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炮灰贵女11 ...

  •   “李兄可真是巧了,我家也被分到了上河村,以后还请多多关照。”

      陈子言是在李尚之后进去的,他出来后就笑容满面的过来跟李尚打招呼。

      “那真是太好了,这里人生地不熟的,咱们两家有缘分到一块,还能有个照应。”

      二人露出一个心照不宣的笑容,瞬间达成了合作意向。

      同在朝堂为官多年,哪怕往日没有什么来往,也清楚彼此的为人。虽然都觉得对方是心思狡诈的老狐狸,但也都认为对方行事还算磊落,所以暂时合作也无妨。

      李尚同意合作,是因为看中了对方六个人高马大的儿子。他们初来乍到,还不知道上河村的村民是否排外,是否欺生。自家只有三个成年男丁,到底还是单薄了些。若是与陈家守望相助,十来个男丁往那一站,想欺负他们也得掂量掂量。

      而陈子言也是这样考虑的,两家人共进退总比一家单打独斗的好。再者,他看中了李家的隐藏实力。

      流放这一路上,李家虽然很低调,也不引人注意,但耐不住陈子言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其他人都缺吃少喝,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他们陈家有老太太坐镇还会时不时断炊,只有李家从头到尾不缺吃喝,就连他们家的奶娃娃都养的白白胖胖的。

      而且他们一家人都很少生病,大人和孩子都是。

      再加上未晞之前给出的两张消暑方子,不管李家是有人会医术,还是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底蕴,跟这样的人家交好,绝对没什么坏处。

      两家人在路上的时候就相处的不错,这会儿听说分到了一个地方,便自然而然的聚在了一起。

      “不曾想咱们两家还有这样的缘分呢。”陈老太拉着周氏的手,乐呵呵的说道。

      周氏也笑,“可不是巧了嘛,这一路上跟您学了不少东西,我原先还想着等安顿下来再好好谢您,没想到咱们两家分到一处了,那以后来往可就方便了。”

      “嗐,说什么谢不谢的,要说谢,也是我们谢晞丫头,她送我们的那两张消暑方子,可帮上了大忙呢,我儿媳妇中暑就是喝了那方子才好的。”

      陈子言的夫人余氏是一个性格内敛的人,话不多,安安静静地跟在婆婆身边。

      此时被提起,才温声细语的开口,“不止是我,我家那几个不成器的小子也是日日喝着,这一路上才没中暑。我婆婆直说偏了你们的好东西呢。”

      “还有这回事呢?”

      未晞给出方子的事周氏自然是知道的,但是不知道余氏中暑的事,“可见咱们两家缘分颇深,既如此咱们也别谢来谢去了,以后常来常往,相互照应。”

      “对对对,不用这么见外。”

      ……

      分配地方是以户为单位,每家只需要户主进去登记就行了,因此很快就分配完了。

      分到临安县上河村的只有陈家和李家这两户,其他人要么是石头村,要么是冒儿岭。

      之后麓州这边重新派了一队差役送他们前往临安县,没想到这一走竟然走了两天才到。

      从麓州城到临安县的这一路还算安稳,没风没雨,也没有遇到野兽,但也没有看到什么人烟。要不是道路还算平坦,一眼就能看出被修整过的痕迹,都让人怀疑这是不是什么无人之地。

      也就到了临安县城才算有了点人气。

      县城不大,几乎从这头能望到那头。店铺也只有寥寥几个,卖的都是些生活必需品。

      差役将他们一行人送到了临安县衙,与负责此事的官员做了交接便离开了。

      临安县的官吏给他们重新办理了户籍,然后派人送他们前往最终的分配地,至此前往三个不同村落的流放人员便分开了。

      负责送李家和陈家去上河村的两个差役,一个姓于,一个姓王。

      陈子言是个自来熟,短短时间就跟他们二人混熟了,因此对方主动提醒说:

      “从这里到上河村得走大半天呢,等你们到地方后差不多就下午了,可没时间再来县城买东西。这地方夜里可冷了,我看你们两家都没带棉被,恐怕撑不住。你们需要现在去采买些东西吗?”

      李尚跟陈子言二人连忙道,“要的要的。”

      “多谢于老弟提醒,还要麻烦你们多等我们一会儿。”陈子言说着十分上道的往那位姓于的差役手里塞了点东西。

      李尚也摸出了几两银子,塞到另一位差役手里,“这大冷天的,不能让你们在这站着受冻,我看前头有家酒馆,您二位去坐着歇歇脚,顺道喝两口暖暖身子。”

      这俩人不愧是混过官场的,漂亮话一套一套的,哄的两个差役眉开眼笑的去了酒馆。

      接下来李家人兵分三路,李尚和周氏抱着辰辰留下来看行李,李佑臻带着徐婉云去买棉衣棉被棉鞋等物,未晞和李佑善去买些米面油盐炊具之类的。

      陈家也是分了三路,目的相同的便结伴而去。

      临安县只有一条街卖东西,所以距离都不远,未晞和二哥,以及陈二郎陈三郎兄弟俩一道,先去了米铺。

      未晞买了二十斤大米、十斤面粉、十斤栗米。又去专门的盐铺买了二斤精盐,和一些这个时代的调味品,猪油也买了一小罐。

      然后去铁铺买了一口大铁锅,从京城带过来的那个双耳铁锅有点小,可以路上应急用,日常的话就不够用了。

      出门的时候看见旁边是杂货铺,拐进去买了两个木桶,两个木盆。

      她今晚是一定要洗澡换干净衣服的,邋遢了两个月,现在有条件了她实在是忍不了了。

      这些东西带着可不轻松,反正明天还能来,所以他们就没再买了。

      回去之后,其他人也已经大包小包的回来了,没时间多耽搁,匆匆整理好东西,就招呼差役前往上河村。

      他们从临安县离开后走了半天,越走越荒凉,举目四望全是比人还高的荒草,看不到任何人烟。

      周氏心里直打怵,“这进了里头还不得迷路?”

      于姓差役笑了一声,“可不是吗,不熟悉的人进去了根本摸不清方向,你们初来乍到的可得小心点,最好找识路的人带几天。”

      “当地人吗?”

      李佑善问了一句,差役顿时笑了起来,“咱们临安哪有什么当地人,都是犯了事被流放过来的,要不就是流民匪徒。最早过来的那一批也就才二三十年前的事,他们来之前这里鸟不拉屎连个鬼影都没有。一茬一茬的流放人员过来开荒,才有了现在的临安县。”

      这话让众人都沉默了。

      “不过你们也别担心,上河村位置还算不错的,地势平坦,靠近河流,地上的荒草除干净就能播种了。石头村那边的才叫一个惨呢,都是乱石,去了还得挖石头,这可是力气活。冒儿岭那边也不行,地势起伏不平,还缺水。”

      这两个差役还挺热心,边走边说,跟他们透露了不少这边的情况。众人心里有了底,也没一开始那么慌张了。

      “到了,这就是上河村。”

      差役带他们走到一条河边,指着前方说。

      李、陈两家人抬头看去,顿时全部傻眼。

      前方是一条五六米宽的的河流,以河为界,河这边是一望无际的荒草地,河对面是蜿蜒起伏的山林。

      哪有一点村庄的影子?!

      他们这副怀疑人生的表情,逗乐了两个差役,“别怀疑,这里就是上河村。开荒嘛,都是这样的。那种已经建好的村子,周边的荒地都开垦的差不多了,也不需要人嘛。”

      “上河村是这几年才划出来的,人还不多,在你们之前只有六户,都是流放过来的。喏,你们看,那几间屋子就是。”

      顺着差役手指的方向,未晞等人踮起脚尖才勉强看到远处零星的几座房屋。

      “走吧,带你们过去找村长,让他给你们安排地方。你们最好快点起房子,别看现在的天气还不算冷,麓州的冬天说来就来,一般情况下九月就下雪了,早的话八月底就下了。到时候土都冻上了,可没法盖房子了。”

      这话让众人又紧张起来,他们是六月十一从京城出发的,到麓州时刚好两个月,走到临安又花了两天时间,今天是八月十三。

      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到半个月。

      上河村的村长姓卫,因为是第一个来上河村的,就直接被任命为村长了。

      卫村长曾经也是在朝为官,五年前被流放到这的。这么短的时间,皇帝都还没换代,跟李尚陈子言他们自然是认识的,只是不太熟。

      故人相见没有激动高兴,更多的是尴尬。

      总不能说“真巧,你也被流放了?”

      所以没有过多寒暄,跟差役做完了交接后,就领着他们去选盖房子的地方了。

      “地方宽敞的很,你们随便选吧。最好是跟大家挨一块,这地方经常有野兽侵扰,聚一块还能有个照应。”

      “好,听卫兄的。”

      原先的六户人家是三户一排,房子盖的近,但是也没连着,彼此之间离了好远。卫村长说是为了方便以后扩建。

      李、陈两家随大流,顺着其他人家的位置另开了一排,两家并排挨着,李家在东陈家在西。

      总算有个落脚地了,众人如释重负般的松了一口气。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炮灰贵女11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