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抽了。此处与中军帐中那个形成对比……
公田一事,参见当时贾似道为筹措军饷军粮实施的改革措施,据说只在两浙西路施行,所以贺家在东路和江南等地的田产就侥幸躲过一劫了。
程澈死后邱士瑜被调到两淮,那时候两淮还是一司(很大哦,管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他是安抚制置司的判官。这个判官有点副手的性质,和制置使宣抚使招抚使之类的一样都不是常制,大概是宋朝在战时设置的临时官职,比较乱,每一路都有不同叫法,但本质都类似地震之后中央派下去慰问和坐镇的官员。
话说邱士瑜虽然抱负不得伸,但对比当时的一般情况,这个品级升得还是相当快的(当然是我搞的鬼)。
印大人是指印应雷,当时的两淮制置使兼扬州知州。比较囧的是,脱脱好像没搞清楚这家伙的结局,本纪里面说他十月告老致仕,也就是退休了,列传里面又说他在扬州任上的时候压力太大暴死,无语了。。。宋史果然很乱,反正他之后又让李庭芝回去管两淮(李庭芝曾经是兵部尚书兼两淮制置大使)。
两淮制置使原本是一司,李庭芝上任后奏请朝廷分置两司,十一月的时候朝廷就把淮东淮西分开了。李庭芝是淮东制置使(这个官职权利比较大,军事和行政职能都有),兼任淮西策应使(军事长官)。反正南宋末年这种非常制官职都有点乱派派的,很多都是兼职,倒方便了某钻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