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红薯 ...

  •   李月亮不知道村里人到底相不相信自家亲娘和嫂嫂们说的话,反正一路听过来,李月亮自己都差点相信了。

      相信自己就是当初做错了车跑去了南方,怕丢人就留在那儿打工三年后才回来顺便还离了婚的那个大队长家的闺女。

      也不知道亲娘和嫂子们啥时候统一的口径,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特别是跟村里人描述南边那边多么发达,有多少招人单位,说的跟亲眼去过那边见过似的。

      自己可只是跟她们大致描述了一下啊!李月亮反正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一行人等到了红薯地里,大家看她们要干活了,才想起自家也要干呢,此时觉得也说的差不多了,于是一哄而散的离开了。

      李月亮等人都走了,附近都是自家人,才偷偷问老娘啥时候跟嫂子们商量这么说的。

      张琴白了自家憨子闺女一眼,小声道:“你当你娘和你嫂子们傻啊!如果照实说,你名声还要不要了?以后还要不要嫁人了?反正也没人知道你这三年去干啥了,当然我们说的算。你没听我都没跟她们说你具体在哪个厂里店里干活吗,她们想找证据都找不着!”说到最后,张琴一脸得意的表情看着李月亮。

      李月亮回应她的是坚定的竖起的一个大拇指。

      亲娘和两个嫂子都被李月亮这一下逗的哈哈大笑。

      李月亮不自觉的也被带出了笑。

      小孩子们不知道大人们在笑啥,但他们知道现在大人的心情此时很好,于是也呼喊着笑着在地边跑来跑去。

      事后李月亮又想了想,再次佩服起亲娘和两个嫂子的英明决策。

      在这时候的乡下,离婚真真的是个稀罕事,乡下单身女子要不就是未嫁,要不就是寡妇。

      虽然因为大批回城的知青,使类似于“寡妇”这样的女子多了不少,但离婚对于一个女子而言真的不是啥好名声。

      因为李月亮从小就在这村里长大,村里的叔伯大娘大婶也算是看着李月亮长大的,不至于说一些多么难听的话。

      但要是再加上被人贩子拐,被黑店扣留三年,那村里人异样的眼神和闲言碎语是少不了的。

      虽然李月亮真的是从人贩子手里逃了,在黑饭馆里除了起早贪黑的干活,因为老板娘看的紧的缘故,真的没被怎么样。

      唯一的一次老板想使坏,还换来了李月亮的到来。

      但是,村里人不可能完全相信你的解释,捕风捉影,散播谣言都是七大姑八大婶最擅长的。

      就是没有也给你造一个有来。

      即使李月亮是从小在村子里长大的。

      李月亮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不至于被这点小事打倒,大不了离开村子随便去一个城市都能过的很好。

      但李月亮不能不为家里人考虑。家里人是不会随便离开这个他们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的。

      还有两个孩子还这么小,最容易受到别人言语的影响。

      所以,亲娘和两个嫂子的决定是对的!想明白后,李月亮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自己虽然见识多,但论在农村里生活的道理,还是比不上有经验智慧的老人。

      起红薯不仅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巧活。

      不会的人很容易把红薯扒烂,有经验的人起出来的红薯不仅完整,而且一耙子下去就能把整棵红薯都扒出来。

      亲娘和二个嫂子都是有经验的人,李月亮起初因为不熟练而扒坏了几窝,后来掌握了记忆中的技巧后,扒出来的红薯就很少烂了。

      二嫂看了后笑道:“别看小妹几年没干农活,手艺不差咧!”

      李月亮被打趣的也忍不住笑了。

      大人们一人一垄地起红薯,小孩子们就纷纷拿着一个柳条筐跟在大人后面捡红薯。

      捡红薯的时候,要把红薯身上的泥弄掉才放进筐里,大点的孩子如海子,小娟每年都跟着大人干这活,都熟练了。

      一边捡着红薯,还用手往下扒拉,看有没有漏网之鱼。

      小点的孩子则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也欢快的捡着红薯。

      李月亮起了一会儿红薯,回过头一看,自家两个正蹲在自己后面的田垄上捡红薯呢。

      再扭头一看,海子这孩子正跟在他奶奶身后捡着红薯,小娟带着自己的弟弟跟在他们的娘,二嫂身后。河子这孩子跟在大嫂身后。

      看了一会儿,李月亮扭过头来继续起红薯,不过嘴角却忍不住挂起了笑容。

      谁说孩子不知事的?其实孩子才最为敏感,有种小兽的直觉。

      不自觉的会跟在最亲的人身边。自己虽然和两个孩子现在还挺生疏,但李月亮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自家的这片红薯地是坡地,大概有半亩左右。

      四个大人连带着六个孩子干了半天,也才干了一半不到。

      看着头顶的太阳快升到正中央了,大家也热的不行,张琴就喊着收工了。

      李月亮用用袖子擦了擦额头脸上的汉,打定主意下次来干活要带个毛巾过来,擦汗遮阳都可以。

      两个孩子捡了半天红薯,此时都成了小花猫了,嘴边还有疑似红薯汁液的痕迹。

      应该说地里的六个孩子都有,大人又累又渴,孩子们也是。

      这不地里有现成的甜丝丝的红薯在吗?一个个孩子就把红薯身上的泥搓掉,然后随意在身上擦了擦,就直接上嘴啃。

      把皮啃掉,吃里面的果肉,既挡饿又解渴。

      小孩子都是有一学一的,起先大人们这么做,孩子们看着就学会了。

      常人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乡下孩子皮实,没几个因为这生病的。

      就是有几个脾胃不好拉肚子的,在村里人看来也没什么大不了,多拉几次,再多吃点东西,就又好了。

      李月亮起先看两个孩子这么吃是想阻止的,不过看其他几个孩子都这样,还有张琴和两个嫂子都没管,迟疑了一下也不管了。

      自己记忆力好似也这样干过,事后也啥事都没有。大不了以后去县里给孩子买点打虫药吃吃。

      记得后世有种叫宝塔糖的打虫药,据说口味像糖果,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

      大人们抬着筐里的红薯,孩子们拿着农具,一行人往家里赶。

      回去的路上,太阳越发照人了。不少村人也匆匆往家赶。

      这次总算没被拦着问话,一家人顺利到家。

      回到家后,李月亮立刻去舀了水洗了把脸。

      清凉的冷水扑在脸上,立刻把浑身的燥意给扑灭了几分。

      李月亮也不着急擦脸,任水珠挂在自己脸上,反正没一会就干了。

      又打了一盆水,招手把几个孩子喊过来,一个个给洗干净脸手。看着彻底干净了,才放过他们。

      把脏水倒了,换了盆干净了,看着喝水的亲娘和嫂子们道:“娘,嫂子,你们也来洗洗,洗了舒服点。”

      “唉,来了。”张琴笑着道。

      早在李月亮给孩子们洗手洗脸的时候,三个女人就注意到了。

      看着几个皮的不行的孩子老老实实的任他们姑姑给洗脸洗手,丝毫不敢闹腾的模样,看着怪稀罕的。

      李月亮不懂娘和嫂子们笑什么,但也没问,转身回到屋里,不一会儿拿出几个瓷盒出来。

      瓷盒挺大,大约300毫升左右,从外面看不出里面装着什么。

      李月亮给亲娘和两个嫂子一人分了一盒,道:“娘,嫂子,这是我在外面跟人家学的,用芦荟做的护肤品。你们每天洗脸后抹一抹,能够滋润皮肤,让脸不那么干起皮了。去地里干活前也抹点,多少也能防晒,长时候用还能美白呢!”

      张琴和两个儿媳妇手里拿着瓷盒,听着自己女儿/小姑子的话,一时间都有些懵。

      等反应过来后,三个人都一脸惊奇的看着手中巴掌大圆溜溜的白色瓷盒。

      “这真是你自己做的?瓶子看着还挺好看!”张琴一脸不敢相信的打开了瓷瓶,里面是装满了透明的清凉粘稠的液体,闻着有股植物的清香。

      “我都多大的年纪了,抹这干啥!你们年轻人抹就行了,我不用!”看着这挺似模似样的,估计效果还真的如女儿说的那样,张琴就把瓷盒推回女儿手上道。

      李月亮不由分说的再次塞给老娘的手上,看着她道:“娘,家里人都有,一人一盒。这真是我自己做的,南边有种芦荟的植物,里面的汁液能做护肤品,我在南边那边跟着学了做了几盒,用着效果还不错,就想着带回来给家里人用。”

      “更何况,您今年才五十,哪里老了。我在南边还看到四十多岁还生孩子的女人呢!您多抹抹这,说不准过一段时间咱们母女俩上街,说是姐妹都有人信!”李月亮抱着张琴的手臂笑着道。

      “你这丫头,怎么又说胡话!”张琴被女儿说的不好意思,但的的确确有些心动。

      女人不管年纪大小,就没有不爱美的,张琴也是如此。

      看家里三个孩子的长相,就知道张琴和李前进夫妻俩年轻的时候样貌不差,只不过乡下日子过得困难,又终日在地里劳作,才逐渐苍老了起来,但还是能看到年轻时候的底子。

      如今张琴被女儿这么一说,也忍不住心动了起来,手里拿着瓷盒有心想要,但又不好意思。

      转过头想看看两个儿媳妇,好家伙,人家早就洗完了脸,正抹着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红薯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