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第三十四章  思想培训 ...

  •   第三十四章  思想培训
      皇帝的命令一出口,下面顿时一片哗然。当然了,言官是朝廷中最大的一个群体。朱厚熜讨厌言官,所以只有左佥都御史一人,也就是夏言,右佥都御史一人,就是那个托儿。
      但是,这些无定员的官职,朱厚熜可以免于任命;有定额并且一定要填个差不多的,却是真的恐怖。
      经历,按律设一人,正六品,都察院经历司;都事,按律设一人,正七品,都察院;司务,按律设两人,从九品,都察院司务厅;照磨,按律设一人,正八品,都察院照磨所;检校,按律设一人,正九品,都察院;司狱,按律设一人,从九品,都察院司狱。
      这都不算什么,办实事的,朱厚熜养着也觉得心甘情愿。
      只是……
      监察御史,按律设……一百一十人……
      恐怖的数字……
      这才是,朱厚熜真正想要除掉的,那一群嘴巴……

      言官虽然只有七品,但也是能上朝听政的。听到这里,哪还有站得住的?关乎到了自身,言官们立即不淡定了,一个个跳出来了。千言万语,说的没别的,就是希望皇帝的突发奇想能够收回,不要让他们离开京城。
      如果办实事的时候,能够这么积极用命……不,那样或许会更糟……朱厚熜有些无聊的听着那些千篇一律的话,很想打个呵欠。
      这会儿打呵欠的话,那些一心只关注着自己将来的命运走向的言官们,大约是没有功夫再来弹劾礼仪问题的吧?朱厚熜微微抬起下巴,掩饰住自己眼睛里不耐烦的神情。
      事实上,就连那个上书言驻守太监一事的,也都在担心呢。
      只是我这个人呢……可不是容易说动的……
      朱厚熜轻轻挑起一边嘴角:“不必再言了,朕意已决。这个法子,该是最好的法子了。这么着,今日未时,都察院诸臣,入宫面君。届时有谁不愿往,再两说。”
      呵……我可是,打小就是个性格固执的人。有谁有自信能够说服我,那就试试吧……

      都察院一百一十个言官——当然现在并不满员,却也足有一百来人了——事实上都是养着充作笔杆子使——还是打嘴仗时候的笔杆子。平常的时候派不上用场,到了吵架的时候,他们是个顶个儿的精神。
      只是在朱厚熜面前,还没有谁敢擅自发言,顶撞皇帝。当然,这个人是夏言或者王守仁的情况要除外。
      所以现在言官们老老实实的站在了乾清宫的大殿里,垂着头垂着手好好的站着,没有一个吱声的。
      朱厚熜在心里点点头:我还不算是很失败的咯?起码皇帝的威严还是有的嘛!
      金阶下站着的,有胡子花白的老头,年纪大约都能够做朱厚熜(心理年龄)的父亲了。这些人恭恭敬敬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朱厚熜的虚荣心。所以他着实晾了这群他如今十分看不顺眼的言官们,只管喝茶。
      明代的茶杯是很小的,起码朱厚熜一直用的这些的确很小,也就能装两三口水。要是喝的快了,一口也就下去了。朱厚熜最喜欢的杯子是汝窑的雨过天青瓷杯,小小的,也就是三四十毫升的容量。但是现在他一点一点磨蹭着喝,居然也能让底下的言官们等得一脑门子汗。
      历来尊老的朱厚熜,这次也必须杀杀他们的威风了。言官们实在是嚣张惯了,就算是老人,也是能生龙活虎,开口大骂的老人,没必要太体贴了。
      喝完了茶,朱厚熜清清嗓子,开口道:“今日召诸位来乾清宫,朕有一言。朝会时朕言说,要指令诸君前往各督抚衙门监察,诸君却有分异。如今,朕便实言相告,免了诸位的疑虑,也好教诸臣明白朕的心意,努力办事。”
      眼光溜一圈底下的人,不管心里是怎么想,脸上都是一副认真听讲的样子。只要认真听就好,说服几个,就是几个了!
      “诸君今日一早也已经听了孙大人(就是那个做托儿的右佥都御史)的奏章了,也都知道朕是为了解决宦官贪鄙乱政之事,才属意各位,前往地方,监察事务。
      “驻守太监,原是为了监察地方势力,不致祸乱。而如今,他们却成了为害地方的罪魁祸首,朕着实心痛。但这原是祖宗成法,朕新君即位,也不好擅自改动,违了祖宗的意。又兼且驻守太监,并不是各个为祸,也是有好的。朕岂能因噎废食,便因为那一个两个败坏了驻守宫监名声的害群之马,就废掉所有的驻守太监?
      “然则,朕也并不能保证,撤除了今回犯事的太监,再派去的就一定是好的;如今规矩的,日后也绝不会犯事。是以,朕才想到,令都察院诸臣,下到地方,代理监察事务。至此,驻守太监便只有协理之权,不能擅自行事。
      “自然,到了各地,诸君仍属京官,不由地方督抚管辖,这也是为了避免督抚坐大,反倒让监察使者不能行使权力。便是到了地方,各位也不是督抚下属。朕特设各地检察院,御史以京官身份任检察院长,原先的各地监察使都划归检察院治下。检察院便是与督抚衙门分立的,各不相关。督抚衙门只管地方事务,检察院则理监察事宜。
      “官大一级压死人,这句话朕还是听过的。是以,但凡去往地方,担任监察院长,便任六品。外省不如京城舒坦,朕也算是体察了诸位劳苦了。”

      特设检察院,不归地方政府长官管理。这句话一说出口,朱厚熜看到有些人的眼睛,明显的亮了起来。
      与地方政府互不相干,权力独立,还能统率原先的地方检察势力,更多的人开始期待到地方去之后威风八面的日子了,偷偷向上看的视线都没有掩饰好。
      等听到升官的许诺之后,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再坚持留在京城了。上翘的嘴角,弧度都能让朱厚熜看清楚了。
      是啊,这个升官的许诺,才是最诱人的吧?在京城苦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也才做到了七品言官。如今的皇帝明显的不待见言官,做御史自然也不会多么好的前程。头上的主官,又是一心向着皇帝,没有什么杂念的夏言……
      不寻找另外的出路的,才是傻瓜!
      如果真的能够升官一级,就算是到地方,也没什么。天高皇帝远,才好生活嘛。再加上先前关于权力独立的说法……
      这就动心了。
      朱厚熜左手支起,扶着下巴,嘴角带笑。
      心动了,就好办了。自己愿意走了,还有谁能留下他们吗?
      既然是心甘情愿,那就怨不得谁了。不论是王守仁,还是夏言,总之脏水是不会泼到他们身上了。
      只是……你们以为,真的就只有好处吗?
      糖给了,接下来等着我的棒子吧……

      “只是……”朱厚熜拉长了声音,打断了下面一群御史们的美好幻想,“如今朕就要把丑话说在前头了。
      “记得年初派遣宫廷内侍前往地方驻守的时候,朕也是期待着他们能够奉公守法,专心做事。只是如今看来,却是朕一厢情愿。那些个犯事的太监们,不见得和朕一心,只想着办好差事。他们心里,私心可是重着呢。
      “都察院诸臣,说来都是国之栋梁,朕也是信得过诸位的操守的。可怕就怕,有哪一个到了地方,见多了纸醉金迷,花乱了眼,忘记了自己个儿的身份和责任,忘记了朕曾经在这乾清宫上如何对诸位殷殷期待,做下那作奸犯科之事,却是不美。
      “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就算是只有一个不肖的,也是让朕寒了心啊……如是,朕就打从头上掐断了诸位犯事的念头。既然是丑话说到前头,那朕就不客气了,这是警告了诸位——身为监察御史,如若有违犯律法,三倍处罚!”
      朱厚熜的脸色沉沉,下面的言官们也收起了喜色。机灵的已经做出了瑟缩的模样,显示自己真的是听进去了。
      只可惜……言语恫吓,从来都不怎么管用,所以……
      朱厚熜停了少许,让言官们都消化了自己刚才的警告,然后才继续说:“督抚诸员不得干涉检察院事务,诸位自然也无权插手督抚政事。便是督抚有差,不得理事,也必须先行上报,得批准才能行督抚事。
      “另外……风闻议事,朕素来觉得不妥。诸君只是一句话,轻飘飘的也落不下什么害处;但是于他人,那或许便是要命的事情了。就算是些许小事,也是坏了他人名声,或许积年的劳苦,就这么随着诸位一句不当的话,便灰飞烟灭了。是以,今后若无至关重要的证据,还是谨言慎行。诸位去到地方,须得每七日上一折,回报当地事宜。不论轻重,只要诸位觉得有必要,便可上报。只是记得,若要弹劾地方,须得有证据才可。
      “朕不拘你们找的是什么证据,人也好物也好,哪怕就是条狗,只要言之有理,事实确凿。只是,若是诬告,或是无端臆测,那届时对簿公堂,吃亏的可就是诸君了。
      “如此,为了地方督抚也有为自己辩解的机会,每月朕也会嘱他们上一折,回报当月事务。如若督抚折与诸君的有所出入,事小则罢,事大,朕便要彻查了。
      “朕虽年少,却是最好的时光,不缺时间。诸君若想犯一回试试,尽可以!”
      朱厚熜说着,站起来负手而立。眼神扫视下面的言官们,这回是真的有些畏惧了。
      或者有不信邪的?那就试试吧……
      礼部正在修订新的大明律,完全是按照朱厚熜的意思一点一点的在修改。驻守太监事项,宫廷内务事项,税务事项,田亩统计事项……当然,也包括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分立并驾,派往地方的事项,都是最先写出来,成为单独的律法的……
      新的法律,绝对不容许钻空子……
      朱厚熜不是后世尊重人权,几乎废除了死刑的政府。除了血腥的肉刑,对于那些做出了他所不能容忍的事情的人们,杀头,他还是很愿意批准的。
      再说了,现在西北仍然缺乏种树的劳动力呢……

      “当然,朕并不是信不过诸位,只是以防万一。再者,律法完备,我大明才能长治久安。有言道,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这才是正理。诸位身为朝廷命官,更应当为天下百姓表率。
      “诸位多年辛苦,寒窗苦读,历经磨砺,才如今站在朕的面前。诸君皆是有才有德之人,朕自然也放心将大明江山,安危要事,交由诸位。
      “天下士子,不都尽皆愿意效仿诸位,为天下奔波,一双利眼,监察天下脏污,见不平则奋起而斥之?多年圣贤书,读下来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在朝堂上大展才华,为了清正天下浩浩中华万民升平?
      “阶下众臣,身为监察御史,也算是得偿所愿了吧?
      “如此,便请各位勿忘己身职责。无论何时,记得自己是监察御史,记得这天下间广漠如斯,还有诸多不平事等着诸位言讨声罚。
      “钱财又如何?美色又如何?声名又如何?甚至于——性命又如何!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便应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庶人尚知耻,而况诸君?诸君学圣人言,读圣贤书,为大明臣,自当有所为,亦当有所不为!
      “朕犹记得,年初也曾有过这等场景。彼时朕在静怡斋送宫监出任驻守太监,当是时便有数人指天誓日为意,言道必当不忘己身使命,为天下计。虽则如今确有不能如誓者,然,毕竟还有坚守誓言,克己奉公者!彼宦官阉人尚且能用命效力,朕以为,诸君必然较之更忠于国,忠于朕,必不会令朕失望!”
      棒子之后还要摸一摸。激将法虽然是用烂了的,但是对于这些好面子的读书人,想必还是有用的,特别是当这些读书人都是些读死书的八股文受害者……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5章 第三十四章  思想培训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