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0、石器摇滚梦 ...

  •   我带着神奇的助听器跑进音乐城堡,等着看“石器与摇滚。。。。。。”演出,可是我却看到一场采访。一位大胡子叔叔正在对着摄像机讲话:“五音、六律,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从宫到羽,形成一个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1 2 3 5 6)后来再加上变宫、变徵,就形成七个音阶,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1 2 3 4 5 6 7)。古书常把五音或五声和六律并举。律,本指用来定音的竹管,后来成为我国古代音乐方面的专门名称。即:黄钟、太簇、姑洗、徵宾、夷则、无射。例如:“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察传》)“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等等”。“那么中国古代的八音指的又是什么呢?”记者发问。大胡子叔叔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八音是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具体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好极了!能不能请您谈一下对雅乐和俗乐的理解?”记者不厌其烦的提问。我耐不住性子大喊一声:“我要听摇滚乐!要听喜羊羊与灰太狼。。。。。。”可是他们对我视而不见,接下来那位大胡子叔叔告诉记者:“雅乐是俗乐的对称。指古代帝王郊祭、朝贺等大典上所用的音乐。而俗乐是雅乐的对称。泛指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宫庭中宴会也用俗乐,称为“燕乐”。历代俗乐都很流行。”我听不懂他们的对话,举起“大嘴巴牌”的老抽(酱油)喝了一口,转身想离开这座音乐城堡。可是越看越觉得那位大胡子叔叔很亲切很眼熟,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声:“叔叔,你是谁呀?你为什么不演出石器摇滚乐?”那位叔叔停下才华横溢的演说,朝我看过来。紧跟着我听到助听器里传来一个声音:“我就是未来的你!将会在2010年8月8日上海世博会第100天时来到震旦音乐城堡。你说的石器摇滚乐不在这里演出。。。。。。”我听了糊里糊涂地摸了摸脑袋,无法理解眼前发生的一切!只是嘟囔了一声:“我想听摇滚乐。。。。。。”。谁知那位大胡子叔叔竟然离开记者向我走过来,他温和地看着我像是在看着自己的儿子。良久,他从胸前掏出一块小石头递给我说:“拿着,这个东西叫做小虎纹磬。它可以带你回到历史上的今天。。。。。。”我怯生生地接过小虎纹磬,仿佛是给电脑植入了一个超级芯片!我眼前的采访场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部关于中国音乐的历史的大屏幕投影科教片,画面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一直演绎到近现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优秀作品和代表人物。晃动的画面下边始终滚动着说明的字幕:古代文献一般会将中国音乐的历史追溯到黄帝。尽管关于黄帝的传说夹杂着后人的理想成分,并有不少神怪内容,不完全可信(例如说黄帝时代建立了“十二律”,就是把后来的创造归功于黄帝的说法,但是现代考古发现已把中国音乐的历史,从黄帝时代大大向前推进了。
      可能是由于拿着小虎纹磬这样一个“超级芯片”我发现自己能对字幕的内容过目不忘!尽管我并不理解那些文字的含义。画面切换:1986年—1987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遗址发掘出了随葬的至少16支骨笛,据碳14测定,这些骨笛距今已有8000—9000年之久!这些骨笛用鹤类尺骨制成,大多钻有7孔,在有的音孔旁还遗留着钻孔前刻划的等分标记,个别音孔旁边另钻一小孔,应是调整音高用的。这些情况起码说明,那时人们已对音高的准确有一定要求,对音高与管长的关系也已具备初步认识。经音乐工作者对其中最完整的一支所作测音可知,号称以五声音阶为主的中国,其实早在七、八千年之前,就已具备了有着稳定结构,超出五声的音阶形态了。(这一历史事实雄辩地说明,中国音乐后来以五声为主,并不象有人臆想的,是所谓“音阶发育不完善”,而是一种历史的、审美的选择结果。)这也证明当时的音乐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在这之前,中国音乐一定还存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这段时间以千年还是以万年计,现在难以猜测。
      除骨笛外,新石器时期的乐器,还发现有骨哨、埙、陶钟、磬、鼓等。这些乐器分布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时间跨度也很大,说明它们是中国原始时期的主要乐器。其中钟、磬、鼓在后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至于埙和哨,还有与骨笛形制、原理相同(今天称为“筹”)的乐器,甚至直到今天仍存活于民间。
      埙是一种很有特点的乐器,用土烧制而成,外形似蛋(或作各种变形),其大小近似中人的拳头,中空,顶端开一吹孔,胸腹部开一个或数个指孔。埙是除骨笛之外,已发现的原始时代乐器中唯一能确定地发一个以上乐音的乐器,原始时期的埙只有1-3个音孔,只能吹出2-4个音,(这很可能与在不大的蛋形的埙上开孔,比在管状的笛上开孔要难以计算有关。)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音阶发展的进程,尤其能揭示出在中国音阶的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音程关系;当今有学者指出,那就是从只能发两个音的一音孔埙起便一再被强调的小三度音程。这一观点对于认识中国音阶的发展,音阶音之间的律学关系,乃至中国的七声音阶仍以五声为骨干现象的内在机理,无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不耐烦地把玩着手中的小虎纹磬,在这样神奇的音乐城堡里上了一堂远古音乐课,实在太奇怪了!我想伺机逃跑出去玩一会儿,可是那个大胡子叔叔发现了,和蔼地对我说:“你只有这一次机会了解到这些知识,明天一早你就要回到北京!”我知道眼下是跑不掉了,只好接着上课。由于生性调皮,有些多动症的我手脚总是闲不住的。趁大胡子叔叔没注意,我用藏在兜里的棒棒糖敲了手中的小虎纹磬一下!没想到这一来投影画面立刻开始播放关于中国磬的内容:磬是用石块打制成的。上钻一孔,吊起敲击。磬在新石器时代遗址即有出土,一般单个存在,打制则比较粗糙。在石器时代,石制的磬是比较突出的发音响亮,穿透性强(不易被其它声音淹没,传得远),又不易败坏的乐器。大约因此而在社会上享有较大的知名度。所以商代甲骨文声音的声字,就是“画”一个吊着的磬,旁边再“画”一只耳朵(或加“画”一手执槌敲打)来表示的。这等于说,磬可以作为发“声”的代表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代的磬也制作得越来越精美。例如,1950年发掘河南安阳武官村一号大墓,出土的伏虎纹石磬,长84厘米,高42厘米,厚2.5厘米,是用白而带青的石料精雕细磨而成的,外观庄重端雅。磬的一面以细双线刻一伏虎图案,姿态优美,设计巧妙,与器形浑然融为一体。即使以现代的审美眼光看,整个磬也不失为一件上等的工艺品。经测音,它的音高比#c1略高。发音浑厚洪亮,音色近似青铜,并有较长的延续音。这枚伏虎纹大石磬是单件,不成组,这样的磬又称特磬。特磬以单音加入演奏,只能起加强节奏和强调稳定音的作用,这是它作为能发一定音高的乐器的欠缺之处。但商代成组的编磬尚未发展成熟,这个题目,要留待周代去完成了。西周以来,乐队体制日趋完善,到战国初,不但乐器品种繁多,音量、音色都已十分可观,制作也非常精细,对音准和音质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史称周代开始对乐器以“八音”进行分类,这应是可信的。所谓“八音”,就是以直接关系到乐器发音的材质作为乐器分类的依据,从而把所有的乐器分为八类。(这样分类今天看来并不太科学,因为它多半是与制作工匠关系更为密切的分类法,但在当时,却也与乐队结体有关,所以是适用的。即使今天,我们依然称流行江苏南部、上海、浙江一带的一个民间器乐品种为“江南丝竹”,就是这一分类的绪余。)所谓“八音”有“金”(上古称铜为金。青铜制的钟、 等乐器属这一类。“石”(有石制的磬)、“土”(实指用土烧制的陶。埙属此类)、“革”(“革”即皮革。鼓类乐器虽然有木等各种鼓框,但受击发声在于皮革,所以鼓类乐器属此类)、“丝”、(中国的弦乐器自古以来即用丝作弦,故弦乐器瑟、琴、筝均属丝类)、“木”(木制的击奏、刮奏乐器如“木兄” 、“吾欠” )、“匏”(“匏”是葫芦类植物,笙、竽等簧管乐器用它作座,故归一类)、“竹”(箫、管、笛等竹制管乐器属这一类)。这八类乐器,足以构成庞大的钟鼓乐队,其中尤以钟和磬为重要乐器。钟声宏大、磬音清亮,以它们为主可以造成庄严辉煌的音响效果,最高贵族选用它们来体现自己在社会上的崇高地位,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这是钟磬类乐器在那时能达于极至的社会原因。。。。。。
      投影画面继续演绎着,我怀抱着小虎纹磬渐渐睡着了。直到散场我才被工作人员叫醒,我站起身要走时忽然觉得自己长高了许多,伸手摘下助听器时无意间碰到了自己脸上的络腮胡子!我吓了一跳,我成了大胡子叔叔!
      查看手机短信有这样一条留言:“力涛,下周回到北京以后来找我,咱们策划一场石器与摇滚音乐会。。。。。。”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60章 石器摇滚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