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6、第134章,回家, ...

  •   算算离过年的时间越来越近,喻梅萍的准备工作也在紧张的进行。喻锦虽然还在汉口办交接,但是托人带信过来,事情一切顺利。喻梅萍也去拜访了李仲夷和崔庸,李仲夷过年要回北京,喻梅萍送了4坛金不换,当然这是最好的一批。崔庸这个位置,过年是不能回家的,喻梅萍也给他送了两坛。
      临走崔庸还笑眯眯的对她说:“喻姑娘,这酒万一我喝上瘾了,可不是好事情啊!”
      “没事,最多我迎宾楼少卖一点,这点银子我还没放在眼里!”
      今天已是腊月二十三,按照原定计划,后天就要起身。也就在当天中午,保康那边带来了一个口信,说是家里出了点事,遭了强盗上门,不过事情已经解决了,叫他不要着急。带信的是一个押运难民的少年,保康那边的情况他也不清楚,仅仅叫他带这么个口信。
      尽管事情解决了,家里出了事喻梅萍不可能不急,看看襄阳这边也安排的差不多了,便当天决定,马上回家。
      说是马上,粮食装船,安排难民上船,七七八八忙下来,天已经黑了,只能明天早上启程,其实也就是早走了一天半。
      这一次的船队,装了1200多名流民,许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还有一些耕牛和农具,余下的装了三船粮食。
      回程是上水,逆汉水而上。喻梅萍看着渐渐远去的襄阳城,心里不免暗暗感叹,来到襄阳不满4个月,弄出了那么多的事,自己也是一路艰难前行,虽然困难,毕竟冲破了层层阻力,创出了那么一份事业,离开自己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喻梅萍把自己的大目标分成了许多小目标,她要一个一个的去实现他。眼下的困难是回到神农谷后怎么开创一片天地,这段时间她空余的时候,一直在研究那些U盘。虽然这里面的许多技术跟眼下有些脱节,但是凭自己瓯海人后代的血统,她觉得这些目标大部分还是可以能够实现的。毕竟不是发明创造,而是复制,眼下最困难的是人才,或者说是有文化的人才。大明的那些书生不算,都是些废物,自己培养需要时间,这段时间是最难熬的。喻梅萍也看过一些穿越小说,这里面对一些匠户非常推崇,经过穿越者的点拨,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可是喻梅萍并不怎么看,那些只能适应于作坊的匠户,不一定比一个有文化的年轻白丁来的好,因为这些人容易因循守旧,一些落后的技术还捂着不肯公开,这是一个矛盾。在现在这个社会,越是喜欢捂住的技术,越是容易阻碍发展,因为工业革命就是打破这些技术开始的,像木匠瓦匠石匠这一类基础的工匠喻梅萍反而是需要的,她还在盘算自己手里的这些少年能够用到什么地方。
      不知道喻榆留在襄阳,没能把他带回家,母亲会不会责怪!
      想到喻榆,喻梅萍心里叹了口气,喻榆算是毁了。喻楚先是不可能放他回家的,喻继开现在在喻家就是一只鸵鸟。
      晚上是不能行船的,船队走走停停,到了第3天中午,也就是26号,保康县城已经远远在望。喻梅萍很着急,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事。
      船刚刚靠上保康码头,按照行程,所有的人都要在这里上岸,换成喻虎他们准备的船,再往谷里行进。不过最近这几个月,喻虎肯定也培养了不少行船的水手,那么只要把原来船上的船夫换下来,船还可以继续前行。粮食不急,先把人弄进去,减少这边的压力。
      喻梅萍刚刚才上岸,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突然在岸上旁边一处不显眼的地方,涌出了一大批人,足足有二三百。因为喻锦带走了15个人,喻梅萍和喻振身边的自己人不足40人。
      这些人衣衫褴褛,骨瘦如柴,许多人都衣不遮体,大冬天的簌簌发抖,大多是老人和小孩,青壮人不多。刷刷刷的在喻梅萍前面跪了一地,把喻梅萍吓了一跳。因为自己后面船上还有1000多不安定因素,一旦哗乱,场面将很难收拾。幸好这时候喻虎喻吟带了十几个人赶了过来。
      为首的是一个中年男子,大概是看着喻梅萍她们衣着整齐,船上还带了那么多货物,这个男子跪在那里:“小姐,行行好,给我们一些吃的,我们已经整整两天没有吃东西了,我们今天就饿死了十几个人,尸体还摆在那里。”
      到了这个时候,说什么话都是空话,马上救人要紧,幸好船上有粮食,这些人饿的已经基本不能动弹了,指望他们自己做饭都不行。喻梅萍马上吩咐,从后面流民船上叫来二十几个妇女上岸,先埋锅煮稀饭,并一再吩咐熬得稀一点。饿了两天的人,先要用稀粥来调理,还不能吃的太多,否则肠胃受不了。喻梅萍把这个道理跟中年男子说了,喝了这些稀粥以后,过上一两个时辰,再喝浓一点的稀饭,这样才能缓过来。同时他要求喻虎马上安排人,把这几条装了流民的船转移到谷里去。
      手忙脚乱了一阵子,终于没有出大的乱子,事情也已经基本安排的差不多了。熬的稀饭,那些难民也等不及了,只有熬到七八成的样子便吃开了。
      看眼前的样子,喻梅萍知道自己一时也回不了家,她便一把拉住喻虎:“虎子哥,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带来那么一条没头没脑的消息?”
      “梅儿,前两天确实有事,不过都处理好了,家里没有损失!”
      “哎呀,别绕圈子了,我问的是什么事?”
      “俞钟玉来寻仇,那天晚上摸进了我们住的院子,还带着刀,结果被大黄二黄发现了。你可能几个月不在不知道,大黄二黄已经不是小崽子了,是两条凶猛的狼!当场把俞钟玉的鼻子和一个耳朵咬了下来。这么大的声音惊动了院子里住的人,我们起来把俞钟玉抓了起来,脸已经被咬的血肉模糊,第2天早上把他送到了隔壁的县衙里,现在还关在县衙大牢里,这件事还是5天前发生的,送进县衙后,我们就不管了,由赵班头他们接手,这两天我也没去过,范县令他们来吃饭也没说,反正就这么回事。”
      喻梅萍一颗心放了下来,不过她又奇怪的问:“那个小白脸好好的在天眸村不呆,怎么突然要来寻仇?”
      “梅儿,你出去了几个月不知道情况,听玉明的娘说,现在俞松石家成了破落户,住在你们原来住的草屋里,你那一次把他们整的惨了,现在早就光脚了,哪里还是小白脸,比那时的我还不如,俞钟玉哪是来寻仇的,他是来拼命的。幸亏大黄和二黄,不然那天晚上真有可能要出人命。”
      “我娘怎么说?”
      “她说让我们别管也别问,由着县老爷处理!”
      两个人说话的期间,那些难民也吃得差不多了,不过还是有三个人没有挺过,两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喂了几口稀饭就断气了。
      这些人眼泪早就流光了,把这几具尸体集中起来,默默的回到这里,眼巴巴的等着吃下一顿。
      到了这时,喻梅萍才关心起这群人,她把那个中年男子唤了过来:“你们这些人怎么都是老人和孩子?青壮年去哪里了?还有就是要逃命,也不能往保康这种穷乡僻壤跑,总得往大一点的地方才能吃上饭?”
      中年男子喝了点稀饭,说话也有力气:“姑娘,我们这些人都是从最北边的军堡里面逃出来的,这些人中间大同榆林的人都有,我们是军户!”
      喻梅萍皱着眉头:“既然你们都是军户,就算吃不饱,也不能饿成这样吧?”
      “姑娘你不知道,军户其实是没有田的,他们的田都被军官们侵占了。军户只能租地种,今年山西陕北已经是第5年大旱了,田里面颗粒无收,租都交不起,哪里还有吃食,刚开始只不过是卖儿卖女,到后来直接几家人家相互交换把小孩子吃了,到了这个程度只能往南逃命了。可是赤地千里,一路上到处都是逃难的,青壮年都自顾自逃命了,我们这些人也是一路上汇聚起来的。同样也是逃命的人,还要来抢小孩子吃,我们只能人多相互保护,我也知道往大地方跑有吃的,可是被袭击的可能性也大,我不忍心丢掉这些人,只能带着他们一起。到了这里实在饿的跑不动了,我们这群人准备找个没有人的山谷,安安静静的死去,这样也能留个全尸!”
      喻梅萍无语了,比起来襄阳真算是个好地方,自己救下的那些流民也算是运气好。大明朝的气数算是差不多了,即便没有北方的鞑子入侵,他自己也撑不了几年了。
      说话的中年男子虽然瘦的皮包骨,但是骨架很大,原来应该也是个壮劳力。
      “你也是军户吗?”
      “算吧,其实我是个匠户,我是打铁的,我们这一群人里有不少是匠户,不过铁匠很少,大多是泥水木工,说起来匠户比军户还要惨。军户种田多少还有些粮食,匠户要靠朝廷有工匠活才有银子好糊口,可如今朝廷连军饷都欠了好几年,哪有工匠的活干,我们只能等着饿死!”
      喻梅萍认真的看着他:“我有一条活命的路,你们愿意不愿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