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1 ...

  •   有什么东西在脑袋里多出来,一些一闪而过的模糊画面,一些奇怪的文字,和一群人的人名。

      这是我失而复得的记忆。

      我现在暂住在医馆里,给李大夫倒些茶水,磨个墨之类的。

      李大夫是城里有名的女大夫,所以我才能因她的庇护在这里生活下来。

      我在承德医馆已经待了两个多月,李大夫也给我治了两个多月,希望我能够恢复记忆。

      其实我并不太在意是否失忆,虽然是依附着别人生活,但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记忆恢复了以后,我并未对李大夫言明,就这么继续过下去。

      对于过去的记忆,我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反而觉得陌生。相比之下,我更乐意于如今的生活。

      耳濡目染之下,我已经辨识了很多草药,也记得了不少的药方,但原理我一概不知。

      大概时由于一直在医馆里,身上已经沾上了我初次见到李大夫时所闻到的草药味。可能时李大夫觉得我恢复记忆希望不大,就开始给我看起了医书,学习医术。

      在失忆之后,我虽然忘记了很多事情,但字还认得。

      闲暇之余,我就捧起书看。

      看完第一本医书之后,我觉得,我还是记药方比较厉害。

      我看着铜镜,那是一张年轻的脸,即使有些许瑕疵,也被完美地遮掩住。

      医馆里自然不会只有李大夫一人,有李大夫的相公,还有和我一样打打下手的。医馆里每天有很多人出入,看些小毛小病。

      我和医馆里的其他人一样,住在后院,隔一间就是李大夫的屋子。

      我在医馆两个多月,几乎从未出去过,这一日,李大夫却让我出门了,原因是李大夫的相公前日打翻了李大夫的胭脂盒,让我去重新买一盒回来。若是我看上了什么,也可以买下来。

      我拿了李大夫给我准备的钱袋,里面装着一块碎银和铜钱几十枚。

      这沧州城我并不熟悉,兜兜转转了很久我才找到了卖胭脂的地方,我一上前,卖胭脂的姑娘就开始夸赞胭脂有多好,我有多漂亮。我打开胭脂盒,一个个看着颜色,都是艳丽的红色,只是有些许的差异。

      我回想了下李大夫平日里用的胭脂的颜色,将胭脂匀在手背上,比对着颜色,最后挑了个颜色最为相似的胭脂。

      一盒胭脂十五文,我不知道这是贵了还是便宜了,总之我还是买下了。

      买好胭脂后,我在城里逛了一会儿,沧州城有很繁华的市集酒楼等地方,也有普普通通的百姓住处。

      逛了一圈之后,我觉得腿酸,便找了一处能坐的坐了下来,休息了片刻以后,我便回医馆去了。

      回到承德医馆,我就把胭脂连同钱袋一起给了李大夫,李大夫正好看好一个病人,抽空问我,“有没有买什么喜欢的东西?”

      我摇了摇头。李大夫给我钱的时候我就不打算用,何况我也没有看见什么称心的东西。

      李大夫虽然并不显老,但年纪也有三十多了,却不见李大夫有孩子,或是提起过自己的孩子。

      或许是因为这样,李大夫对我才格外得好。

      李大夫的相公时干什么的我不知道,日间他基本上都会出去,入夜了回来,有时会看到他看着近几日的入账。

      李大夫和李相公在平日里也不显夫妻之间该有的亲密,但我却觉得,这两人的感情该很好才对。

      一日,我看过几页医书,觉得提不起精神,便想出去打盆水洗脸提提精神。我从井里打了水,将木桶中的水倒入脸盆,用凉水拍着脸颊时,却听见了啜泣声。

      我的听觉特别好,在常人耳里很轻微的声音,我也能够听得清楚。我发现声音是来自李大夫的屋里,却又听见谈话声。“阿郝,你说是不是我以前作孽太多,所以才报复在我的女儿身上。”接下来便是李相公安慰的话语。

      原来李大夫是有孩子的。

      我把洗好脸的水往地上倒了,将面盆拿进屋里,又重新拿起医书,看了起来。

      ‘胡麻:味甘平。主伤中虚羸,补五内(御览作藏),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不老。一名巨胜。叶名青雚。生川泽。’
      ‘吴普曰:胡麻一名方金,神农雷公甘无毒,一名狗虱,立秋采。
      名医曰:一名狗虱,一名方茎,一名鸿藏,生上党。
      案广雅云:狗虱,巨胜,藤苰,胡麻也。孝经援神契云:钷胜延年。宋均云:世以钷胜为苟杞子。陶宏景云:本生大宛,故曰胡麻。按本经已有此,陶说非也,且与麻贲并列,胡之言大或以叶大于麻,故名之。’

      大概是凉水真的起了些作用,之后我果真集中了精神,看了一个多时辰后有人敲门说晚饭准备好了,我才发现自己已经很饿了。

      李大夫和李相公也出来一同用饭,李大夫看起来神色正常,但眼圈微微有些泛红,不过并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

      吃好饭,天色几乎已经全暗了,我便不再看医书,早早上床睡了。

      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时,听到窗外有雨声。

      大概时因为下雨,所以来医馆看病的人不多,很快,大家就都空闲下来。李大夫趁着这段时间问了我看了多少医书,然后提了些很简单问题。我都一一答了出来。

      李大夫夸赞了句“不错。”然后给我讲解了一些医书中模糊不清的概念和难点。我都一一记下。

      记东西对我来说并不难,读过两三遍之后,我基本都能背下来。

      过了几日,来了位年幼的姑娘,大约十三四岁的样子,身上带着胭脂香气,离开时带走了一瓶伤药。

      那姑娘走后,我便听到医馆里的病人悄悄说着话,那是鸣柳院里的丫鬟。

      我见倒茶壶里没有了水,便去拿烧好的热水泡好了茶端出来。

      到医馆里的人老少男女都有,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情说的并不少,我以前也听了许多。对此我只有一个感悟,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又过了几日,李大夫便到药房里一一给我指明了草药,有一些是常见的,例如枸杞,百合。也有好认的灵芝人参一类。

      李大夫又给我讲了一些药引的功效,如蜂蜜、温黄酒等。

      草药繁多,但常用的就那些,我便以此为界记住草药的特征和用途。

      李大夫对我该时满意的,所以一旦有空就指点我一二。

      我觉得李大夫似乎有意要培养我。而我对于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夫还有待商榷,就算我读遍所有的医书,也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大夫。因为实践是极重要的。

      目前的阶段还谈不上实践一事,我便安下心来读书记背巩固。

      沧州城并不只有承德一家医馆,但它名气大,一般人有什么病症都会来此处。

      近几天,来了几个中上等姿态的男子,且不论面貌身形,礼仪交涉和贵人姿态就令人难忘。因为并没有什么毛病,李大夫只开了些养身药方。

      大概是觉得他们难以亲近,几人周围都无人。

      午时,李大夫把我拉到身边,给了我一个钱袋,让我去药铺买些药。都是极普通的几味药材。

      药铺离医馆较远,在城北。问了几次路后,我总算是找到了李大夫口中所说的药铺。药铺的老板便是李相公。

      买好了药材,我就往回走。回到医馆,就有几个人走出来。衣裳是用好布料剪裁成的。

      我见到一名男子的颈部有一颗小小的紫色的痣。

      我捧着药材进了药房,把药材分类装进药屉里。

      这几日病人突然增多了,大多是没有见过面的。

      沧州城里有三霸。

      其中一霸摔断了腿,就在医馆里,李大夫正在为他接骨。

      沧州城里林家的少爷,脾气,欠佳。

      林少爷闻着腿上的药味,扭过了头,手指着人,“给我去倒杯茶来。”

      我倒了杯茶,送到他面前。

      林少爷盯着我看了一会儿,不情不愿地接过茶,小口地喝了一口。

      李大夫给他接好了骨,人就离开了。

      我给李大夫倒满茶杯里的茶水,李大夫便对我说,“你回去看书吧,这里用不着你。”

      我点点头,就回了屋子看起了医书。

      过了这么些日子,医书对我来说已经不再像天书那样难以理解,开始渐入佳境。

      每日看书都要花上两三个时辰,但眼睛视力似乎并没有模糊的迹象。或许是因为每天喝的茶吃的菜都加入了明目的东西。

      天气开始降温,我并不觉得冷,但还是多加了一件衣服。

      在屋子里读了两个时辰的书,觉得有点闷,就出屋来透透气,听听病人们的闲话,老张家的猪一下子生了二十多个小猪仔,林家的大小姐又打死了个貌美的丫鬟,王家的少爷娶了第十三房妾室等等。

      休息够了,我就又回去看医书。

      秋季已经来临,许多药草都到了适宜采摘的时间,李大夫就趁此机会开始让我到沧州城边上的山上采药回来。

      很多天都闷在屋子里,体力弱了不少,通过上山采药,就觉得手脚都有劲了不少,身子也轻快了许多。

      第一次上山时是李大夫亲领,我熟悉了山路和药草生长的位置后,就一个人了。

      要说累,是肯定有的,但能放下医书,出来透透气,自然是极好的。

      采满了一药篓子,时间也差不多要到申时了,便下山回医馆。

      回程时,林家少爷经过我,见到我的药篓子,便马上扭过头,快步走开了。

      采好药,我把药草放好,准备明日起来晒药草。前几日采摘的药草已经晒得差不多了,我便将它们都收起来。

      煮药时,李大夫将我领到面前,告诉我文火武火的区别,和一众注意事项。

      第二天,我就帮忙煮药煮了一整天。算是熟悉了一下李大夫的话。

      一天结束,我出了煮药的地儿,一时间觉得空气非常好闻。

      李大夫给我的几本书我快看完了,晚上,李大夫就又给了我几本医生。非常地及时。

      之前的几本医书,都是关于药材药效特征一类,这次几本书,都是关于针灸的。

      照理说,一个个穴道密密麻麻,我该找不着北才对,但对着自己的手脚,穴道竟都轻易地被认出来了。

      我把所有穴道都记在脑子里,李大夫让我在她的身上认穴道,都认对了。

      我觉得有趣,就比平日花了更多的心思学这个。效果也不错。

      注:胡麻一段选自《神农百草经》
      申时:下午3时正至下午5时正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1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