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五章 一个基层公务员的决意(二) ...

  •   当然这都是后话,而经过挨打这件事,当时还是邮递员的高欢便有了三个清醒的认识,第一个认识就是六镇镇兵在洛阳这帮人眼里是一钱不值的。

      试想连高欢这种娶了北魏旧都平城勋贵人家女儿,在怀朔已经有了些身份和正式编制的小公务员,在洛阳一个小官儿面前一样是说打就打,没有丝毫顾忌,这就说明了六镇和洛阳之间的地域差异到此时已经发展到了阶级差异,且绝大部分六镇人已经被牢牢捆绑在了边境上,丧失了合法的上升通道,并且在当时的制度下永远不可能抹平这一差异。

      当然,有也有极少数人可以通过建立殊勋或者别的机遇来迁越一下阶级,就比如武川镇的贺拔家,但那真得是非同凡响的重大功绩,而且估计还得有相当的职务级别打底,不然就是有这样的功劳又岂会落到你的头上?而祖上是被流配过来,级别又相当有限的高欢显然不在此列。

      到高欢挨打这时,北魏从平城迁都洛阳不过三四十年,而大部分六镇鲜卑人和洛阳鲜卑人的核心区别几乎只是当年谁奉旨来了河南谁遵命留在内蒙,但这种不合理的歧视却已经深深刻印在迁到洛阳的这帮人上上下下的骨髓里:

      多年以后,已经贵为北魏名义上的第二人,实际上的第一人的高欢,认了一个干弟弟,名唤高隆之,他因为高欢的关系,在洛阳一时风头很盛。但是某一次,因为酒桌上的一些不快(按记载是元宝炬向高隆之敬酒,高隆之不喝,当然也可能是高隆之开了不恰当的玩笑,抑或彼此间斗嘴),孝武帝元修的堂哥,北魏元氏的南阳王,也就是后来的西魏文帝元宝炬,就把这个高丞相的干弟弟当众一顿胖揍,更值得玩味的是,元宝炬一边殴打他,还一边骂到:

      “你个镇兵,竟敢如此?(镇兵,敢尔?)”

      实际上这个高隆之并非出身镇兵,他本姓徐,是因为被姓高的姑父养大,才改姓的高。考虑到他此时的知名度,他的这个出身应该不太容易被隐瞒,所以元宝炬这话显然是骂给真正镇兵出身的高欢听的。

      而高欢对于这件事是什么态度没有明确记载,但肯定不会感到愉快,不过为了给孝武帝一个台阶,他免去了干弟弟的职务,以示惩戒。

      为了给高欢一个面子,孝庄帝也免去了元宝炬的职务,让他回家呆着,并派出了羽林军在他家看守——也不知是怕他跑了惹出麻烦还是怕有人上门找他麻烦——结果过了一个月后,就又让他官复原职了,可以说是轻轻举起又轻轻放下。

      时移世易之后,大权臣高欢认的干弟弟尚且受到如此待遇,更遑论多年之前的洛阳大小官吏,对他们眼中低贱的六镇人会是什么个态度。而即使是那些没有来过洛阳的六镇人,也对这种阶级差异心知肚明,他们在面对越发汉化的洛阳鲜卑们时,甚至可能已经有了些“自认蛮夷”的意思。

      就比如隋文帝杨坚,他的父亲杨忠就出身六镇,还曾有过活生生拔出猛兽舌头的实绩,应该是个比较鲜卑化的汉人。但杨坚本人却因为相貌不俗(史载“五龙入顶”,不可能俗,参见漫画《镖人》),又在小时候被养在寺院,可能就有了一种不同于六镇地区出身的人的气质(六镇地区的人普遍受教育差,估计相对粗野一些)。

      所以当北周王朝的实际开创者,同样出自六镇的鲜卑化匈奴人宇文泰见到这个年轻人时,就感叹到:

      “呦,这孩子气质真好,真不像咱内蒙人!(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

      (纯打个比方,没有地图炮内蒙同胞的意思,因为从地理位置看,北魏六镇主要就在现在的内蒙。)

      而从草蛇灰线的角度来看,这些中底层六镇人“自认蛮夷”的下一步,没准儿就是“准备入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