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59、第757章.吴三桂的选择。 ...

  •   吴三桂回到了山海关,可没闲着。他一方面令人继续打探北京的消息,虽说陈圆圆被李自成、刘宗敏抢去肯定是贞操不保,虽然从吴三桂更深的心底里他对陈圆圆还是非常的不舍,这个女人已经勾住了他的心。世上的男人和女人之间有一种奇怪的默契,有些女人在有些男人的眼中优点会被无限的放大。即便是陈圆圆已经被玷污了,但是吴三桂还是发誓要把她抢回来,这是他心中挥不去的痛,也是一种思念,更是一种男人的尊严。要不是边关上的日子过得清苦,他早就把陈圆圆带在山海关了。男人有时候也非常犯贱,就像当初那个独狼,女人玩过不计其数,就是放不下那个庵里的尼姑。即便是他心中也明白,身下的那个女人是个人尽可夫的女人,可是他不得不还一遍又一遍的吃回头草。要不是当初受到了高迎祥的威胁,他怎么可能舍得下死手!
      吴三桂现在还抱着一丝侥幸,陈圆圆已经是这样了,覆水难收!但是北京城里还有自己的家人,即便是散尽家财,只要保的人平安。虽说自己拒绝了李自成的招降,但是自己是一镇总兵,手握的又是大明最强的精兵,而且自己防守的关隘又非常重要,他不相信闯军会对吴家做出实质性的伤害,最多是把他们作为人质,如果是那样的话今后还有调和的余地。
      可是令吴三桂不知道的是,李自成是一个自负而又没有文化的人,也根本不知道掌握情报的重要。这些年来虽然大明对大清的对抗落于下风,因为李自成所面对的明军都是一些转战大明内部战场的军队,他根本就不知道清军的厉害,他也从来没有与清军发生过任何的交集。明军遇上了他的大顺军不是望风而逃,就是望风而降!所以在李自成的认知中清军最多比明军强上那么一点点。李自成现在手中的军队加上归降的明军已经达到了号称100万,而八旗军队加起来也不满10万人。李自成打仗实行的是人海战术,在他的认知里面清军再厉害我10个打你一个还打不过你吗?所以在他的眼中吴三桂镇守的山海关根本就没那么重要。清军只要敢来,我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我怕你这么一点满洲人干甚?
      李自成错误的判断形势是非常致命的,如今他和他在北京城里的大顺军我行我素。几百个原大明的官员集中在宫外的广场上请命,这些人的想法是很幼稚的,既然新朝建立了,那么我们这些人能不能复职,继续为新朝效命?可是令这些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300多人居然被刘宗敏全部抓了起来,接下来对他们实行了拷饷!对李自成看来,你们这些人根本就是可有可无。老子早在洛阳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朝廷,朝廷的架子也都已经搭了起来。骨架早就已经有了,无非就是补充点血肉。他根本就不在乎这些人的投诚,只要把军队拿在手里军饷充足就可以香遍天下。当然幸运儿还是有的,比如说像顾横波的那个老公,就被吸纳进了大顺朝中,而且还成了高官。李自成的这种做法还不如清朝,因为清兵进了北京以后,基本上把归顺的官员全部都笑纳了,所以也会有相当一大批人做了三姓家奴!
      在忐忑中吴三桂等来了北京新消息,然而新的消息没有给他带来希望,反而又是当头一棒。接到消息的那一刻,他手脚冰凉。带给他的噩耗是父亲吴襄死了,是给刘宗敏折磨死的!刘宗敏根本不相信吴家只有这点银子,往死里整吴襄。50多岁的男人怎么经受得住酷刑?三下两下就把吴襄搞没了。
      到了此刻,吴三桂已经没了退路。李自成已经彻底把吴三桂搞得家破人亡,吴三桂已经被逼到了人生的三岔路口。残存的一点投降的希望彻底被李自成作死的做法给熄灭了,不投降那么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对抗!
      可是又一个现实的问题放在了吴三桂面前,关宁铁骑很强,但是数量不多,他一个总兵手下也只不过两三万人,要对抗上百万的大顺军即便是暂时占上风,杀人也要杀的手软。还有一个更严峻的问题,山海关是一个边防要塞,如果长期据守的话物资的补充从哪里来?要发展壮大兵源如何补充?明确的说,吴三桂此刻没有一个根据地,人财物这三样东西什么都没有备份。
      吴三桂暂时没有能力称王,他暂时也不想称王,先要度过眼前这个难关。
      人有的时候设身处地,是很难考虑到民族大义的。更何况面对的李自成本身就是强盗,也谈不上什么大义。如果明王朝没有垮台的话,那么大顺军本来就是敌人。对于明王朝高层来说,可能还有内外之分。可是吴三桂常年在辽东,这个概念就要淡薄的多。对于大清那边,吴三桂并不是不能接受的,也丝毫没有负疚感。因为那边也有他许多亲人,祖大寿就是他的亲舅舅,在大清那边他有一大捆表亲。
      摆在吴三桂面前有三条路,实际上只有一条半。李自成这边这条已经断了,他也不会选择。如果自立门户,坚持的时间肯定不会长久。那么只有剩下的唯一一条活路,投靠大清!
      其实在明末清初,投靠清朝的人多了。吴三桂之所以后来成了众矢之的,被后世的不少文人和专家口诛笔伐,那是因为他在所有投靠大清朝的汉人中间活得最滋润。当了平西王,在云南这个地方天高皇帝远,大清朝廷根本就辖制不了他。割据了一地做了王,平日里欺压百姓的事肯定少不了,即便他不干,下面的人也会骄纵,这账全都要算到吴三桂的头上!
      吴三桂是4月初就回到了山海关,回到山海关的时候他已经下定了决心,绝不投靠李自成!既然做出了决定,那就要有所行动。他一个回马枪,偷袭了前来招降的原大明密云总兵唐通,把唐通杀的大败而逃!
      回到山海关后的吴三桂,马上就要着手投清的事情。要想投清,摆在他面前的还有一道障碍,那就是驻守在前屯卫的总兵王廷臣。在原来的历史上,王廷臣在松锦大战的时候,就已经兵败身亡了,现在他还活着,他是辽东一系的,虽说身处关外,李自成的手现在还够不到,但是李自成招将的文书肯定也已经送去了那里。事不迟疑,吴三桂必须马上与王廷臣联系,要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力量!
      王廷臣的实力远没有吴三桂强大,他所处的位置也很尴尬,再加上他原来就是辽东军事集团中的一份子,吴三桂有把握说服他。
      去前屯卫是第1步,最主要的是与辽东大清那边联系,这件事情已经拖不得了。吴三桂准备双管齐下,前屯卫说服王廷臣吴三桂准备自己去,而去辽东,其实不需要很远,祖大寿就在宁远。吴三桂考虑再三,去宁远的使者中加上了自己的儿子吴应熊。吴应熊今年只有11岁,是吴三桂的长子。孙外甥去见舅爷爷这是天经地义的,吴三桂与祖大寿之间虽说已经成了两个阵营但是双方一直有书信往来,这封投降的信他就让自己的儿子亲自带过去,并且告诉吴应熊,如果大清那边答应了,你就别回来了,留在你舅爷爷那边把你送到大清朝去做人质!
      吴三桂也是个狠人,既然主意已定,要做就不要给自己留退路。
      其实吴三桂对于自己投靠大清,大清那边是否会接纳?他的把握还是很大的。一方面他是与祖大寿的舅甥关系;还有一方面,多尔衮曾经委托祖大寿把一封劝降的信交给了他,只不过当时情况不明,吴三桂一直没有表态,现在只需要表达效忠的意思,这件事情哪有不成的道理?
      令吴三桂没有想到的是,大清那边一直密切关注关内的动向。关内形势的突变,多尔衮早就了如指掌。他把大清的前敌指挥部放到了锦州,意思就很清楚了,一旦对关内的用兵机会成熟,他就会毫不犹豫的挥军入关南下。中原最大的主人已经倒台了,那么清军再要入关的话那就不是抢劫了,而是要鸠占鹊巢,成为中原的主人!
      这件事想想也令人激动,满族人上千年南下的梦想,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上一次的希望还是在金朝时期,满族人已经打入了北京,并且已经开始开府立朝,准备翻开历史光辉的一页,结果被自己身后的一头饿狼蒙古人扑杀,功亏一篑,直接被打回了原形,又回到了渔猎社会,想想实在是可惜!现在草原上的蒙古人早就成了昨日黄花,当年的金帐早就已经烟消云散。举目望去,在中原的北方,大清现在是一家独大,进入中原再也没有后顾之忧。多尔衮现在是踌躇满志,朝鲜的事情,旅顺的事情,草原上的事情,所有的一切事情他现在已经全都不顾了,目光紧紧的盯着南方。他现在要做的就是一个渔翁,准备在中原这场乱斗中以强势的兵力摘桃子,中原那是满族人梦寐以求的地方!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