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秋季巡察 ...
-
御史台。
察院。
平荣像往常一样审理手边的案子,和他同样忙碌的还有同为监察御史(正八品上)的十几位同僚。他们的官级不高,正八品上,才堪堪比下县丞的职级高那么一点点,在大殷都城内的地位自然不用多说。
但御史台不像其他地方州县,这是归皇帝直接管理的中央机构,官级并不能代表一切。
况且,监察御史主管地方官员廉明清政,有很高的权限,所以平荣和他的数位同僚们通常都能受到远比品秩更高的尊敬和优待。
今天是和往常没有什么区别的平凡一天。
不过,中秋刚过,新一轮的秋季巡查又要开始了。
御史大夫万俟(moqi)慈下早朝后,来到察院,向大家宣读了皇帝诏令。
大殷国共计三府四十二洲一千八百六十四县*,今年需要实地巡察其中十二州三百七十八县,派出的专史称作廉察史,每州至少一人,总共约十二余人,均由御史大夫自行拟定。
“诸位监察御史,今年秋季巡察州县都是偏远地区,路途遥远,恐怕比往年要辛苦得多。”万俟慈收好诏令,一丝不苟的面容上没有什么表情,让人琢磨不透。
此次出行,至少三个月才能结束,要是遇上天气不好,或许新年也赶不回都城。
但秋季巡察要是查出大案子,负责案件的监察御史其仕途可就不可估量了,如果赶上龙颜大悦,越级提拔也不是没有先例。监察御史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所以纷纷自荐前往。
人群中,平荣则显得冷静得多。
他没有多大野心,平平凡凡的出身走到如今这个地位已经十分了不起,他既不追求升官晋爵,也不受功名利禄烦扰。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平荣只想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文案工作。
在这个刚正不阿、激情澎湃的队伍里,这位年轻的监察御史显然有些另类。
御史大夫万俟慈果然在这个时候注意到了这个另类的存在。平荣资质聪慧,为人细心可靠,是他非常满意的部下.
可惜作为监察御史来说,他毫无斗志,又怎么能堪重任?
于是大笔一挥,在启奏皇帝的折子上潇洒写下了“平荣”二字。
“平大人!”
“平大人!”
“平大人,再翻过那座山,咱们就到达知枝州了。”随行的一位亭长*拉开马车上的垂帘,手远远地指向好远的一座山头。
那座山看上去高耸入云,青松翠绿,风景如画,可是它在平荣的眼里简直就是地狱一样的存在。
自打他们从上一个州离开后,马车已经在泞泥的小路上行走了数个时辰,看上去恐怕还没走到一半距离。
“王亭长,休息会再出发吧。”平荣抬头看了眼一望无际的青葱山脉,“让马都歇歇脚。”
王亭长骑马走在队伍前列,听见平荣的话后,便叫大家都勒停了马。
加上雇佣的车夫,一行总共五人,两个亭长率马走在前面探路,平荣和随行的贴身侍童坐在马车里。
从他们离开都城后,晃晃悠悠已经走了一个半月,眼下竟然连知枝州都还没到,想想剩下的二十八个偏远县区,平荣忽然觉得自己晕车晕得厉害。
三小时后。
一行五人终于翻山越岭到达知枝州的边界.
这里竟然连写有州名的牌楼都没有,仅仅一块老破小石碑竖在路边,上面写着潦草的几个大字,用来告知路人此处已经是知枝州的地界。
朝廷每年都会拿一小部分固定粮饷用来修缮地方州县的牌楼和牌坊。
“看来这知枝州有得可查了。”平荣自言自语。
“平大人,我们现在往哪边走?”马亭长刚从前面探路回来,说道,“往前一直走,晚上就能到达州衙了。”
“先去县衙,”平荣决定改变行程,“最近的县衙往何处?”
“那边。”马亭长手指南方。
没一会儿,几人到达了最近的县衙。
说是县衙,这里倒不如用村落来形容,贫困的百姓们住在脏乱的棚草屋,大风一刮,就有无数稻草被吹飞,这些屋子在风中摇摇欲坠,尤为触目惊心。
见平荣等人的马车经过,当地居民眼巴巴地聚集在远处望着,眼里透露出些许羡慕。那马车的车厢比他们所住棚草屋还要结实舒适。
“停。”
平荣跳下马车,走到正在路边捡稻草的老妇人跟前,弯腰替她捡了一捆递过去,问,“老人家,这里是什么地方?”
老妇人直起腰,看了看几人装扮,说道,“这里是知枝州临埠县,几位是从外地来的?此处不宜久留,还是尽快离开吧。”
平荣问,“临埠县,县衙在哪里?”
“县衙?哈哈哈,县衙的那帮地痞流氓,原来你跟他们是一伙儿的!呸!”
平荣没见过这么粗俗的事情,反应不及,鞋子上登时被啐了一口痰。随行侍童见状连忙蹲下用袖子擦干净,“大人,这些地方食古不化,刁民众多,您还是先进马车吧!”
“老人家!”平荣喊住老妇人,“请留步。”
“你还有什么事?”
“你刚才说‘县衙的那帮地痞流氓’,这是怎么一回事?”
老妇人警惕地看着他,平荣连忙说,“我是御史台监察御史,奉皇命,巡察知枝州及下属各县。老人家,你有什么都可以说,若有冤屈,当今陛下自然会为你做主。”
“原来是御史大人!”老妇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喊道,“大人啊!你救救我的儿子吧,他被那群强盗关进大牢生死不知,我可怎么活呀?”
“你先起来。到底出什么事了?”
老妇人从头开始说起。
原来,临埠县官匪勾结,蛇鼠一窝,县衙与土匪互通好处,二者欺压百姓,致使民不聊生。
老妇人的儿子要去州衙诉冤,谁知半路被官兵拦住去路,随便安了一个罪名就押入大牢,现在已经被关了一个多月,是生是死都不清楚。
听完这段话后,平荣看了眼四周声泪泣下的当地百姓,忽然一股热流涌上胸口,呛得他眼角通红,不由握住老妇人沧桑的手,“我都知晓了,陛下也会知晓的。”
马车行驶在荒凉的官道上,此地虽然距离大殷都城遥远,但是村落依山傍水,适宜农田耕作,当地百姓原本不应该过得这么凄苦。
老妇人说每每到了秋收的季节,当地县衙就要差人前来讨要税赋。重税之下农户们连自己的温饱都难以得到解决,强盗土匪们还经常前来打家劫舍!那些土匪花钱买通了县衙,不受管制,当地百姓有冤难辩。
而平荣心中更为悲戚的是,此处官匪勾结已经足足持续了五年多的时间!
而御史台上一次指派秋季廉察史来知枝州,不过才三年前。
这其中意味着什么,平荣几乎不敢再想了。
“平大人!”马车停了下来,车厢外传来王亭长的声音,“咱们到县衙了,是否叫人前来迎接?”
“等会儿。”
侍童挑开马车门帘,平荣走下马车。眼前是一座气派恢宏的府邸,棕红色屋梁下两扇朱色大门紧闭,上头有数颗黄铜大钉,房梁下悬挂着金色的“临埠县衙”门匾。
平荣怒从中来,气急得很,不顾两位亭长的劝阻,两步便走过县衙门口的台阶。
县衙门外有四名衙役把守,见平荣擅闯,连忙横起长刀拦住他的去路,“来者何人?竟敢擅闯衙门?”
马亭长走上前,高壮的身躯瞬间给四名衙役带来了危险的压迫感,只见他从腰带间取出一块檀木令牌,举到几人眼前,那上头竟然刻着“御史台”三个大字!
马亭长大声呵斥这几个不入流的衙役,“此乃御史台监察御史兼廉察史平大人,奉大殷辰帝之命前来巡察。尔等还不退下!”
御史台!
四名衙役身份低微,连品级都没有,哪里见过这么可怕的来头,竟然吓得双腿直打颤,扑通扑通跪到地上,“大人饶命!小的们有眼不识泰山,行事莽撞,大人饶命!”
平荣抬手示意马亭长稍安勿躁,自己开口却也凶得很,“此处县令何在,还不唤其速速出来迎接!”
衙役连忙磕头称是,其中一人飞快起身,推开两扇大门,连滚带爬地往里头跑去。
平荣看向里头的大堂,大堂内屏风上画着山水朝阳图,宫阁上方悬挂“明镜高悬”四个大字。
与之相讽的是,台上用于县令审案的官阁却蒙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可见这小小的临埠县至少已经有一年半载从未有百姓申冤。
至于他们是无冤可诉,还是无处可诉,包括平荣在内的一行人心中已经有了各自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