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五章 ...

  •   既然有了安身之所,白若若准备食材和出摊都容易了很多。经过了这段时间出摊的锻炼,她已经练就了一身好手艺,干活又快又麻利。这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白若若就准备好了自己的全副家当,去西坊外面摆摊。

      “白小娘子,来得早啊!”卖汤饼的大娘跟她热情地打招呼。

      “王大娘好。”

      “你今天要是收摊早的话,来我这里吃一碗汤饼!”

      白若若答应了下来。本来在这些早餐摊中,白若若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但是这几天,白若若的生意越来越好,已经有了跻身早点三巨头的势头。白若若跟王大娘寒暄过,又跟卖胡饼的张大爷打了一声招呼。

      没想到头一天还是客客气气的张大爷,今天却像换了一张脸似的,都没搭理自己。白若若觉得有些奇怪,但是开坊的时间迫近,她也没心思做其他,立刻到了自己的位置,准备开张了。

      西坊开门之后,白若若摊位前的客人照例还是络绎不绝。不过今日,倒是跟往日不太一样,每日都是灌汤包卖得快,几乎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的程度。但是今天却不大一样,烤饼比灌汤包卖得快,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一炉二十张的烤饼就全被卖完了。

      不仅如此,还有人过来再买。白若若只能又和面蒸了一炉子。直到第三炉蒸上的时候,灌汤包才卖完,也差不多快到收摊的时间了。

      白若若还没吃早饭,想到刚才王大娘跟自己说的话,正好她也想尝尝羊肉汤饼的味道,就去了王大娘的摊子。

      王大娘倒是十分热情,立刻洗手给白若若下了面条。她又转头看了看旁边的张大叔,还是一副苦瓜脸。白若若忍不住小声问王大娘:“大娘,张大叔的脸色不怎么好,看上去好像有点不太高兴?”

      王大娘擦擦手,来不及下面条,就坐到了白若若对面,凑近了跟她咬耳朵:“白小娘子,你不知道,这几日你做了烤饼,客人们都去你的摊位买饼了,张大叔这摊位上客人少了些,难免就有些失意了。”

      白若若回道:“多谢王大娘告知。”

      面条上了桌,浓郁的羊汤面加上碎葱花和碎芫荽,味道浓郁,却又带了几分爽口,正好中和了羊肉有些油腻的味道,不知不觉,已经半碗面下肚。不得不感叹,长安城确实是大地方,经营着小摊的王大娘手艺也不凡。看来自己要是没有是现世学过来的本事,还真不容易在这里讨生活。

      “你是摊主吗?”

      白若若正在大快朵颐的时候,一道声音从旁边响了起来。声音很是好听,如同蓝田冷玉,清冷干脆。忍不住让人好奇这么好听声线的主人是谁。

      她转头看了过去,只可惜声音的主人带着草帽,帽檐拉的很低,只露出了线条漂亮的下巴和骨节分明的双手。光是这么看着,也是个相貌不错的郎君。

      她放下筷子,起身招呼起来:“正是我,郎君要些什么?”

      “烤饼。”

      两人来到了摊位前,白若若麻利地打开炉子,用厚厚的棉布手套打开了炉子。

      “郎君要多少张烤饼?”

      “四十张。”那少年回答道。

      白若若把所有的烤饼都拿了出来,用纸袋包好,不过也只有二十张。她说道:“郎君,这炉子里面只有二十张烤饼了,真是不好意思。”

      少年淡道:“无妨,我可以等。”

      白若若思量片刻,缓言道:“郎君,我看您的打扮,相比也是着急出城的,不如这样吧,隔壁那个大伯卖的胡饼也很好吃而且又快,相公不如买二十张胡饼,配着小菜吃,也是一样的。”说完,白若若又帮少年包了不少小菜,都放在了同样的纸袋里面。

      少年接了过来,也没有吃,不过倒是很听话。他给了钱之后就到胡饼摊去买张大叔的胡饼了。

      刚才的谈话,张大叔也全都听到了。这一席谈话倒是让他觉得有些难堪。自己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了,还不如人家十几岁的姑娘大气,看来他这次真的是小心眼儿了。

      给那位郎君装完了饼之后,白若若又回到王大娘的摊位,吃那剩下来的半碗汤饼。想起了今天可有些奇怪的食客们,白若若忍不住问王大娘:“王大娘,为何今日的食客们买些烤饼胡饼之类的食物,其他的买的都不多?”

      王大娘瞅了她一眼,说:“你不知道啊!明日是探春宴啊!”

      白若若歪了歪头:“探春宴,那是什么?”

      旁边的张大叔也乐了:“你这丫头,怎么好像不是本朝人似的,探春宴年年都有,连续三天,城里的人们出去踏青赏玩,郎君小姐们举家出去踏青,也有一家人出去的,明日没有限制,谁都可以出城,宵禁之前回来就行,也是托这个福气,我这几天的生意都特别好!”

      原来是这样。白若若若有所思地考虑了一会儿,然后十分快速地旋完了碗里的汤饼,跟王大娘张大叔打完招呼之后,就收拾摊位走了。两人还在疑惑,离收摊的时候还有一会儿,怎么白若若走的这么早。

      刚才在吃汤饼的时候,听他们说道探春节,家家都要去踏青赏玩,白若若很快就窥探到了商机,要是明天做些和春色相符的新鲜吃食过去,踏春的人们肯定是不会吝啬银钱。

      不过关于要做什么,白若若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所以她早早地收摊回去,然后出门,到市场是仔细地逛逛,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灵感,让她能想出明天要做什么东西。

      白若若挎着篮子,一路走到市场去。本朝的卖的东西也不少,甚至还有些现世都没有的东西。光是水果,就有梨子,红枣,乌梅,早杏之类,甚至还有去年冬天存储在凌阴里的西瓜。蔬菜也有新鲜芥菜,油菜,鹿角菜,芫荽和水芹等物。

      不过看了一圈儿,白若若还没想到要买什么。走着走着,她就走到了粮铺门口。

      店小二正在门口叫卖:“新鲜的澄面粘米粉,便宜卖了!!!”

      白若若忽然灵机一动,不如明日探春宴的时候,就做个钵仔糕好了。她称了不少粘米粉和澄面粉,又买了红枣,干桂花,绿豆,红豆和梨子。想到院子里的菜园子还空着,白若若又买了不少种子。买完了这些东西之后,差不多花了五十多文钱,十来斤沉的东西,白若若把它们带回家的时候,已经是精疲力尽了。

      如今她只有一个小摊位,做起活计来,家里家外也也都只有她一个人。因为不知道古代人的口味,白若若特意准备先做些钵仔糕,先带着给张娘子尝尝。

      钵仔糕本来是广东那边的小吃,算是寻常甜点。只不过因为古代的交通一直不便,所以才没有传入中原,以至于到清朝的《台山县志》才有最初的记载:“钵仔糕,前明士大夫每不远百里,泊船就之。”

      如此不远万里地乘船到带来这东西,可想而知确实很受欢迎。而且这糕点制作简单看着美观,味道也不错,自然是更受欢迎一些。

      若若想昨日一样,又到了船老大的府邸。进入厨房之后,下人们有像往常一样,离开了厨房。白若若手脚麻利,先是把一直乌鸡炖在砂锅里,然后在大锅中加满水,加入枸杞生姜之后,隔水炖上乌鸡。这样做出来的乌鸡肉质细腻软烂,还不丢失营养。

      乌鸡炖上之后,白若若开始动手准备做钵仔糕。粘米粉和澄面粉以为一比五的比例混合,加入清水搅拌成米浆,要搅拌到一点残渣也没有。然后再起火热锅,加入砂糖和少许水,融化在锅内,熬成糖浆之后,加入两勺米浆,在锅里搅拌均匀之后,在放入米浆中,生熟浆就做好了。

      然后再准备十来个瓷碗,在底部抹油,然后放上红枣,梨子,绿豆沙和红豆沙,倒上米浆,大火蒸一炷香的功夫左右,半透明状的钵仔糕就做好了。用竹签插入碗内,取出来放到碟子里,又省事又好吃。

      白若若把鸡汤端出来,又趁着余温做了一道清炒马兰头,盛了蜀州特有的风味泡菜,送到了张娘子的房中去。

      张娘子看到了赶来的白若若,昨天多亏了这位厨娘,她才有了好胃口。她笑说:“白小娘子过来了,我还想着你昨日给我做的枣泥山药糕呢!”

      “娘子,今日我还给你做了些新糕点。不过要先等吃过饭之后,再用点心。”

      张娘子的气色看着比昨日好一些,想是能吃下东西的缘故。白若若把饭菜摆在了桌上,一一介绍道:“张娘子,这是乌骨鸡汤煲,这是五香清炒马兰头,这是玉田粳米饭。”

      最后,白若若才指着桌上的几样钵仔糕,道:“还有点心,这是钵仔糕。”

      果不其然,刚一放上去,张娘子的眼神立刻就被这好看的点心吸引过去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章 第五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