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6、第76章 ...

  •   白蔡神识“看了”一眼书信,信里面大概的意思就是他已恢复记忆,感谢穆家这些天的照顾。

      他本应该当面道谢的,奈何家族里有非常重要的事儿需要他去解决,等他忙完家里的事情,到时候会当面谢谢穆家人对他的款待。

      白蔡看完书信顿时心花怒放,她有些含糊的想:自己这是已经把气运之子的命运改变过来了吧?

      阿清的离开没有对穆家有什么改变,穆家人还是按照昨天的计划,决定今天坐马车回穆府。

      一家人和走时一样白蔡和母亲坐马车,剩下几人骑马回程,只不过车里多装了好些庄子里种出来的特产。

      回家的路上,白蔡还感叹这次出来的时机可真及时,不仅救了人,还帮着他改变了命运,更重要的是她会得到好多数不清的功德,越想她心情就越好,甚至还高兴的哼起了不知名的小调。

      穆母看着宝贝女儿自己在那自娱自乐的高兴就问她:“雪儿在高兴什么呢,能不能和娘说来听听,也让娘高兴高兴?”

      “娘~我这是心里高兴,咱们出来都半个月了,我有些想家了。”

      白蔡不可能跟穆母说她的真实想法,只能一本正经的瞎说,不过她还真没撒谎,她在穆府待久了还真有些想的慌。

      “是啊!我们在庄子上一呆就是半个月,我也有些想了,马上要回去了心里是得高兴。

      不过回家你可不能像在庄子里那样疯玩了,得好好学学规矩。

      女子嫁人后在婆家不容易,你不能到别人家什么都不会,到时候爹娘不在你身边有你哭鼻子的时候。”

      穆母爱怜的摸着女儿的头发越说越担忧,想着回家后她得给女儿找个好点的教养嬷嬷,以后她不在女儿身边,有嬷嬷跟着提点女儿,她也能放心一些。

      白蔡不知道穆母的打算,她现在心里一边吐槽古代女子悲催的生活,一边嘴上答应穆母“回去一切都听娘的安排。”

      回府马车拉的东西有些多了,赶路的速度慢了好多,一家子到家时天已经黑了。

      穆家人赶了一天的路也都有些累了,到家就洗漱,饭都没吃直接去休息了,留下穆府的管家吩咐下人,把从庄子里拉回来的东西都一一收拾妥当。

      回到穆府白蔡恢复以往的平静生活,没有因为阿清的离开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过了半个月她的苦日子来了,穆母自从庄子那回来,就花时间给她找了两个嬷嬷教导她。

      她每天都要学习这个时代女子必须要懂得“三从四德”和“五轮”“六礼”

      所谓“三从四德”,其实就是三种道德关系和四种品德。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从最早是在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复传》里出现的,而四德则是《周礼·天官·九嫔》。

      三从四德,虽为我们现代人所诟病,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它对我们每个家庭的影响仍然存在。

      “三从”意思是说: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

      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

      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顺从、跟从”之意,而是“辅佐、辅助”的意思。从而也体现出在一个家庭中,女子的重要性。

      相对来说“四德”就更为清楚明了:德、言、容、功。

      第一是人品和道德,第二是言谈和知识修养,第三是相貌的端庄稳重,第四治家之道。

      品德是人的立身之本,言谈是人的修养,相貌则是人的外表,治家则是人的能力问题。

      比方说当家祖母光有相貌,不会整理家中一切事物,这都是不行的。

      四德里面着重强调了一个人的内心美。

      女性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扮演的都是幕后英雄,谁不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品德良好,贤淑端庄的妻子呢?

      这些条条框框的要求把女人变了个样,男人们是高兴了,而学习这些的白蔡每天则是“惨不忍睹,”她光听嬷嬷每天一个时辰的教导,她的头都快“大”了。

      “五伦”,又称“人伦”,是人与人之间基本的道德关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孟子滕文公上》中说:“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认为: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人类社会就是一张覆盖的网,由这五种关系编织而成,为人处世都离不开这五种关系。脱离这五种关系的话,那你将一事无成。

      “六礼”指的是什么?

      六礼,是古代的婚姻礼仪,以六礼为代表的婚姻礼仪,是古代婚姻礼制的主干,在我国延续了2000多年,至今仍在延续。

      “六礼”,早在周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六礼的名称分别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即男方派人送礼品到女家,表示愿和女家结亲。女方如不同意,便拒绝收礼,在现代人都俗称相亲。

      问名,即女方接受男方的求婚意向后,男方和女方互相交换各自的生辰年月,以及姓名排行等。

      纳吉,即男方将两人的信息,送到宗庙里卜问这门婚姻的吉凶,如得凶签,便止婚,如得吉签,就通知女家,双方婚姻关系正式敲定。

      问名和纳吉同称为“合八字”,在现代时(部分农村地区仍然流行)白蔡就听说过八字一说。

      纳征,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下聘礼”,这是正式的订婚仪式。

      通常以深红和浅红的衣物、束帛、鹿皮作为聘礼,不重不丰,多是礼敬的象征。

      现在称为订婚礼,后续则要给全女方要求的“彩礼钱”。

      请期,即男方确定婚期后,通知女方,现代被称为结婚日。

      亲迎,即指到了结婚的日子,男方先去女方家,女方父亲在门外迎接,带女婿去祠庙拜祭祖先;车或花轿停在大门外;女方来到车(轿)旁,男方长揖,请女方上车(轿)与之同归,亲迎以后,整套婚仪便结束。

      白蔡经历几世,几乎所有的礼仪都知道,每天接触这些内容都是痛苦不堪,为了早日脱离苦海,她学习一个月后就假装掌握了七七八八。

      两个嬷嬷也知道她们说这些太繁琐,穆家小姐都会了,这也是实属难得了。

      之后的日子里,白蔡又苦逼的从新学习刺绣,琴、棋、书、画,还有其他女子要学的杂学。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五年过去了……

      在这几年里白蔡还真学到不少有用的东西,几世的积累她以为自己懂得挺多的了,可是在她学习中知道自己又坐井观天了。

      白蔡觉得得检讨一下自己前几年的心态,以后不能在夜狼自大了,要不断的努力提升自己,才能使自己以后的路走的更宽、更远。

      她的大哥和二哥经过几年的努力考中了举人,俩人正准备赶去京城考会试。

      这些天穆父和穆母给他俩收拾好行李,研究去京城的路上带多少人合适,太少了怕有危险,人多了显得张扬,最后还是穆父拍板带几个下人跟着压货的镖局一路同行。

      三哥穆博浩考完秀才后打算考个武状元,以后他想当个将军,好保家卫国。

      穆父知道三儿子的打算也不拦着,只要孩子喜欢就好了,他不会过分的阻止。

      几年前,穆父和上一世一样,收了原身上一世的夫君赵弘文为“关门弟子”师徒之间的关系在几年里越来越好,也越来越亲密,白蔡当时知道了也没有阻止。

      不说她在原身的记忆里,知道赵弘文以后会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就说他当官时作出的贡献也不是她能轻易改变的。

      再说她发现赵弘文的灵魂是金光闪闪的颜色,说明他的功德之力很强。

      她才不会费力不讨好的干些傻事儿,去干预别人的事儿,到时万一出了叉子,所有的罪过该算在她这个外来者身上了,那她可就得不偿失了。

      要是前段时间白蔡没有救过这个世界的气运之人,他都要以为赵弘文是这世界的男主了。

      不过白蔡想:赵弘文他就算再优秀,这一世也跟她没有任何关系了。

      她现在换好衣服整装待发,要和上一世一样,去镇子外的寺庙祈福。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了一个消息,大家都在传“镇外的寺庙特别灵验”只要是到那里祈福的人,心愿十有八九的都会应验。

      到那祈福的人一般都是一些适龄的女孩子,祈祷自己以后能幸运的嫁个如意郎君。

      穆母听了这个说法很是心动,让身边的嬷嬷给女儿收拾好,也让自己的宝贝女儿也去寺庙祈福试试看。

      穆母原本打算和女儿一起去寺庙的,可是府里却临时有事儿她去不了了,没办法女儿只能自己带着下人去寺庙,也祈福试试心里有个安慰。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6章 第76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