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 9 章 ...

  •   歇了个美美的午觉,姜远山哥几个例行到堂屋问候老娘。

      看沈荷精神饱满,脸庞红润,不用说也晓得老娘休息的挺好。

      天上挂了个大太阳,村里的雪都化的差不多了。

      姜远山拎着铁喇叭又到村里安排工作去了。

      前头公社领导来村里,除了抓了沈柳这个典型之外,还在几个公社开了几个小会,下达了上头的指令,比如冬季关于公社群众的民生问题啦,还有如何督促广大革命群众共建和谐公社啦,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上头要往大溪村下放一批知青。

      姜远山作为生产队的大队长跟村里的老书记,还有一帮村干部们,要赶紧商定好,下放的知青吃住在哪里的问题。

      姜远山就挺头疼。

      别看大溪村生产队人户多,可是住的地方都是一个唾沫一个钉,这村里的人家,生娃多的一家七八个娃,生娃少的也要两三个娃,加上家里的老人妯娌小姑子小叔啥的,家家户户住房都紧张,谁愿意去把自家的房子腾出来给知青住?

      要是建房子吧,村里就得抽出壮劳力来,又是上山找木头,又要去河滩上挖石头的,这村里人不能白干活儿,大队上还要自个儿掏腰包给干活的记工分。

      更别说城里来的知青都是十七八岁的大娃子,不会干活不说,还个个的毛病事儿不少。

      这样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大溪山生产队的干部们是真不乐意接。

      不接也不行。

      前头朱书记可是慷慨激昂开了动员大会的,“在不久的将来,将有一批热血沸腾的知识青年要到我们这里来,他们怀揣着知识和梦想,..........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份子,务必要让我们的知识青年们感受到温暖如春,亲人般的温暖........”

      得了,亲人般的温暖......

      村里的老书记吧嗒吧嗒抽了会烟袋子,村干部们在烟雾缭绕中达成了共识,坚决支持党和祖国的一切安排,村里没有房子,就动员大家,给即将到来的知青建房子!

      事情安排下了,建知青点的地址就好选了。

      村里多的是无人的宅基地,最后姜远山在村里选了一块以前五保户老房子家的宅基地。

      村里人听说了这事儿,都到老房子附近看热闹。

      黑娃儿自然是闲不住的,也带着弟妹们去看。

      老五保户家的房子跟村里大部分人家一样,都是低矮的泥巴稻草房,因为多年无人住了,几间房子连带着院墙都塌了一片,只剩下一道破破烂烂,摇摇欲坠的木门。

      不过,院子里有水井,也有泥搭好的灶台,院子也够大,虽说灶台落满了灰,但清扫一下也很不错。

      再说了村里还给建新房子,还要给知青们分口粮呢。

      就为了这,村里有些人,那是老鼻子不乐意了,在家里说风凉话,什么村里人都吃不饱饭呢,还给外人分口粮,也不知道村里这些个干部是怎么当的。

      当然了,这些人只敢在家里瞎咧咧,在村里干部,尤其是姜远山和老支书面前,他们是话都不敢放一句的。

      老支书德高望重,姜远山除了在老娘面前乖顺,在村里那是雷厉风行,老鼻子男人了。

      前头麦收的时候,公社里几个不着调的小犊子偷队里的粮食到黑市上去卖,让大队长带着人逮住了,大队长二话没说,先把人捆了狠揍了一顿,接着就把人提溜到村口的台子上,结结实实绑了一天一夜,不给吃也不给喝,甭管几个小犊子的家里人咋呼天喊地的闹。

      姜远山愣是眉头都不皱一下,最后这几个小犊子饿的连说话的劲儿都没有了。

      老书记出面,这才把人放回去。

      别以为放回去就完事了,吃饱喝足了照样带着高帽子捆起来批斗!

      这连打带整治的,几个不学好的小犊子可算是给掰回来了。

      自那之后,几个小犊子老老实实,勤勤恳恳,跟着家里下地赚钱,见了大队长比见了亲爹还听话。

      本来村里还有人不服姜远山,这事儿出了以后,大家都心服口服。

      大队长,是个厉害爷们儿!

      这会儿,厉害爷们儿姜远山正在家里殷勤地给老娘捶腿。

      因着沈荷的腿一到冬天就一阵一阵疼,家里的几个好大儿,隔三差五就到县上去请老中医给老娘讨药方子。

      今个儿姜远山到公社去回报工作,回来的路上又去给老娘抓了几副中药,回来烫腿。

      姜姜东和姜四哥俩也没闲着,家里的活儿干完了,地里暂时不上工,哥俩就去了一趟公社,给老娘买了爱吃的绿豆糕和鸡蛋糕。

      这年头的糕点可是真材实料做出来的,尤其是这鸡蛋糕可以说是乡下最奢侈的吃食了。

      沈荷刚喝了一碗苦汁子一样的中药,嘴里苦苦的,拿了块糖吃了,嘴里还是苦,又捏了块鸡蛋糕,咬了一口,软软香香的,满是鸡蛋和小麦的香甜,上面还有瓜子,吃起来满口香。

      “老二,这鸡蛋糕不错。”

      沈荷难得多吃了几块糕点,点头道。

      姜家兄弟几个看老太太吃的香甜,比自个儿吃了还高兴。

      “娘,您爱吃,我明个儿还去买。”

      姜远东平日里没有大哥黏糊老娘,可也是孝顺的紧。

      沈荷就摆手,“家里还有呢。”

      真当她老太太不知道啊,现在出去买点心,又要票又要钱的。

      老二是孝顺,可也不能为了孝顺她这个老娘不过日子了。

      姜远山伸手拍拍二弟的肩膀,“下次娘吃,大哥去买。”

      “再下次,我去买!”

      不甘寂寞的姜四也探出脑袋来。

      姜远东笑呵呵打了他一下,“你小子哪来的钱?”

      “我挣工分赚的呗。”

      姜四嘻嘻哈哈,其实他才下地几天啊,哪里能赚来钱,就是赚钱也得等到年末村里分钱的时候,才有钱。

      其实他手里的钱,是以前在和几个兄弟做小买卖到黑市赚来的。

      现在不允许做生意,但是小打小闹的,不被抓住就没啥问题。

      县里跟公社的领导也是抓不住就没事儿,姜远山是大队长,清楚里面的门道儿,他就拎着姜四严肃道,“你小子,老实点儿可别不学好。”

      沈荷也拿出老母亲的威严作派来,抓住小儿子耳提面命,“小四,你跟娘说实话,你手里的钱儿真有钱儿?”

      姜四不愿意骗老娘,只能说实话,“有那么一点儿。”

      “多少?”

      “四五十吧。”

      好家伙,四五十!

      姜大姜二两个哥哥都吃了一惊,他们两个当哥哥的都没有小四有钱!

      沈荷瞥了眼两个傻儿子,自然知道这俩货心里想的是什么。

      说起来,这俩好大儿赚的钱都攥在以前的沈老太,现在在她手里呢。

      不过,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她转头看向姜四,四五十块钱,在这年头尤其是庄户人家来说,真不是一笔小钱了。

      打个比方,现在县城轧钢厂的一个三级工,一个月工资才三十六块七毛,这样的工资能养活一家五口的吃喝。

      小儿子手里攥着这么多钱,沈荷着实不放心。

      这种担心是真情实意的,本来沈荷占了沈老太的身子,原只想本着一碗水端平的原则,替沈老太当好这个家,这样也算对得起沈老太了。

      至于跟一大家子产生感情啥的,她还真没想过。

      可人心都是肉长的,这段时间相处下来,家里人对她多有孝顺,是真把她当成家人来看。

      沈荷也不知不觉,融入了这个大家庭,这会儿她也是真跟着着急,“小四,你手里的钱怎么赚来的?”

      姜四哼哼唧唧,最后才道,“是跟以前学校的几个兄弟,去倒卖羊皮赚的。”

      姜四战战兢兢地,用手捂住脑袋,生怕下一秒他两个哥哥就会捶他,也怕看见老娘对着他露出失望的眼神来。

      不过,为啥大家都用欣慰又复杂的眼光看着他?

      大哥二哥为啥不揍他?

      姜四一头雾水。

      姜远东突然笑开了,他猛拍在姜四肩膀上,道,“好啊,小四你个臭小子,真没想到你居然还有这个脑子去卖羊皮,嗨呀,二哥真是小看你了。”

      姜四愣了愣,又转头去看大哥。

      姜远山也微微一笑,只是说出来的话有些冷,“小四,行啊,投机倒把,这可是割资本主义尾巴,明天跟我去大队......”

      姜四差点儿对他大哥跪了,小儿子快被吓哭了,沈荷才抿嘴开口,“行了,老大别吓唬小四了。”

      姜远山才收起扳起的脸,对老娘讨好笑,“娘,我有数呢。”

      姜四快被黑心的老娘和大哥整蛊哭了,他决定马上向娘和大哥忏悔自己的错误。

      “娘,我有错,我不该跟着去投机倒把,倒卖羊皮.........”

      他正绞尽脑汁想词儿忏悔呢,就听见大哥道:“行了,别装了,以后再没办法了,非得干那档子事儿,要小心些,别叫人逮住你。”

      啊?

      姜四懵圈了。

      他没幻听吧?

      也难怪姜四这么懵逼。

      自家大哥可是生产队的大队长,应该对投机倒把的事情深恶痛绝才对,就算是看在亲兄弟的面上,大哥不把他抓到大队里去当典型批斗,也应该扎扎实实削他一顿,躺在炕上起不来才对?

      这是闹哪样啊?

      姜四不明白,姜远山看了傻弟弟一眼,没忍住给了他一个糖炒栗子。

      “嘶。”

      姜四疼的呲牙咧嘴。

      姜远东笑呵呵跟他解释,“这些年,咱们村里抓住过投机倒把的典型吗?”

      这倒是没有。

      可是,这也不对啊,前几年,村里的老孙叔得了场急病,眼瞅着就要病入膏肓了,偏偏老孙叔家又穷,没钱儿去看病,村里人都伸手帮了一把,可也是杯水车薪。

      村里老人都说,老孙头是熬不过去了。

      后来,也不知道老孙书家的大儿子从哪捣腾来一批棉花,反手偷运到黑市去卖了,小赚了一笔,拿到救命钱救回了老孙叔的命。

      按说,这事儿村子里不少人都知道,他都听说了,大哥跟村里的干部们不应该不知道啊?

      姜四想了想,突然恍然大悟,看向他哥,“哥,你难不成......”

      是有意对村里人投机倒把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姜远山点了点头,一副“你小子总算是开窍了”的表情,“那是老孙叔的救命钱。”

      “不光是咱哥,咱村里的老支书和干部们也都是这么假装不知道的。”

      姜远东道。

      本来嘛,现在这个年代,上头严禁老百姓自个儿做买卖,就要求老百姓老老实实种田,上班,其实以前,大溪村的社员也觉的没啥。

      但自从出了老孙叔家的那档子事,村里的领导们也觉的震撼了。

      跟人命比起来,有些规定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要不是没办法了,谁不想过安生日子。

      农村人有的是力气,不怕苦不怕累的,偏只能在土里刨食儿,一年到头赚工分。

      姜远山看了姜四一眼,默默道,“小四,你跟同学去做小买卖,也是想给咱娘赚看病的钱吧?”

      姜四眼圈就红了,那时候娘病在炕上起不来,家里也都忙成一团,他有心想帮忙,可是也帮不上,正好几个同学找过来,说有个事儿能赚钱,他咬咬牙就跟着去了。

      他们几个运气不错,赚了些钱,姜四就把赚来的一大半都花在了老娘身上,给老娘抓药,买红糖点心补身子,都没开口跟家里要钱。

      那阵子,姜远山也是忙昏了头了,也没注意到这事儿,等到“沈老太”也就是穿过来的沈荷慢慢缓过来了,有次看到姜四兴冲冲拎着包点心,回来孝敬老娘。

      他才疑心,小四的钱是从哪弄来的?

      也就是刚才,姜远山才想明白,弟弟是怎么赚的钱。

      姜远东也是又感动又欣慰。

      “我,我那时候很害怕,怕娘就这么走了,我就没有娘了,我还没孝顺娘呢......”

      从来大大咧咧的姜四低着头,眼泪珠子唰唰啦啦往下掉,就跟个大孩子一样。

      沈荷那颗老母亲心呐,就跟泡在酸水里一样,酸酸涩涩地,她摸摸儿子的大脑袋,笑道,“好孩子,别哭。”

      姜四真的是听话,一下子就不哭了,咧嘴笑,“娘,以后我还做买卖赚钱,让娘享福,吃肉喝汤!”

      沈荷就点头,“好,娘等着。”

      接着又拉过三个儿子的手谆谆教诲,“老大,老二,小四啊,你们都是娘的孩子,娘知道你们都是好孩子,想赚钱是好事儿,不过咱得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赚钱,人啊,要一步一步走,这样路才走的稳。小四,以后投机倒把的事儿就不要干了。”

      姜四点头。

      老娘一番真心话,让兄弟仨心里暖暖的。

      娘关心他们呢。

      ******

      两天后,村里开始热火朝天的给即将到来的知青建房子。

      也不知道是不是好大儿给拿的中药酒泡脚起作用了,还是喝的苦汁子管用了,沈荷的老寒腿好了许多。

      以前只能在炕上坐着,现在天好,下地走上几圈儿也没事。

      今个儿天就挺好。

      沈荷下了炕,在院子里溜溜哒哒散步。

      小孙子蛋娃儿跟个小尾巴一样,迈着小短腿儿跟在奶奶屁股后头。

      沈荷走路慢,小蛋娃儿走路也慢,祖孙俩慢慢悠悠绕着院子逛。

      有邻居见了这祖孙俩就笑着问,“逛啥呢,这么悠闲?村里分猪肉了,老嫂子你也不去看看?”
note作者有话说
第9章 第 9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