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004章 倾诉 ...
-
这边姑嫂两人围着叶清函在柳家的情况聊,那边说有学业要跟柳云帆探讨的叶长盛,最关心的也是妹子的情况,“我说娶我这个妹妹,绝对不亏,没错吧?”
叶清函跟柳云帆的亲事,是他一手撮合的。
当初撮合的时候,他数了一大箩筐,有关自家妹妹的优点给柳云帆听,什么我妹妹笑起来很好看;什么我妹妹打小就温柔体贴会照顾人;什么我妹妹是个种田好手;什么我妹妹还爱读书爱学习等等,把所有他觉得好的,反反复复在柳云帆跟前说。
然后算给他听,说娶了我妹妹冬天不怕脚冷、夏天有湃得凉凉的水果,秉烛夜读的时候,有温热刚好的枸杞子泡水喝,不用担心熬坏眼睛,家里的长辈有她帮着孝顺,地里的活计也不用他担心,最最重要他妹子还能给他袖手添香等等。
总之一句话就是,我这妹妹你娶了绝对赚到。
叶清函不知道叶长盛说的这些,不然肯定会说,这个哥哥妥妥的妹吹一枚。
想到成亲当天两人穿的没锁边的喜服;想到新婚夜当晚母亲劝说他留在新房陪妻子时,她不仅没同意,还帮着劝说自己的母亲;想到妻子从结婚第二天就跟着穿一身孝服;想着昨天在他纠结回门怎么办时,她毫不犹豫说出礼送回去,人不送回去等等。
哪个细节都在告诉他,他的这个妻子比他预想的好太多。所以,听促成这门亲事的大舅子问,他很肯定地说道,“虽然还没见识过你说的她有比你强的学习能力,但无论她在婚事上的所作所为,还是进门这几天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柳家的情况不仅比叶家好,还比叶家简单,柳云帆本人的学业更是比叶长盛好不知道多少倍。叶长盛的亲事都有不少人上赶着要,柳云帆的亲事自是更不用说。
柳云帆当初会同意这门亲事,除了叶长盛这个没吹,见天在他面前吹自己这个妹妹有多好多好外,还因为叶清函本身在外塘村的风评就很不错。
叶长盛要读书,叶长松打小身子不好,叶家祖母年岁大,异母姐想着各种法子逃避干活,地里的活都落在叶母两夫妻身上,叶清函不忍心父母亲太过劳累,打小就跟着下地干活,虽然力气不如男人大,但她手脚快,只要不是重活,她干的活不下于成年男子,因此得了一个能干的名声。
另外她从五岁开始就跟缠着人赤脚大夫,跟人学辩草药,学按摩。学会辨草药后,她就自己上山摘各种草药给家里人调理身体,给祖母按摩的事,一做就是十年时间。
整个外塘村,谁不说她是个孝顺的。
不过这些听是一回事,真正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看着她做,又是另一回事。
“那你大可以考考她。”自家这妹子爱学习,农闲时候,只要他得空,她便会央求他教她识字。他有夫子教,学三百千还学了老长时间,可他这妹子就他得闲的时候教上那么两下,却用了比他少的时间就把三百千都记住了。
他总觉得自家妹子要不是生错了性别,比他更适合读书科考。
若父亲没出事,柳云帆肯定早就考她了,可眼下他都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继续读书,哪来心情考校妻子的功课。当然这话不能说,所以他含糊地说道,“那我找合适的机会考考她。”
说起这个,叶长盛不由想到妹子要他帮忙找的书,他一直没找到,“先前她还让我帮她找农书,说想找让粮食增产的法子,可我找了一段时间也没找到合适的,你这边认识的人多,也帮着找找。”
柳云帆当真没想到,自家妻子竟然对农书感兴趣,搁以前这么个小要求,他肯定立刻答应,可现在情况不似以往,他沉默了会儿才说道,“我现在这情况不方便出门,就算有心想帮她找书,也没那个力。不过,回头碰到谢钧,倒是可以托他帮忙找找看。”
谢钧是粮长的孙子,家里条件不错,时不时会去城里。最重要的是他是妹妹柳叶的未婚夫,托他帮忙带本书应该不难。
听他这么一说,叶长盛便知妹妹的书稳了,当即也不继续这话题,而是问起了柳云帆接下来的打算。柳云帆还是先前对柳家祖父说的那套说辞,听他提起钱夫子,叶长盛趁机道,“我今天上门就是为了告诉你,钱夫子让我告诉你,他没那么多讲究,你有问题尽管去问他,不用想太多。”
柳云帆表示他会的,“回头替我谢谢钱夫子。”钱夫子会留在村里当夫子,是因为一直考不上举人,也就是说他的学识水平就到秀才这个程度,而他要不是父亲溘然长逝,没能参加今年的乡试,他有把握今年拿下乡试,可以说他的学识在钱夫子之上。
不过,钱夫子有这份心思,他理应感谢才对。
把夫子的话带到,又确定妹妹在柳家适应良好,叶长盛两夫妻也没留太久,坐了大半个时辰就起身告辞,没留在柳家吃饭。家里守孝不适合做荤腥的东西,拿不出好东西招待人,两夫妻提出要回家,柳云帆也没强留。
秋收已过,家里又在守孝期间,又恰逢两人新婚,暂时没什么事情做。所以用完午膳,征得了柳云帆的同意后,叶清函跟着他一起进了书房。
她觉得自己的运气挺好的,穿到一个性子好又识字的人身上,这让她不用想办法让自己先‘识字’再表露自己识字的事,而且她还从叶长盛那里得知原主曾让他帮忙找过农书,如此一来她看农书,而后展示慢慢展示自己上辈子所学的知识,便不会太突兀。
有叶长盛早上的铺垫,如今叶清函跟着进书房,并不会显得太突兀。不过,柳云帆觉得他这边的书,不适合叶清涵读,“我这边除了启蒙书籍,就是四书五经等科举方面的书籍,你怕是没兴趣看。”
这年头平头百姓家想读书很难,他并不是从小就读书的,而是自己先通过民间杂字书《新编对象四言》识得了一些字,而后被里老发现他有读书的天赋,特意找上父亲,让父亲无论如何都要送他读书。听说他有读书的天赋,父亲高兴得很,可当时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付不起束脩,并没立马送他上学。
就这样又过了两年,直到家里条件好些了,父亲才把他送进乡学读书,那一年他已经十二岁。他用了两年时间把启蒙方面的书籍全部读透,十四岁开始读四书五经。
读书费钱,他想早日科举出仕,加上他本来就晚读书,所以就专攻四书五经这些科举的书籍,几乎不看跟科举无关的书,书架上自然鲜少有其他方面的书籍。
叶清函摇头,表示自己跟着进书房不是为了看书,“我跟你进来,是想跟你聊聊。”
柳云帆没想到她跟着进屋是这个目的,“你想聊什么?”
“我想知道你在学业上是怎么打算的?”虽然才相处几天,但她看得出来,柳云帆现在的状态并不是很好。
想想也可以理解,父亲去世前,他只要一门心思读书就行,家里的事情都不需要他操心。可顶梁柱一样的父亲突然出事,素来依附父亲的母亲扛不起这个家,作为家里唯一的成年男子,扛起家里的责任不在话下。
继续读书不仅不能养家,每年还有不少花费,不出意外这人怕是没想继续读下去了。
他的母亲虽然不是个能主事的人,但家里碰到什么事情,父亲习惯说给母亲听。用父亲的话说,说给母亲听不是要她帮忙出主意,而是要她知道家里情况的同时,自己也有个可以倾述的地方。
听父亲这样说,柳云帆觉得这样做没意义,可如今轮到他身上,他觉得不能跟外人说的话,跟妻子说说未尝不可。于是,他把自己心里的矛盾说给叶清函听,“自从父亲送我入乡学,我就立誓要努力读书,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几年下来证明我的确有读书的天赋,科考上也算顺利,我已经想好今年努力过了乡试,然后闭门苦读,争取明年的会试也能顺利拿下,那样我就能入朝为官,就能回报家里这些年供我读书的花销。”
虽然他入学时间晚,但自打入学开始,他真的是没日没夜都在读书,虽然正儿八经才上学六年时间,但他敢肯定自己花在学期上的时间,不比人家读十年书的人少。所以,他给自己做得这个规划,并不是不能实现。
“如今父亲意外过世,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没了,不说我要交学费的事。就是咱们一家子的嚼用,单靠娘和你种田,也是难支撑。再者说我是家里唯一的成年男人,断然没让你跟娘承担起一家子嚼用的道理。我想着读书这事儿,就暂时先搁着,先想办法谋生,等出孝后看家里的情况,再决定要不要继续科举。”
柳森是个木工,每年的收入还是可以的,但这些年下来又是他读书,又是家里盖房子,又是准备他的聘礼以及妹妹的嫁妆,家里压根没多少余钱。就算有余钱,不赚光花,也花不了多久。所以,还是要找个挣钱的门路才是正道。
“凭我的学业,以及现在所取得的成绩,最好的就是当夫子教孩子。可外塘村就这么大,先不说家里守孝有没有人愿意把孩子送过来,就是没这个问题,我这边收学生便等同于抢钱夫子饭碗。作为他的学生,我不能这样做。”
这年头能读得起书的人家不多,多一个夫子抢学生,挣的银两不一定能够一家人的嚼用,“我又不像堂兄他们一样,打小跟着大伯学手艺,也做不了工匠。在家帮着一起种田倒是可以,但如此岂不平白糟蹋了我识字这点,所以我想着回头找人帮忙在县城看看,能不能找到账房先生的事做。”
这是柳云帆这段时间,反复思考的结果,“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安排,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