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苏李相会 ...

  •   突然出现了三个古代老头,徐响也分不清谁是父子兄弟,毕竟这父子三人都是差不多年纪去世的,而古诗文具现出来的,也都是他们去世前夕的样子。
      (不是三座墓碑已经很好了)

      所以现在三个人年纪相当,以至于到什么地步了呢?

      二人的父亲苏洵,以为身边只是两个另外成仙的老头,而苏轼认识他爹,却不认识他弟。

      总之,在苏辙吐露出苏轼画王八之前,三方关系还算和谐。

      但等到三人的身份被一句话戳破。

      苏洵脸都黑了,“子瞻,这是你画给为父的?”

      他记起来了,当初他已有了两个孩子,却仍未能被朝中致士,郁郁不得志,后来几经波折才终于有了机会,当时去朝堂时,诸位大人对他都格外和善,见他便笑,还会与旁人偷偷议论他。

      这让他怀疑自己是否文名远扬,这朝中大人都听说过他,颇使他得意了一番。

      原来……那天他背后有只乌龟!

      苏洵眼睛里冒火,苏轼见势不对,连忙把那张画了王八的纸全部踩在脚下,开始转移话题,“父亲,子由,我记得父亲和我已经去世,又如何来到这个地方,这里是?”

      苏辙连忙接话:“我也去世了!”

      徐响:“……”这去世还有争先恐后的。

      从船上下来的三人,终于注意到了不远处的李白和胖少年徐响,还有更远处凭栏望的美人陈鱼。

      苏轼犹豫了下,上前行礼:“请问两位先生是什么人,这里又是何处?”

      徐响笑了下:“您就是苏轼先生吧?”刚才他听到苏洵喊他子瞻了,再加上苏辙的那声哥,八九不离十。

      他接着说:“我是徐响,那是小鱼,这一位同你们差不多,是来自大唐的李白先生。”

      此话一出,三苏都懵了,徐响和小鱼他们不认识,可李白……他们认识啊!

      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绣口一吐就是半个大唐的那位。

      真的假的?

      这三位也毕竟是北宋文学家,自古文人对于前辈都十分尊敬,更何况李白这样的人士,后世都有他的画像流传的,因此三苏想到那些画,再对比李白的模样……别说,跟画像有些出入,可面部特点相近,确实像同一个人!

      见三人盯着自己,李白不自在的咳了一声:“此地名为月宫。”

      话音刚落,他有些古怪的说道:“据说是苏轼先生的月宫。”这句话的意思,他似乎隐隐明白了。

      就在身边这名叫徐响的胖少年,随口吟诵了一句诗,就出现了诗句内的场景。

      他方才一定是吟诵了自己,才把自己从地上招上来,现在又吟诵了别人,这就又出现了别人。

      那么这座月宫呢?

      据徐响所说,是苏轼的月宫,可苏轼又是他招来的(来的时候也很茫然),李白不是傻子,他很快想通了关节,说不好这月宫也是徐响张口吟诵出来的。

      他内心十分震惊,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居然可以把别人的诗句,变成真实的?

      这里是梦境,还是现实呢?

      可不论如何,徐响似乎是那种,力量掌控不好的人,他制造了月宫出来,连自己都下不去了。
      (对此李白半信半疑)

      另一边,三苏已经崇拜的看向李白,开始进入追星模式:

      “您是唐朝的那位李白先生?”

      “举杯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位?”

      “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李白?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流,奔流到海不复回?您居然还存在于是,并且身在月宫,我的天!”

      “唉!您当初为何要参与安史之乱,若是安享晚年,都不必如此波折,还有那晚年从戎的想法,知道您剑术极高,可毕竟年纪都上去了,怎么还进了军队?您这一生,可谓波澜壮阔,不忘初心啊!”

      这地方连死人都能复活,出现个李白,似乎也没什么奇怪的。

      可对于身为文士的三苏来说,那就是相当于见到了行业楷模,在世科学家见到了爱迪生一样,即使李白的诗句已经被广为流传,甚至学他作诗的人大有人在,花团锦簇,甚至于他的生平也都被后人记录下来了如指掌,但见到真人的感觉就是不同的。

      三名大文学家,局促的站在原地,就像是见到了老师的小学生。

      “不瞒您说,我是诵着您的诗长大的,在年幼时期,还许下宏愿望做个像您一样洒脱不羁的人。”苏洵的这句话,是发自肺腑的。

      这让李白听的一愣一愣,心说我这才多大,你们几个看起来都年至高龄,胡子一大把了,看起来比我年纪还大,居然敢说是看着我的诗长大的?

      这就像街上的少女被大妈追着叫姐姐一样,那种荒谬离谱的感觉充斥在李白心头。

      他迟疑了下:“不敢,我的诗句虽流传不少,却也远远达不到给孩童启蒙的程度。”这绝无可能,夸人也不是那么夸的,你们别掰扯我了!

      “是这样的,您是唐朝人,但我们父子三人是出生于唐朝之后的宋朝。”苏轼看出问题来了,他们三认知道李白,可李白不一定认识他们!

      突然被三个老头说从小读自己的诗,估计也郁闷得很。

      他认真的解释:“您也知道历来改朝换代,都对前朝的一切呈抵制状态,但其中不包括您和您的诗句,连我朝皇帝有时都会说两句您的诗,因此不必用作孩童启蒙,宋朝的小孩从出生起就耳濡目染了。”

      李白的目光逐渐清明:“你们是……后世之人?”

      总算搞明白了,合着不是一个朝代的,自己所在的大唐,居然是他们之前的朝代。

      “那大唐……是灭国了?”李白明白了,他其实早有预感,可真正听到这件事,却难免悲从中来。

      不论如何,他这辈子长在大唐,几经沉沦也都是在唐朝,他或许恨其不争,或许因无法入朝为官而感到愤懑,可从没想过要大唐灭亡。

      这是一个……曾经多么繁盛的王朝啊。

      甚至于周边的铁骑不敢来进犯一步,在他出生的那个年代,唐朝虽然已经在走下坡路,可仍旧有爱国志士为唐朝抛头颅洒热血,仍旧有热血青年以维护大唐荣耀来作为一生的追求。

      这样的王朝,说没,就没了?

      徐响开着直播间,和观众一起吃瓜,此时的评论中,不时会出现一些对于唐朝和宋朝历史一无所知的问话:

      “唐朝完了,还有个宋朝?”

      “所以这真的是历史吗,我感觉李白的表情不像是表演,他太像是一个真正的历史人物了,他的行为举止和言论,都像是经过一段浓厚的背景积淀养出来的,包括宋朝的那三位,也差不多是那样。”

      “他们三个聊天,外人根本没办法插嘴,说的东西太奇妙了,好像真的曾有这么一段历史,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我感觉,唐朝和宋朝,是真的有过的。”

      “上次徐响说的北魏,文老不是给了佐证了,据说除了他原本的证据之外,还有其他学者手中掌握了一些东西,拼凑起来基本可以确定北魏这个朝代了,现在就等着文老提到过的那几位学者,把手中的东西公布出来。”

      “那么这次唐朝和宋朝,可能也是真实存在过的。”

      “天啊……历史长河里居然有这么多被掩盖掉的朝代,这都是从现有记载中找不到的,似乎属于远古时期的历史。”

      徐响这边,一直在观看的观众已经少了很多反驳和吐槽,剩下的大多数都是认真在看的,天上是否有月宫?历史中是否有唐宋二朝?出现的历史人物是否真实?

      都不是他们所关注的了,他们要看的,已经从辩驳真相,换成了好奇于这一段历史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见四个人相互熟悉了,徐响把直播的事情告诉他们,也获得了苏轼三人的惊奇,作为文人,要的除了出彩的文章,剩下的可不就是天下人的评论吗,知道有那么多人看着,他们的坐姿更文雅了,谈吐也更慎重起来。

      不过大体还是在聊天,话题间苏轼问到了,为什么说这座月宫是他的。

      那边李白看了徐响一眼,后者才幽幽的说道:“这座月宫出自您的一首《水调歌头》,多余的就不说了,那里面描写月宫的,就是现在这一座。”

      苏轼:“……”我那是中秋佳节,借月宫的冷情,来表达人间中秋的佳节更值得念念不忘,顺便怀念一下家人,怎么就给整成月宫了?

      说起来,苏轼比他爹和弟弟更有名些,主要还是苏轼的诗句写的也特别好,就跟李白差不多水平。

      估计他自己也没想到,中秋的一首诗,会被人拿来做成月宫,还弄得这么冷清的样子,就是玉石宫殿看起来确实价值不菲,可玉石……也不能当饭吃。
      对于不可食无肉的吃货苏轼来说,这里虽然美,却也不是他要的。

      也对……本来就不是他要的,他宁愿在地上过中秋佳节。
      起码还有肉吃!

      “这宫殿,确实挺冷哈。”苏轼面色讪讪。

      “对啊!”李白叹息,随即正色:“我正要与你探讨一番,这月宫中,不该有仙娥,不该有玉兔与寒蝉吗?你这一整个宫殿如此冷情,居然连琼浆玉液都没有,我还以为至少能找到坛仙酒。”

      苏轼:“……”不要与我探讨!这事儿我理亏!

      不过……不愧是诗仙,饮酒赋诗第一人,到了月宫上您也不忘喝酒啊?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8章 苏李相会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