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0、终章(10) ...

  •   等黎豫来到正厅,襄州以当地世家杨氏、盛氏两家为首,伴着从前几个地方官员、乡绅、耆老皆已经恭恭敬敬地跪了一地候着他。

      因着众人不知黎豫是何等心性,只从祯盈十七年登州檄文的描述及成祯帝在位时那场事涉一十八名朝臣的谋逆大案中猜测黎豫当是一个心机深沉手段激烈之徒,是以一个个噤若寒蝉,同时又忍不住好奇之心,想瞧一瞧如今手握天下的这个少年,到底是何等风姿。

      黎豫将这群人的小心思摸了个明明白白,等入了正厅,他便直接自顾去上首落座,请众人起身后,耐着性子将一杯清茶饮尽,才不紧不慢道:

      “黎某初到襄州,劳动诸君前来,有几桩事,要聊一聊。想来现下京畿的情况,诸君皆有耳闻,就不必黎某赘述了。”

      襄州众人早在来时就已经互相勾兑过,襄州以杨氏为尊,杨家主杨铭率先开口,表明态度,“先时南蛮入侵,若非晋王殿下带领禁军奋勇杀敌,襄州必然不能保全。听闻北境与西境同心一体,主君起兵一为驱除鞑虏,再为替殿下报仇雪恨,此番襄州愿投入主君麾下,共同御敌,为殿下讨回公道。”

      有郭晔亲率西境铁骑驻扎襄州,襄州众人投诚的局面早在黎豫意料之内。只不过,黎豫是务实之人,来见众人是为着敲定襄州军政要务,杨铭几句表决心的空话于他而言是万万不够的。黎豫面无表情,又将目光投向下首左边的盛氏。

      襄州众人先时猜测黎豫南下,不过是诸州转转。本想着几句话把人糊弄过去,等人走了,军队撤了,天高皇帝远,大成京畿拿他们没办法,他们也不信这个从登州那种穷乡僻壤走出来的山野小子就能对他们怎样。可眼下的局面超出了他们的预料,盛世家主盛历一眼便瞧明白黎豫的不满,发现他比自己想象中要难缠,一时之间拿捏不好分寸——承诺少了,怕得罪黎豫,承诺多了怕回去落襄州其他世家埋怨——只得继续和稀泥道:

      “杨兄所言,亦是盛氏之愿,不论主君有何差遣,襄州上下定然赴汤滔火,在所不辞。”

      襄州地处边陲,资源贫瘠,人才凋敝,商贸亦不发达,即便是这样,这些年来在南境能有一席之地,证明襄州在座的这些头目不是泛泛之辈。黎豫知道光靠口舌之辩,事情永远推不下去。拿下京畿的那一刻,他便暗暗发誓,他不会重蹈大成覆辙,他们师门四人,先生和两位师兄没做成的事,他一定要做成!

      黎豫将茶盏往手边的几案上不轻不重的一放,冷冷道:

      “既如此,官制如何定、府军如何留、察举如何选,商贸税收、盐铁茶粮、河渠军械都该有个章程,就劳烦众位给个准话,先时肖参知南下,虽未抵达襄州,但改革方案显然已呈送诸位过目。”黎豫说到此处,觑着众人脸色,起身踱了两步,又轻飘飘接上一句:

      “对了,忘了告知诸君,黎某与天泰帝、先朝肖参知系出同门,乃大儒郁弘毅关门弟子,所思所论一脉同源,众位可明了?”

      黎豫口中轻飘飘一句话,落在襄州众人耳中不啻一声惊雷。他们没想到,黎豫身为继任之主,竟然要延续亡国之君尚未推行下去的政策,关键那些改革皆会动摇世家根基,一个个瞬间变了脸色。

      “主君,天泰帝乃大成亡国之君,怎可再用其改革方案,此事万万不可,还请主君三思。”杨铭仗着杨氏力强,率先开口。

      黎豫不恼不怒,面色淡然地瞧了杨铭一眼,不徐不疾道:

      “大成亡,非亡于改革,乃亡于迟于改革。此外,望诸君知晓,改革之事并非黎某征求诸君之意,告知而已。若今时今日,黎某还要像前些日子若素师兄改革那般委曲求全,黎某还有何面目面对南下的四十万将士。”

      此言一出,众人面如金纸。四十万雄兵盘踞,别说一个襄州,就是整个南境,也早已成了黎豫的囊中之物。他们此刻才明白,这个从登州出来的黎氏庶孽,远比京畿穆氏要强硬,而今日,纵使他们巧舌如簧亦恐无力回天。

      黎豫踱回上首,气定神闲的落座,微微一笑,“此时此刻,黎某还愿意坐在此处与诸君深谈,足见诚意,不知诸君意下如何?”

      盛历与杨铭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明白了黎豫未说出口的后半句,若众人敢有异议,等郭晔荡平了楚州,襄州就是下一个众矢之的。杨铭咬着后槽牙,朝盛历点了点头。盛历会意,起身对着黎豫拱手恭敬道:

      “襄州上下愿从西境官制,世家不设府军、不涉政、不干预察举,人才选拔皆以京畿为准,不敢擅专,盐铁归公,粮食愿服从中央调拨,襄州不涉河渠军械,将来若京畿有命,襄州无有不从,至于商贸,还望主君能给襄州留一份自治之权。”

      黎豫点了点头,“准,中央和地方财政二八分成。”

      这样的分成比之成祯帝、天泰帝在时的四六分成已极为厚道,众人见还算有利可图,瞬间松了一口气,厅内气氛比方才缓和不少。众人见最最棘手的事已经尘埃落定,又开始有一句没一句同黎豫套着近乎。

      黎豫耐着性子周旋着,待聊得差不多了,方将压在心底许久的问题抛了出来。

      “黎某初来乍到,对襄州风土人情不甚了解,不知诸君可知襄州有何处可称得上是虚无、混沌。”

      虚无?混沌?道家之语?

      厅中众人面面相觑,心中泛起了嘀咕,传闻中这位西境主君博览群书,却没听过他还有求仙问道的心思,难道古往今来,登顶人极的帝王都免不了要走上修仙的道路?

      虽说众人心中泛着嘀咕,但黎豫有问,他们不敢不答,又不知该如何作答,最后只得将坐在末席的一位须发尽白的老者推了出来。

      老者年逾古稀,乃襄州有名的大儒,虽出身不入流的世家周氏,但因着学识广博广收门徒被众人尊称一声周老。周老捋了捋下巴上的白须,想了想才道:

      “有诗云,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主君所言混沌、虚无之处,若从书中所寻,当为闵州岳阳,不在我襄州地界。”

      抛砖引玉的一句话让众人活跃起来,跟随盛历前来的盛氏嫡子盛疏道:

      “若依着周老所言,襄州还真有一处。”

      黎豫闻言,眼睛一亮,“何处?”

      “此处向北百余里,地处甘州、荆州、襄州交界处有一瀑布,瀑布下为溪流,瀑布落下处,云雾缭绕,虽无岳阳楼壮观,水汽氤氲处,眼前皆白,目不视物,或可当虚无混沌来解!”

      “好!”黎豫感激地瞧了他一眼,赶忙示意卓济,让他拿出随身的地图,在盛疏的指点下标注出方位。

      众人见黎豫这般重视,亦搜索枯肠,妄图找到点什么沾边的。

      “主君!我还知道一处!”说话的乃是跟着杨铭来凑热闹的杨家幺儿杨枝,“此处西南五十里,跟楚州搭界处,有一道观名为九阳观,前些时日来了个老道士挂单,得了处所,被他改名做‘虚无斋’。”

      黎豫有些哭笑不得,他虽不通六爻之术,却也曾经在郁弘毅处略有涉猎,知道六爻以象断事,虚无、混沌乃卦之象,非指具体地名。不过,他不忍拂了杨枝的好意,也让卓济记了下来。

      这一下不得了,为着在黎豫面前表现,众人但凡能想得到的、沾点边的,通通跟倒豆子一样往外讲。甚至有乡绅连前日从滇州回来,路上做了个梦,梦到鬼打墙,还要硬往上凑,非要卓济也记下他做梦的客栈,搞得卓济哭笑不得。

      黎豫一见失态愈发离谱,知道这些人实在给不了什么有用的信息,起身告辞。走到门口时,见跟在周老身后伺候的一个后生怯怯地瞧着自己,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你还有事?”黎豫怕是自己先时面色太过冷硬,吓坏了孩子,驻足,自觉地放温了语调。

      那名后生轻轻撕了撕衣角,嗫嚅道:

      “主君若是要去这些地方都不打紧,千万要避开城东南二十里的馒头山,那山上有山匪,盘踞多年,凶悍的很,莫伤了主君。”

      黎豫闻言,转头看向杨、盛二人,眼中探寻的意味明显。

      杨铭生怕黎豫怪他们御下不力,又怕黎豫在襄州地界上有个三长两短,他们没法跟那四十万铁骑交代,赶忙解释道:

      “主君莫要生气 ,襄州地广人稀,又多山地,山匪横行霸道惯了。几十年来咱们几家凑了不少钱去剿匪,浪费银钱不说,还伤了不少兄弟性命,却收效甚微。主君且听他一句,避着些,若是遇到了,给些银钱保命就是了。”

      “好,知道了。”黎豫揉了头眉心,转头出门,边走便吩咐卓济道:“记下来,等打退南蛮拿下楚州,让大帅平了那个山头再退兵。”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70章 终章(10)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