不足。
人何鸣多本事个小伙子,甭看他跟谁都周全有致的,可骨子里清傲着呐!听说在那边还是博士毕业啥的,那帮小青年都服着他。这样的人,怎可能看中赵县丞家里小家碧玉的姑娘?
可想归想,他知道赵县丞是容不得拒绝的。
徐村长可是多次说了,他说要深入群众,多给群众排忧解难。
赵县丞这事虽上升不到这里,但何鸣是同事,自己和他说清了,就是带句话的事儿,比赵县丞再托别人扩散出消息来在村里传走样还好些。
就这么,他好言好语的接下了赵县丞的委托。
赵县丞只当是十拿九稳的事,得意的回家跟老娘和刘氏交差。
几个月了,他在家里被忽视冷落的厉害,除了小妾吴氏,老娘和刘氏,钱氏都对他带搭不理的。
儿女跟他也只是面上过得去,可往日的敬怕是再没有了。
他有心回缓,奈何家里就不给他搭茬的机会。
还是这回女儿的心事跟刘氏说了,娘几个在那儿参详着该请谁去说和时,被他给听了个正着。
赵县丞正等着这样的机会,马上自告奋勇的说要去请杜仲说和。
杜仲是村委会的能人了,又和何鸣天天共事的,这人选太合适了。
于是一家人暂时搁置对赵县丞的厌弃,就派他出马了。
这边是这样,另一边樊大娘那里,则是石虎的妾室姜氏上的门。
石虎正妻张氏是难得的明白人,压根不看好这事儿,更不肯出面,说被拒了太丢人,她说啥也不肯沾手。
小姜氏还当她是见不得自己要有好女婿了,跟石虎面前好一顿哭诉女儿到了说亲的年龄,亲事都没人管。
本来也不是多守规矩的人,石虎就说谁的闺女谁操心,让姜氏自己去找樊大娘说去。
石虎的两个女儿皆是姜氏所出,女儿随母,是一对儿娇花照水,弱柳扶风的美娇娥姐妹花。
可说在移民村古人小姑娘里,这俩石姑娘是颜值最出众的。
所以姜氏想当然的就觉着,她都没挑最拔尖的那一拨,不过是女儿看上了裴景,她和石虎向来把女儿捧在手心娇养,拗不过,也舍不得她不高兴,才应许了来走一趟的,裴景那边没道理会推拒。
和杜仲一样,樊大娘也叫苦不迭。明摆着不能成的事儿,她不想讨这个嫌。
奈何姜氏缠功了得,不达目地就不走了。樊大娘最耐不得这样的,只好先说成不成的不保证,她就是给带个话。
对自家女儿迷之自信的姜氏忙说这样就成,她家闺女裴景必中意的,到时她重礼来谢。
就如杜仲和樊大娘预料的一样,何鸣和裴景是一丝都没犹豫的给拒了。
何鸣那里毕竟是海归绅士范儿,对着杜仲先是谢过他的好意,只说自己对另一半的要求比较多,最起码也得是差不多的学历,年龄上也不能差太大,这样才能有共同语言和爱好,生活才能合拍儿等等。
总之是很含蓄但坚决的给拒绝了。
杜仲忙实话实说,自己也是被人找上门,却不过才跟何鸣提的,只要有句话他交差就行。
还保证这回后,该是没人再给何鸣提亲了,也算一劳永逸,让何鸣放宽心。
有些人情托付不好拒,何鸣当然理解。说开了,一点不影响同事情谊。
倒是樊大娘找上裴景时,裴景少爷脾气,想说啥就说啥,从不知含蓄为何物。
直接对樊大娘说,他对未成年没兴趣,还好心提建议让樊大娘转告,回头叫石家给小姑娘多读点书,不然就是成年了,怕是这边儿的男青年们也会嫌她文盲,长再好看,也白搭。
当然人家要是和古人自个儿结亲,那就当他这个话没说!总之,他话痨模式全开,拉着樊大娘一顿给她解锁现代年轻人的婚恋观,直把人说得头昏脑涨的才放她离开。
被他一通长篇大论的说下来,樊大娘觉着自己太不容易了,接连被姜氏和裴景轰炸,两个都话多的挺不下来,她扛不住了。
杜仲和樊大娘也不敢耽搁,第一时间就给赵石两家带了话,然后都借口村委会有事,飞快的遁了。
剩下赵家和石家,尴尬也好,生气也好,都自己折腾吧!
这回赵石两家是真觉着没脸了,也才意识到自家闺女到了这里,往日的标准是全不好使了。
些许认些字在那帮青年眼里根本不够看,人是连考虑都不带考虑的。
而石家那里就更挂不住了,青春妙龄在人眼里成了未成年,还被人指出是文盲,要多多读书。这事从里到外都叫人嫌弃挑剔了。
赵家刘氏和赵大娘子虽难过,可也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刘氏好生劝慰一番,赵大娘子又是个脸皮薄的,就歇了心思。小姑娘也暗下决心,要多读书,免得总被人拿来说嘴。
石家姜氏母女,在家里掐尖要强惯了,被裴景这么兜头盖脸的说,心里可就下不去了。
小姑娘还只在家里哭,姜氏却不干了,觉着裴景是不识好歹还污辱人,非拽上小姑娘跑到村委会,嚷着徐村长给她们娘俩做主。
这样的情形虽是头一遭,徐奈耐心听姜氏说完,却没失了判断,觉着裴景就错了,就该陪罪。
裴景的话虽直白了些,可说的还真一点没错。
也提醒她,还真把未成年不能结婚这事儿给忽略了,这下刚好,趁势先把这事儿给解决了。
眼前的母女,思想不在一个层面上,说多了也是无效沟通。
只温言让她们回去,说两边儿时代差着几百年的,在那边儿早就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自己想跟谁结婚,旁人干涉不得。
而且那边结婚年龄是男22女20岁,十八岁以下的男女都是未成年,裴景真要同意了,那可真就犯大错了。
后头村委会商讨后,会出个条款,把这结婚年龄重新规范一下,年龄不够的,是不能结婚的。
村委会办公室里,刚好就徐奈和曲姗在值班。
曲姗看姜氏母女都听徐奈这么说了,还不往耳里进,不为所动的仍是抽抽噎噎。
姜氏话里话外裴景坏了她闺女的名声,往后还有哪个小伙子还敢提亲为由,竟还想要村里施压想叫裴景把这事儿认了的。
曲姗特别不能接受这种强盗逻辑。这是想道德绑架,站在至高点逼婚呀!
狼脾气也上来了,当过大学讲师的她嘴皮子利索的可是姜氏望尘莫及的。
当即上前,配合徐奈,要给姜氏母女上上课,不是闹一闹哭一哭,理就到了她们那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