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 7 章 ...

  •   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许春秀的男人姜远东。

      姜远东本来在院子里忙活着用铁锨和泥。

      家里人都忙活着,他瞧见自家婆娘溜溜哒哒,挺着肚子到外头晃去了。

      本来姜远东是担心这大冷天的,又刚下了雪,天冷路滑的,自家婆娘别摔着了。

      是以,干活的时候儿就分了个眼神儿往外瞅。

      结果呢,他瞅着瞅着,就瞅见村里的老校长带着老师们到村里来了,自家婆娘跟老师们说话了,刚开始这婆娘态度还挺好,姜远东还挺欣慰的,听了没几句,脸色就绿了起来。

      瞧瞧这蠢婆娘说的是啥话?

      什么叫读书是男娃的事,关女娃啥事?!

      这是他们老姜家人应该说的话?

      村里别人家他们管不着,可在老姜家男娃儿和女娃儿差不了多少!

      这蠢婆娘说这话的意思,不就是说他们老姜家只允许男娃去读书,女娃儿只能在家干活?

      这不是找茬!

      家里大哥三弟家都生了女娃儿,老四还没娶媳妇,兄弟们都是当爹的,生的娃儿都是老姜家的血脉,一家子人还分个三六九等,要是为这事儿闹的一家子离心,这一家子日子还过不?

      再说了,娘都没开过口,说家里的女娃不能去读书。

      老姜家哪里有这蠢婆娘说话的份儿!

      挺着肚子也不消停,一天天的竟作妖!

      是以,姜远东恼火了,停下手里的活,拎着铁锨就出了门,对着许春秀吼了一声。

      本来呢,许春秀说那话也不是有心的,就是话赶话赶上了。

      这会儿看着自家男人站在门口,手里拎着家伙儿,裤腿上还沾着泥巴,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不由得没了底气。

      好在姜远东虽是个棒槌脾气,但也知道分寸,他爹在村里的小学当了一辈子的老师,就是现在的老校长也是姜老爹带出来的,每次老校长来村里都会到家里坐一会儿。

      姜远东哥几个是要喊老校长一声叔的,他看到大门口站着的老校长,脸上就带了笑,不着痕迹地把许春秀扒拉到一边儿,笑着跟老校长打招呼,“校长叔,您来了。”

      老校长也算是看着姜家兄弟几个长大的,也没把许春秀没脑子的话放在心上,笑呵呵摆手,“可不,东子这是忙活啥呢?”

      姜远东就道,昨个儿下雪把家里的牲畜棚压了,正在修呢。

      老校长点头,叔侄俩笑呵呵说起话来。

      边上的许春秀可就难受了。

      为啥呢?

      还不是因为刚才她说的话。

      本来人家学校的老师来村里就是为了开动员会,动员老乡让孩子们上学的。

      这许春秀可好,一开口就把几个年轻老师得罪了。

      老校长不跟她计较,可几个年轻老师可不给她脸,都是年轻人脸上藏不住表情。

      大家都冷着脸不说话,许春秀就是个窝里横,平日里她也就敢欺负欺负老三家的,这会儿面对教书育人的老师,她怂成了一只鹌鹑蛋。

      幸好没一会儿,大队长姜远山得知学校来人了,忙带着村干部来迎接。

      姜家一大家子也放下手里的活儿来接待。

      一下雪,沈荷的老寒腿又犯了,下不了炕,老村长和几个老师们就被请到屋里来吃茶。

      老校长穿着一身洗白的中山装,进了屋,看到姜家的堂屋收拾的亮亮堂堂,窗明几净,就连墙角的角落也清扫的干干净净,整个屋子也暖暖和和的,不由点了点头。

      再看看炕上的沈荷,也是位利利落落的老太太,笑容慈祥,和蔼可亲,吩咐儿媳妇给客人上了茶,拿点心。

      老姜家的茶杯都是粗瓷的,但是端上来的热茶,却十分漂亮精致,杯子里漂浮着几朵菊花,还放上了晶莹剔透的冰糖,喝一口菊花的清苦和冰糖的甘甜混在一起,真是过瘾。

      老师们喝了花茶,桌子上的鸡蛋糕都没动。

      这个年头,鸡蛋糕可太珍贵了。

      沈荷看了一眼,笑眯眯招呼大家吃鸡蛋糕。

      老校长喝了口菊花茶,赞许道,“老嫂子,你这日子过的真好啊。”

      前头姜老爹刚去的时候,老校长也来姜家慰问过,那时候沈老太死气沉沉的,家里也是一片乱。

      如今看来,老嫂子是明白过来,走出来啦。

      老校长心道,就是不知道这老嫂子跟家里的媳妇儿是不是一样的,也觉的家里的女娃不该读书?

      沈荷还是笑眯眯的,“这过日子,图的就是顺心,等过了年,我家大孙女也到上学年纪了,到时候就送到学校里去,跟着老师们读书识字明理,过几年我几个小孙孙小孙女长大了,也送到学校去,以后孩子们长大了,有学问了,日子也能过的舒心。”

      老太太的话一出,老校长和几个年轻老师的眼睛都亮了,这话说的敞亮啊。

      老娘都放话了,姜家几个孝顺儿子也赶紧出来表态。

      “校长叔,我们老姜家就是一家人不吃饭,也保证让孩子们去读书。”

      “是这个理儿。”

      姜四也想出来表态,表示自个儿跟老娘一条心。

      可他还没结婚呢,只能挠着头道,“以后我有了崽子,也听娘的不吃饭也让崽子去上学。”

      姜远东就笑话他,“你一个过媳妇儿都没有,哪来的崽子?”

      姜四就脸红了,“做梦梦见的。”

      沈荷:“.......”

      这个蠢憨憨!

      姜四的话,惹的一大屋子的家人都哈哈大笑。

      就许春秀一个人尴尬地想找个地方钻进去。

      她不由得暗恼,觉得婆婆年纪大了脑子昏头了,家里的女娃以后都是要出嫁的,一个女娃读啥书啊?

      还不如省下钱来给她的蛋娃儿和肚子里的小儿子存着呢。

      这会儿,许春秀完全没想过,她肚子里怀的也有可能是个小闺女。

      倒是吴凤晓得家婆居然开口让家里的女娃去上学,回屋欣喜的抱着两个闺女哭了一场。

      她是高兴的。

      以前她也探过家婆的口风,想她和孩子爹这辈子,一个背朝黄土干活,一个风里雨里,受伤流血的在部队拼前程,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家里日子好过些,两个闺女能上学读书,将来考出去吃上公家饭,不用走父母的老路?

      可婆婆听出了她话里的意思,马上板起脸来,训斥她是个败家婆娘,不安分,两个丫头片子

      读什么书,还不如好好干活,长大了找个好人家嫁了。

      现在好了,家婆病了一场,真的看开了,许多事都开明不少。

      真好,以后她要好好孝敬娘。

      ******

      老师们满面春风从老姜家出了门,许春秀一脸的小家子气,家里人除了沈荷花都出门送,就她缩头缩脑的,在门口躲着。

      几个年轻老师就暗自嘀咕,说老姜家一家子看着都爽朗大气的,怎么就娶了这么个不上面的儿媳妇?

      老校长听了,就严肃教育几个老师。

      训的老师们面红耳赤的,再也不敢说话了。

      老校长带着几个老师在村子里开起了动员大会。

      沈荷就关上屋门,扒拉她的小金库。

      说是小金库,那也是人家原主沈老太留下来的。

      既然她占了沈老太的身子,就得当个合格的大家长。

      别人家她管不着,老姜家的孩子有一个算一个,不管家里有没有条件都要送到学校去读书。

      在大溪村这个小山沟沟,再也没有比沈荷这个穿越而来的老太太,更懂得读书对于一个人一生起到的重要性了。

      尤其是这个年代,贫苦农家出来的孩子,要想走出大山,走出落后的山沟沟,只有读书这一条路。

      读书就要花钱,虽然老姜家条件不错,但架不住孩子也多啊。

      孩子多,花钱也多。

      这不,沈荷就扒拉起小金库来了。

      还真别说,沈老太这些年省下来的钱儿可真不少。

      藏钱的小藤筐子里,一叠叠的零碎钞票,压的平平整整,沈荷数了数总共三百六十五块零八毛,就是毛票也铺的平整,除此还有好些粮油布票,一对用绿绸布珍藏着的翡翠手镯,这对手镯水头很好,是老姜家上头传下来的传家宝。

      沈荷上辈子见惯了好东西,这对手镯不算顶级翡翠,但也算不错了,放在后代也能卖上几百万。

      不过,她可是知道的,家里的几个儿媳妇可是有人盯着这对镯子呢。

      都是穷闹的。

      老校长带着老师们在村里开完动员大会,正好朱公社书记下乡,看到幼时的老师,激动得不行,干脆跟老师一起挨家挨户家访。

      走访到姜大福家的时候。

      说话漏风的沈柳正在家里扯着孙女骂,“你个死丫头片子,反了你了!上学的都是傻子,你也想跟着变成书呆子,大傻子啊!”

      “你见村里那个戴眼镜的老头儿了没,对,就是那个小学的校长他就是个最大的傻子,姜家老头也是傻子!啥!公社书记也有文化?

      有文化有个屁用,他爹倒是有文化,解放前过的还不如咱们村里的地主婆呢!他也是个傻子!”

      沈柳正骂骂咧咧,突然听到大门口有动静,一抬头就看见了黑成包公脸的公社书记。

      “………”

      沈柳老脸一僵,完,完犊子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章 第 7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