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隐身与伪装》后记*4 ...
-
自暴自弃版后记:
整体而言,这仍然是一本不完善的文,也是我第二本字数破20万/30万/40万的长篇文。
第一本是武侠,高中和大学,磨蹭了三年左右,包括修改,然后才随缘发。不像这本,就算是写了一年。
篇幅跨度很大,我也发现了。以前一直觉得10万是我的坎儿,一旦突破了,就很有可能稀里哗啦——字数爆表,内容稀碎。当然,十来万字的文还是有的,另一本武侠啊,还有上一本的蘅椒啊。
这本还是开得太急,大纲的修改不少,还没有细纲,只是间断性的充满具体描写,再加上写长了没有精力,导致在第三卷后半部分开始就疯狂想完结。但是大纲还有很多没内容——于是就不过脑子了,节奏可能就乱了吧,没有斟酌,也不干脆。
自己有点嫌弃,但是我有坑必填,绝对不能太监。
虽然是没签,相比同类文读者也不多,原本也不存在更新压力的,但我还是良心作祟啊。
而且作者爱自家的亲娃娃。
这本整体剧情类型其实也有点模糊,说不上悬疑刑侦,也不算纯粹爱情,基本就是维护正义的路人,还有老夫老妻历久弥新的感情,渗透着人类的某些现实。
两位主角的身份其实都有些让人心酸的“偏”,不是警察的“合同工巡逻队员”,算不上传统意义的网安工程师。很难用几个字定义他们。
随缘进行吧。
让终点回归起点,我的老套路。
感觉从我小学试着写小说开始,十来年,基本都在单机,自闭挂在空间的旧文也有不少,除了冷圈同人在老福特的互动多点,从最初到如今的原创都是我脑补快乐,都是因为我想写。如果有幸有人愿意看,或许也是鄙人三生有幸。
下一本会多筹划筹划,多打磨,轻松向的,已经在专栏备着呢。但是我不确定过程中生活会给我多大影响。因为我可能一直是个低物欲的,精神兴趣过于广泛,不喜欢社交,偏偏精力不足的打工人。
是手指头停不下来,就是拿手机敲好累,但是路上又只有手机。
希望下一本能让我踏实下来。
万事随缘。
思考版后记1:落在乡村的笔墨
瓦燕子村一卷半的故事一开始没想写这么长,都是随着资料的阅读,越写越多。
我个人是从小在城市出生长大,非要说的话,也就去郊区住过几晚上;和家人去过几回南方老人家住的镇子,到山上梯田溜达过,沿着山路路过小村子;去武当山景区里,山脚的民宿住过一晚,但没去过真正的瓦燕子村这种地理位置的乡村,劳作也是几乎没有的。
没见过不代表不存在。
虽然有时候打趣会说“没看到就是没有”,但我很明白事实该存在就在那里,躲不开。
现在北上广多么繁荣,这一切就有多么像个幻境。人们蜂拥而至,本地人和外来者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家不是家了,或者跟风赚钱也好难。
城市与乡村其实是分不开的,彼此由产品和人牵系,共同组成着这片热情的土地。
华夏民族的血脉是从土地而生,祖先种植作物,面朝黄土背朝天,定居在这片土地上。乡村,城镇,城市,即使会成为历史,他们依然会延续很久。偶尔回头看看,希望过去养育着我们祖祖辈辈的地方也能与时代共繁荣,而不是从眼中消失。
我们共同面临着很多问题,经济,文化,细数种种,多如牛毛。城乡社会,理应是同一片土地上有着同一个幸福梦想的社会。
故事里的仅仅是同一个国家内。那么在更多的地方,城乡的差距更加悬殊。
有一个global citizen——全球公民的网站,高中的时候,我曾经注册过,发现那一年埃博拉再次爆发,稍微研读了一些内容,了解到大量被忽视的热带疾病(NTD),有从事公卫的打算。但是报志愿的时候没有报预防医学,也没有兽医之类的,可能是我没有拯救世界的自信,还有社恐。
(注:不建议盲目捐赠,我无法确认其资质,仅仅当做练习英语和了解世界。)
大学的时候我也有看过些传染病、病毒、寄生虫,人兽共患病的书和剧,贫穷与疾病是个死循环。(强行搭讪主角的作者:是我了!)过剩的牵挂还是追得太远了——人这辈子的太短。可能我这个废柴能做的,只是把这些展示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让有能力的人去实践吧。
生活在物质丰富的城市中,总操着世界和平的心。
文章中是乡村,实际上是想代指一个又一个角落。
知道得越多,就越绝望。
没有真正的公正,不存在资源的均等。
做人很累,但生活仍要继续。
慢慢来吧,会越来越好的……
多么无力的一句话啊,却支持着不知道多少人继续踽踽前行。
思考版后记2:网络、骗局、人心
网络是把双刃剑,尤其是对于分辨能力有限,心智成熟不够的人——这里我没有用年龄和地域做任何区分,因为任何人都不能有自信说不会被欺骗。
原本的设定,第三卷会以网络的案子为主,大致上是三个:利用中间人攻击察觉威胁的“酒吧”章,从名义上的校园霸凌到网络暴力的“一切顺利”系列,还有涉及网贷网赌杀猪盘的“探望”之后。
当然,第一卷的暗网拍卖,后续第四卷也有涉及直播欺骗的假明星,疫情期间人肉搜索的。毕竟我们现在的生活几乎离不开网络——除了有些地方是真的很难上网。有些内容不能细写,我也不太会写,没用过tor也没师父带,也就提笔粗略带过。
人有欲望,就有漏洞。
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人就是最大的漏洞。
《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who am i)这部电影用烧脑的社会工程学展现了人只愿意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偏见。
在这种偏见的指引下,人们很容易就落入圈套。不论家财万贯的富翁,或是身无分文的穷人。不论学富五车经验丰富的人物,或是纯洁无瑕的初生牛犊。
所以没必要去嘲讽受骗上当的人,我们只能尽可能的防止自己被骗,看看反诈的文章,了解他们的手段,谨慎行事。
不把网络当恶魔,也不要把它当天使。
工具与渠道,它的正义与邪恶最终取决于人。
思考版后记3:彩色的多元世界
本来是想写甜甜的爱情,后来发现还是有想写的东西,决心再一意孤行一把。
毕竟每个人看到的不一样,经常也会惊讶于别人居然不知道这件事,而我能做的,是将我了解到的世界讲述出去,让更多人知道。
专业名词,貌似是知识势差和泛在学习吧。
整本的策略大概是:感情线贯穿,婚后生活日常撒糖,以追光为目标,剧情跟大纲步调走,不过多迎合,随时在大纲基础上增加现实元素。就算时事的热度过去,也记得曾发生过,曾思考过。
或许会发现文中有很多新闻热点,或者是少数群体的内容,特别是在村子里的种种,但不代表瓦燕子村里的事只会发生在那里,它们也有可能会发生在农村,城市,国内,国外。只要换一个身份,换一个名字。
也许会有人说,我们尚不能衣食无忧,如何去关注边缘的颜色?
个人之力有限,不奢求所有人去实际帮助,但要知道我们身边存在着这样的人,哪怕有心无力,也要正视存在的意义,偶尔作为普通人,想想同一个世界中的另一批“普通人”。
世界是彩色的,在光亮下拥有拥有绚烂的颜色。
万一碰到他们在阳光下踽踽独行,请收起制高点的同情与怜悯,把他们当做普通人善待。
我并不比任何人高贵,但我有自己的坚持。
我始终认为,每个人生而为人,应该拥有人的尊严,人的底线,人的欲望,人的体验,而不是被外界贴上标签,成为被践踏、被捧高的理由。
每个人都会发光,只是需要时时擦拂,不要让厚厚的灰尘将他蒙上。
当然,每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我不强求太多,自己也完全不是精力旺盛的人,既然文都写了,随缘便是。期待观者有所触动。
愿微弱的光芒依旧绽放,黑暗并不是人间的终点。
热爱自己,热爱生活,热爱世界。
看到光辉灿烂中的彩色世界,听见喧嚣或安静之中的细微声响,感受到四季冷暖与温度万千,嗅栀子、柑橘、辣椒、尘土、汽油、腐木、铁锈,衰败与盛开交织的气息。
美好与苦难并非冲突,而是世界太大,我们接触到的实在有限。
在多元的世界中,若能寻找到自己的一隅。愿意做刀笔吏也好,或者做只爱晒太阳的猫也不错,亦或是找到一个足以真心相待的“宝宝”共度余生,无畏风雨,无畏虻蝇。
各位,诸事顺遂。
by 云冲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