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明烛天南(壹) ...

  •   盛夏,不周山的槐花开得正旺盛,小小的,密密麻麻的堆穗在一起。
      槐树上坠着一簇簇槐花,掩映在一片嫩绿之中。密密匝匝的槐树枝,向天空延伸着,好像就快划破天际。那一簇簇槐花在微风中推搡着,拥挤着,交头接耳,到处弥漫着槐花的清香。
      不周山里有几间小小的寺庙,到了正午和尚便开始敲钟。
      钟声悠扬清澈,回荡在这不知名的寺庙中,晃荡在不知名的不周山中。
      寺庙在不周山的山顶,从山脚想到达山顶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除非你坐飞机飞上去,那也是一种办法。
      从山脚到山顶有一条长长的阶梯,因为不周山不是很高,也没有很陡,但阶梯不可能修得这么短。所以山上的和尚为了使得寺庙气派点,就环绕这不周山修阶梯。因为钱也不是他们出,是由当地的百姓和政府所捐赠。寺庙的和尚贪了不少钱,但总而言之不能太过了。凡事都要有个度,所以把“多余”的钱给这样“浪费”了。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虽然上了年纪但他还是把头发梳的整整齐齐的,中山装穿得一丝不苟。独自一人,来到不周山,前往寺庙里去。
      此时,和尚们刚刚敲完钟,晌午到了。
      正处七八月,此时的太阳正毒热不过,不周山也没有什么人。所以寺庙也空荡荡的,只有好吃懒做的和尚们。
      老人来到寺庙门口,出了不少的汗,背后都湿透了,但不喘气。
      老人来到寺庙的大堂里,里面没有什么人,看守寺庙大堂的僧人还在门口打着盹。
      老人四处张望,像是在寻找什么东西。而这寺庙没有什么特别的,和普通寺庙里一样有几座佛像有和尚。如果硬是说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只能想到,这寺庙比其他寺庙破一些,偷工减料的活都不做完善。
      佛像一般是铜所铸造,偷工减料的寺庙一般是个空心的,而这个是石头所铸造的,佛像的漆都掉了。
      老人最后的目光停留在一根未点燃的红烛上,仔细观察红烛的下半端有点儿不对劲,它的下半截中心是空的。
      还好,你还在。
      老人想。
      这根红烛在众多的红烛里,不同的是在众多的红烛里只有它没有点燃。
      老人踮起脚尖,在众多的红烛里把它取下。旁边的红烛燃烧着,差点儿把老人的衣服给烧着。
      拿到的时候,手中感觉有一手的灰。看来这红烛在寺庙压根没有用过,或许位置一直没有移动过。以至于,落了不少的灰。
      正巧,在佛像大堂看守的僧人这个时候醒来了。
      醒来得有些滑稽,他不是自然就醒的。是睡着睡着,想要翻一个身。以为自己在床上,椅子可没有这么宽敞。结果给滚到地上,给摔醒了。
      僧人便起身转过头,正好看见老人在取下红烛。
      便大声叱呵道:“干什么!此乃佛门重地,怎可取下红烛,且莫扰了佛祖。”
      “我用钱买下这根红烛,可行?”老人举着红烛道。
      僧人盯着那根红烛看了下,眼珠子便又连续转了几个圈。
      这不是平日里总是这么都点不燃的那根破红烛吗,当初他还咒骂了一句是那个人买了根点不燃的蜡烛。下半截还是空心的,这也太偷工减料了吧。他都在想,是那个僧人贪点钱,买了这根红烛。为了凑数便把它扔在里面,久而久之,他都快忘记了有这根红烛。
      僧人的眼珠子停止转动:“算了,算了。佛祖宽宏大量,是不会在乎你这根红烛的,戴着这根红烛快点离开吧,别在扰了佛祖清净。”
      老人便拿起红烛连忙向僧人道谢,临走前,从口袋里掏出一些钱来放入了寺庙的捐赠中。
      僧人,看着老人把钱放入。远远的看上去,钱还不少,到是个懂事人。
      老人戴着红烛来到山下,来到一个祀堂中。把红烛插入祭坛中,并没有去点燃。
      因为他知道,它在也不会在燃了。
      “今儿个革命胜利了,天气真好,我……我来看看你。”

      / / / /
      插入一则小故事

      先生喜欢喝茶,尤爱碧螺春。早晨起来,沏一壶浓茶,搬一把藤椅,向院子一坐,抬头看见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风清清,云浅浅。

      先生喜欢冬天,因为一下雪,西安就成了长安,北京就成了北平,南京就成了金陵,合肥就成了庐州,杭州就成了临安,洛阳就成了东都,扬州就成了广陵,苏州就成了姑苏,开封也就成了汴梁。

      还有,因为“那个人”也喜欢冬天。

      先生的院子里栽了一棵槐树,槐花盛开的时候,一团团银白簇拥在枝头,沉甸甸的,压的枝头不堪重负,偏偏还有几只小鸟在枝上跳来闹去。
      旁边矮案,上还未到上茶汤的碗落了不少花瓣进去,茶壶在小火慢慢整酝酿着茶香。

      冬至夜,灯笼都挂上了。

      屋檐下一点点荧荧火光,透过薄薄红纸映出,连成一道红线,将整个院子都照亮了。
      而先生则一个人会拿一壶酒,在小院里坐到深夜。
      先生滴酒不沾,一壶酒满着拿去,又满着拿回。

      先生来到这儿七八载,从来没有离开过。
      先生学生桃李满天下,先生私塾里书声琅琅。

      后来,科举制废除了。私塾里再也没有书声琅琅了,只剩下先生一个人的声音。
      先生诵着《论语》《孟子》
      诵着《大学》《中庸》
      诵着《九歌》诵着《问天》
      诵着《离骚》
      诵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诵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先生的身影就显得孤单了,他也没有离开。

      我曾问过先生你是在等什么人吗,先生微微点头。
      我便又问是先生的爱人吗,先生笑而不语。

      槐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
      瞧着,春花,秋月,夏荷,冬雪。
      王家的孩子从满地爬的婴儿,到满山遍野跑的疯小子,到如今成家的丈夫。
      先生的腰从直得慢慢驼了,但先生还是努力地把他挺直。
      最后,槐花花期刚过,槐花谢了满地,经过一场暴风雨,更加惨不忍睹。
      而先生则闭上了他的眼,在也不能品他的碧螺春了,诵着他的诗歌了。

      先生也没有等到他想等的人。
      也许他早就知道,他等的那个人早就等不回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