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崔巷村 ...


  •   那是一座隐藏在八百里秦川中最不起眼的小山村,高悬于空的太阳耀武扬威的晒着,山林中一片寂静,只有河里的孩子不知疲惫打闹成一片的嬉戏声。
      河是最普通不过的河,宽约五米的河道裸露出大半土石,只有浅浅的一道溪流,宽约两米左右,才刚到脚踝的深度。河边有着大小参差不齐的石头,有的是坐着洗衣服的小石,也有众人攀爬仰躺的大石。上面正躺着一个男孩,他旁边有三个男孩在水中嬉闹。
      “金梓。”赵旭懒散散的瘫坐在河边大石上,看着刺眼的太阳道:“你爸你妈今年回来接你不?”
      “不知道。”金梓声音有些低沉,旁边的赵永耳朵尖,情绪也不怎么高了,三个人蔫蔫的坐在石头上,“我奶说他们厂里忙,等我考上市中就来接我。”
      “那还不好么。”崔昊掬了一把水泼他们,插话道:“今年咱哥几个又能一起称霸四年级了。”
      “我听说今年金巷小学不开了,跟上面赵村的金陵中学合并了。”小小年纪的赵旭老气秋横的叹道:“咱们村,就剩咱四个钉子户了。”
      “切,说是教育改革,撤点并校。”赵永嗤笑一声,嘲讽道:“人家都是往镇上迁,咱们倒好,还向更深山的地方去。那天直接迁到我家门口才搞笑了。”
      “嘿,还不是咱们地理位置太特殊。”金梓跟着吐槽道:“卡在深山跟集上中间,集上有能力的,娃都送去镇上了,剩下的都是沟里的,还不是少数服从多数,咱们迁就人家。”
      “说不一定。”崔昊语气有些高深莫测。三人连忙叠声追问,他才道:“我听我爹说,金陵中学也开不久了,老师都想办法去集上市里了。这儿要跟集上合并了。以后咱这一条路的村,从幼儿园开始的九年义务教育,都要下去上了。”
      “那沟里的娃咋办?”赵旭关切道。
      “有校车。”金梓接话道:“不过咱这一片也就停在桥头商店。”

      随着袅袅炊烟的升起,远远的传来了喇叭声,在山中引起一阵又一阵的回音。不多会儿,一辆半旧不新的大巴车带着一路灰尘,停在了桥头商店门前。
      桥宽约三米,长五米,桥另一头放着绿色的铁皮大垃圾箱,是个简易的垃圾站,苍蝇嗡嗡的绕着飞个不停。垃圾桶对面是条蜿蜒到山里的沿河小路。商店就开在桥这边,破旧的木牌子斜斜挂着,上面雕刻着桥头商店四个大字,可见有新墨填充描绘。这木板破旧的上了年头,却被人保养的极好,被风吹的微微作响。
      门口坐着个收拾的极利索的老太太,灰白的头发用大卡子夹在后面,身前摆了个大盆,旁边放着挂成串的干玉米。她注意力都在车上,手上的动作却不停,一手拿着晒好的玉米,一手拿着脱掉玉米粒的苞谷棒子,一扭一转,三两下就脱好了一只玉米。
      大巴车稍作停顿,司机下来还跟老太太打了招呼,这才开了车底的仓库帮忙取出一只行李箱。
      “崔姨,我先走啦。”司机说完又上了车,崔老太如往常一般叮嘱道:“路上慢些。”司机从窗口挥了挥手,带着一路灰尘嚣张离去,过了桥上了坡转了弯,不过几分钟就不见了,只剩下远远的喇叭声在山林里回荡。
      等桥头的灰尘散尽了,崔老太才看清了来人背影。是个年轻姑娘,穿着最简单不过的白衬衫牛仔裤,身旁放着一个黑色行李箱,她正仰头看着山。
      这动作有些奇怪,山里的孩子那还会这样专注的看山。崔老太随着她的视线看过去,还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山,却不曾看出什么特别。
      商店对面是断崖般的山壁,磨的油光水滑,有意思的是,离地两三米的山腰子上有个小坑,能容下十岁孩子的大小。山里的小孩娱乐少,常那这里当滑滑梯玩。况且有个几毛钱,最稀罕商店里的辣条零食。
      崔老太依稀记得,这些年来,最爱在那小坑里窝着的,是金老三家的外孙女苏暖。那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苏暖那丫头整天守在那小窝里,望着远方的群山发呆,问她什么也只笑笑不说话,每次她外婆喊她才会离开回家。
      过了片刻,那姑娘转过身来,看那张脸,确实像是苏暖,总带着暖融融的笑意,她腾出一只手拉着行李箱走了过来,道:“外婆。”
      “是暖暖吧?”崔老太有些不确定道:“你们休假啦?这次回来看你外婆吗?”
      “嗯,回来看外婆。”那姑娘笑意不变,将行李箱靠在门边,又把手里罩着黑布的盒子放在行李箱上,坐在台阶上熟练的拿起苞谷棒子开始帮忙,顺便开口解释道:“外婆,我是昭昭。”
      这是山村里的习俗,大家都会做的农活。也是熟悉的称呼,和爷爷一辈的老人,都叫外婆外爷。和爸爸一辈的青年人,都叫妗妗和舅舅。应该也是要算亲戚辈分吧?一个村里都是七拐八拐的都是亲戚。可苏昭今年二十四了,这些年了也没弄懂,都是外婆让她怎么叫,她就怎么叫。
      “暖暖还没放假啊?”崔老太面容慈祥,笑道:“你外婆现在可是享福了。暖暖是医生,你也争气,你俩小时候那么难,幸好现在都熬过来了。你俩孝顺,回来好好陪陪你外婆。也给暖暖说说,这两年都没见她。”
      “嗯。”苏昭温顺的应着,眼睛不经意般扫了一眼那黑布包裹的盒子,道:“暖暖知道了,她最粘我外婆了。”
      “也是。这两年有疫情,她是医生,肯定忙。”崔老太理解的点点头,又道:“昭昭这几年变化大的很,以前总是蔫不出出的跟在暖暖后面,也不吭声。现在看着跟暖暖越来越像了,不愧是亲姊妹……”

      随着崔老太一如既往地忆往昔,苏昭的思绪也不禁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苏暖长的极有亲和力,脸上身上都是圆润居多,白白净净,瞧着就有福气。那时,苏昭还没上学,她上小学。她活泼开朗,又极爱笑,对长辈们更是温顺恭敬。村子里除了和自家干过几架的闫四爷爷家的孩子,余下全村人都喜欢她。
      当然,苏暖并不觉得。因为班里的男孩子总是欺负她,拽她头发,她哭唧唧的跑回来说不想上学去了。苏昭傻愣愣的就拽着她去了学校,当场卸下了本就不结实的凳子腿,教会了熊孩子们做人。
      后来,苏暖就成了男女通吃的小公主是山村里唯一的例外。外婆宠着她,半点活不让做,她每天就是吃喝玩乐,虽然山里也没什么项目。她和女孩子一起抓石子、绣帕子,女孩子要做家务时,她就去和男孩子一起爬树掏鸟蛋、下河摸鱼。那时候苏昭想跟着,苏暖还嫌弃她小屁孩太麻烦。
      可惜,一刻都消停不了的苏暖,现在也只能静静的待在她身边了。她要是不乐意了,苏暖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

      “昭昭,行啦,盆都满了。”崔老太将剩下的玉米串又挂在了屋檐下,苏昭将掉在地上的苞谷棒子都捡到一旁的笼里,提去放在了里面的厨房,这也是上好的柴火。再出来时,两人才一起将大盆抬了进去,收拾完后,崔老太取了冰棍递给苏昭,慈爱道:“昭昭,歇一会儿,来,吃个冰棍。”
      这是最普通不过的棒棒冰,五毛钱一只的绿豆糕,她多少年没吃过这种了。商店里还是小时候的摆设,比以前更多了破旧,房梁上的木头都被烟熏的发黑。苏昭记得,崔老太的丈夫去了,孩子们都去了城里,只她留在山村。这东西,不能白拿,也不能不拿。
      “外婆。”苏昭自然而然的接过绿豆糕,边吃边在柜台里打量道:“我这次回来,行礼太重,还没买东西。把咱这牛奶鸡蛋,还有饼干啥的,都称上些。”
      “还是你孝顺。”崔老太笑眯了眼,手脚麻利的上称,还告状道:“现在养身体都有讲究,我听说暖暖还给你外婆定了饮食标准。儿女都给钱,但你外婆外爷,方便面一箱接一箱的往回买。”
      “我知道。”苏昭调皮的眨眨眼,道:“还有瓜子花生,点心都称上。我这回回来,就不走了,专门来盯着我外婆养身体。”
      崔老太夹饼干的动作就是一顿,又道:“那你的工作咋办?”
      “诶,这不是疫情影响,我们公司倒闭了。”苏昭没有半点伤心,舔着绿豆糕吃个不停,若无其事道:“苏暖走不开,她给钱了,让我回来贴身照顾我外婆。”
      “那也好。”崔老太麻利的将东西都装好,关切道:“你这东西多,我叫崔昊给你送下。”她说完就朝厨房走去,那里连着后门,打开门就是河。
      河里的几个孩子约莫八九岁,赤裸着上身,穿着刚到膝盖的大裤衩,正戏水的欢乐,只听一声:“崔昊,回来,帮忙给你姨送下东西。”其中一个男孩飞快的应了一声,“奶,我知道啦。”就拎着河边大石上的短袖,踢踏着拖鞋,顺着小道上了自家后门。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崔巷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