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1(已修) ...

  •   你觉得你眼下经历的恐怕是一场清明梦。
      所谓清明梦,就是做梦的主体有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是梦境,甚至用自己的意志来影响、操控梦境的内容及走向的一种能力。
      这并不是你第一次有这种奇妙的经历,事实上作为一位脑洞极大,码字手速总是跟不上脑嗨的鸽子而言,利用清明梦给自己喂粮甚至可以说是极为熟练了。这种方式不仅能在挑战自身耐力极限之前让自己看到梦想之中的物语的结局,更不会因为你的思想与众不同而被吃瓜群众指指点点,可以说是文荒选手梦寐以求的能力了。只可惜,每当清明梦清醒过后,这段满足的记忆便会迅速淡化消退,任何细节都会如同指间的流沙一般逝去,越是试图挖掘越是只能回想起大段大段的空白,唯有精神得到投喂之后的满足感能够真实地存留下来。并且,也不知道是你做人太咕咕,还是因为你的墙头总是变化太快的缘故,你并不能操控自己主动进入清明梦,只能在日复一日的精神枯竭的日子里等候你的怨念能为你唤来睡梦中的一次偶然。
      因此,当你意识到这又是一次清明梦时,你非常熟练地开始鉴定这个梦的起源。
      梦中的主角,也是你的半身,似乎无缝切换了国籍,住在一家教会附属的孤儿院里。好吧,毕竟你在梦境之外有父有母,家庭虽然不能说世界第一和睦,但也不至于欠缺到让你在梦中都忍不住给自己安排个替代品——多余的家庭关系对于你来说是种难以理清的麻烦事。更别提你还住在异国他乡,要想从家庭生活开始习惯外地风俗可不简单,你的梦在这种无关紧要的背景设定上可不会坑你。
      不过虽然初始设定上梦会遵从你的意愿,但是随之衍生的幼年经历的部分更多是遵从“逻辑”而非你的主观意识。不单单是因为你本身也是一个认同“逻辑”高于“主观”的人,而且这样的算法有助于你在不耗费过多精力的前提下操纵清明梦衍生更长的剧情——毕竟你要看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不是一个虽然很美好但是坑在半途的故事。
      梦境衍生的幼年经历是这样的:你还是小婴儿的时候,被人遗弃在教会门前。警方当然也不会为了你一个黑发婴儿兴师动众,大致走访了这个街区,得知没有人注意到遗弃是什么时候发生、可能是谁干的,甚至也没有人认识可能是孩子父母的人,于是梦里的你就被草草定案为妓女抛弃血脉行为的又一例受害者,并被教会顺理成章地接收养了下来。
      因为是教会附属的孤儿院,因此你在孤儿院中的人生不可避免地与教会生活掺杂在一起。主要的变化就是在识字教材从牛津词典换成了圣经,睡前故事不是什么勇者斗恶龙而是圣徒见证,以及在必要的节期会与来探访的大哥哥或者大姐姐一起唱圣歌、做弥撒、划十字祷告、然后吃免费的饭。
      对你来说,只是偶尔出现的教会的要素显然不是你梦境的重点,在不断快进的视角下,你看到逐渐成长起来的小女孩——院里的人都叫她“Lily”,一个过分大众的名字,但也寄托着美好的祝愿——展现出了某些不可能存在于现实的变化。
      Lily六岁时曾经不小心打破了院长心爱的玻璃杯。院长下一秒就走进了办公室,Lily正慌张的时候,还带着老花镜的院长却完全没注意到杯子不见了,即便脚踩在碎片上滑了一跤,也没认出来那是她最爱的杯子。虽然不明原理,不过Lily借此巧合逃过了可能有的惩罚,并且主动接过了当日打扫院长办公室所在的区域的职责,清理了自己的“罪证”,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虽然这座孤儿院的惩罚并没有很多不人道的东西,但即使只是简单的抄写信条或是祷文也是Lily深恶痛绝的——Lily作为你在梦中的“半身”,和你一样讨厌一切重复性却又毫无益处的工作,比如抄写,又比如繁复的仪礼。不过为了不忘记这一次奇妙的“巧合”,Lily留下了一枚碎的形状很规整的碎片作为纪念。原本还有些杂质和小气泡的彩色玻璃,已经变成了另一种更加澄澈透明、如雾一般的质感。
      后来七岁的Lily某次在街上玩的时候,被流浪狗缠上,一路追到了孤儿院附近。也是在Lily惊恐害怕的时候,野狗爪下原本平整的路面突然凭空出现了一个深坑,恶犬咆哮的声音也随之向下坠落,只剩遥远的一声呜咽。第二天巡警先生还来问话,怀疑是有人故意破坏了公路,附近的不少来不及溜走的流浪汉都被连累吃了一笔罚金,野犬也从这个街区销声匿迹了。这是第二次的“巧合”,Lily开始怀疑这些并不是巧合。
      八岁的一个冬天,下了一场大雪,Lily跟小伙伴们打了一场痛快的雪仗,回去之后就发起了低烧,并在第三天晚上发展成了不退的高烧。你看着床边教会恰好来探访的牧者又是做弥撒又是按手祷告,还把一个十字架放在Lily的床边,然而她仍然没有好起来。
      你知道如果这一关过不去,也许今日的梦境就只能到此为止了,但是你相信你的梦不可能这么简单。在高热中神志不清的莉莉看不到,你却能从一种超越的视角知道,接待完教会来的人之后院长就已经非常疲惫了,在照顾Lily的过程中睡死了过去。头上用来降温的毛巾已经被捂热了,Lily在迷离之中想要凉快一些,然后奇迹出现了——封闭的屋内,突然飘起了雪花。室温陡然下降,在睡意中沉沦的院长也一个激灵清醒了过来。好在院长似乎是以为自己不小心没有把门窗关严,并没有发现是Lily做到了这一切,仍旧按部就班地用物理手段给Lily降温,等候她自身的康复。
      熬过最危险的高烧,Lily的感冒病情反反复复,等到完全康复的时候,春天已经过了一大半,Lily对于户外的热爱也渐渐被室外逐渐炎热的天气打消了。你已经明确知道,Lily也逐渐开始确信,她与其他人并不一样——她有一种特别的“影响力”,并且在她情绪激动的时候,会出现“奇迹”。
      兴奋过度的Lily,在九岁生日(实际上就是孤儿院捡到莉莉的那天)那天宣布了自己给自己创造的姓氏——Esper。以超能力者为名,在外人看来多多少少有点过于自命不凡了,更何况这里还是将一切奇迹荣耀归功于神的教会的背面,LilyEsper一下子成为了孤儿院最出格的反面教材。
      为了这个名字Lily付出了在孤儿院中作为听话乖宝宝的一切优待,但是你和Lily都完全不后悔——你和Lily当然会意见一致,毕竟Lily就是你,审美都是一样的。就算只有一个吃瓜路人的戏份,你也不想顶着一个张三李四的名字,独特就是最好的。
      时间来到Lily的十岁。从九岁到十岁这一年时间相比之前的几年要难过多了,因为院长开始严厉地要求Lily摒弃某些“不切实际的、妄自尊大的、自我中心的”幻想,练习一些作为教徒“本分的、守规矩的、值得称赞的”能力,比如唱诗赞美,或是跟更大一点的孩子一起做义工,又或者是帮牧者们跑些无伤大雅的小差事。
      这些倒不算什么大问题,毕竟Lily并不是一个真的十岁小丫头,她要怎么做还是取决于你。毕竟你才是这个梦的主人,你不接受这种被人支使的发展的话,你的梦也可以发展些其他线路的剧情——你只是觉得没必要。
      只要不是没有尽头的重复性无意义工作的噩梦,这样的经历至少还能在劳累中多少学到点社会生存所需的技能,你完全可以接受。而且到目前为止,你已经确定了这个梦的核心跟教会没多大关系,重点应该在于那份带来奇迹的能力上,所以这样繁杂的、会让Lily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场合、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困境和“巧合”的安排反而顺了你的心意。你看着Lily逐渐能够熟练地用一些“小技巧”时不时地在众人视线之外偷个懒开个小灶,甚至逐渐积累起属于孤儿的一笔“财富”:从写满草稿的废纸还原成空白,统一放置在一个金属盒子里的“可再生”记事用纸(到目前为止只记录了对于能力使用的感想和猜测);从废弃物中捡出、修复一新的一只黑色钢笔,就是写字的时候要小心划破纸张;一小瓶似乎是因为掺入了杂质而被抛弃的颜料粉,然而在Lily不知名力量的作用下变成了星空色闪粉;一只看起来像是松树枝,实际上是根雕刻失败的笛子,吹出的声音无论如何都不在调上,并且总让人觉得后背发凉;还有不少其他的古怪玩意,以及作为日常消耗品的巧克力和廉价的水果硬糖,Lily坚持认为这是维持她力量的能量来源。
      然后时间来到了七月,你所等待着的,梦境主线开启的信号到来了,那是一封绑在猫头鹰腿上的信件。
      你这才想起,在睡觉之前,你好像在回顾你最爱的外文小说系列——哈利波特的原文版本,目前进度才刚看完密室的冒险。原来英国籍的11岁小巫师Lily Esper的背景设定是这么来的啊,你恍然大悟,后知后觉。毕竟你不是第一次用这个名字命名你所操纵的英国角色,上一次还是一位去东奥会观光结果把自己赔了进去的女士呢。也许是在现实里的不顺让你期望一个以你(Lily)为主角的世界,所以你的梦恰到好处地回应了你。
      不管怎么说,总之世界观算是破解成功了吧,已经表现出异常的Lily,正是她身为巫师的铁证。你当然不打算拒绝这迟来的主线——开什么玩笑,会有人拒绝去霍格沃茨?!——并且你已经开始回忆在原作中的细节,试图预测梦境剧情的走向……好吧,似乎完全无法成为参考。因为原作的时间跨度可不是前后几十年那么简单,本质谨慎小鹰的你不想因为自信断定而闹出乌龙,而哈利的起点也与Lily完全不同难以成为参考,这显然不是一时能解决的问题,毕竟你眼下与魔法界几乎毫无接触。
      体验一次梦中的惊喜不也很不错嘛,你这样安慰自己,并且继续关注信的后续。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1(已修)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