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七章 盂兰节 ...
-
宁采臣愤愤地关上窗户,随即往床上一倒,躺了半天却再也无法入睡。心中暗暗咒骂了燕赤霞几句,爬起身来,忽然想到了什么,于是卷起裤脚,只见他小腿光滑白皙,竟似女子的腿一般。宁采臣面有困惑之色,卷起了起了另一条裤腿,但见两条腿一般的白滑光整,哪有半分疤痕瑕疵?
“明明记得被蛇咬了,怎么会……”宁采臣说着放下裤脚,摸了摸头,又拿起一旁的书箧,从里面找到那本被雨淋花了的账本,翻了翻,说道:“反正看不清楚,干脆自己填算了。”说完便拿出笔墨,若有其事地在纸上写了起来。
宁采臣在来金华的路上已经将账本翻了好几遍,此时填起来依稀还记得一些,再加上自己即兴发挥,只见他挥笔如行云流水般,不一会儿便将账本填了一大半。
宁采臣看了看账本,笑了笑,似乎对自己的佳作颇觉满意。又蘸了蘸墨,刚欲下笔,却听楼板下面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
宁采臣心下疑惑:这个地方似乎很久没人来过,下面屋子的门上却又挂着一把新锁,真是古怪之极。接着又想到了燕赤霞,心想那把锁应该是他挂上的吧?然后摇了摇头,似乎这里的一切都没有这个道士古怪。于是抛开杂念,继续填写着账本。
那楼下的嘈杂之声却是更甚,宁采臣将盖在楼板大洞上的门板推开,朝下看了看,下面漆黑一片,什么也见不着。宁采臣心道:大概是老鼠吧,能发出这么大的声响,肯定是只大老鼠!然后点了点头,觉得自己的猜测很是在理,欣喜忘形之下,一不小心将身旁的砚台打翻,滚了两下,落入楼板的洞口中。
“啊……”宁采臣轻呼一声,掀开门板,搬起木梯放入洞中。只听“吱……”的一声,却是那木梯正好落在了下面爬行的僵尸身上,压的那僵尸痛呼不已。
“果然是老鼠!”宁采臣放好木梯,便小心翼翼的爬了下去。底下的僵尸闻到的宁采臣身上的活人气息,一个个都爬了起来,朝着宁采臣的方向缓缓行来。又是“吱……”的一声,却是宁采臣落地时又踩到了那只被压在木梯底下的僵尸的枯手。(倒霉的僵尸。)
“好黑啊。”宁采臣自语道,走了两步,随即俯下身子摸索起来。恍然不觉身后的一具僵尸伸出如曲勾般的手指,正抓向自己。
“啪!”的一声,原来是木梯底下的僵尸挣扎着爬起,致使那木梯倒下不偏不倚的刚好砸在宁采臣和他身后的僵尸身上。木梯先压倒宁采臣身后的僵尸,再落在宁采臣的身上时力道已大不如之前,故而宁采臣只是哼唧两声,除了眼前金星乱冒到也没有受甚重伤。
宁采臣揉了揉后脑勺,心下暗呼倒霉;这下面伸手难见五指,湿气又重,实在不愿多待。不经意间见到不远处有微光传来,却原来是窗纸历经风雨日久而腐,当即摸索着爬了过去。
宁采臣推开破败的窗户,屋外的光顿时洒满了这狭小、潮湿的地方。宁采臣深吸一口气,只觉心中抑郁之气与屋中腐朽之气一般去了大半,不由得心情大好。却不知自己方才已是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
阳光照在宁采臣身后的僵尸身上,只听得嗤嗤声响,僵尸的尸身上升起了淡淡的烟雾,不断有黄水自僵尸身上流出,瞬息间那些僵尸俱都化作脓水,发出又焦又酸的臭气。宁采臣闻到这臭气,皱了皱眉头,回头见到地上的一滩黄水,大是疑惑,又见黄水中有个黑色的事物,不是自己的砚台是什么?
宁采臣拿起沾满黄水的砚台,只觉腥臭之气斥鼻,真是闻之欲呕。出了屋子后用水将手洗了一遍又一遍,直洗得双手通红方停。
填好了账本已时近正午。宁采臣吃了两个野果,仍是饥饿难当。于是拎起书箧,带着账本,再次前去集市客栈要账。
市集上仍是人来人往,不时的仍传来捕快们“不要走”的呼喝声。街道的两旁挂满了绣着“盂兰盛会”的布条,宁采臣这才想起今日已是七月半了;想起以往在杭州老家时,每逢盂兰节(注一)时家家必备莲蓬、藕、老菱等时鲜食品,供奉祖先,自己小时候还经常偷吃祭祖的素馄饨,那时最有趣的便是看神功戏和烧街衣了。后来父亲死后,家道中落,每年一到七月便盼着街坊派发“平安米”。念及此处,宁采臣心中又是甜蜜怀念又是满怀酸楚,真是百感交集。
“那……那不是去兰若寺借宿的那个书生吗……”人群中不知是谁说了这句话后,宁采臣便觉四周立马投来无数目光,但见众人眼神中满是质疑、不可置信之色,隐隐传来窃窃私语“他怎么没死……不可能啊……”“他真的去过兰若寺?莫非……”“不会吧……”
宁采臣一时不知众人是何意图,过了一会儿,见众人仍是聚在自己周围指指点点,心下不悦,于是朗声道:“各位,借过,借过……”众人闻言,立马让出一条道来,直到宁采臣进了那家客栈,始终是紧随在他身后。
悦来客栈。
“你……你真的在兰若寺住过?”客栈老板捧着账本,满脸惊疑的盯着宁采臣。
“当然了。”宁采臣接过账本,回头看了看自己身后低声议论的众人,又转身对客栈老板道:“老板,账本上写明了七十两,你该付了吧!”
客栈老板“噢”了一声,似如梦方醒,在帐台内抓了一把银子,递给宁采臣道:“拿……拿去……”
宁采臣接过银子,谢了声,却从手中的银子中拿出两锭碎银,道:“你多给了二两,还你。”说完便走出了客栈。
客栈小二端了盏茶,见老板盯着门外发呆,唤道:“老板!”却见老板“啊”的一惊,见是小二阿根,于是喝道:“吓我一跳,你找我干什么!”阿根捧着半碗茶水(还有一半撒在了地上),兢兢战战的道:“我……我也吓忘了……”
宁采臣要到了账,心中自是欣喜。正走在大街,忽的一阵风起,耳边唢呐声响,伴随着声势浩大的唱哭声缓缓而来。宁采臣抬眼望去,漫天飞舞的纸钱后面,却原来是支送丧的队伍。
但听那买路送灵的阴阳道士一边撒纸钱一边唱到:“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知少踟蹰。”乃是一般百姓出殡时唱的挽歌《蒿里》。这些送葬的队伍中,除了那扶灵男子和队伍后面的女眷,其他众人哭声虽大,面上却不见悲痛神色,显是丧者家属花钱雇人替死者哭丧。
宁采臣正觉好笑,忽然心中一动,目光直直的盯着队伍中的女眷,口中喃喃说道:“是她,她怎么在这……”女眷当中,那一身白衣,秀发云鬓的美貌女子,不正是聂小倩么?宁采臣见送葬的队伍渐远,当下唤道:“小倩!小倩!”但见聂小倩头也不回,跟着送丧队伍远去。
宁采臣又唤了数声,见聂小倩仍是不闻不睬,跟上了两步,唤道:“小倩!你听到我叫你了吗?不要走啊!”
周围众人顺着宁采臣的目光看去,但见除了送殡的队伍那还有他人,当即面面相觑,相顾愕然,心中均道:“这书生当着古怪的紧,怕是中了邪吧。”忽然有人说道:“该不会是白日见鬼吧!”众人一听,轰然散开。
便在此时,人群中传来一声断喝:“谁叫不要走?”随即又有人道:“哪里叫不要走,哪里就是有通缉犯,追!”众人一听此话,吓得比见鬼跑的都快;接着便见到一伙捕快冲入人群,喝道:“不要乱跑,让我看清楚你们每个人的样子。”
这时捕快们看到了前面的送葬队伍,于是追了上去,喝问道:“喂,叫你们别走!听到没有!”送丧的队伍见到持刀的捕快们,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了刀下亡魂,吓得四处逃逸,一时间纸钱、纸人、唢呐乐器之类的物事丢的到处都是,场面混乱不堪。
宁采臣苦笑一声,忽然眼前有什么事物飞了过来,顺手一接,见是一个纸人,便又随手抛开;不料那纸人砸到了一个捕快的身上。那捕快大怒,一把抓住宁采臣,看了看,觉得不像是通缉犯,恶狠狠地啐了一口,用力的将他往地上一推。
宁采臣爬了起来,觉得这捕快当真是蛮不讲理,但又不敢上前理论,便只好忍气吞声了。又向人群中看去,见已看不到聂小倩的身影,心中虽然惦念,却也不想再这是非之地多留。拍了拍身上的灰尘,但觉饥肠辘辘,于是走进了附近一家面馆,点了碗阳春面。
“客官,你来的真巧,你要再晚来一会儿,小店便要打烊了。”店内的伙计一边收拾一边说道。宁采臣点头示意,知道今日中元节所有的店铺都要关门给鬼魂让道。
不一会儿面上来了,宁采臣吃了两口,忽然想起那日在街头看到的那副《美人浣发图》,不知那丹青铺现下是否已经关门。心中惦记着那幅画,于是狼吞虎咽,三两下便吃完了面,结完帐后便即前往丹青铺。
丹青铺的老板整日价无精打采的摇着手中的羽扇,见到有人进了店铺,正欲上前招揽生意,一抬眼见到是宁采臣,鼻中轻哼一声,道:“得,品位高、身份低的人又来了。”当即如上次般将所有的画都转了过去。宁采臣见状,真是哭笑不得,于是唤道:“老板……”
老板回过头来,没好气地问道:“你又来做这么啊!”宁采臣要到了帐,自然豪气顿生,说道:“老板,我昨日见到的那幅《美人浣发图》在哪?我要了!”说着从包袱中拿出钱来。
那老板一见着钱便双眼放光,答道:“嗯,有钱了,也就是身份高啦!别急,美女洗头那幅画我立刻就找给你!”说完又将那些画都又转了过来,宁采臣向那些画看去,但觉那些画均系出自俗手,于是便不再多看。转身见那老板将画翻得满地都是,便问道:“老板,你在干什么啊?”
老板抓了抓头,做沉思状,道:“没有理由啊,那幅画一整年没人要,怎么会找不着呢?”说着一拍大腿,道:“这位公子你明天再来,我一定找到给你!”
宁采臣道:“好,那我明天再来。”说完避开地上的画儿,小心翼翼的走了出去,走时却仍听到那老板兀自念道:“怎么就找不着呢?”
此时大街上的店铺大抵都已关门,大街上变得冷冷清清,街道当中,每过百步便见有人正摆放着香案,香案上摆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宁采臣隐隐听到钟鼓声响,心想大概是祭祀仪式开始。眼见天色不早,想起昨夜林中遇狼的遭遇,好不容易找到店铺买了灯笼和一些干粮,便往兰若寺中赶去。
注一:盂兰节,即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俗传上元节为人节,中元为鬼节,又称七月为鬼节。此俗由来已久,[唐]韩鄂《岁华纪丽》说:“道门宝盖,献在中元;释氏兰盆,盛于此日”。俗传农历七月初十开鬼门关,各家之死鬼均放归回家,与家人团聚,俗称“冥府开禁,鬼魂过年”。谚云:“七有半,鬼乱窜。” 在民间称为中元节、鬼节或七月半、麻谷节,是祭祀祖先、祭拜孤魂野鬼的日子。这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在中国,最早举行“盂兰盆会”的是南北朝时以笃信佛法著称的梁武帝;到了后来,盂兰盆会依然盛行,只不过渐渐地由供僧转变为施鬼,目的是超度死去的亡灵。宋代以后,三教逐渐融合,佛、道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默契,其实,盂兰盆是梵文“ullambana”的音译,本意是指“救倒悬”,佛经上说亡者的苦有如倒悬,应尽快解救。由于汉文佛典使用汉文,因此也产生了望文生义的解释,认为“盂兰”为倒悬意,“盆”为食器,这一说法虽然不符合梵文的情况,但由於在汉文佛教界广为流传,故至今仍存在这样解释的情况。
附:盂兰节由来:在中国,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分别是佛教方面和道教方面的起源。佛教中“盂兰节”出自佛经《目连救母》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道教中全年的胜会分开三次举行。在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而七月十五日便称“中元”,最后十月十五日举行的称为“下元”;三个合称为“三元”。道教以上中下三元合天地水三宫,天宫赐福、地宫赦罪、水宫解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