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7、57【已改】 ...

  •   十一月,天气转冷,张晓的心情却如春光般明媚。

      与雍正重归于好,是前世若曦的遗愿之一。如今愿望不经意就实现了,张晓感到一种近乎圆满的幸福。

      雍正这段时日的情绪状态也是极佳。听说有个叫曾静的教书夫子指使人去陕西策反岳钟麒,还写出一些罪大恶极的大不敬逆书,雍正居然也不恼,而是表现出罕见的耐心,命人将曾静与张熙一并提京审问。

      云南的改土归流开展了一年多了,之前一再上京进贡的瓦氏苗寨第一个投诚,雍正此前的怀柔政策起了作用,给剿抚并用的战略开了个好头。

      鄂尔泰的军队几乎一路畅通无阻地推进到中甸。

      云南中甸地区,历来归属木氏家族管理,直到康熙末年,策妄阿喇布坦叛乱,中甸扼住了通往青海西藏的要道,康熙令木氏家族开放通道,让朝廷暂时接管。

      这个暂时,一直持续到雍正登基后。

      期间,木氏家族不懈努力,坚持和数任云南督抚打好关系,各种争取拿回中甸的控制权。

      然而,中甸作为入川进藏的军事要地,是一块将者皆知的宝贝疙瘩。木氏层层讨好,不巧奏请中甸重归木氏的折子一递上去,就被年羹尧注意到了,当即上书申明因作战需要,朝廷若让出中甸会增加战争风险。

      当时朝廷上下都指望着年羹尧打赢罗卜藏丹津,于是木氏的申请就这么轻飘飘被否了。

      一而再再而三,任凭木氏使尽各种方法,都没能再拿回中甸归属权。

      软的不行,这一次,改土归流的政策一下来,木氏感到收回中甸无望,索性来硬的,煽动人在中甸闹事,企图趁机夺回中甸的控制权。

      云南山高地险,来回不便;汛塘驻兵人数稀少,且战斗力堪忧,中甸一乱,绿营兵光是整兵就需要不少时间。木氏家族想着,只要趁着官兵到来前,先派出人手,以维护秩序为名,让己方势力名正言顺入驻中甸,之后就算官兵到了也无可奈何。

      孰料鄂尔泰整军有道,消息灵通,行军速度十分变态,来得比木氏预料中要快得多!

      硬打肯定是打不过的,木氏别无选择,只能乖乖认栽。

      中甸这块军事要地,彻底回到朝廷手里。

      鄂尔泰下一站,便到乌蒙了。乌蒙是西南四大土司之一,鄂尔泰战报传来,朝廷上下都预料要面对一场硬仗。

      不过雍正给鄂尔泰的密折指示中,三令五申要剿抚并用、能抚则抚,朝廷改土归流最终是将西南纳入实际统治区域,打来打去,费人费粮不说,最后还要朝廷出钱出力收拾烂摊子,太不划算了。

      为了落实圣意,大军一到乌蒙,鄂尔泰便派出使节与乌蒙人打交道,打算先礼后兵与乌蒙人意思意思。

      之前中甸木氏是挑衅煽乱在先,鄂尔泰打得理直气壮。考虑到苗人社会发展比较落后,思想又极其固执守旧,行事简单粗暴,不会玩周旋这一套。

      鄂尔泰对派出使节之事其实没报什么希望,暗戳戳练兵备战。

      不料这次,乌蒙居然回应了!使臣出去不到半天,就带回了乌蒙土司的回复——

      “乌蒙愿意顺应朝廷改土归流,只是历史上,乌蒙地区一直隶属四川省管理,土司希望改土归流后,也能按旧例归属川省。”

      大帐中,鄂尔泰听完使臣汇报,浓眉皱起,陷入沉思。

      冬日冷风呼啸,穿过茂密的山林树叶,冷意直钻营地上的每一顶帐篷。南方的气候又湿又冷,使臣是京官,只因通晓苗语才被分来随军出征,大帐里虽然烧着好几个火盆,使臣还是冻得哆哆嗦嗦,不停搓着手取暖。

      “除了隶属川省,乌蒙人还有没有别的要求?”鄂尔泰沉声问。

      使臣立即挺直了身体,觑着鄂尔泰的脸色开口道:“回大人的话,乌蒙土司说如果大人肯应允,他即日就可派出使节前往西北拜见岳钟麒大人,商讨乌蒙归流后改隶的细节。”

      “他还想亲自派出使节找岳钟麒?”

      鄂尔泰神色一凛,目光转向身后的大幅地图,忽然哼了一声:

      “云南离陕西相去数千里,一来一回要浪费多少时间?这些悍苗,分明在使缓兵之计!”

      副将张广泗性子残暴,闻言他拍案而起:“大人,咱们兵多粮足,索性连夜杀上山去!这劳什子土目算个老几,大人何必听他们叽叽歪歪!”

      鄂尔泰一听,也霍然站了起来。

      情势眼看一发不可收拾,使臣早已吓得战战兢兢,一句话不敢多说。

      这时,还是鄂尔泰的师爷最先恢复冷静,及时开口劝道:

      “大人息怒,圣上多次强调西南之事须剿抚并用,不可贸然用兵。乌蒙人既表示出和谈之意,即便开出的条件有待商榷,窃以为大人亦要谨慎处置,否则消息一旦传到陛下耳中,恐……”

      鄂尔泰能做到封疆大吏的位置,本也不是空有武力的无脑之人,此时听师爷娓娓一劝,他很快冷静下来。

      “师爷说得有理。来人,备纸墨!本官要写折子,迅速将此事禀报圣上。”

      闻言,帐中众人齐齐松了口气,张广泗虽然心中愤然,但听师爷连雍正都搬出来了,他纵有再多不满也只得咽回肚子里。

      ……

      京城,圆明园。

      鄂尔泰的密折八百里加急,很快送到雍正手里。这时,张晓恰好也在勤政殿当值。

      雍正快速扫了一遍折子内容,递给允祥:“乌蒙要求改流后隶属四川管辖,并提出亲自派出使节与岳钟麒商谈。十三弟,你怎么看?”

      一边说,雍正一边示意高无庸摆出地图。

      允祥盯着地图看了一瞬,喃喃道:“历史上乌蒙地区确实曾隶属四川,乌蒙提出这个要求确有一定依据。只是按照如今大清的行政规划,乌蒙与云南府治相隔六站,与四川却足足隔了十七个驿站。”

      雍正显然也想到了这里,黑眸盯着地图上的标记,蹙眉沉吟着。

      张晓在一旁默默听着,心道:清朝相隔七八十里才设一个驿站,乌蒙与四川相隔上千里,就算将来真的乖乖改流了,也是天高皇帝远,流官独力难支,还不是任由乌蒙人拿捏?!①

      而且,明明一封公文传递就能解决的问题,乌蒙偏要煞有介事地亲自派使节协商,一来一回好几个月,妥妥的缓兵之计。

      如今是冬月,云南虽然湿冷,却是一不多雨二无烟瘴。等到春夏之交再开战,正是烟瘴季节,鄂尔泰就算率领神兵,乌蒙有着天然屏障,想要负隅顽抗也不是不可能!

      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皇兄,臣弟以为此事……不可应允。”允祥思虑片刻,摇头给出否定答案。

      雍正挑眉:“十三弟的意思是,让鄂尔泰直接开打?”

      允祥摇摇头,他手指划拉着地图,认真地分析:“乌蒙虽明着说愿意顺应朝廷改土归流,但开出的条件却毫无诚意!”

      缓兵之计太明显了。

      雍正听出他的意思,负手走到阶下,来回踱着步子思考。

      允祥絮絮叨叨说了半天,最后抬目直视着雍正的眼睛,一字一顿说出他的结论:

      “乌蒙此计,意在拖延,以及挑拨。”

      雍正停下步子,微微颔首:“鄂尔泰与岳钟麒向来不和,如今兵临城下,乌蒙竟明目张胆地向鄂尔泰提出要归顺岳钟麒,挑拨之意确是再明显不过。”

      允祥微笑:“鄂尔泰既然连夜上了折子禀明此事,而非擅自出兵,便说明他看穿了乌蒙人的算盘。”

      雍正点点头,话锋一转,却道:“乌蒙人此计,出乎人意料。想不到苗族里竟是这般卧虎藏龙,朕倒想看看他们意欲何为。”

      言下之意就是要答应乌蒙人的要求了。

      允祥一怔,还欲再劝,雍正却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再多言。

      张晓看得默默摇头,十三爷,你还是太不了解雍正了——能用和谈解决的问题,雍正肯定不想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毕竟四爷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抠门皇帝呀。

      而且……

      张晓悄悄瞅了瞅雍正的脸色,心道,雍正千挑万选才挑出一个鄂尔泰放到西南主持大局,有鄂尔泰领兵,一般的苗族对上朝廷兵力,简直不堪一击。

      真正令雍正费心思的,是如何用最小损失换取最大的改流成果。

      除此之外,张晓觉得雍正还有一个没说出口的顾虑——乌蒙人不声不响,怎么突然就想出这么个一举数得的好计谋了呢,除非背后有高人相助。

      张晓顺着雍正的视线看去,地图上,无论是中甸还是乌蒙,都在苗族地区的外围打转。

      两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西南地区最深山连绵之处——

      那是连绘图人也许都没仔细勘探过的地方。

      西山族。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7章 57【已改】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