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6、突然亲吻 ...

  •   此次围猎,谢从安的确有些轻敌。
      她想用轮回之说为晋王这对父子添堵,给自己安排了前台坐票,等着看戏。
      此时再折回细想,韩玉是被她带来的,她是跟着宜哥哥来的,而宜哥哥是被晋王上门请来完善这祭台诸事的。
      用祭台扩建促成晋王权分太子,又引得她带着韩玉上钩,如此便是一石二鸟之计。现在虽然对良王如何离间太子和皇帝的关系尚未得知,但只要确认了韩玉是被他捉走的,就可以肯定这件事是她谢从安被算计了个干净。
      小侍卫没来才有了韩玉送食盒的安排,她又因心虚,想要避开祭台那处,才派了韩玉过去。想的是皇家围猎巡查森严,却没料到这些人如此胆大,敢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就绑人。
      想到此处,心海又浮出一事,谢从安瞬间遍体生凉。
      她与小侍卫搭话那时似乎瞧见良王在远处行过。那身形潇洒,配上不离手的玉箫,应当无错。可是她用轮回之说来给王家捣乱的想法生于清风明月阁那段无聊时日,怎会是个自己划定的圈套呢?
      真的会有这样厉害的人么……
      再去想那时的各种遭遇,她都忍不住要怀疑佛莲公子了。
      一个无依无靠的外乡人,仅凭着一张脸和一手绝妙琴技就能在成安城的妓舫间混的风生水起……
      她什么时候竟然如此的幼稚可欺了。
      见谢从安忽然僵住,面色既青又白,郑和宜只当她是忧心韩玉。
      可对方却忽然伸手拖住他,愣头愣脑的问了句,“宜哥哥可还生我气?”
      她这明明是心有惦念,还在神游太虚,郑和宜一时不知该不该答,迟疑间听她又喃喃自语道:“别生气了。我要去忙些事,你乖一些。”说着手朝他的方向空着拍了拍。只是语气温柔甜腻,如同在哄孩童一般。
      郑和宜从未听过她这样说话,一头雾水间记起她方才与颜子骞凑在一处的亲密,心中的渍涩酸苦一起涌上,口中丢下句“不知所谓”,转身就走。
      处千头万绪之间的谢从安只想着要安抚了眼前去解决后续,一时顾念着美人要哄,便不自觉的跟了过去,拉扯间脚下趔趄,一下子扑倒在郑和宜背上。
      郑和宜回身护着,她顺势垫脚,吧唧在他脸上亲了一口。
      等二人都回过神来,谢从安想要给郑和宜蹭一蹭脸上的口水,却又尴尬的要命。
      她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怎奈心里仍有万分焦灼,顾不得害羞,却又的确好奇他反应,一时间气氛便诡异起来。
      郑和宜扶她站好,眼角氤氲微红,面上也已似烟霞蒸腾一般。一双长睫之下,眼波流转,似有千言万语无从倾诉。
      谢从安不知是看呆了还是困于心事,直到这人走了才回过味来,忙从屏风后转出。
      “宜哥哥不要与我计较。现下事多,从安忙完便去寻你。”她喊罢示意黑小子去追,又换了颜色对颜子骞道:“你为何那般笃定良王不会去争皇位?快与我都说清楚了,否则今天就别想走了。”
      “你我为人臣子,怎能说这些大不敬的话。”颜子骞被谢从安瞪的浑身不自在,索性低头去喝茶。
      谢从安正色道:“你我虽见面不多,近时也有过几次来往,算得熟悉。你且说说,如何才能信我。”
      颜子骞将她严肃的模样打量一回,心中亦是思量几番。
      诚然已听过她的许多胡闹,但一番相识,总觉得传言与她真人不同。再想想她素日秉性,也知道方才那句并不是恐吓,今日可能真的是不得不休。
      颜子骞沉吟道:“我知道的当真有限。如你所说,前番诸事家中长辈都自然明了。至于贤妃的身份,她的确未有什么出身。能入宫的人,但凡与哪一家一族有何种牵扯,不可能真的做到无人知晓。而你提到的死因,当真没有什么陷害之事。”
      “贤妃容颜绝色,又没有家世背景,如果还不得宠,在这后宫之中便是真的惨。”谢从安点明重心,显然是不许他避重就轻:“母妃不受宠又早早离世,良王独自长大后的父子亲情中必然有许多说不明的误会。他后续竟然做出了逼死秋贵妃的举动,又在封王之后逃离长安,我猜度着,这些莫名其妙的事,大抵是为母妃抗议?”
      回答她的,又是沉默。
      颜子骞实在找不出什么话来应付,只好道:“贤妃虽然容貌极佳,但宫中美女如云,喜新厌旧,色衰爱弛都并非什么新鲜故事。良王殿下自小便灵利机敏,也是出了名的不着调。太傅对他先有看重,后又放弃,皇帝亦是如此。若说他的行事都是在为母妃鸣不平,难道接近帝王不是达成的更快?又何必要将自己置于这般被动的境地。”
      “你说的也有道理。”谢从安的困惑难解,忍不住抱怨道:“他既然不要皇位,又为何总是参与其中?实在让人想不明白。”
      苦思冥想着,她又自言自语起来:“我只是担心谢氏有没有得罪过他,想抱他大腿来着。”
      这糊里糊涂的话听得颜子骞面红耳烫,却也明白了几分她的意思。
      “谢氏在良王这里当无牵扯。虽无确凿证据,宫人们都知道那位娘娘是独自死在忘忧殿里的。谢毓儿的过世又在她之前,你实在不必担心两人之间有什么过节。”
      “的确如此。谢氏在谢毓儿之后便再未对皇帝的后宫动过心思。”
      谢从安舒眉叹了口气,这些她也是知道的。“其实盘算这些也无用。谢氏即便是未曾得罪过这些人,该死的时候还是一样要亡。”
      难得见她将残酷的事实说得这般轻描淡写,颜子骞不忍心,却又不知该如何安慰。
      对面忽然又道:“太子殿行居第二,据说他的生母出身自岭南一个普通的私塾先生家中,这算上去也不比良王好上多少。此事当真?”
      颜子骞被她吓得一跳,忙去确认周遭无人,然后才无奈点头,“庚子之乱后,每届秀女都是抹了身份送上去的。虽说咱们各家都有自己寻来的路子,留了她们的出身,但是……”
      “不要但是。”
      谢从安忽的凑近,杏眼托腮,笑的可爱,“那个出身,能不能给我瞧瞧。”
      “你看那个做什么?”
      颜子骞紧张的直往后躲,“先不说谢府必然也有一样的东西。你究竟在查问何事,怎会牵扯到这些里头?”
      他又转头往四下看,紧张的直咽口水,“这些私下的手脚都是见不得光的。圣上对于士族的防范之意如此明显,虽说各家都自有准备,若被抓到了仍是窥探天家私隐。这罪名是杀头都担不得的,又怎能轻易拿出来。”
      谢从安却是一脸的严肃,未有反应。
      他只得再退一步,“你只说要查什么,我回去帮你翻找便是。”
      对面这才松了眉头:“我其实就是想弄明白为何良王要跟菁妃搅在一起。他究竟是另有苦衷,还是在卧薪尝胆,只等着一鸣惊人。”
      颜子骞此刻已经是心惊胆寒,“你要知道此事查下去只有两个结果:一是菁妃被惊动,派人取你性命;二是良王动手,除掉你这节外之枝。就算真的去查,怎么都不过是在行事者的一念之间,你又要如何辨起?”
      “关系到一国皇位所属,又怎会是一念之间?”
      神思飘渺的谢从安忽然生出一抹笑来,“就算是一念之间,这一念也必然在他心里存了许久。去查其生平行事亦会有迹可循。可惜我人小势微,不得要领。有心之人必然早已寻得方向。如今想到,亦有些晚了,影卫统统都被扣在山下等候,这次,我也什么都做不了了。”
      颜子骞已经被她闹得紧张又糊涂,琢磨之间听她又叹了句:“这下只能坐等了。”急的直接站起身来,“你究竟牵扯进了何事?就算要查也非一日之工,不论何事都不能一时便得证真理。”
      谢从安朝他一笑,起身凑近低语几句。
      颜子骞大惊失色的跌在了座上:“你,不可乱说。”
      谢从安轻轻扯了扯嘴角,“不过是个推测,等着印证就是。”
      皇帝年迈多疑,七、九两位皇子却迟迟没有封王。太子不是个儒雅规矩的良善之辈,他若低调行事,只会更加招来帝王的猜忌。
      若皇帝属意的继承人是太子,为何又要放任菁妃搅弄风云?
      若要说继承人选是晋王,为何都到了这时候还不见他的攻防布局,只一昧的靠母妃行事。
      菁妃企图只手遮天,可惜儿子无用,连累她将手都伸到了前朝还没个作为。就这般扰乱下去,只怕是距离触发众怒不远了。前朝的那些性烈的老臣们,恐怕都不会支持这般无用的人选。
      而前朝的臣子们,态度虽然暧昧却也好辩。支持右相与太子的表现明显,少数几个端水的各怀心思,剩下的沉默不语,总归没有主动对菁妃示好的。
      皇帝这三子之中,太子与晋王阵营相对,良王竟从未被提起,这究竟是他做事圆滑,进退可守,还是早已被两位默认为眼中之钉,阻于朝堂之外。一时竟得不出结论。
      许是皇帝太过喜爱晋王,知道此子无用又惹了太子,基于父子情意,便想要给他留条后路,所以安排了良王回来于中周旋。
      可是,良王与皇帝的亲子情意,当得如此一用吗?
      就算是那位经历过了弑兄夺位的帝王想要他们之间顾惜手足,菁妃又怎会相信王家人会在过往旧历上心慈手软,索性只会让儿子再豁出去,再为皇位争上一争,试图反转现状罢了。
      思虑之间,她的心里有个不靠谱却反复出现的想法渐渐清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